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1號課堂是遠見天下文化事業群,提供上班族進修學習的學習平台。內容包含時事分析、商業理財、自我成長、語言學習、親子教養等主題 《遠見觀點》每週會在Podcast上分享你洞察社會趨勢 你可以在Apple Podcast、SoundOn、Google Podcast等平台收聽 如果想收聽更多內容,搜尋【1號課堂】即可獲得更多實用資訊 P... more
FAQs about 遠見觀點-1號課堂:How many episodes does 遠見觀點-1號課堂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52 episodes available.
December 11, 20201204瞭解美國大選後投資趨勢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擊敗現任總統川普,川普力求翻盤,讓美國政黨在意識形態上出現巨大分歧。不過,法人指出,在美國1968年以來的「分裂政府」期間,標準普爾500指數平均報酬為66%,這次也相差不遠。到底股市有哪些支撐力道? 堪稱「史上最膠著」的美國總統大選,結果大致底定,由民主黨總統候選人拜登擊敗現任總統川普,而時序也邁入年底,我們該如何看待選後經濟,以及明年的投資趨勢和機會? 星展銀行指出,由於參議院的選舉結果尚未定論,而共和黨仍然在參議院中占多數,未來數月的重點將放在拜登如何與參議院多數黨領袖麥康奈爾(Mitch McConnell)合作。政黨之間在意識形態上出現巨大分歧,決策很可能會沿著政黨路線做決定。 儘管政治分裂,星展仍認為,美國歷史上的「分裂政府」期間,風險性資產依然有良好的表現。根據研究,標準普爾500指數在美國政府分裂期間(1968年以來)平均報酬為66%。而這次「沒有什麼不同」。 渣打銀行財富管理總處指出,雖然市場認為拜登將加稅、提出更嚴格的法規,可能對於能源,金融和科技產業有不利影響,但市場預期這些負面因素將被後續更大規模的財政刺激方案所抵消,將有助提振全球投資信心。 三因素支撐美股:寬鬆貨幣、貿易戰趨緩、經濟復甦 因此,星展預估,美股在未來數月有以下因素支撐: 美國聯準會(FED)的持續支持:由於財政措施存在不確定性,FED將繼續維持寬鬆貨幣政策,藉以支持經濟復甦。 貿易緊張局勢趨緩:預期拜登將重塑外交關係,美中貿易戰緊張局勢可望緩解,將有利於風險性資產、經濟與企業獲利動能反彈。 最新數據顯示,總經和企業動能持續復甦。除非美國再次出現全面性的經濟封鎖,否則復甦可望持續。 至於債券市場,中信投信國際投資科主管葉松炫表示,債券殖利率水位正處歷史新低,故應避免投資政府公債;而高收益與投資等級債因與股市連動大,可望跟上此波經濟復甦,可考慮新興市場債,如原物料國家中國、印尼、馬來西亞、澳洲、巴西、俄羅斯等市場,「拜登財政政策刺激下,美國將進行過去幾十年沒做的基礎建設計畫,有助於全球原物料表現。」 渣打銀行則提醒,由於拜登偏向綠能產業和加稅的計畫,可能導致美國能源廠商的監管更加嚴格,要留意政策對美國高收益債券當中能源企業的影響。 弱美元格局不變,看好中國疫後經濟 至於美中關係,葉松炫認為,預期互動方式會較為理性,但彼此間角力仍不會停止,蘋果等供應鏈南移將會持續,而越南勞力成本相較中國低,又是蘋果供應鏈重鎮之一,金融、地產表現已隨世界大廠的進駐而走揚,相當看好往後越南經濟成長力道。 中國在疫後經濟也表現不俗,市場預測中國是今年唯一正成長的國家,尤其在科技股與電動車概念股如雅迪、蔚來汽車,今年大漲20、30倍。然而,後續是否不要追高?葉松炫認為,100年前汽車取代馬車時代,現在電動車也可能逐步取代燃油車,現在僅是開端,預期這幾年仍會有一波漲幅。 貨幣方面,渣打銀行財富管理總處表示,拜登的外交及貿易政策可望重回多邊主義,有助於降低全球政治與經濟的不確定性,美元避險需求可能減弱。配合美國聯準會維持超寬鬆貨幣政策的背景環境下,美元可能會相對於其他貨幣重新走貶,「弱美元」的格局預期將會延續,特別是兌歐元,澳幣,英鎊和人民幣。 黃金今年也漲勢連連,但葉松炫認為,今年黃金會漲,多為工業用途,加上存黃金無法生利息,隨著疫苗研發現曙光,黃金一旦無避險用途,勢必表現不如預期,建議持有黃金當成避險工具的投資人留意疫苗問世時期,及時出場。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December 11, 20201202珍古德提醒世人正視大自然反撲力量動物學家珍古德畢生關注環境保護與保育問題,提醒世人要留意大自然力量的反撲。 已屆歲末年終,你如何定調疫情蔓延的2020年?對有「黑猩猩之母」尊稱的動物學家珍古德(Jane Goodall)而言,巴不得時間快轉、今年趕快過完。 「今年一整年我只能待在家中,反而覺得更煎熬!」11月上旬,接受《遠見雜誌》視訊專訪的珍古德苦笑。當時正是倫敦的上午,但出現在螢幕前的她神情疲憊,時而搓揉眼睛,只能說,被疫情圍困,加上繁忙的視訊邀約,讓這位高齡86歲的長者備感吃力。 然而,今年對珍古德來說,卻也是設立里程碑的一年。 距離26歲、第一次進入非洲岡貝地區尋訪黑猩猩,今年剛好60週年。一甲子以來,因為她,靈長類動物演化史數度改寫,全球也在生態永續上有了長遠進步。 因此,兩年舉辦一次的「唐獎」,在2020年(第四屆)9月,特別頒發「永續發展獎」給珍古德,表彰她對環境永續與生態保育的終身貢獻。 疫情反映人類對生態不尊重 身為全球知名的保育人士、最有影響力的人之一,珍古德早已榮耀等身。過去數十年,全球各國爭相頒獎授勳給她,包括法國榮譽軍團勳章、聯合國教科文組織60週年特別勳章。 1995年,珍古德的母國英國,也由英國女王伊莉莎白二世頒授珍古德「女爵士」地位。她也長年具有「聯合國和平大使」的身分。半世紀以來,「珍古德」這個名字,已是全球的共同資產。 即便聲譽卓著,珍古德未曾停下腳步享受榮耀。她總是一年300多天奔波在旅途中,飛到世界各地倡議保育理念。高強度的工作,令人難以相信,一頭鶴髮的珍古德早屆耄耋之齡。 一直到新冠疫情來襲,她才久留倫敦老家。 「這場疫病,是人類自己造成的!而我們早就知道這會一再發生!」疫情發生以來,珍古德透過視訊鏡頭,不斷向全世界警告:疫情只是一個惡果,背後反映的,是人類對生態的破壞、對動物的不尊重。 疫情期間,倫敦成為重災區,就連英國首相強森都傳出疑似二度確診。而高齡者是疫情的高致死族群,這讓珍古德只能隔離人群、困坐家中。 身體好不容易安頓下來,卻因為不斷接受視訊專訪、演講,珍古德的心神愈形消耗,幾度眼痛聲啞。 為什麼不推拒邀約、好好休息?這是因為隨著疫情愈演愈烈,珍古德才驚覺:「過去幾十年做的還不夠,但自己已沒有多少時間!」 她自1977年就創辦「國際珍古德教育及保育協會」,並自1991年號召年輕人、推動「根與芽」國際環境教育計畫(Jane Goodall's Roots&Shoots Program),投身環境教育與公益事業,參與國家超過100個。 但做了這麼多,人類始終沒有建立足夠的保育意識與相應行動。 新冠疫情顯然是人畜共通的疾病,但病毒為何會從動物跳到人類身上?珍古德接受《遠見》訪問時透露,長久以來,人們破壞動物棲地,使得野生動物進入人類生活圈;另方面,人們大規模建立動物(養殖)工廠,在在都製造了人畜共通傳染的疾病溫床。 應建立另一套永續生存之道 「大家應該改弦易轍,另外建立一套能讓地球永續的生存之道!」她警告,即便疫情肆虐,商人與政客卻不斷鼓吹解決管制、重啟經濟,把政商利益放在全民健康之前;而所謂「重回正常生活」,只是不斷重複掠奪大自然。 她感慨道,此次病毒奪去百萬人命,卻還給了地球藍天,也讓許多人第一次呼吸到新鮮空氣、看到滿天星斗。然而,如果人們沒有記取教訓、轉頭又急著擴張經濟,「那麼,大自然也沒有太多選擇,疫情悲劇就會一再回訪!」 如何做到?「第一件該做的事,就是禁止動物養殖工廠!」珍古德痛心地指出,動物被圈養在狹窄的環境,壓力是很大的,動物被支解成肉類、中藥出售,更是殘酷。 第二,不要買賣動物,一般人也能做到。她指出,許多鸚鵡、烏龜的物種被運出棲地、面臨滅絕,只因人們大量購買做為寵物。 而動物買賣、養殖工廠的供應鏈已行之有年,其中必定有龐大人口賴以為生,涉及複雜而難解的產業議題,「但改變必須發生,有賴政府與業界共商大計。」 她憂心,地球人口已72億,到了2050年更將突破100億,若沒有永續的綠色經濟,生態悲劇將連番回訪。 前進岡貝60週年,同理心與猩猩交朋友 對珍古德來說,改變的契機,只在一念之間,「同理心」三個字而已。 「動物是有感覺的,牠們會開心,也會痛苦!」當年,一頭美麗金髮的珍古德,受到英國知名人類學家李奇(Louis Leaky)的啟發與協助,26歲時遠至非洲坦尚尼亞的岡貝溪國家公園研究黑猩猩,創下白人女子深入叢林的第一例。 原本只有六個月經費,珍古德卻堅持了60年。當時人們對這種人類的近親、高達98.6%基因一樣的黑猩猩,所知甚少,單純把牠們當研究對象。 然而,珍古德卻打破物種間的藩籬,不只近身觀察,還跟猩猩交起朋友。一隻她暱稱為「灰鬍子大衛」(David Greybeard)的黑猩猩,是她的第一個黑猩猩知己,領她進入猩猩的生活圈。 「喔喔喔,就是猩猩打招呼的聲音;蛤蛤蛤,則是牠們在笑,可以笑得很大聲!」在紀錄片中,珍古德回憶起叢林裡的舊日時光,至今仍記得那些語言密碼。其實,與黑猩猩打交道不全然美好,她也曾被猩猩攻擊、差點墜落懸崖,幸好抓住小樹枝才保命。 當時有人說,非本科出身的珍古德用錯了研究方法,但她堅持,唯有互動才能理解。果然,在珍古德的貼身觀察下,發現黑猩猩竟能自製工具、以釣起巢穴中的螞蟻。這項發現,打破過往「只有人類才懂得製作工具」的研究假設,也改寫了動物行為學。 這些成就,讓「劍橋大學」破例允許珍古德,在沒有大學文憑的情況下,直接攻讀動物行為學博士學位。 珍古德從害羞的都會女子,到成為勇敢發聲的保育鬥士,幾十年來,在非洲陸續建立黑猩猩保育區。珍古德協會的保育與研究工作也擴及全球,導入各種創新科技,諸如DNA檢測、衛星圖像、GIS(地理資訊系統)與GPS(全球定位系統)等。 但她仍舊每年會回去岡貝溪國家公園兩次、看看黑猩猩老朋友,直到今年被疫情打斷。 「喔!我好想念岡貝的一切,特別是雨季,那時新芽抽長、小溪奔流……」這個問題顯然按下珍古德思鄉的快速鍵,透過視訊,只見她側仰著臉、閉著眼睛,仿佛跨時空聞到了岡貝的香甜空氣。 1202-2.jpg 圖/從小愛動物的珍古德,26歲前進非洲叢林與黑猩猩結下不解之緣,成為知名的保育鬥士。2020年是她前進非洲岡貝研究黑猩猩的60週年。國際珍古德協會提供 身體力行又親民,與台灣淵源深 事實上,走訪全球的珍古德,有驚人的記憶力,至今仍能清楚記得20多年前、第一次走訪台灣的情境。 她說,當時因為聽說有人在賣小猩猩,她扮裝密探知名「蛇街」華西街,但沒看到小猩猩、也沒看到活剝蛇肉的殘忍景象。她後來才聽說有人救援蛇類,而近年來,台灣的生態問題也已大為改善。 「博士是很念舊的人,珍惜每一次拜訪的機緣!」國際珍古德協會台灣執行長郭雪貞說,台灣是珍古德第一個造訪的亞洲國家,1988年就設立辦公室、後來成為協會。至2018年的30年間,珍古德就來訪台灣18次。 921大地震那年,原本珍古德又計畫訪台,但郭雪貞說明台灣震後一團亂,問她是否取消行程。 「台灣朋友有難,那我更要去了!」沒想到珍古德如此回答,當年11月,她不但來了,還帶著她象徵「希望」的知名絨毛猴子Mr. H,來幫災民加油打氣。 近幾年,國際珍古德協會與長榮大學合作開辦「永續發展國際學士學位學程」,也號召青年學子參與「根與芽計畫」,並共同保育台南二仁溪。期間,珍古德也曾親訪長榮大學與多個保育基地。 專訪中途,她聽說長榮大學最近有女學生遇害,心疼地直說要找時間與校方談談,沒幾天,就親自透過視訊慰問致意。 對許多人而言,珍古德就是一位溫暖和藹的奶奶;然而,面對世局,她總能提出犀利洞見。 此次美國總統大選甫落幕,珍古德就透過各地協會在臉書上轉發祝賀:「民主是我們與彼此、與大自然和諧共存的基礎……在疫情中,這次美國大選有超過1.5億選民投票,是史上最高參與程度。恭賀美國!」 「我的工作是點燃人們希望」 雖說恭賀,但珍古德不免憂心。她受訪時指出,拜登與川普都拿到超過7000萬張選票,幾乎支持者各半,表示美國社會非常分裂;加上參議院由共和黨把持,拜登新政也不易施展。 「我們必須非常努力、甚至要合理地憤怒,才能讓事情變好!」珍古德指出,疫情帶來許多憤怒與破壞,像是印度因疫情影響經濟,許多人從都市回到村莊,卻因為大象爭食農作物而獵殺牠們,成為當地的生態浩劫。 疫後世界會不會更好?「很難說!」但她相信,透過每個人的選擇與生活方式,能為這世界帶來改變。 這就好像她長年堅持重複沖泡咖啡渣,隨身攜帶標本罐,來儲存沒用完的糖包,她用行動告訴世人:一個個簡單選擇,累積起來,就足以救援世界。 窮盡一生的力氣,原本一個人的珍古德,現在有了跨國社群一起努力。「我的任務從來沒有變過,就是讓世界成為一個對人類、對動物、對環境都更好的地方!」她曾坦言,接下來,死亡會是她即將面對的個人冒險。 但她沒有畏懼,因為還忙著跟時間賽跑。原來,受到疫情影響,她得加倍拚命、線上露臉,希望為各地保育工作募足款項。 「我的工作是點燃人們希望!」身形單薄的珍古德,一路走來,信念簡單,卻已撼動世界。 更多相關報導及精彩內容,請參閱遠見雜誌。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4minPlay
FAQs about 遠見觀點-1號課堂:How many episodes does 遠見觀點-1號課堂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52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