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节目福利】
订阅并收听本期节目,评论点赞前三的用户,我们将送出随机******一只。
【更多收听方式】
小程序:泡泡玛特
公众号:泡泡范儿
播客平台: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本期嘉宾】
谢拉克洛瓦丨艺术领域博主
【节目简介】
艳丽的颜色、明快的线条、粗放的笔法……这是我们对亨利·马蒂斯作品最直观的印象。马蒂斯不仅开创了野兽派时代,还解锁了各种艺术形态的蓬勃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今年正值艺术家亨利·马蒂斯诞辰154周年,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于7月15日—10月15日,举行马蒂斯中国内地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将马蒂斯的280余件珍藏原作尽数展出,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完整呈现了马蒂斯的艺术创作生涯与毕生的探索轨迹。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艺术领域博主——谢拉克洛瓦,我们从此次个展聊起,听嘉宾从特定作品与历史背景的不同角度,解析马蒂斯的艺术脉络与风格变迁。
与世无争的亨利·马蒂斯
泡泡范儿:请简单介绍一下艺术家亨利·马蒂斯,以及此次中国首次个展。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是与毕加索齐名的20世纪法国画家,他创建的野兽派对20世纪以后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展览阵容非常庞大,精选了近300幅的馆藏真迹,涵盖了多样性的作品和藏品。
泡泡范儿:你第一次见到亨利·马蒂斯的作品《舞蹈》,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谢拉克洛瓦:这件作品,马蒂斯其实画过两幅,一幅现存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是种说不出的震撼——原来还可以这样去画画。这幅画非常大,画面中的每个人基本都是真人大小,颜色也比较明亮,所以挂在那里非常显眼。
另外一幅主题一样的作品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幅画的颜色更加强烈一些,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以及砖红色的女性手拉手一起跳舞。我没看过这幅画的真迹,但从图片来看,它比纽约那幅画的人物,给人感觉更加诡异一些。
泡泡范儿:你是如何解读这幅画的?
谢拉克洛瓦:从流传的史料得知,马蒂斯是一位比较儒雅的人,有种法国传统绅士的感觉。像《舞蹈》这样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性格,比较随和、温柔,对名利较淡薄,在自己领域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世无争。
被“野兽”包围,画布上的狂欢
泡泡范儿:亨利·马蒂斯为什么会被称作野兽派?
谢拉克洛瓦:野兽派和印象派一样,它的产生和被流传下来都是源于“意外”。20世纪初,马蒂斯参加一场展览时,他的作品《戴帽子的女人》在展览上引起了一位艺术评论家的注意。该评论家在写文章时,批评马蒂斯画作的色彩像野兽一样狂野,没有丝毫章法。至此,野兽派这个名字就慢慢地被我们沿用了下来。
泡泡范儿:野兽派的发展时间只有短短五年,这又是为何?
谢拉克洛瓦: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马蒂斯作品的了解,大家发现马蒂斯后期的作品更偏向柔和、优美的,像野兽一样“狂乱涂抹”的画风出现得越来越少。人们觉得如果继续用野兽派定义他的作品,或多或少有一些偏颇。
其二,工业革命之后,新发展出来的艺术形式本身就会比以前的艺术形式“短命”一些,这里的“短命”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因为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科技的极速发展会间接地影响到艺术方面,导致每个艺术形式持续时间也相对缩短。如大家所熟悉的印象派,也只有二三十年;20世纪之后出现的野兽派只有短短的五年,包括像毕加索,一辈子都在尝试不同的画法,他的立体主义绘画也是只有几年的时间,这些都是一种艺术领域对社会发展的映射。
泡泡范儿:你是如何理解“野兽派”这个词的?
谢拉克洛瓦:我个人觉得这个词是对马蒂斯最深的一种误解。在他整个艺术生涯里,除去最开始模仿一些印象派和后期剪纸之类的风格外,他的创作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
像《戴帽子的女人》这件作品,它的观感的确很有冲击力,正如那位艺术评论家所讲,确实有种“野兽”的感觉。但类似这样的作品在马蒂斯的艺术生涯中出现得极少,可能只有两三幅,我们最熟知的一幅是《戴帽子的女人》,另一幅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再往后的作品中他就已经不再用非常张狂的笔法了,如《生命的欢乐》,更多地是一种相对比较收敛、优美、静谧的风格,不存在像野兽那样极具攻击性的观感。
亨利·马蒂斯的色彩之路
泡泡范儿:艺术源于生活,在亨利·马蒂斯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安逸,是否和他的经历有关?
谢拉克洛瓦:这与他的经历以及本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他出生在法国北部皮卡第大区勒卡托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优越的家庭使他从未体会过艰苦的人生,可以说在患病前他的一生都很平稳和顺利。所以这样的经历铸造了他比较儒雅、随和的性格,这些也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泡泡范儿:你对亨利·马蒂斯作品的定义是什么?
谢拉克洛瓦:这个定义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东西,我觉得需要分阶段来讨论。早期,他的作品更多呈现生活快乐的一面,本质上他还是想去探索色彩会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这是他最初创作的动机,比如《生命的喜悦》;中期,当他已经成为比较有名望的艺术家之后,他的作品进入了一个更随性的阶段,希望通过颜色记录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此次展览的《大溪地窗户》;后期,经历了疾病,又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剪纸艺术,我觉得是一种历经磨难之后对生命的追问,可以看看马蒂斯在手术之后的作品《爵士》。
泡泡范儿:《奢华、宁静与愉快》是一幅非常特别的画作,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在艺术探索阶段创作了这幅作品,还未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这幅画主要采用了新印象派点描的创作手法。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将这种笔法归纳成——点描派,这些作品近看是一个一个分散的点,但稍微离远一些,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画面。有点像把肉眼可见的光分成七个颜色,用点的组合来重现画面整体。
马蒂斯这幅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创作手法,色彩上,这幅画也反映了当时马蒂斯个人的颜色偏好,他那个时期就非常喜欢粉色系,作品多给人一种粉嫩的感觉。如果你仔细看这幅画的笔触,它其实既不随性也不理性,是属于夹在二者之间,稍微有一些尴尬的感觉,所以他只尝试这一次后就再未尝试了,这幅画属于昙花一现。
泡泡范儿:《生活的欢乐》是亨利·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作,你如何解读?
谢拉克洛瓦:我觉得《生活的欢乐》这幅作品并不太能代表野兽派作品,虽然它的线条非常粗犷,但整体观感还是很流畅的,包括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没有把人物的脸涂成绿色,或者其他地方涂成红色等如此非常大对比的用色。《生活的欢乐》这幅作品整体呈金黄色调,所以给我的观感还是偏和谐与优美一些,确实是马蒂斯早期一幅非常典型的作品。
沉淀后的修行
泡泡范儿:亨利·马蒂斯在晚年时因癌症的侵蚀已无法拿起画笔,但他将最后的灵感都展现在了剪纸艺术上,你如何评价他的剪纸作品集《爵士》?
谢拉克洛瓦:《爵士》是一本书,我非常喜欢的作品集。这部作品创作于他生病期间,经历了病魔的痛苦,也经历过二战,所以作品整体的观感会比他早期那些愉快生活的作品要显得更沉重一些。里边有一些在马戏团里发生的悲剧,字里行间表现出了他对人性的看法,对一个人承担的一些东西表示叹息。但这本书依然是他集大成的作品,既总结了他几十年前的创作,也预示了他之后的创作艺术理念。
作品集里有他的一些随笔,描写了他这一生的一些感悟。很有意思的是里边的内容都是一气呵成,即便有写错的地方,他也会保留下来,有点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泡泡范儿:在作品集《爵士》中,《伊卡洛斯》这幅画为大众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这个形象是怎样的呢?
谢拉克洛瓦:我认为《伊卡洛斯》应该是《爵士》作品集里面最重要的一幅作品。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他与父亲逃脱克里特岛时,用蜡和羽毛制造了两对翅膀。父亲和他强调,切勿飞太低,否则海水的湿气会腐蚀翅膀,也不要飞太高,因为太阳的热量会融化蜡。但伊卡洛斯并未听取父亲的劝诫,而是越飞越高,最终因飞得过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入爱琴海中丧生。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有点偏英雄主义的形象。作为一种人生的选择,你会选平庸地活还是灿烂地死?当然这个问题肯定是没有正解的,他只是把这样的思考摆到大众面前。
泡泡范儿:在马蒂斯的作品中是如何表达伊卡洛斯这个形象和故事的?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与历史上其他画家的创作手法不一样,他并未体现伊卡洛斯的任何细节,而仅仅是一个黑色的人物,一只高举的手,一瞬间很难清楚他到底是在坠毁还是上升;另外,左胸膛的地方有一圈亮眼的红色圆点,它代表了渺小的人类对于更高东西的追求,以及用四周爆炸式的星辰来展现伊卡洛斯的形象,这样的呈现方式表现了他对生命的一些看法。
在马蒂斯从癌症手术台上走下来之后,预示着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将这样的感悟寄托在伊卡洛斯这个人物形象上,如果他去追逐了太阳,掉入爱琴海后而没有死亡的话,他会选择用哪种方式继续自己的人生呢?在这幅作品里,马蒂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泡泡范儿:亨利·马蒂斯曾设计过一个叫“玫瑰经”的教堂,你如何评价他的设计?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晚年亲自参与了教堂的所有设计,包括为教堂绘制了彩色玻璃及壁画。这座教堂是一个比较小的建筑,但当你走进那个空间后,你会被彩窗的图案和那些配色所吸引,瞬间感到一切都是静止的,非常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感,与传统的大教堂相比是不一样的。老教堂的信仰是在上帝那里,但马蒂斯他的信仰是在他自己的生命里。所以这个教堂的体量也比较小,走进去后感觉非常的亲密,能够感受到与马蒂斯本身有种莫名的联系。
泡泡范儿:你觉得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谢拉克洛瓦:我觉得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这个共情能力不仅仅是对别人,同时也是对自己。你不仅需要看到周围发生的一系列或重大或渺小的事件,同时也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个非常诚恳的回答,并将这些都记录在画布上,这点很重要。另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因为你需要持续地去面对外界给你的批评。
泡泡范儿:节目最后,有什么想和听众讲的吗?
谢拉克洛瓦: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欣赏马蒂斯的这次展览,非常震撼。当然,没必要非要看书上或者专业人士对作品的介绍。因为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讲,最重要的是它给你的第一感觉和第一印象,你能与这件艺术品产生共鸣,仿佛能感觉到与艺术家在低语,这是最珍贵的。但如果你第一眼看过去,对这件作品没有任何反应的话,那说明这幅画与你无缘,那就继续看下一幅吧,总会有那么一幅画能够激荡起你的心灵。
【节目福利】
订阅并收听本期节目,评论点赞前三的用户,我们将送出随机******一只。
【更多收听方式】
小程序:泡泡玛特
公众号:泡泡范儿
播客平台:小宇宙、网易云音乐、喜马拉雅
【本期嘉宾】
谢拉克洛瓦丨艺术领域博主
【节目简介】
艳丽的颜色、明快的线条、粗放的笔法……这是我们对亨利·马蒂斯作品最直观的印象。马蒂斯不仅开创了野兽派时代,还解锁了各种艺术形态的蓬勃发展,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艺术家。
今年正值艺术家亨利·马蒂斯诞辰154周年,UCCA尤伦斯当代艺术中心携手法国北方省省立马蒂斯美术馆于7月15日—10月15日,举行马蒂斯中国内地首次个展。本次展览将马蒂斯的280余件珍藏原作尽数展出,包括油画、雕塑、素描、纸上墨水、版画、剪纸、书籍插画、织物等不同类型的作品,完整呈现了马蒂斯的艺术创作生涯与毕生的探索轨迹。
本期节目,我们邀请到艺术领域博主——谢拉克洛瓦,我们从此次个展聊起,听嘉宾从特定作品与历史背景的不同角度,解析马蒂斯的艺术脉络与风格变迁。
与世无争的亨利·马蒂斯
泡泡范儿:请简单介绍一下艺术家亨利·马蒂斯,以及此次中国首次个展。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是与毕加索齐名的20世纪法国画家,他创建的野兽派对20世纪以后的艺术形式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此次展览阵容非常庞大,精选了近300幅的馆藏真迹,涵盖了多样性的作品和藏品。
泡泡范儿:你第一次见到亨利·马蒂斯的作品《舞蹈》,内心的感受是怎样的?
谢拉克洛瓦:这件作品,马蒂斯其实画过两幅,一幅现存于纽约的现代艺术博物馆。第一次看到这幅画的第一感觉是种说不出的震撼——原来还可以这样去画画。这幅画非常大,画面中的每个人基本都是真人大小,颜色也比较明亮,所以挂在那里非常显眼。
另外一幅主题一样的作品现存于俄罗斯圣彼得堡的艾尔米塔什博物馆,这幅画的颜色更加强烈一些,蓝色的天空、绿色的大地以及砖红色的女性手拉手一起跳舞。我没看过这幅画的真迹,但从图片来看,它比纽约那幅画的人物,给人感觉更加诡异一些。
泡泡范儿:你是如何解读这幅画的?
谢拉克洛瓦:从流传的史料得知,马蒂斯是一位比较儒雅的人,有种法国传统绅士的感觉。像《舞蹈》这样的作品,很大程度上体现了他的性格,比较随和、温柔,对名利较淡薄,在自己领域默默做着自己喜欢的事情,与世无争。
被“野兽”包围,画布上的狂欢
泡泡范儿:亨利·马蒂斯为什么会被称作野兽派?
谢拉克洛瓦:野兽派和印象派一样,它的产生和被流传下来都是源于“意外”。20世纪初,马蒂斯参加一场展览时,他的作品《戴帽子的女人》在展览上引起了一位艺术评论家的注意。该评论家在写文章时,批评马蒂斯画作的色彩像野兽一样狂野,没有丝毫章法。至此,野兽派这个名字就慢慢地被我们沿用了下来。
泡泡范儿:野兽派的发展时间只有短短五年,这又是为何?
谢拉克洛瓦:其一,随着时间的推移和人们对马蒂斯作品的了解,大家发现马蒂斯后期的作品更偏向柔和、优美的,像野兽一样“狂乱涂抹”的画风出现得越来越少。人们觉得如果继续用野兽派定义他的作品,或多或少有一些偏颇。
其二,工业革命之后,新发展出来的艺术形式本身就会比以前的艺术形式“短命”一些,这里的“短命”没有任何贬义的意思。因为社会发展的步伐越来越快,科技的极速发展会间接地影响到艺术方面,导致每个艺术形式持续时间也相对缩短。如大家所熟悉的印象派,也只有二三十年;20世纪之后出现的野兽派只有短短的五年,包括像毕加索,一辈子都在尝试不同的画法,他的立体主义绘画也是只有几年的时间,这些都是一种艺术领域对社会发展的映射。
泡泡范儿:你是如何理解“野兽派”这个词的?
谢拉克洛瓦:我个人觉得这个词是对马蒂斯最深的一种误解。在他整个艺术生涯里,除去最开始模仿一些印象派和后期剪纸之类的风格外,他的创作风格没有太大的变化。
像《戴帽子的女人》这件作品,它的观感的确很有冲击力,正如那位艺术评论家所讲,确实有种“野兽”的感觉。但类似这样的作品在马蒂斯的艺术生涯中出现得极少,可能只有两三幅,我们最熟知的一幅是《戴帽子的女人》,另一幅是《带绿色条纹的马蒂斯夫人像》。
再往后的作品中他就已经不再用非常张狂的笔法了,如《生命的欢乐》,更多地是一种相对比较收敛、优美、静谧的风格,不存在像野兽那样极具攻击性的观感。
亨利·马蒂斯的色彩之路
泡泡范儿:艺术源于生活,在亨利·马蒂斯的作品中我们感受到安逸,是否和他的经历有关?
谢拉克洛瓦:这与他的经历以及本人的性格有极大的关系。他出生在法国北部皮卡第大区勒卡托一个药商兼粮商家庭,优越的家庭使他从未体会过艰苦的人生,可以说在患病前他的一生都很平稳和顺利。所以这样的经历铸造了他比较儒雅、随和的性格,这些也反映在他的作品里。
泡泡范儿:你对亨利·马蒂斯作品的定义是什么?
谢拉克洛瓦:这个定义其实是一个比较广泛的东西,我觉得需要分阶段来讨论。早期,他的作品更多呈现生活快乐的一面,本质上他还是想去探索色彩会给人心理造成的影响,这是他最初创作的动机,比如《生命的喜悦》;中期,当他已经成为比较有名望的艺术家之后,他的作品进入了一个更随性的阶段,希望通过颜色记录生活中美好的事物,如此次展览的《大溪地窗户》;后期,经历了疾病,又经历过第二次世界大战之后,他的剪纸艺术,我觉得是一种历经磨难之后对生命的追问,可以看看马蒂斯在手术之后的作品《爵士》。
泡泡范儿:《奢华、宁静与愉快》是一幅非常特别的画作,可以为我们介绍一下。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在艺术探索阶段创作了这幅作品,还未形成自己独有的创作风格,这幅画主要采用了新印象派点描的创作手法。乔治·修拉、保罗·西涅克将这种笔法归纳成——点描派,这些作品近看是一个一个分散的点,但稍微离远一些,又是一个非常具体的画面。有点像把肉眼可见的光分成七个颜色,用点的组合来重现画面整体。
马蒂斯这幅的作品也是这样的创作手法,色彩上,这幅画也反映了当时马蒂斯个人的颜色偏好,他那个时期就非常喜欢粉色系,作品多给人一种粉嫩的感觉。如果你仔细看这幅画的笔触,它其实既不随性也不理性,是属于夹在二者之间,稍微有一些尴尬的感觉,所以他只尝试这一次后就再未尝试了,这幅画属于昙花一现。
泡泡范儿:《生活的欢乐》是亨利·马蒂斯作为野兽派的代表作,你如何解读?
谢拉克洛瓦:我觉得《生活的欢乐》这幅作品并不太能代表野兽派作品,虽然它的线条非常粗犷,但整体观感还是很流畅的,包括在色彩的运用方面,也没有把人物的脸涂成绿色,或者其他地方涂成红色等如此非常大对比的用色。《生活的欢乐》这幅作品整体呈金黄色调,所以给我的观感还是偏和谐与优美一些,确实是马蒂斯早期一幅非常典型的作品。
沉淀后的修行
泡泡范儿:亨利·马蒂斯在晚年时因癌症的侵蚀已无法拿起画笔,但他将最后的灵感都展现在了剪纸艺术上,你如何评价他的剪纸作品集《爵士》?
谢拉克洛瓦:《爵士》是一本书,我非常喜欢的作品集。这部作品创作于他生病期间,经历了病魔的痛苦,也经历过二战,所以作品整体的观感会比他早期那些愉快生活的作品要显得更沉重一些。里边有一些在马戏团里发生的悲剧,字里行间表现出了他对人性的看法,对一个人承担的一些东西表示叹息。但这本书依然是他集大成的作品,既总结了他几十年前的创作,也预示了他之后的创作艺术理念。
作品集里有他的一些随笔,描写了他这一生的一些感悟。很有意思的是里边的内容都是一气呵成,即便有写错的地方,他也会保留下来,有点像王羲之的《兰亭集序》。
泡泡范儿:在作品集《爵士》中,《伊卡洛斯》这幅画为大众留下来深刻的印象,这个形象是怎样的呢?
谢拉克洛瓦:我认为《伊卡洛斯》应该是《爵士》作品集里面最重要的一幅作品。伊卡洛斯是希腊神话中代达罗斯的儿子,他与父亲逃脱克里特岛时,用蜡和羽毛制造了两对翅膀。父亲和他强调,切勿飞太低,否则海水的湿气会腐蚀翅膀,也不要飞太高,因为太阳的热量会融化蜡。但伊卡洛斯并未听取父亲的劝诫,而是越飞越高,最终因飞得过高,双翼上的蜡遭太阳融化跌入爱琴海中丧生。
这是一个比较复杂的,有点偏英雄主义的形象。作为一种人生的选择,你会选平庸地活还是灿烂地死?当然这个问题肯定是没有正解的,他只是把这样的思考摆到大众面前。
泡泡范儿:在马蒂斯的作品中是如何表达伊卡洛斯这个形象和故事的?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与历史上其他画家的创作手法不一样,他并未体现伊卡洛斯的任何细节,而仅仅是一个黑色的人物,一只高举的手,一瞬间很难清楚他到底是在坠毁还是上升;另外,左胸膛的地方有一圈亮眼的红色圆点,它代表了渺小的人类对于更高东西的追求,以及用四周爆炸式的星辰来展现伊卡洛斯的形象,这样的呈现方式表现了他对生命的一些看法。
在马蒂斯从癌症手术台上走下来之后,预示着他获得了第二次生命,他将这样的感悟寄托在伊卡洛斯这个人物形象上,如果他去追逐了太阳,掉入爱琴海后而没有死亡的话,他会选择用哪种方式继续自己的人生呢?在这幅作品里,马蒂斯给出了自己的答案。
泡泡范儿:亨利·马蒂斯曾设计过一个叫“玫瑰经”的教堂,你如何评价他的设计?
谢拉克洛瓦:马蒂斯晚年亲自参与了教堂的所有设计,包括为教堂绘制了彩色玻璃及壁画。这座教堂是一个比较小的建筑,但当你走进那个空间后,你会被彩窗的图案和那些配色所吸引,瞬间感到一切都是静止的,非常的震撼,而这种震撼感,与传统的大教堂相比是不一样的。老教堂的信仰是在上帝那里,但马蒂斯他的信仰是在他自己的生命里。所以这个教堂的体量也比较小,走进去后感觉非常的亲密,能够感受到与马蒂斯本身有种莫名的联系。
泡泡范儿:你觉得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具备什么特质?
谢拉克洛瓦:我觉得作为一名艺术家应该拥有强大的共情能力。这个共情能力不仅仅是对别人,同时也是对自己。你不仅需要看到周围发生的一系列或重大或渺小的事件,同时也需要审视自己的内心,让自己的内心做出一个非常诚恳的回答,并将这些都记录在画布上,这点很重要。另外,还需要有强大的心理承受力,因为你需要持续地去面对外界给你的批评。
泡泡范儿:节目最后,有什么想和听众讲的吗?
谢拉克洛瓦:如果有时间的话一定要去欣赏马蒂斯的这次展览,非常震撼。当然,没必要非要看书上或者专业人士对作品的介绍。因为对于一件艺术品来讲,最重要的是它给你的第一感觉和第一印象,你能与这件艺术品产生共鸣,仿佛能感觉到与艺术家在低语,这是最珍贵的。但如果你第一眼看过去,对这件作品没有任何反应的话,那说明这幅画与你无缘,那就继续看下一幅吧,总会有那么一幅画能够激荡起你的心灵。
4 Listeners
4 Listeners
42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