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 1980 年代末,還沒有人知道——「臺灣美術史」是什麼。
當時剛從美國哈佛大學修畢藝術史博士學位、做完中國石窟研究的顏娟英老師,回到臺灣後,抱著一個簡單的想法開始了這條路:
「我是一個很幸運的人,看到許多中國當代社會的現實。那我能夠為臺灣做點什麼嗎?是不是也該投入屬於臺灣的美術史研究?」
於是,她開始走訪全臺,一個一個拜訪藝術家,聽他們說畫畫、說人生,也編年表、蒐集散落在報紙專刊的藝評,慢慢串起這些被忽略的故事。從那之後,近四十年過去了,一條屬於臺灣自己的美術史路線,似乎逐漸成形。而就在今年,她於 2001 年首次主編出版、卻不久後便絕版的《風景心境》,作為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終於要重新問世。
這集「乾杯臺灣人」,邀請顏娟英老師來作客,與大家分享這一路走來的歷程:
🎨 在尋訪臺灣藝術家的過程中,最印象深刻的是一次閉門羹的經驗?
🎨 二十年後重新出版《風景心境》是什麼心情?
🎨 從四十年前至今日,臺灣社會對臺灣美術的認識,有什麼轉變?
「重要的是建立臺灣人對臺灣美術的信心。」出土臺灣美術之路遠未結束,還有很多應當去做、該快快做的事。
而顏娟英的步伐,也始終未曾停止。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臺灣近代美術史經典《風景心境》絕版重生計畫,募資倒數兩週啦 ➜ https://lihi2.com/IwaOq
聽完顏娟英老師的故事,是否想入手《風景心境》了呢?
2001 年,《風景心境》首次出版,由顏娟英老師主編,是臺灣第一本系統性整理日治時期美術文獻的專書,廣泛收錄 1907~1945 年代,藝術家與藝評人在報刊、展覽專刊與地方社團中發表的原始資料。然而,不敵日益萎縮的出版市場,《風景心境》不久便絕版。多年來在圖書館館藏與拍賣網站上皆難以取得,一書難求,甚至成為許多學術論文與文化研究中遺憾的缺口⋯⋯
如今,衛城出版正籌劃重新讓這套經典問世。不只是再版,更要將臺灣美術的「自己的聲音」重新傳回主流敘事中。募資只到 8/4,有興趣的人快來參考募資詳情!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