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们是不是青春年少的时候也曾在景区挂过一枚许愿锁?但如今,这些许愿锁却要被暴力拆除了!
最近,游客华山许愿锁被暴力拆除的视频刺痛了不少网友的心,景区回应:有安全隐患,会定期清理,但只是拆下来放在道观里,不会二次售卖。
其实啊,这许愿锁太多进行一些拆除,是保证景区安全的惯常做法。十年前就有报道指出,由于安徽某景区一直没有清理过游客自发挂上的“平安锁”,导致行道两侧的锁总数量有十几万只,总重量可能达到20多吨。
而且“景区拆锁”,并不是华山独有的现象,实际上在很多景区都出现过。尽管拆锁有一定的正当性,但人们还是难掩失落的心情,毕竟从一开始挂上去的时候,咱就没想过摘下来,否则“把心锁住”“永不分开”的寓意怎么体现?尽管华山景区方面给出了善后方案,但对痴心一片的许愿锁主人来说,或许还是造成了某种程度的伤害。
很早以前,我就有过这样的困惑:许愿锁会越挂越多,等到没地方可挂,可怎么办?很多网友也问过:“旅游景区那些许愿锁最后都去哪了?”所以我啊,就从来没买过许愿锁,因为早已预见到许愿锁的“宿命”。不是因为许愿锁买不起,而是担心许愿锁“不长久”。
多年来,许愿锁“积压”问题引发关注,围绕“拆锁”而展开的争论,也非常多。至于,如何对待这些被认真祝福过的许愿锁,已经成为一个不容忽视的社会问题。
许愿锁文化的出现,有两种情况。一是,在景区里挂锁祈愿,是游客自发的行为,并非是景区提供的服务。这表现出一种建立在谐音梗基础上的民间祈福心理。当然,为了迎合这种需求,景区里也有商户卖锁为业;二是,景区开拓业务,主动招揽游客挂上许愿锁,甚至还开发出更多功能。
无论是啥情况,景区对待这些许愿锁,都应该保持人性化的意识。假如游客挂锁行为没有经过景区同意,甚至是违规的、煞风景的,那么景区可以加以劝阻、遏制。但假如这种行为并不突兀,也没有影响到公共利益,那么,善待这些许愿锁,也是景区的一种义务。假如游客挂锁是和景区进行合作的结果,那么,人们自然可以认定,游客和景区实际上形成了契约关系,景区有保存完备的责任,否则就是在违约。既然明知许愿锁迟早放不下,还一波波“迎来送往”,那未免欠妥。即使这种定期清理是必须的,那也应该事先向买锁挂锁的人声明,而不能制造许愿锁会永远挂着的错觉。显然,如果游客事先知道许愿锁会定期被清理,那么恐怕就不会有那么多人买了。
遗憾的是,我们暂时还没有听说过哪家主导这种业务的景区主动“限流”。相反,很多景区在流量和效益面前,对许愿锁来之不拒。面对景区“拆锁”现象,一些网友吐槽,“难怪最后两人没成”。
如何安顿好许愿锁,使它们不至于成为“废品”,需要审慎考量。就像一个网友说的,“即使在当年挂的地方找不到,要是能在其他地方找到,一定也会非常开心”。可见,很多人内心里不是不能接受许愿锁被拆除,而是对粗暴对待、弃之如敝履的态度不满意。
总之,解决许愿锁“负累”问题,需要游客和景区都能保持一份自觉。对游客而言,可以少一点盲从,多一点理性。对景区而言,可以少一点利益冲动,多一点公共意识。
文案 | 伍里川
出镜 | 姜雪媛
拍摄 | 唐德荣 暨晴 彭泽祥
剪辑 | 林丹丹 彭灏明
责编 | 郑宗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