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特邀主持】
裴刚丨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主编
【本期嘉宾】
易燃丨艺术家、街头品牌与Hip-Hop音乐厂牌主理人
【节目福利】
订阅并收听本期节目,评论点赞前三的用户,我们将送出随机盲盒一只。
【更多收听方式】
小程序:泡泡玛特
公众号:泡泡范儿
播客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2月22日,北京保利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专场上,由泡泡玛特与艺术家易燃共同打造的MEGA SPACE MOLLY 1000%“炉火纯青·燃”艺术家亲签特别版,以23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潮流玩具收藏品单品全球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呈现美与艺术的载体。但在潮流玩具领域,特别是大尺寸潮玩造型的呈现上,它还属于新兴材质。“炉火纯青·燃”开发制作周期长达八个月,每一体都历经了选料、揉泥、拉坯、素烧、上釉等过程,再经过1300摄氏度的火焰历练才得以成型。因为造型复杂,废品率更是高达80%。
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下,难免出现裂纹及手工痕迹,艺术家巧用传统的金缮工艺对其进行修复,以更艺术的方式展现陶瓷潮玩的独特美感。可以说,每一款“炉火纯青·燃”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期节目,泡泡范儿邀请知名艺术媒体人裴刚担当特邀主持,对话艺术家易燃,畅谈传统艺术与潮流文化的紧密连接,世界与中国艺术之枢纽,以及“炉火纯青·燃”创作幕后的故事。
喜悦,无意义和牛仔蓝
裴刚:MEGA“炉火纯青·燃”亲签sample版的这次拍卖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你有何感想?
易燃:坦白说,有点意料之外,当时得知消息还是蛮开心的。很多事情你在做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它的意义有多大,只觉得这是我该做的。可能做完后,市场、媒体或机构对作品进行分析,赋予了它一些意义。但我还比较平静,没有太沉浸在这个状态里。
裴刚:这个作品对于你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易燃: 有一层意义在于,它的尺寸大小和难度,是市面上暂时没有出现过的。我们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来完成它,攻克了很多技术上和制作上的难题。我的第一动机是希望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品牌之前,抢先把这个70公分的陶瓷潮玩做出来。
其实也想过做一个小版本的,比如400%,也就是28公分。但其他品牌已经出过这个尺寸的陶瓷潮玩,我们再做意义不大。当然了,做70公分的也可能会有负面声音,但不重要。我们就是想利用陶瓷这个载体,在釉色上、技术上多做尝试。
裴刚:它的釉色是天青色吗?
易燃:这种蓝色釉面是我们自己品牌的标志色,很多人问是不是青花瓷,其实跟青花瓷没有太多关系。实际上这个颜色灵感来源于牛仔裤。因为陶瓷已经非常有国风特色了,我就想加入牛仔蓝这个潮流文化的经典元素。
裴刚:这个釉色在传统陶瓷艺术中没有被定义过,但它却是一个和今天、和当代社会发生关系的釉色。
易燃:其实潮流文化本身就是舶来品。文化和艺术都需要交流,师夷长技。
我本身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把它用在我的作品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我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也会很自然地融入到我的作品中。
太“另类”,好崩溃
裴刚:创作过程中,你的团队是什么样的结构?
易燃:我作为创意总监,拍板实施过程、如何落地、创意点是什么、如何丰富。我们还有研发技术团队,有工厂的匠人团队。我们是一个5-10人的小团队,在景德镇待了八年,但我们在景德镇没什么存在感,因为我也没有太去混那个圈子。景德镇对我而言,就是我是做陶瓷的,必须在景德镇。但我们做的东西太另类了,放眼全球也就那么几个,所以不大好交流。
裴刚:挺好奇你创作过程中的手稿,经过实验、摸索、突破、融合,最终形成作品的这个过程。
易燃: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手稿留存下来,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面对面沟通,比如跟匠人沟通做泥胚的大小,长短等。就像画画,错了就在手稿上覆盖、更迭,到最后就看不到之前的痕迹了。
裴刚:设计沟通过程中,大约改了多少次?
易燃:第一个样品花了八个月时间,2021年9月份,我把样品寄到美国去参展。之后就决定量产,但量产的困难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很多,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去做量产准备,最终做了160体。
我的窑很小,这些玩偶的体积又太大,每次只能烧6个,一烧就是3天,一个月也就烧个十窑而已,那时候每天都在各种崩溃。
裴刚:烧废掉了多少个?
易燃:大概烧废了六、七百个吧。每天加班,24小时不停地烧。最开始商量的是想做300个,但实在是做不出来,越往后面做越亏钱。我们的发售价是19999,有人觉得贵,实际上我们是亏钱的,但这个发售价也不能再往上提了。有消费者觉得一个玩偶卖2万块,黑不黑心呀。但我只能说,买到的人、拥有的人应该知道它的价值,你也不需要跟所有人去解释所有的事情。
困难,未知和不确定性
裴刚:陶瓷本身的文化属性很强,工艺也很复杂。不像绘画和雕塑,所见即所得,陶瓷需要经历器型塑造、阴干、上釉等,再经历火的历练,有一个窑变的过程。时间和空间赋予了它内涵,使得它有了丰富性。
易燃:这也是陶瓷这个载体有意思的地方,你无法预知出窑那一刻它的样子,它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存在。在我差不多十年的从业经历中,很多时候我是自己在跟自己对话,而不是天天盯着窑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因为明天会怎样,我也不知道。但72道工序一道也不能少,百分之百的对待才会有最后窑变那一刻,而且很多时候就算你认真对待了前面那些步骤,最后出炉也不一定如你所愿。这种不确定性,对创作者来说是考验,也是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裴刚:当代艺术本身就具有实验性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探索,对创作者来说,去触摸这个媒介的边缘,去尝试创作状态的边界,其实都是探索。
易燃:陶瓷有意思在于,它不是以结果为第一导向,一次次的失败,也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其实对我而言,过程就已经是结果了。
“炉火纯青·燃”这个作品本身是SPACE MOLLY的形象,之前也用过很多其他材料去呈现,这是第一次用陶瓷这个载体去重新还原。又因为陶瓷的特殊性,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我们后面又只能将错就错,用金线去修复。
裴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易燃:首先,陶瓷到了一定尺寸很容易变形,哪怕静置泥胚不去烧窑,因为重力的关系,它也容易东倒西歪。越大越容易开裂,所以我们说良品率不到20%,其实都不止。
其次,原本我们想烧一个纯陶瓷,但是难度太大,100个里面最多能出一个良品。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于是把金缮工艺用在了这个作品上。蓝色的釉面加上金色的线条,配色上更丰富了。
除了金缮,我们又添加了设计的观赏性,加了锔瓷工艺。其实这个不是必须做的,但我觉得锔瓷工艺代表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陶瓷领域一个非常高的技艺。所以在整体作品和谐好看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锔瓷工艺,让观赏性更强,细节更丰富,提高了视觉表现力,也更能表达我们想传递的东西。
被动的“物以稀为贵”
裴刚:回到“炉火纯青·燃”这个作品名字,从字面意义上,炉火纯青是和陶瓷工艺有关;燃,又是和窑炉的烧制有关,也是你的名字。
易燃:“炉火纯青”是我们这个系列一直在用的名字。燃,就跟你想的一样。首先,它跟烧制有关系;第二,站在品牌方角度来说,也跟合作的艺术家形成了字面联动。
裴刚:这个作品的出现,实现了潮流玩具向高端奢侈品收藏的跨越,你能否从商业化运营的角度分享一些体会?
易燃:我的团队虽小,但我运气不错,碰到的合作方都很优秀,实力也很强。起初在做的时候,并不知道所谓商业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事情做好,在我们所认知的技术和制作层面上去考量,去将这个从未出现过的陶瓷潮玩做好。商业考量的话,可能我也没办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想我们思考的方式应该差不多。
裴刚:你谈到了对方有很好的合作机制,能否分享一下合作体验?
易燃:首先对接的同事就非常专业。其次这次的宣传片我个人也特别喜欢,它弱化了产品,不是讲陶瓷潮玩多么厉害,而是从一家三代人如何使用瓷器去展开,把陶瓷这个载体融入到宣传片里,让这个作品升华了。
裴刚:陶瓷作品的手工性和窑变之后的唯一性,使得它们进入二级市场后更加“物以稀为贵”。
易燃:确实。但我们是被动的“稀”。有些优秀的艺术家或非常强的品牌,会主动将产品做得限量,事实上他们的生产力不止于此。而我们是因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没办法大批量生产。两年时间,只能做到160体,之前想做300体,但实在做不出来,所以导致了所谓的稀了。
裴刚:从大众潮流消费产品,跨越到艺术品收藏这样一个高度,是多方合力,共同产生的结果。
易燃:对的。术业有专攻,我们花精力在作品上,有技术层面的逻辑。品牌团队也会将他们的专长发挥到极致,去衡量商业逻辑。两个团队合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结果。真正有意义的联名和合作,一定要是1+1>2的。
所谓的艺术探索,其实有很多不确定性。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升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艺术跟做作业是两件事,为什么有的作品可以卖高价,有的只能低价抛售,其实一开始的动机就不一样,付出不一样,整个过程也不一样,所以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能只有3%-5%的人能够发现这个意义,但恰恰是这部分人去影响剩下的人。
管不了别人,我只做好我自己
裴刚:在创作时,你会有哪些考量?
易燃:因为我也受到很多前辈大师的影响,所以我在创作的时候会想:我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我可以用中国传统工艺跟潮流结合到什么程度?我现在用的是陶瓷这个载体,之后能不能用其他载体?或者陶瓷这个载体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更多想的是,我的突破性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称作艺术品?比如杜尚的便器,安迪·沃霍尔的印刷品,它们是不是艺术品?有时候,你的行为本身就是艺术。我们无法预知会对后辈,或对后来的市场产生多大影响,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影响。
就像我现在也不知道花精力将传统和潮流进行结合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也没办法左右或决定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我只能决定我自己可以做成什么样子。
裴刚:艺术家的创作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就像泡泡玛特和你合作的MEGA“炉火纯青·燃”,这样一个具有流行文化属性的作品出来以后,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是不能固化,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实验性的作品。
易燃:作为消费者或看客,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没办法左右他们的想法。但我们还是把我们应该做的先做了,这次能影响多少人就先影响着。即使有不理解或负面的声音,没关系,创作不能停。只要我做的东西是向上的、向善的,我觉得能被我影响的人会越来越多,辐射会越来越强。创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人生也不是,不用着急,这才是第一个实验品。
况且就目前的成绩而言,它已经非常好了。不管是拍卖还是线下发售,很多人对它都挺感兴趣的。不管是因为溢价空间大,还是真的喜欢,起码他们有在被影响。
【特邀主持】
裴刚丨雅昌艺术网&艺术头条主编
【本期嘉宾】
易燃丨艺术家、街头品牌与Hip-Hop音乐厂牌主理人
【节目福利】
订阅并收听本期节目,评论点赞前三的用户,我们将送出随机盲盒一只。
【更多收听方式】
小程序:泡泡玛特
公众号:泡泡范儿
播客平台:小宇宙、喜马拉雅、网易云音乐
2月22日,北京保利2022秋季艺术品拍卖会专场上,由泡泡玛特与艺术家易燃共同打造的MEGA SPACE MOLLY 1000%“炉火纯青·燃”艺术家亲签特别版,以23万元成交,创造了中国潮流玩具收藏品单品全球拍卖最高成交纪录。
陶瓷作为中国传统文化符号,是呈现美与艺术的载体。但在潮流玩具领域,特别是大尺寸潮玩造型的呈现上,它还属于新兴材质。“炉火纯青·燃”开发制作周期长达八个月,每一体都历经了选料、揉泥、拉坯、素烧、上釉等过程,再经过1300摄氏度的火焰历练才得以成型。因为造型复杂,废品率更是高达80%。
如此复杂的工艺流程下,难免出现裂纹及手工痕迹,艺术家巧用传统的金缮工艺对其进行修复,以更艺术的方式展现陶瓷潮玩的独特美感。可以说,每一款“炉火纯青·燃”都是独一无二的。
本期节目,泡泡范儿邀请知名艺术媒体人裴刚担当特邀主持,对话艺术家易燃,畅谈传统艺术与潮流文化的紧密连接,世界与中国艺术之枢纽,以及“炉火纯青·燃”创作幕后的故事。
喜悦,无意义和牛仔蓝
裴刚:MEGA“炉火纯青·燃”亲签sample版的这次拍卖无疑是里程碑式的,你有何感想?
易燃:坦白说,有点意料之外,当时得知消息还是蛮开心的。很多事情你在做的时候并没有觉得它的意义有多大,只觉得这是我该做的。可能做完后,市场、媒体或机构对作品进行分析,赋予了它一些意义。但我还比较平静,没有太沉浸在这个状态里。
裴刚:这个作品对于你来说是一个什么样的定位?
易燃: 有一层意义在于,它的尺寸大小和难度,是市面上暂时没有出现过的。我们花了将近两年时间来完成它,攻克了很多技术上和制作上的难题。我的第一动机是希望在其他国家或其他品牌之前,抢先把这个70公分的陶瓷潮玩做出来。
其实也想过做一个小版本的,比如400%,也就是28公分。但其他品牌已经出过这个尺寸的陶瓷潮玩,我们再做意义不大。当然了,做70公分的也可能会有负面声音,但不重要。我们就是想利用陶瓷这个载体,在釉色上、技术上多做尝试。
裴刚:它的釉色是天青色吗?
易燃:这种蓝色釉面是我们自己品牌的标志色,很多人问是不是青花瓷,其实跟青花瓷没有太多关系。实际上这个颜色灵感来源于牛仔裤。因为陶瓷已经非常有国风特色了,我就想加入牛仔蓝这个潮流文化的经典元素。
裴刚:这个釉色在传统陶瓷艺术中没有被定义过,但它却是一个和今天、和当代社会发生关系的釉色。
易燃:其实潮流文化本身就是舶来品。文化和艺术都需要交流,师夷长技。
我本身受到了西方文化的熏陶和影响,把它用在我的作品上,这是很正常的事情。同时我也受到传统文化的影响,传统文化也会很自然地融入到我的作品中。
太“另类”,好崩溃
裴刚:创作过程中,你的团队是什么样的结构?
易燃:我作为创意总监,拍板实施过程、如何落地、创意点是什么、如何丰富。我们还有研发技术团队,有工厂的匠人团队。我们是一个5-10人的小团队,在景德镇待了八年,但我们在景德镇没什么存在感,因为我也没有太去混那个圈子。景德镇对我而言,就是我是做陶瓷的,必须在景德镇。但我们做的东西太另类了,放眼全球也就那么几个,所以不大好交流。
裴刚:挺好奇你创作过程中的手稿,经过实验、摸索、突破、融合,最终形成作品的这个过程。
易燃:很多时候没有所谓的手稿留存下来,因为大部分时候我们都是面对面沟通,比如跟匠人沟通做泥胚的大小,长短等。就像画画,错了就在手稿上覆盖、更迭,到最后就看不到之前的痕迹了。
裴刚:设计沟通过程中,大约改了多少次?
易燃:第一个样品花了八个月时间,2021年9月份,我把样品寄到美国去参展。之后就决定量产,但量产的困难比我们想象中的多很多,我们花了一年时间去做量产准备,最终做了160体。
我的窑很小,这些玩偶的体积又太大,每次只能烧6个,一烧就是3天,一个月也就烧个十窑而已,那时候每天都在各种崩溃。
裴刚:烧废掉了多少个?
易燃:大概烧废了六、七百个吧。每天加班,24小时不停地烧。最开始商量的是想做300个,但实在是做不出来,越往后面做越亏钱。我们的发售价是19999,有人觉得贵,实际上我们是亏钱的,但这个发售价也不能再往上提了。有消费者觉得一个玩偶卖2万块,黑不黑心呀。但我只能说,买到的人、拥有的人应该知道它的价值,你也不需要跟所有人去解释所有的事情。
困难,未知和不确定性
裴刚:陶瓷本身的文化属性很强,工艺也很复杂。不像绘画和雕塑,所见即所得,陶瓷需要经历器型塑造、阴干、上釉等,再经历火的历练,有一个窑变的过程。时间和空间赋予了它内涵,使得它有了丰富性。
易燃:这也是陶瓷这个载体有意思的地方,你无法预知出窑那一刻它的样子,它是一个无法估量的存在。在我差不多十年的从业经历中,很多时候我是自己在跟自己对话,而不是天天盯着窑看它会变成什么样。因为明天会怎样,我也不知道。但72道工序一道也不能少,百分之百的对待才会有最后窑变那一刻,而且很多时候就算你认真对待了前面那些步骤,最后出炉也不一定如你所愿。这种不确定性,对创作者来说是考验,也是陶瓷艺术的独特魅力。
裴刚:当代艺术本身就具有实验性以及对不确定性的探索,对创作者来说,去触摸这个媒介的边缘,去尝试创作状态的边界,其实都是探索。
易燃:陶瓷有意思在于,它不是以结果为第一导向,一次次的失败,也是这个作品的一部分,其实对我而言,过程就已经是结果了。
“炉火纯青·燃”这个作品本身是SPACE MOLLY的形象,之前也用过很多其他材料去呈现,这是第一次用陶瓷这个载体去重新还原。又因为陶瓷的特殊性,制作过程中容易出现裂缝,我们后面又只能将错就错,用金线去修复。
裴刚:制作过程中有什么困难?
易燃:首先,陶瓷到了一定尺寸很容易变形,哪怕静置泥胚不去烧窑,因为重力的关系,它也容易东倒西歪。越大越容易开裂,所以我们说良品率不到20%,其实都不止。
其次,原本我们想烧一个纯陶瓷,但是难度太大,100个里面最多能出一个良品。怎么办?办法总比困难多,我们于是把金缮工艺用在了这个作品上。蓝色的釉面加上金色的线条,配色上更丰富了。
除了金缮,我们又添加了设计的观赏性,加了锔瓷工艺。其实这个不是必须做的,但我觉得锔瓷工艺代表了我们的传统文化,是在陶瓷领域一个非常高的技艺。所以在整体作品和谐好看的基础上,我们加入了锔瓷工艺,让观赏性更强,细节更丰富,提高了视觉表现力,也更能表达我们想传递的东西。
被动的“物以稀为贵”
裴刚:回到“炉火纯青·燃”这个作品名字,从字面意义上,炉火纯青是和陶瓷工艺有关;燃,又是和窑炉的烧制有关,也是你的名字。
易燃:“炉火纯青”是我们这个系列一直在用的名字。燃,就跟你想的一样。首先,它跟烧制有关系;第二,站在品牌方角度来说,也跟合作的艺术家形成了字面联动。
裴刚:这个作品的出现,实现了潮流玩具向高端奢侈品收藏的跨越,你能否从商业化运营的角度分享一些体会?
易燃:我的团队虽小,但我运气不错,碰到的合作方都很优秀,实力也很强。起初在做的时候,并不知道所谓商业价值到底是什么,我们的首要任务就是把事情做好,在我们所认知的技术和制作层面上去考量,去将这个从未出现过的陶瓷潮玩做好。商业考量的话,可能我也没办法完全感同身受,但我想我们思考的方式应该差不多。
裴刚:你谈到了对方有很好的合作机制,能否分享一下合作体验?
易燃:首先对接的同事就非常专业。其次这次的宣传片我个人也特别喜欢,它弱化了产品,不是讲陶瓷潮玩多么厉害,而是从一家三代人如何使用瓷器去展开,把陶瓷这个载体融入到宣传片里,让这个作品升华了。
裴刚:陶瓷作品的手工性和窑变之后的唯一性,使得它们进入二级市场后更加“物以稀为贵”。
易燃:确实。但我们是被动的“稀”。有些优秀的艺术家或非常强的品牌,会主动将产品做得限量,事实上他们的生产力不止于此。而我们是因为技术等各方面原因,没办法大批量生产。两年时间,只能做到160体,之前想做300体,但实在做不出来,所以导致了所谓的稀了。
裴刚:从大众潮流消费产品,跨越到艺术品收藏这样一个高度,是多方合力,共同产生的结果。
易燃:对的。术业有专攻,我们花精力在作品上,有技术层面的逻辑。品牌团队也会将他们的专长发挥到极致,去衡量商业逻辑。两个团队合力把自己的优势发挥到极致,才有了现在大家看到的结果。真正有意义的联名和合作,一定要是1+1>2的。
所谓的艺术探索,其实有很多不确定性。艺术创作过程就是不断地变化,不断地升华,不断地发现问题、解决问题。做艺术跟做作业是两件事,为什么有的作品可以卖高价,有的只能低价抛售,其实一开始的动机就不一样,付出不一样,整个过程也不一样,所以结果肯定是不一样的。可能只有3%-5%的人能够发现这个意义,但恰恰是这部分人去影响剩下的人。
管不了别人,我只做好我自己
裴刚:在创作时,你会有哪些考量?
易燃:因为我也受到很多前辈大师的影响,所以我在创作的时候会想:我的存在价值是什么?我可以用中国传统工艺跟潮流结合到什么程度?我现在用的是陶瓷这个载体,之后能不能用其他载体?或者陶瓷这个载体还有没有其他可能性?
作为一个创作者,我更多想的是,我的突破性在什么地方?什么样的作品可以被称作艺术品?比如杜尚的便器,安迪·沃霍尔的印刷品,它们是不是艺术品?有时候,你的行为本身就是艺术。我们无法预知会对后辈,或对后来的市场产生多大影响,但当你这样做的时候,实际上已经造成了影响。
就像我现在也不知道花精力将传统和潮流进行结合究竟有什么意义,我也没办法左右或决定这个影响到底有多大,我只能决定我自己可以做成什么样子。
裴刚:艺术家的创作就是这样,充满了未知和可能性。就像泡泡玛特和你合作的MEGA“炉火纯青·燃”,这样一个具有流行文化属性的作品出来以后,大家对它的认识还是不能固化,因为这本身就是一个具有实验性的作品。
易燃:作为消费者或看客,他们有他们的想法,我们没办法左右他们的想法。但我们还是把我们应该做的先做了,这次能影响多少人就先影响着。即使有不理解或负面的声音,没关系,创作不能停。只要我做的东西是向上的、向善的,我觉得能被我影响的人会越来越多,辐射会越来越强。创作不是一锤子买卖,人生也不是,不用着急,这才是第一个实验品。
况且就目前的成绩而言,它已经非常好了。不管是拍卖还是线下发售,很多人对它都挺感兴趣的。不管是因为溢价空间大,还是真的喜欢,起码他们有在被影响。
4 Listeners
4 Listeners
42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