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本頻道以「緣起」的認識論與「四聖諦」的解脫教說,本於佛陀教說的利世精神,以深入淺出的表達方式,與世人分享「解決困難、開展人生、度越煩 惱」的佛法智慧,傳揚「此時、此處、此生」為重的原始佛法,通向「正道生活與人間解脫無礙」的人生大道。 你想知道甚麼是「緣起」嗎?如何從緣起來看世間?從緣起看世間對你的人生會有甚麼幫助?歡迎來聽聽本頻道。... more
FAQs about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31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12, 2025論格局(上)佛法重心的第一步即強調「怎麼看」!「怎麼看事情」不僅關係到一個人會怎麼選擇、怎麼做,同時也關係到一個人的「生命格局」。我們唯有改變看待自己和看待其他生命的看法,才能改變對待自己與對待其他生命的態度與方式,如此方能從原本迷惑庸俗的人生走向正覺解脫的人生。就佛教而言,面對如此的百年大業,具有正見、正志的出家人,必然不會只顧自己的名聲、利益和形象,他會明白僧團的可貴與必要性,必會明白完成住持佛法、利益世人的大業,需要仰賴眾人的力量。當一個人如此看待世間,「生命格局」必然能夠展現出卓然不同的面貌。...more9minPlay
July 22, 2025生活的模式不同,人生也因而不同人與人之間最大的差別,不是來自外在的條件,而是不同的生活模式所造成。有一類人是重視舒適的感覺,只要眼前生活過得去,就不想改變已有的處境,也不會努力改變自己。反之,若是碰到令其不舒適的事,則習慣性地拒絕、逃避、遠離。如是,這般應對環境模式的人,是不容易有跨越式的改變和成長。另有一類人的生活模式,不在於追求舒適,重點放在能正面、有用、有效的解決生活的問題,這類人士會督促自己勇於面對問題,耐性的了解問題的原因,並付諸行動的解決問題。因此,這類應對環境模式的人,生命的韌性強,容易有跨越式的成長。兩種不同的生活模式是無法論斷何對、何錯,只能說不同的選擇!應對環境的選擇不同,人生的遭遇與過程也必然不同。...more7minPlay
July 15, 2025妥善處理每天所面對的問題一個人只要是活在世間,每天都要面對問題、解決問題,與留下問題。當我們處理任何問題時,首要原則就是要「符合實際」, 你得「回到現實」來,去務實面對問題的實際狀況,不要講理想、需要及心願。解決問題的方法就是:怎麼解開導致問題發生因緣的方法,亦即方法就在問題當中。解決問題的態度是你得務實與努力,以外,還要有「只問過程不必求結果一定是什麼」的態度,天下很多事情不在我們的掌控裏,我們只能努力耕耘,但那個結果,不一定是能讓你滿意或合乎你的期待。如果我們一定要結果能讓我們滿意或合乎期待,就會掉入另外一個問題,那個問題就是你的需要!那你就又解決不了了,因為你又掉入另一個無底洞了。※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more9minPlay
July 08, 2025人間 世尊,生活典範如果 世尊真是智者,必定善見實際與現實生活的真相!如果 世尊真是覺者,必定展現出現實生活的典範!如果 世尊真是教主,必定善能教導務實的生活典範!如果 世尊真是救世者,必能分享實用的生活典範!如果 世尊真是思想家,必是傳揚攸關現實人生與實際生活利益的典範!如果 世尊真是道德實踐家,必定是能夠指出群體需要與禁忌的局限性,並且在道德之上指引人們一種普世利益的典範。如果 世尊真的是 世尊,必定是讓人們通過「實際與現實生活的真相」,自覺如何在實際與現實生活中,經由知見、行為的表現,通達自他的互利、和諧與無謂問題及煩惱的止息。真正的 世尊在現實的生活中,也在人與人之間。這是人間的 世尊,真實生活的典範!※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more7minPlay
July 01, 2025虛榮的虛妄人們在生活安定之後,不再滿足於「只是活著」,還必須活得比其他人好,而這正是虛榮。佛法講因緣緣生,緣生法都是獨一無二,沒有重複性。因緣不斷流轉,世間沒有相同的兩件事物,即使勉強比較,也不能全然代表。諸法因緣生,沒有勝負、平等、優劣的問題。在修行上,人不要虛榮,不必害怕不如人、被人否定。再美好的事物,都會遭人評價,不必因為他人的評價,讓自己的生命很糾結,你只能憑著良知,盡力而為。...more4minPlay
June 24, 2025皈依之前應有的正確心態每一位皈依佛教的人,一定有機會看到佛教的反面事。這是平常、正常的事,不需要為人間的必然而大驚小怪。這是人間,是凡夫的世間,不是聖人的世間,人間有欲望、黑暗的一面是很正常。佛弟子要抱持「近善遠惡」的態度,面對皈依以後的道路。皈依是 世尊與我們的事,我們皈依佛教不是為了這些負面表現的人而皈依。 世尊沒騙我們、沒害我們,這就夠了。或許,我們要告訴自己:因為人間有光明與黑暗,所以我們才需要好好的修行,幫助現實的人間,正是因為有黑暗,所以我們要努力!...more9minPlay
June 17, 2025何謂佛法?眾生希望可以了脫生死,希望能有一點神通;以為只要多行善,恭敬三寶,希望都會實現,所以眾生都喜歡信仰。事實上佛法的核心是因緣法、緣生法, 釋迦牟尼 世尊教我們觀察身心,度我們不是靠神通,是靠方法。但是,許多的人卻認為佛力不可思議,這正反映出廣大眾生用自己內心的希望來認識 釋迦牟尼 世尊, 世尊也變成了滿足願望的人。人們可以有很多希望,但要符合實際,請你反問自己:你要相信什麼?什麼是你應該相信的事?你是找希望,還是找一條生命的路?實則我們應該相信實際的事,這才是理智與智慧。※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5minPlay
June 10, 2025「活在當前」佛法的「離貪」,既不是逃避,更不是「厭離現實」的偏差心態。離貪!是藉由「如實知因緣、緣生」的智慧,通過「貪愛有苦,離貪斷苦」的正見,逐漸達到傾力現前緣生的過程。人生有「困難」是當然,若受限於既有的已知與期待,困難就會變成困境。在現實的生活中,雖是人人有困難,卻非人人有困境。只要轉變困難的因緣即是轉好,不要讓困難變成困境。光明必在面向當前,請從此時、此處、此緣起,開展新人生!...more8minPlay
June 03, 2025信念 vs 心情「生活需要信念」,需要務實實際,必須認真想想自己的人生該怎麼走,不要任憑心情左右,跨越心情靠的即是「信念的堅持」。我們要走一條什麼路呢?走一條朝向光明的道路。走向這條路,一路上照樣會有不開心的日子,我們要學會如何度越過去,重要的是「方向」,千萬不要有浪漫不切實際的想法。※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演奏及提供背景音樂...more5minPlay
May 27, 2025隨佛長老於法友慈母告別式上的慈悲開示「生」是一個數十年的內容,而它的表現就是「老、病、死」,人們幾乎都糾結在樂「生」而厭「老、病、死」。然而,此種對生死的心境與看法,會讓我們活得內心很糾結,同時也無法務實地去面對現實人生的真實面。活著確實是一件重要的事,但它不是人生的全部,活著做了什麼則是更重要的事!親人過世,我們之所以會難過,那是因為我們與亡者之間擁有幸福的經驗。在永別來臨的那一天,我們懷念著那一段幸福的體會,從生活中的經驗轉而深化為刻骨銘心的感受。因此,在「永別」的那一刻,我們自然會落下眼淚。「生離死別」是生命必須的經驗,而這個經驗會使人生經歷過的短暫幸福,既變得長久不忘且長久溫馨。然後,這份長久難忘且溫馨的幸福,必將經由自己影響子女,也經由我們的生命再影響身邊的人。※本集背景音樂曲名:「佛法與我們同行此生」 感謝:編曲/製作者:Jenni Lake 感謝中華原始佛教會澳洲法友正晴師姐提供背景音樂...more11minPlay
FAQs about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原始佛教會、中道僧團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31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