播音|财新 仇一
文稿|仇一 陈正雅
制作|仝瀚元
宣发 商务|孙坤
伴随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的发布,在特朗普反复横跳的政策中持续40多天的关税战,暂时进入“休止期”。
在声明中,美方承诺,取消2025年4月8日和4月9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共计91%的关税,并修改4月2日对中国商品加征的34%“对等关税”,其中24%的关税暂停加征90天,保留剩余10%的关税。特朗普本人表示,即使90天后两国无法达成长期协议,美国对中国的关税也不会再恢复到145%。
根据机构测算,在中美联合声明之后,美国的有效关税税率从大约23%降到了约13%。对于这个明显好于预期的结果,市场反响热烈——公告发布当日,美国股市大涨,三大股指收复自4月2日以来的所有失地。
关税战暂告一段落,但已经给国际供应链造成的剧烈冲击无法抹去。而特朗普时常“推翻重来”的行事风格,也让90天后中美乃至全球贸易的走向,仍然扑朔迷离。
本期《周刊导播》,将先为你领读财新周刊封面文章《关税战停火》。让我们先看看,是什么样的压力,促使特朗普政府在关税政策上回归理性。
在4月2日特朗普宣布“无差别关税”及“对等关税”政策之后,“关税股灾”席卷全球股市,包括IMF在内的多个机构纷纷下调了对美国以及全经济的增长展望。
不仅经济预期下跌,现实中,美国政府面临的高债务压力和财政赤字也在持续恶化。面对36万亿美元的公债,特朗普政府每天需要支付高达30亿美元的利息;财政部长贝森特在5月6日表示,美国财政部正处于“警戒线”上,即将耗尽借贷能力。
另一方面,特朗普想用关税来压低贸易逆差的目标,也并未达成。由于美国企业在关税落地前抢先进口,3月份美国商品和服务的贸易逆差再次增长,飙升至创纪录的1405亿美元。
施政效果不佳,也影响到特朗普本人的民调结果。根据福克斯新闻4月中旬的民调,特朗普的总体执政满意度已经从3月的49%降至44%;有59%的选民不认同美国目前的整体发展方向。这样的民意对于特朗普11月的中期选举,压力显而易见。
在外部,特朗普宣称的“多国迫不及待想要达成协议”,进度也远不及预期。在中美贸易谈判达成阶段性成果之后,其他国家也对美国提出了更多要求。日本首相石破茂表示,不会在与美国的关税谈判中“一味让步”;韩国在6月3日的总统选举之前,也不会与美国开启正式谈判;而此前颇为顺利的美印关税谈判,也出现变数——WTO组织5月12日表示,印度正考虑对原产于美国的部分产品加征报复性关税,首次释放出了强硬信号。
多重因素下,特朗普的关税大棒暂缓下落。而当“休战期”过后,美国的关税政策又将如何变化?产生怎样的影响?
标普全球评级美国首席经济学家萨蒂亚姆·潘迪(Satyam Panday)对财新表示,美国对全球进口商品征收10%的“基础关税”可能会成为常态,这也会阻碍美国通胀回落的进程。未来两年GDP增长预计在1.5%-1.9%之间,相比前两年的2.8%明显放缓。
对外经济贸易大学中国WTO研究院院长屠新泉认为,关税战90天暂停结束之后,还可能继续暂停下去。他表示,特朗普给出的关税税率,主要意图还是在于施压各国与美国谈判,“关税太高就没法实现财政收入增加,没有贸易,就没有关税收入”。
前美国贸易代表巴尔舍夫斯基认为,未来90天,中美之间的关税税率还有可能上下剧烈浮动,所以无需关注。重点是“回到管理美中关系的问题上”。
惠誉评级首席经济师库尔顿则表示,中美发表共同声明,不意味着贸易战的结束。美国对中国的有效关税税率仍是所有贸易伙伴中最高的,大约为31.8%;而特朗普政府似乎正在利用关税推行进口替代议程,可能会进一步扰乱贸易流动和供应链。
而在富达国际亚太区投资总监斯图尔特·朗布尔(Stuart Rumble)看来,中美直接贸易的下降,导致越来越多贸易借道东南亚和其他第三方国家,企业需要时间来对其供应链和物流等作出结构性调整。即使关税有所降低,全球贸易流向也已发生转变。
本期封面文章,作者路尘、王晶、曾佳,文章除了详细解读特朗普关税政策40天中的变化及影响,梳理中美贸易谈判的始末,也对下一阶段谈判进程、美国经济前景、全球贸易走势等进行了深度分析和展望。
《出口重激活》
5月12日,中美两国发布日内瓦经贸谈判联合声明。被关税“冰冻”的港口和船舶都迅速恢复忙碌。
在此之前,美国国内市场缺货、跨国公司缺原料,以及商品价格上涨带来的通胀压力等短期效果,显然超出了特朗普政府的预期。有业内人士表示,美国的客户已经非常焦急,他的公司主营牙刷、牙线等产品,失去中国工厂的供应后,美方客户的部分货架已经空置,有的客户在声明发布之前就已按捺不住,打算顶着高关税下单。
联合声明发布后,产业界迅速行动,终端消费品对美出口开始新一轮抢出货。美国客户开启新一轮囤货,有家具公司表示,“大家都在抢窗口期,希望把‘黑五’甚至圣诞节前旺季的货都补足”。
美国开打关税战后,中国外贸行业经历了3月抢出口、4月抢转口的两轮调整。从中长期来看,寻求非美市场和内贸转型已经是必然趋势。中国商务部在3月底就提出帮助外贸企业拓展内销渠道。但是,内外贸切换后,工厂需要面对国内完全不同的需求。而且,一些需要获得“牌照”销售的产品,转向内贸并不容易。在终端品之外,中国对美出口的原材料大宗商品和供应链商品的恢复会相对迟缓,可能将会面临中长期的挑战。
中美关税调整,对中美贸易格局乃至全球产业链产生了怎样的影响?更多内容请看《出口重激活》。
《全球资产如何配》
美国微软公司创始人比尔·盖茨5月11日说,“我很担心的一点是,我们制造了大量的不确定性。”
从“对等关税”开场,到与英国、中国先后取得初步阶段贸易谈判共识,再到特朗普减税法案细节披露,一系列新政让资本市场仿佛坐上过山车。投资人需要时刻紧绷神经,每天关注着特朗普的讲话。
5月12日中美联合声明发布,给避险情绪浓厚的市场注入一针缓释剂,风险资产重新抬头,资金伺机而动。但这种乐观又能持续多久,投资人都说难以预料。
桥水基金创始人达利欧撰文表示,人们需要区分日常新闻事件和正在推动世界秩序重大变化的根本性问题和力量,后者真正决定未来走向,这种视角在投资决策时尤为重要。当前货币环境、美国国内政治和国际地缘政治秩序都正在恶化和衰退,自然灾害频发,另一面,技术却在突飞猛进。而与此同时,美国是在由一位独特的右翼总统和政府,在应对刚才说到的这些力量。
中环资产投资基金(CAI)行政总裁兼投资总监谭新强则形容,当前投资者面临的局面是,“在DeepSeek时刻,‘特里芬难题’遇到了‘修昔底德陷阱’”。 短期内,投资者们似乎必须逐渐适应在不确定中配置资产,接受市场升跌与自身悲喜的情绪共振。
从AI引领的全球科技变革,转变为关税谈判和更加变幻莫测的地缘关系,应该如何在全球配置资产?更多内容请看《全球资产如何配》。
《跨国车企在华反攻》
跨国车企正在努力回到中国市场舞台中央。最近,上汽通用、东风日产纷纷发布新车型订单“喜报”,广汽丰田也开启反攻,上市纯电SUV新车型。
过去几年,中国汽车行业快速向电动化转型。跨国车企由于体系庞大且判断有误,普遍没有跟上节奏。它们在中国市场节节败退,份额不断遭到压缩。
对比研究了中国畅销产品后,跨国车企决心拥抱中国新能源汽车研发能力和经验。积极调整的跨国车企们普遍将中国投资重点从产能转向研发,同时批量引入中国供应商,在智能化领域尤其明显。此外,跨国车企放下身段、用中方伙伴电动产品平台的情况也并不少见。
但值得注意的是,业内人士指出,中国本土企业面临的生存危机并不比跨国车企小。在财务指标方面,国内汽车企业和跨国巨头之间存在数量级差异。丰田汽车2024财年的营业收入约合人民币2.4万亿元,相当于比亚迪、上汽集团、广汽集团(601238.SH)等七大主流车企的总和;还有观点指出,国内新能源技术开始趋于同质化,智能辅助驾驶方案、电子电气架构、快速充电等领域,都缺乏独一无二的技术卖点。
一名跨国车企人士认为,近期工信部等主管部门针对智能电动汽车采取一系列监管措施,安全受到了高度重视,而这方面恰恰是跨国车企强项。作为长期竞争行业,未来汽车市场格局将如何演化?更多内容请看《跨国车企在华反攻》。
《泰山之巅的职业“陪爬员”》
清晨5点,一位职业陪爬员与客户在泰山南天门并肩而立,凝望泰安城的点点灯火。这不是一场普通登山客的浪漫之旅——客户为这次“情绪陪伴”支付了799元。类似这样的职业陪爬员,已经成为泰山景区的“抢手货”。他们的背包里装着充电宝、登山杖、零食、纸巾和拍照道具,也装着都市人无处安放的情感需求。
目前泰山风景区,陪爬的基础服务费在大约600—700元之间,夜爬加价100元,摄影附加包200元,按平均服务3—4小时,时薪高达200多元,超过城市白领平均薪资水平。
泰山风景区的陪爬服务已经形成了完整的产业链,在红门游客中心,“陪爬”招牌随处可见,服务内容包括登山陪伴、景点讲解、拍照留念,以及最重要的情绪价值的提供。随着行业竞争加剧,“个体陪爬”已逐渐向公司化转型。
城市化进程加速了“熟人社会”的瓦解,陪爬行业折射出当代孤独的年轻人的情感需求,在快节奏的生活中,越来越多的年轻人开始为“陪伴”买单。
国金证券研报显示,中国陪伴经济规模将在2025年突破500亿元,其中山地陪护细分领域年增速达到87%。面对市场的新需求、新风险,景区管理部门应当如何完善相关机制,防范相关风险?更多请看《泰山之巅的职业“陪爬员”》。
此外,本期《财新周刊》还有关于公募基金全方位改革、美国砍药价等内容。在下方的链接中,也可以找到过往所有《财新周刊》文章。升级订阅财新通,你不仅可以读到上述精彩报道全文,还可畅览财新全部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