漢傳的文殊菩薩多拿如意,藏傳的文殊菩薩則是拿劍,很多人覺得文殊菩薩拿劍好帥,也大概有聽說這把劍是拿來砍斷煩惱的。但是砍斷煩惱可以用剪刀、可以用電鋸,為什麼是寶劍呢?其實是有故事的。在《如幻三昧經》裡面有一個驚心動魄的故事。
有一次文殊菩薩為善住意天子說法,佛陀也在場,大會堂裡同時還有五百個精進弟子一起聽法,他們透過那個說法過程,得到了可以看到自己前世因緣的「宿命通」,本來得到神通應該高興,但因為他們看到自己的前世太可怕,像是累劫累世竟一而再、再而三的犯下不可饒恕的重罪:逆害父母、毀謗僧眾、破壞佛寺等等的無間罪,至今餘報未盡,因此他們陷入極端的痛苦,甚至有人惱羞成怒,覺得自己怎麼可能是這樣的惡人,於是開始懷疑佛陀說的道理…
這時,只見文殊菩薩從座位上一躍而起,抽出祂的金剛寶劍,一步步逼近佛陀,高舉長劍便要砍殺佛陀!所有人被祂這樣瘋狂的舉動嚇到傻眼,整個會場的空氣凝成一塊冰。
就在劍氣逼近佛陀的時候,鏡頭切換到佛陀的手部特寫,祂緩緩舉起手來擋住劍,說:「且慢!」ㄜ…..原文是這樣的「且止!且止!勿得造逆,當以善害!….彼無有罪,亦無害者;誰有殺者?何謂受殃?如是觀察惟念本際,則能了知一切諸法,本悉清淨,皆無所生。」
佛陀的意思是要文殊且慢,說要先想好殺的原因:要殺我可以,但必須符合善法,否則就要承擔因果報應。如果我今天會被文殊殺掉,是因為我過去造過殺文殊的因,所以今天感得被殺的果。不過,如果真有一個實在的人,你將他殺死,才會構成殺害之罪,而你也會得到殺害的果。但,世間諸法如幻如化,我和你的生命體也是如幻如化,沒有真實的我,也沒有真實的你,那麼你拿劍想殺的人是誰?你又是真實的你嗎?這些就像陽燄般虛妄不實…(此段實在空性智慧,太深奧了)
文殊和佛陀一來一往的對答,讓五百位弟子體悟一切如幻,過去讓它過去~~來不及~~我是說現在為曾經犯下的過錯憂悔,只是徒增困擾,一點用也沒有,未來的生命掌握在現在,要趕快努力修行才是。
文殊菩薩用很極端的仗劍殺佛這種武俠電影情節,才讓原本深陷情緒的五百位弟子從痛苦中掙脫出來。而在場還有很多旁邊看戲的諸佛,就告訴他們的侍者說:「彼有菩薩,名文殊師利,成不退轉,手執利劍馳走向佛,欲得開化不達菩薩。因是之故,時佛大聖手執慧刀斷生死原,如應說法,勸無央數眾生之類,使眼清淨心得解脫。逮成法忍學住大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