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行走的背包,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主播大江,这次疫情反复相较于之前似乎要更严重一些,大江的公司呢也是跟我们说原则上非必要,不出上海,出去玩的话需要做审批,没办法,只能老实呆在上海,真的希望这次疫情能够真的早点结束,早日还大家一个可以轻松出行的环境。虽然呆在上海,但大江这种闲不住的性格,还是打算在上海出去逛逛,近几年,上海的书店界接连出了几件大事。先是在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远离地面200多米的地方开了家书店,接着是近百年的东正教堂里开了家书店,再有96岁高龄的黑石公寓底层也开了家书店!引得城中众多爱书之人纷至沓来,更有各路红男绿女、大爷大妈闻风而动,前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所以这次大江就收集了几家书店,它们或者开在百年老建筑里,或者是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或者有自己的特色书单和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目前上海有两座东正教堂:皋兰路上的圣尼古拉斯教堂和长乐路上的圣母教堂。它们都是上世纪30年代由因十月革命逃难到上海的沙俄人建造,仅前者才是俄侨高官贵族筹资而建。虽然教堂历史很悠久,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但自从解放后就没被正经当作教堂使用,而是被改建为了工厂、仓库、餐厅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场所。直到最近世纪朵云旗下的思南书局入驻,开了一家最契合教堂气质的只卖诗歌的书店。这家号称全上海最大最全面的诗歌书店,提供1000多册不同国家的诗集。
走进门内,像似来到了未来世界。入眼是一圈巨大的穿孔钢板,依照大殿的形状,拔地而起,一直通到穹顶。旁边一位正在参观的上海阿姨对店员说:“个看上去有点像鸟笼哦。”店员纠正道,这不是鸟笼,而是教堂,是“教堂中的教堂”。
这就是书店的设计理念“church in church”。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内部改造时的诸多限制。因为 圣尼古拉 斯教堂是 上海 第二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所以当时要求设计施工方“不得改变建筑现有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包括墙体、内穹顶、新的壁画和特色装饰作为重点保护部分都不可以触及。
于是便有了这个类似 俄罗斯 套娃一样的独立结构内部建筑。其实剥离开来看,真正的书店只有那一圈钢板,教堂依然是那座教堂。设计师还拆除了被当作工厂时加建的夹层,恢复原有的高大空间,特地没有给书架安装背板,这样 日光 依然能透过穿孔钢板洒进大殿。
在钢板书架与墙体之间尚留有缝隙,我们也能从那一丝丝空间里窥见墙面上原有的壁画。但这并不是30年代的原画,据店员介绍,“破四旧”时原来的壁画被铲掉,这是后来教堂作为餐厅时,老板请美院学生绘制的。很新的壁画,也不像是东正教图案,但它为这座经历丰富的建筑又叠加上了一些人文积淀,被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就像教堂里每一个角落曾发生过的故事一样。
逛的差不多,因为离诗歌店不远,所以店员就推荐我们顺便去它们在 思南 公馆的概念店看看。
思南 公馆是一个成片的花园洋房群, 湖南 卫视第二季《偶像来了》就是在这里录制的,当然他们住的是私密性极高的住宅区域,书店则是位于开放式的休闲商业区。书店所在的25号楼是一栋四层花园独立别墅,曾为冯玉祥名下宅邸,诗人柳亚子也曾两度寄居在此地编书。
大约是因为爱书的冯玉祥和写书的柳亚子,业主才选了这栋住宅开书店,百年的文脉得以承上启下。这家书店很有老 上海 气质,是掩映在浪漫梧桐树下的有趣灵魂。书店的入口开在洋房的侧面,沿着扶梯而上,进去就已经到了别墅的二楼,这里原本就是作为客厅的功能,所以内部设计也保留了这种感觉,正中间的皮沙发、墙边的壁炉、暖色的吊灯等等,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大部分的书都集中在二楼,书架隔断出好几个区域,有咖啡厅,有文创区,还有一个专为 思南 书局姐妹书店 伦敦 书评书店而辟的区域——选书是 思南 书局的特色,除了有 伦敦 书评书店的书单,他们自己也会组成一个专家团队精心挑选书籍。连结二楼与三楼的楼梯也很有趣,这些阶梯会依次发光,跟着发光的节奏上楼,像是被送入一个更为神秘的空间。
这家 思南 书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内部色彩,根据设计师俞挺(同时他也是诗歌店的主持设计师)的想法,他想用低明度的颜色去表达不同的情绪。当然,直观表现就是,这家店很容易出片!哪怕不能用相机拍照。
既然去了 思南 书局,那属于同一个集团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也是不能错过的。位于世界第二高楼“ 上海中心”的朵云书院是全 上海 视野最好最高的书店,就全球范围而言,也是绝对高度最高的书店。
进书店之后你就会发现,写字楼的格局也就那样,进深浅,但流线很长。设计师便用这个流线做文章,用镂空的隔板和半圆的门洞组成一长排书架,从电梯间出来就是一片纯白、撒满天光的区域,视野开阔。而陆家嘴金融中心高楼群就在这排书架后若隐若现,但想要获得这完整的风景,得坐进需要消费的咖啡厅才行哦。那天有点雾霾,我就没进去。
这家书店的各种文创是我逛过的书店里颜值最高的。 上海 一些文艺机构的文创在朵云书院都能买到, 比如 上海 博物馆、 上海 音乐厅等等等等,如果各位到 上海 旅行想买些纪念品,可以考虑来朵云书院集中选购哦。
在这里还能看到设计方画的书店俯视图,对不同区域做了说明,还有动线,并告诉你坐在哪个区域能看到哪幢浦东“厨房三件套”,非常有趣。
告别现代建筑,我们去历史建筑看看,在上海,赫赫有名的老公寓楼除了武康大楼,还有位于复兴中路上的黑石公寓,现名“复兴公寓”,不过大家依然习惯叫它黑石公寓。比之武康大楼,黑石公寓一直给人非常神秘的“生人勿近”气质。大概这和它的外观有很 大关 系:黑石公寓是一栋带有巴 洛克 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所谓折衷主义说白了就是各种风格混搭。一楼的主入口被二楼挑出的大露台遮去了大半,露台下有数根顶部雕花的 石柱 支撑,使得主入口这个敞开式的门廊看上去黑黢黢的,让人心生好奇又不敢擅闯。不过这里以前确实也不欢迎闲杂人等参观。之前有个朋友在公寓对面上班,有次借着他的工作机会跟着他去过黑石公寓内,那条深邃的走廊和漂亮的 马赛 克地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晃四年过去,没想到我还能以普通市民的身份重新进入这栋96岁的公寓。以黑石公寓为地标,徐汇区的有关部门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创园区。为什么是以音乐为主题呢?因为这里周围有上海 交响乐团、音乐学院、歌剧院厅、 上海 文化广场等等,可以说是 上海 的“音乐圈”。
好了,不扯远,首先开张的就是位于黑石公寓底层的书店“幸福集荟”,这里是 上海 市保护建筑,不可动原来的格局,于是书店就根据原本的房间格局,划分了7个主题集室——文化集室、视野集室、儿童集室、音乐与艺术集室、灵感集室、生活集室、唱片试听室。中间以一条 马赛 克拼贴拱形走廊连接,也就是书店入口,这里是整个书店的焦点所在,也是大家最爱打卡的地方。每个房间都有惬意的阅读一角,家具都是和主色调配套的。
这几个主题集室中,最亮眼的还是唱片视听室,里面有店家精选的黑胶唱片供大家试听,外面则用一张张黑胶装饰起一堵墙,配上复古的地砖,不拍照简直对不起这颜值。
说起地砖,书店里的地砖并非老物件,不过也参考了原设计图纸以及楼上住户的老地砖,修旧如旧而成。
还有书店的咖啡馆以前是公寓的游泳池,别说是30年代的 上海 ,就连现在也很少有硬件设施这么好的公寓。
黑石公寓当年是由一位中文名为“宋合理”的 美国 传教士James Harry Blackstone投 资兴 建,至于传教士为什么会这么有钱,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份1925年的《大陆报》招租广告中得知,宋合理对自己的房产作品很是自信,宣传语颇为直白: 中国 最好的公寓。
据说当时公寓的租金是每月50两 白银 到152两不等,虽然公寓内有冷热水浴室、煤气、冰箱、小型洗衣设备、恒温泳池、网球场、舞厅等设施,也算对得起租金价格,但依然是令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不过各界名流却争相入住。当时公寓里最有名的租客是时任北洋时期国务总理熊希龄和民国才女毛彦文夫妇,36号房便是他们的新婚居所。
老建筑里的故事远比书店更精彩,而书店则成了阅读老建筑的最佳场所。说实话,在书店方面,除了北京可以掰掰腕子,上海可能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像安藤忠雄光的空间的那家新华书店,到艺术集成书店衡山合集等等,上海有非常多优秀的书店,对于书店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怎么逛都不会失望。今天节目由于时间到这里差不多就要告一段落了,对于上海书店如果有想了解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更多的优秀书店等着你来发现,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咯,拜了个拜。
5
44 ratings
哈喽,大家好,欢迎收听本期行走的背包,我是你们的老朋友,主播大江,这次疫情反复相较于之前似乎要更严重一些,大江的公司呢也是跟我们说原则上非必要,不出上海,出去玩的话需要做审批,没办法,只能老实呆在上海,真的希望这次疫情能够真的早点结束,早日还大家一个可以轻松出行的环境。虽然呆在上海,但大江这种闲不住的性格,还是打算在上海出去逛逛,近几年,上海的书店界接连出了几件大事。先是在世界第二高楼上海中心、远离地面200多米的地方开了家书店,接着是近百年的东正教堂里开了家书店,再有96岁高龄的黑石公寓底层也开了家书店!引得城中众多爱书之人纷至沓来,更有各路红男绿女、大爷大妈闻风而动,前去开开眼界,见见世面。所以这次大江就收集了几家书店,它们或者开在百年老建筑里,或者是著名建筑师的作品,或者有自己的特色书单和主题,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去看看吧。
目前上海有两座东正教堂:皋兰路上的圣尼古拉斯教堂和长乐路上的圣母教堂。它们都是上世纪30年代由因十月革命逃难到上海的沙俄人建造,仅前者才是俄侨高官贵族筹资而建。虽然教堂历史很悠久,有一定的保护价值,但自从解放后就没被正经当作教堂使用,而是被改建为了工厂、仓库、餐厅等各种乱七八糟的场所。直到最近世纪朵云旗下的思南书局入驻,开了一家最契合教堂气质的只卖诗歌的书店。这家号称全上海最大最全面的诗歌书店,提供1000多册不同国家的诗集。
走进门内,像似来到了未来世界。入眼是一圈巨大的穿孔钢板,依照大殿的形状,拔地而起,一直通到穹顶。旁边一位正在参观的上海阿姨对店员说:“个看上去有点像鸟笼哦。”店员纠正道,这不是鸟笼,而是教堂,是“教堂中的教堂”。
这就是书店的设计理念“church in church”。这一概念的形成是基于内部改造时的诸多限制。因为 圣尼古拉 斯教堂是 上海 第二批优秀历史保护建筑,所以当时要求设计施工方“不得改变建筑现有的立面、结构体系、基本平面布局和有特色的内部装饰。”包括墙体、内穹顶、新的壁画和特色装饰作为重点保护部分都不可以触及。
于是便有了这个类似 俄罗斯 套娃一样的独立结构内部建筑。其实剥离开来看,真正的书店只有那一圈钢板,教堂依然是那座教堂。设计师还拆除了被当作工厂时加建的夹层,恢复原有的高大空间,特地没有给书架安装背板,这样 日光 依然能透过穿孔钢板洒进大殿。
在钢板书架与墙体之间尚留有缝隙,我们也能从那一丝丝空间里窥见墙面上原有的壁画。但这并不是30年代的原画,据店员介绍,“破四旧”时原来的壁画被铲掉,这是后来教堂作为餐厅时,老板请美院学生绘制的。很新的壁画,也不像是东正教图案,但它为这座经历丰富的建筑又叠加上了一些人文积淀,被作为历史见证保留下来,就像教堂里每一个角落曾发生过的故事一样。
逛的差不多,因为离诗歌店不远,所以店员就推荐我们顺便去它们在 思南 公馆的概念店看看。
思南 公馆是一个成片的花园洋房群, 湖南 卫视第二季《偶像来了》就是在这里录制的,当然他们住的是私密性极高的住宅区域,书店则是位于开放式的休闲商业区。书店所在的25号楼是一栋四层花园独立别墅,曾为冯玉祥名下宅邸,诗人柳亚子也曾两度寄居在此地编书。
大约是因为爱书的冯玉祥和写书的柳亚子,业主才选了这栋住宅开书店,百年的文脉得以承上启下。这家书店很有老 上海 气质,是掩映在浪漫梧桐树下的有趣灵魂。书店的入口开在洋房的侧面,沿着扶梯而上,进去就已经到了别墅的二楼,这里原本就是作为客厅的功能,所以内部设计也保留了这种感觉,正中间的皮沙发、墙边的壁炉、暖色的吊灯等等,让人一下子就放松下来。
大部分的书都集中在二楼,书架隔断出好几个区域,有咖啡厅,有文创区,还有一个专为 思南 书局姐妹书店 伦敦 书评书店而辟的区域——选书是 思南 书局的特色,除了有 伦敦 书评书店的书单,他们自己也会组成一个专家团队精心挑选书籍。连结二楼与三楼的楼梯也很有趣,这些阶梯会依次发光,跟着发光的节奏上楼,像是被送入一个更为神秘的空间。
这家 思南 书局最让人印象深刻的是内部色彩,根据设计师俞挺(同时他也是诗歌店的主持设计师)的想法,他想用低明度的颜色去表达不同的情绪。当然,直观表现就是,这家店很容易出片!哪怕不能用相机拍照。
既然去了 思南 书局,那属于同一个集团的朵云书院旗舰店也是不能错过的。位于世界第二高楼“ 上海中心”的朵云书院是全 上海 视野最好最高的书店,就全球范围而言,也是绝对高度最高的书店。
进书店之后你就会发现,写字楼的格局也就那样,进深浅,但流线很长。设计师便用这个流线做文章,用镂空的隔板和半圆的门洞组成一长排书架,从电梯间出来就是一片纯白、撒满天光的区域,视野开阔。而陆家嘴金融中心高楼群就在这排书架后若隐若现,但想要获得这完整的风景,得坐进需要消费的咖啡厅才行哦。那天有点雾霾,我就没进去。
这家书店的各种文创是我逛过的书店里颜值最高的。 上海 一些文艺机构的文创在朵云书院都能买到, 比如 上海 博物馆、 上海 音乐厅等等等等,如果各位到 上海 旅行想买些纪念品,可以考虑来朵云书院集中选购哦。
在这里还能看到设计方画的书店俯视图,对不同区域做了说明,还有动线,并告诉你坐在哪个区域能看到哪幢浦东“厨房三件套”,非常有趣。
告别现代建筑,我们去历史建筑看看,在上海,赫赫有名的老公寓楼除了武康大楼,还有位于复兴中路上的黑石公寓,现名“复兴公寓”,不过大家依然习惯叫它黑石公寓。比之武康大楼,黑石公寓一直给人非常神秘的“生人勿近”气质。大概这和它的外观有很 大关 系:黑石公寓是一栋带有巴 洛克 风格的折衷主义建筑——所谓折衷主义说白了就是各种风格混搭。一楼的主入口被二楼挑出的大露台遮去了大半,露台下有数根顶部雕花的 石柱 支撑,使得主入口这个敞开式的门廊看上去黑黢黢的,让人心生好奇又不敢擅闯。不过这里以前确实也不欢迎闲杂人等参观。之前有个朋友在公寓对面上班,有次借着他的工作机会跟着他去过黑石公寓内,那条深邃的走廊和漂亮的 马赛 克地砖给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一晃四年过去,没想到我还能以普通市民的身份重新进入这栋96岁的公寓。以黑石公寓为地标,徐汇区的有关部门计划在这里打造一个以音乐为主题的文创园区。为什么是以音乐为主题呢?因为这里周围有上海 交响乐团、音乐学院、歌剧院厅、 上海 文化广场等等,可以说是 上海 的“音乐圈”。
好了,不扯远,首先开张的就是位于黑石公寓底层的书店“幸福集荟”,这里是 上海 市保护建筑,不可动原来的格局,于是书店就根据原本的房间格局,划分了7个主题集室——文化集室、视野集室、儿童集室、音乐与艺术集室、灵感集室、生活集室、唱片试听室。中间以一条 马赛 克拼贴拱形走廊连接,也就是书店入口,这里是整个书店的焦点所在,也是大家最爱打卡的地方。每个房间都有惬意的阅读一角,家具都是和主色调配套的。
这几个主题集室中,最亮眼的还是唱片视听室,里面有店家精选的黑胶唱片供大家试听,外面则用一张张黑胶装饰起一堵墙,配上复古的地砖,不拍照简直对不起这颜值。
说起地砖,书店里的地砖并非老物件,不过也参考了原设计图纸以及楼上住户的老地砖,修旧如旧而成。
还有书店的咖啡馆以前是公寓的游泳池,别说是30年代的 上海 ,就连现在也很少有硬件设施这么好的公寓。
黑石公寓当年是由一位中文名为“宋合理”的 美国 传教士James Harry Blackstone投 资兴 建,至于传教士为什么会这么有钱,我们不得而知。不过我们可以从一份1925年的《大陆报》招租广告中得知,宋合理对自己的房产作品很是自信,宣传语颇为直白: 中国 最好的公寓。
据说当时公寓的租金是每月50两 白银 到152两不等,虽然公寓内有冷热水浴室、煤气、冰箱、小型洗衣设备、恒温泳池、网球场、舞厅等设施,也算对得起租金价格,但依然是令普通人望而却步的,不过各界名流却争相入住。当时公寓里最有名的租客是时任北洋时期国务总理熊希龄和民国才女毛彦文夫妇,36号房便是他们的新婚居所。
老建筑里的故事远比书店更精彩,而书店则成了阅读老建筑的最佳场所。说实话,在书店方面,除了北京可以掰掰腕子,上海可能是当之无愧的优秀,像安藤忠雄光的空间的那家新华书店,到艺术集成书店衡山合集等等,上海有非常多优秀的书店,对于书店爱好者来说简直就是怎么逛都不会失望。今天节目由于时间到这里差不多就要告一段落了,对于上海书店如果有想了解的地方也欢迎大家在评论区一起讨论,更多的优秀书店等着你来发现,我们下期节目再见咯,拜了个拜。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439 Listeners
17 Listeners
315 Listeners
0 Listeners
423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114 Listeners
74 Listeners
9 Listeners
132 Listeners
300 Listeners
264 Listeners
233 Listeners
48 Listeners
186 Listeners
156 Listeners
211 Listeners
261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