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显易懂的中国美术史

白云红树图(明·蓝瑛 )武林画派的山水画


Listen Later


↑点击预览大图


在功夫界有武林高手,在山水画中有“武林画派”。而此武林非彼武林,它由明代的著名画家蓝瑛开创。而他在74岁高龄时创作的《白云红树图》正是其最著名的作品。


一条蓝绿相间的山脉呈S形,从远处延伸过来。画中景色可分为远、中、近三部分。


远处,一片起伏陡峭的山脉拔地而起,山峰撕裂了半空中萦绕的云彩,直入云霄。剩下的山体,半掩半露,难窥全貌。


中景处,浓云淡去,连绵的山岗显现出来。高低起伏,大小不一,参差不齐。山间,还有一涧溪水飞流直下,泻入溪流。山岗上,林木横生。短矮粗壮的树干,或挺拔,或弯斜。在画家刻意的处理下,树都披上了炫目的外衣。白的赛雪,红的似火,蓝的如海,绿的似玉。尤其是在醒目红树中的那株淡紫色花树更是分外夺目。


近景处,最摄人眼球的是绿色山体,以及红白绿紫的树木。右侧的山脚下,从远处流淌过来的溪流清澈平静,小石散落。回汀曲渚上面,红色的杂草丛生。溪流上面,一座曲折、起伏的板桥横跨水面,从画外伸入山石深处。一位身着白袍的长者,手持竹杖,正从板桥上走过,即将走入灿如云霞的树丛。


这幅画最耀眼之处是五彩斑斓的颜色及笔法。画家用的画法被称为没骨重彩法,其主要特点就是画中的树木、山峦、坡岸等不加墨色勾勒骨架,直接用石青、石绿、朱砂、赭石诸色状物点染。此法描绘出的物象,造型简括又富于意象,用彩浓烈大胆,对比强烈又相间得法。


有人说南北朝的张僧繇曾用过此种画法,作者也于画幅左上款识:“白云红树。张僧繇没骨画法,时顺治戊戌清和画于听鹤轩。西湖外民蓝瑛。”但张僧繇的画迹在作者生活的年代早已失传,所以此种“没骨重彩法”当属蓝瑛原创。顺治戊戌为公元1658年,画家当时74岁。


落款的下面,钤有“蓝瑛之印”。


蓝瑛(15865——约1666)(此处资料来自《中国名画鉴赏辞典》),字田叔,号蝶叟、石头陀等,钱塘(今浙江杭州)人。他是一位职业画家,擅长画山水,兼工花鸟、人物、兰竹。他的山水画,早年笔墨较为秀润。后漫游名山大川,风格为之一变,下笔苍老坚劲,树木奇古。因蓝瑛出身和主要活动在浙江杭州一带,故人们将其与吴伟、戴进并称为“浙派三大家”,尤尊其为“浙派殿军”。其实,他与“浙派”并无直接承继关系,画风也不一致。浙派以师从南宋院体为主,蓝瑛则以元人画法为基底,上追北宋五代。故而,有的画史以杭州又名武林为由,另称蓝瑛为“武林派”,此称较允当。传世作品还有《渔乐图》、《秋山访友图》等。


《白云红树图》色彩浓艳润泽、烂漫绚丽,一变传统秋景绘画的萧索气象,不是春光,胜于春光。在以水墨为主流的山水画世界中,这幅画不啻为一座独树一帜的山峰,卓然而立。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浅显易懂的中国美术史By 数字官


More shows like 浅显易懂的中国美术史

View all
梁文道·八分 by 梁文道

梁文道·八分

351 Listeners

天真不天真 by 杨天真本真

天真不天真

26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