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评论

招聘年龄上限30岁,用工单位不过是作茧自缚


Listen Later

文/然玉

正值春招时段,记者在多个招聘平台上看到,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这让不少求职者感叹:“职场的35岁中年危机提前了。”越来越多的职场人都会在30岁左右感到“年龄焦虑”——担心在现有岗位面临淘汰危机,再就业时,因为“大龄”受阻。在受访专家看来,人口红利趋减、老龄化加剧的背景下,对招聘设置“年龄门槛”不利于人力资源的合理开发和充分利用,同时,也损害了劳动者的平等就业权。(2月6日工人日报)

职场素来有“35岁危机”一说,与之相关的歧视性招聘策略,一直备受争议。叫人大跌眼镜的是,在一片声讨浪潮中,类似的现象非但没有收敛纠偏,反倒有变本加厉的苗头。从最近反馈的信息看,劳务市场招聘的年龄门槛,隐隐还有下探之势。



图/视觉中国

一些企业将30岁作为招聘年龄上限,也许各有各的理由。但从劳动力市场整体的供需格局来看,此类做法是存在逻辑硬伤的。我们知道,年轻人若是研究生毕业大致已在25岁左右,从菜鸟新人成长为职场中坚,中间数年的升级打怪是免不了的。一晃到了30岁,蓦然发现,跳槽再就业却因“超龄”而受阻——招聘以30岁为限,于个体劳动者而言,这实在过于残酷;对于人力市场来说,这又未免太过奢侈。

当然,当下以30岁为上限招聘,还不是职场的主流做法。梳理相关职位类型,其实大致可以分为两类:其一,是工兵型、通用型岗位,比如说行政助理之类,其典型特征是,专业壁垒低、可替代性强,标准化程度高,同时杂事多,故而自然倾向于选择年轻、低成本的雇员;其二,则是那些知识快速变化、需要常变常新与高强度精力投入的岗位,典型如“码农”……由此看来,所谓年龄歧视,说到底,仍是企业利益最大化的算计。

有些工作,得益于经验积累、资源拓展,以及口碑积累,越老越值钱。还有一些工种,则是恰好与之相反。可无论如何,满30岁概不录用,总归是有悖市场规律、有违法律精神的。反对招聘中越来越低的年龄上限、越来越明目张胆的年龄歧视,既是为了维护劳动者平等就业的权利,更是旨在推动企业形成理性、正确的用工观,一视同仁、公平竞争、开放选择,这对于劳动力资源供需两端高水平的适配,对于实现人力成本稳定、维持经济比较优势,至关重要。

在人口红利退潮的大背景下,劳动市场的每一个有效参与者,都理应得到充分珍视和兑现自我价值的公允机会。在劳务市场,一些企业将招聘的年龄门槛越设越低,逆势而为,最终只会作茧自缚。(作者是知名媒体评论员)

来源 | 羊城晚报•羊城派
责编 | 傅铭途 王隽杰 郑宗敏

主播 | 姜雪媛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姜湖评论By 羊城晚报


More shows like 姜湖评论

View all
36氪·快讯不联播 by 36氪音频频道

36氪·快讯不联播

6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3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广东头条第一季 by 羊城晚报

广东头条第一季

0 Listeners

今日广东·乡音(粤语) by 羊城晚报

今日广东·乡音(粤语)

0 Listeners

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by 羊城晚报

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0 Listeners

亮话体坛 by 羊城晚报

亮话体坛

0 Listeners

少数派对 by 羊城晚报

少数派对

0 Listeners

羊晚·花地·文化 by 羊城晚报

羊晚·花地·文化

0 Listeners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by 羊城晚报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0 Listeners

新闻早报 by 羊城晚报

新闻早报

3 Listeners

今日养生方 by 羊城晚报

今日养生方

0 Listeners

德叔医古 by 羊城晚报

德叔医古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