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于翡翠市场而言,
常常有:“内行看种,外行看色”的说法,
那到底是为什么会有这样独特的区别呢?
今天我们不妨来谈一谈。
逍遥游 王朝阳
一,种和色的区别
古时就有:“三十六水,七十二豆(绿),一百零八蓝”的说法描述其丰富的颜色。
1、种
所谓的玻璃种、冰种、豆种、细糯种、糯种等,是人们在与翡翠把玩、学习、理解的过程中,用日常生活中具象的事物表达翡翠的细腻度等。
种水的划分更多是商人们长期的经验总结,所以更像“行话”。
2、色
翡翠颜色丰富,有绿、红、紫、黄、黑、白、无色等,以最受大家欢迎的绿色为例,翡翠讲究绿色“浓、正、纯、阳”。
富贵牡丹
二、关注点
虽然说:“内行看种,外行看色”,但是很多时候看翡翠应该综合看,而不是单方面的看待某一个点。对于消费者和商人,只是第一关注点不同而已。
萌芽·万物生春
1、消费者
翡翠给消费者第一眼的感觉是颜色,也会比较纠结颜色好不好看,其次才会去了解种水、价值等。
2、商人
虽也迷恋颜色,但是会更加和种水搭配在一起看。对他们而言,只有种水够好,质地细腻,颜色才会有更多的价值。
三、经验
对于没有深入了解翡翠的消费者来说,分辨颜色也是比较容易的。思维中会固定的认为颜色艳的就好,淡的就差一些。对于翡翠的种水而言,需要很多的经验积累,只有长期接触的人才会去主要关注。
就消费者而言,不应该盲目的关注颜色,而是应该综合的关注翡翠。
莲花观音
四、价值
翡翠的价值由种水、色、工综合决定,但多数时候我们主要用种水和颜色作为判断标准。因此,判定翡翠的价值时,一般讲究种水第一,颜色第二。
纵横四海(甲天下) 王勇
纵观翡翠的发展历程,几百年来,几乎是绿色自导自演大唱独角戏,直至近几十年,翡翠种水掀开了全新的篇章。
无色特殊之处在于与玻璃种相伴相生。无色纯净剔透,冰清无瑕,抑或散漫淡淡的璀璨荧光,却悄无声息地润泽着最柔软的心结。
种水所带来的感官愉悦,助无色玻璃种开辟出另外一片天地,引发了新的价值取向,也将翡翠种水的地位拔高到前所未有的高度,无色依赖种水之后似乎大有取代绿色成为翡翠主流之势。
时间飞逝,愈加发觉,来自灵魂深处,翡翠的绿色是一味无解的毒药,仍然啃噬心灵,甜蜜而畅然。化为不变的回音,不再心如止水,痴痴地执着绿色的珍贵,从未犹疑,也从未踌躇。
至高无上的绿色,轻易挖掘出一条隐约的鸿沟,想拥入怀却碍于价格只能仰望,无色趁势填塞空白。来来回回的比对掂量,高贵绝艳的绿色依然笑傲来风。任何替代绿色的想法被证明只能是幻想。
看了这么多,那么你认为,无色乎,绿色乎,谁更亘古?爱翠之人皆“好色”,买翡翠时很多人都重视翡翠的色,行话说的好,“内行买种,外行买色”。行家都很看重翡翠的种。种好的翡翠,从外表看起来,光泽透亮,颜色均匀,莹光浮现,仿佛有灵性。
而外行人更多地看重翡翠的色。一味追求绿色的翡翠,而不管翡翠的种好不好。事实上,有色无种的翡翠,看起来干干的,没灵性,戴久了就会厌倦。
有色无种的翡翠种水很差,颜色看起来没有活力和动感。所以买翡翠不能只看色,种水色兼具才是值得珍藏的高档翡翠。
外行看色 内行看种,
种水到极致,
似玻璃般清透,
晶莹剔透、纯洁无暇,
发出淡淡的荧光,
它就是高雅的,
玻璃种翡翠
玻璃种翡翠
顾名思义是像玻璃一样透,结晶颗粒致密,是翡翠中的极品。白色、无色本身就象征着纯净无暇,没有杂质、温润而显灵气,具有诱人的魅力,高雅和高贵。
老坑玻璃种
玻璃种翡翠来源于老坑,老坑翡翠原料在产地是很稀少的,占矿山翡翠原料出产量不到1%。老坑种翡翠以纤维交织的变晶结构为主,硬玉晶粒很细,在光的照射下呈半透明状—透明状,是翡翠中的上品或极品。
▲ 老坑玻璃种
起荧
玻璃种有一个很直观的特点就是肉眼直观带有荧光,也就是行家所说的“起荧”。晃动玻璃种翡翠,可观察到一种柔和的、朦朦胧胧的白光,好似晚上薄云游动下月亮的感觉,荧光越强说明其种质越好,坚韧度也要比一般的翡翠高。
种水
玻璃种翡翠最大的特点是透明度最高,几乎到了全透明,所含的包裹体较少,几乎没有杂质,晶莹剔透,行业上称玻璃种为“种最老”、“水头最足”。
颜色
说到像玻璃一样清透,大家一定觉得玻璃种翡翠就是透明无色的。其实玻璃种翡翠也有不同的颜色,比如白,蓝,绿等。有飘花的比较珍贵,如果是满绿色的玻璃种,而且绿色绿得正,就极为珍贵,是翡翠中的极品。
▲ 玻璃种飘花翡翠
▲ 蓝色系玻璃种翡翠
拍卖记录
在历年的拍卖记录中,满绿色玻璃种的翡翠玉成品,一件挂件成交价达几百万元,一粒指头大小的戒面成交价达千万元,一只手镯成交价达一千九百万元,一串珠链成交价达八千万元,还有极品的玻璃种可达到上亿元的天价。
▲满绿玻璃种观音,成交价格:4140万元人民币
▲玻璃种带翠手镯,成交价格:1亿零925万元人民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