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集重點】
正念是源自於佛教的八正道「一行禪師」與「喬卡巴金教授」的正念系統台灣的正念課程書中感人的啟發正念覺察的簡單技巧
◎歡迎到FB逛逛:https://reurl.cc/eL3nzj
【本集逐字稿】
這本書是「正念的經典」這集主持人花費最多的心力在研讀與介紹,請大家留言指教謝謝~
1--正念源於佛教八正道:相信大家都聽過「正念」,尤其是這幾年因為大環境的氣氛,市面上也多了許多關於正念的書籍。也許大家因為數量與體系太多而混淆,不容易了解「正念」的緣起跟由來。簡單說明一下正念的觀念,正念源自於於佛教的八正道。「八正道」分別是「正語」正思、正見、正業、正命、正定、正精進、與我們最常聽到的正念。佛教的說法是,走在八正道的路上可以帶來新的覺知與視野,作為人生不同階段的指引。我的感受是,八正道就像人生旅途上的GPS導航與加油站地圖的指示,遇到困惑時,八正道可以讓我們不容易走歪,輕鬆回到原路與正確的方向。2--本書分成8個部分,分別解釋了:「禪修」、「感官」「身心療癒」、「正念練習」、「注意力與不安」「人生的美好智慧」。不像是他的前2本正念療癒力與正念減壓手冊那樣,必須一步一步循序漸進地讀。這本書我是隨手翻,打開任一篇文章都非常具有啟發性。例如最讓我感動的是、:描寫第一代超人克里斯多夫李維的故事。大家都聽過他的復健過程非常感人,但我沒想到是那樣的辛苦(他跟羅賓威廉斯是康乃爾大學同學,題外話)因為意外,造成頸部以下全部失去知覺的他,連呼吸都無法自主一再經歷「我光是閱讀就覺得很累的」復健過程。他描述自己能夠堅持下去的原因,他說「擁有感覺能力最重要的是能與他人接觸,我可以和家人一起出遊,看著孩子朋友玩耍,雖然我無法加入但我人在那裡,是其中的一份子,看著他們我感到滿足」其實這就是八正道當中的「正語」。而克里斯多夫李維這一篇文章的題目是「神經可塑性與無限可能」因為喬卡巴金教授是醫學博士,所有對於正念的技巧,他有更多的醫學驗證,而神經可塑性除了有外在的醫學幫助更重要的是當事人的意念,剛好就是佛教的「正念、正語、正思」3--目前大家所熟悉的「正念」有2個系統:第一、是由一行禪師所創的。而他也出版許多關於正念的例如「正念的奇蹟」以及「和好」(我書架上的和好是第16刷的版本)和好是以療癒內在小孩的觀念與自己內心對話並且放下心結與自己和好。一行禪師的正念系統在是「梅村國際正念中心」位於法國知名的紅酒產地波爾多。因為一行禪師他原本是越南人,而越南曾經是法國殖民地,所以台灣的越南菜都會有法國麵包,跟很甜的咖啡。另位一個系統在台灣比較有知名度,就是由美國醫學博士喬卡巴金教授所創立。在台灣師承卡巴金教授的有:陳德中老師的「台灣正念工坊」,與胡君梅老師的「華人正念減壓中心」。他們不但提供正念課程,也頒發各個階段的正念證書,還有能教授「正念技巧」的師資班。胡老師翻譯了2本喬卡巴金博士的正念書籍,其中一本是30年的經典「正念療癒力」4--關於正念的定義:一行禪師與喬卡巴金教授都有很獨特且有趣的的解釋。一行禪師:通常在牙痛時很難保持清明的心境。沒有牙痛的時刻對身體所感受的平靜、喜悅跟覺察就是正念。而正念就是時時時刻刻保持覺察,去感受「非牙痛的時刻」卡巴金教授在「正念的感官覺醒」的解釋是:正念可分為起點焦點與頂點。「起點」:明瞭心智的萬用鑰匙、「焦點」:形塑心智的工具「頂點」:使心智自由的崇高表現。正念與冥想都需要練習,就像連上wifi一樣一開始鄭念也許是費力地練習,但只要熟練就能隨時保持正念的覺察。5--在介紹完正念的解釋,分享八正道中比正念更基本的正語的故事這是我從作家劉克襄的臉書讀到的。台灣鄉傳統農村的老人他們即使退休,也會在自家周邊繼續種菜或是從事農務生活,但作息比較輕鬆。但是有一位阿桑,在小孩成年之後生活重擔都漸漸放下卻不太與其他人互動,晚年甚至放棄講話,但不是失智,因為生活起居都很正不需要別人幫忙。家人漸漸推敲出原因,可能是因為阿桑年輕時說了太多言不由衷的話。例如:為了討好別人而說話,為甚至是評論別人是非而說的話。因為所說得話都是違背本意不讓自己開心的,因此晚年就放棄講話了。這個故事在我之前「一次讀懂50本心靈經典」「讓心自由」書中當中有提過類似的故事。「讓心自由」書中提到最基本的方法就是「語言純正」而這點剛好是佛教的八正道當中的正語,。如果認為正念門檻技巧有點高的朋友,可以先從「正語」開始。因為正念是「向內的覺察」門檻與心力都比較高。而正語,則是對外的修身養性,不口出狂語,心情也能比較祥和,做法比較容易。6--正念的公益課程:去年「台灣正念工坊」為了讓大家能身心平靜,舉辦8週的線上正念的公益課程,只要是得過covid的朋友都能免費參加。課程包含知名的「正念三角形」「自由書寫」、「冥想技巧」等內容。所謂正念三角形別是是想法情緒跟身體三種覺察方式,這有點類似身心學派的原理,以覺察的方式連結身體與心靈。其實許多道理都是一樣的都是為了讓我們的心智更清明不再受制於錯誤的想法。讓身體也能間接感受清明與輕鬆。7--本書的副標題是coming to our senses through mindfulness:藉由正念回到我們的感官覺醒,內容與篇幅雖然很厚實多達5百多頁必續慢慢研讀,但是因為書的內容都是一篇篇的散文,很適合隨手翻閱不會給人「沉重嚴肅」的負擔,是非常好的入門書。朗讀一段書的內容「我們可以在起床後或入睡前花個5分鐘覺察自己,去覺察活著的感受只要回到自身,放掉應該完成每件事的想法,就能讓感受回到身體」8總結一下我對這本書的看法:很多時候,我們總是在追求對的答案,把自己填滿。但覺察美好感受與感動才是身而為人最好的禮物。希望大家能在新的一年都能有更適合自己的正念覺察。
支持本節目讓主持人更有動力: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jwh101b00m201tc6f6o1xhj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jwh101b00m201tc6f6o1xhj/comments
~閱聽是習慣~閱好是生活~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