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1.04讲】快慢背后的道理
同学们好!之前我们已经掌握了描述运动的诀窍,现在,我们就可以深入探究运动得快慢了。
运动有快有慢,这是显而易见的,快慢背后有什么更深的道理吗?
让我们先来看看生活中是怎么比较运动快慢的。通常有两种方法:①时间相同,比路程,路程长的运动得快;②路程相同,比时间,时间少的运动得快。
下面我们一起思考一个例子:赛跑时,裁判员和观众各是用什么方法比较快慢的?
裁判员站在终点计时,哪个时间少,哪个就跑得快,裁判员用的是上述第二种方法,路程相同比时间。观众则不同,他们站在跑道旁,看到哪个跑在最前面就是哪个跑得快。因为时间都相同,跑在前面的路程长,所以跑得快。观众用的是第一种方法,时间相同比路程。
生活中的事情不都是这样简单,往往是运动的路程不相同,所花的时间也不相同。如此又该如何比较快慢呢?
不着急,物理学帮我们解决了,物理学的解决方法是:
把路程除以时间,这样就得到了平均每秒通过的路程,或平均每小时通过的路程。其实质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越长,运动就越快,反之就越慢。
请问这是另一种新方法吗?仔细想想,这种方法其实就是上述两种方法中的一种,并不是什么新方法。因为都是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单位时间,相等不相等?相等。哦,其实就是时间相同比路程。
物理学就把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用来表示运动的快慢,并且取个名称叫做速度。大家都知道,速度用英文字母小写的v表示,路程用s表示,时间用t表示,v=s/t。注意,我们不能简单的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也不能说“速度与时间成反比”。帆船尽管走过千山万水,速度却很慢,子弹走过的路程比较短,但子弹依然比帆船快得多。不过,路程与时间是有关的,速度v一定时,路程s与时间t成正比。考试中常拿这种模糊的表述来混淆概念。
有个同学张亮,很爱思考,他向我提出个问题:为什么一定要选择“时间相同比路程”的方法来定义速度呢?有没有用另一种方法“路程相同比时间”来定义速度的呢?
答案是:有。有了解马拉松运动的人,就会知道,跑马拉松经常提到一个词叫“配速”,一般入门选手的配速约5~7.5分钟。配速完整的单位是:min/km,表示跑1km需要用多少分钟,也就是单位路程所需要的时间。这就是用“路程相同比时间”的方法来定义的跑步速度。其实只要能准确的描述运动的快慢,用哪种方法都可以,取决于哪种方法更方便,当然也受约定俗成的因素影响。
接下来我们再来看看,国际单位制中速度的单位是怎么得来的?因为速度等于路程与时间之比,所以速度的单位是路程的单位和时间的单位之比。国际单位制中,路程的单位是m,时间的单位是s,速度的单位是“m/s”。速度还有一个常用单位,是 “km/h”。不要盲目的说,km/h比m/s大,因为单位不统一,无法比较。统一以后,1m/s=3.6km/h,这个换算关系,不用死记,死记硬背容易忘。告诉你一个方法,很好理解:
可见km/h这个看起来貌似比较“大”的单位,其实是个更小的单位,1km/h还不如1m/s快。大家只要记住这个结论与直觉相反,考试时也就不容易错了。
顺便告诉同学们,我们人类在提高运动速度方面,一直在不断的探索,包括人本身的运动速度,车,飞机,子弹,导弹,运行速度都在不断的提高,并且创造了一个又一个奇迹。但是反过来,有时候速度变慢也很有意思。光在不同介质中的传播速度是不相同的,假如能找到一种介质,它能降低光速,使光的传播速度减慢到1厘米/年。那么光通过10cm厚的这种介质,就要用10年的时间。在这种介质一侧发生的事情,传播到另一侧需要10年。也就是说,位于另一侧的人10年后才能看到这件事的发生。那这种介质,就能够帮助我们留住历史的记忆了。很有意思吧?
同学们还可以上网或查阅有关资料,了解一下谁是自然界中跑得最快的动物?将他的速度与这一讲文稿所附扩展资料《人类创造的极限速度》中的速度比比看。
【小结一下】
这一讲,你懂得了快慢背后的道理。生活中比较快慢的方法有两种:①时间相同,比路程;②路程相同,比时间。
物理学中选择了第一种方法来定义速度,即单位时间内通过的路程,v=s/t。生活中,也有使用第二种方法来定义速度的例子,比如马拉松中的配速。
特别提醒大家注意,不能说速度与路程成正比,也不能说速度与时间成反比。
常用的速度单位有m/s和km/h,1m/s=3.6km/h。相比而言m/s是更大的速度单位,这与我们通常的直觉正好相反。
【思考题】
速度能不能是负数?或者说,现实中会存在负的速度吗?如果你认为不能,有什么理由;如果你认为能,那负的速度又表示什么含义呢?
这一讲就到这里,物理老师讲物理,我们下一讲再见!
【扩展资料】
人类创造的极限速度
1. 步行。人类步行的速度约4~7km/h。竞走比赛的世界纪录,是2002年爱沙尼亚选手 吉兰·奥苏利文在都柏林创造的5公里竞走20分02秒60,平均速度约15km/h。
2. 跑步。百米赛跑的世界纪录是9.58秒,由来自牙买加的飞人 博尔特于2009年在柏林田径世锦赛的决赛上创造。他的速度约37.6km/h。
3. 自行车。在不借助外部动力的情况下,自行车是能使人类运动最快的工具。根据国际自行车联盟(UCI)的数据,1996年,英国车手 博德曼在1小时的时间里骑行了56.375公里。由于规则限制,至今仍无人超越这一速度56.375km/h。不考虑比赛规则限制,人类设计的风阻更小的流线型自行车,这种自行车要躺着骑,最高速已经达到了92.432km/h。
▲图1:流线型躺车世界纪录
4. 汽车。F1赛车最快圈速纪录,是2004年法拉利车队的车手舒马赫创造的,平均时速达到了208.976km/h。美国宇航局(NASA)还造过一台超高速的汽车,使用了军方火箭飞机、航天器以及核弹的零部件,叫做“音速之风陆地极速车”,速度达到了惊人的3218km/h。比一般的飞机都要快!
▲图2:音速之风陆地极速车
5. 飞机。民航飞机的巡航速度一般为700~1000 km/h。目前已知最快的飞机是美国宇航局(NASA)开发的X-43A试验机,速度可达9.8马赫,相当于12000km/h。绕地球一周只需3个多小时。
6. 子弹。步枪子弹的速度约可达到3600km/h。
7. 光速。真空中的光速被认为是物质运动速度的上限:3E8 m/s。
【备课手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