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January 01, 2021腓立比書2:5-112:5 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 2:6 他本有上帝的形像,不以自己與上帝同等為強奪的; 2:7 反倒虛己,取了奴僕的形像,成為人的樣式; 2:8 既有人的樣子,就自己卑微,存心順服,以至於死,且死在十字架上。 2:9 所以,上帝將他升為至高,又賜給他那超乎萬名之上的名, 2:10 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因耶穌的名無不屈膝, 2:11 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使榮耀歸與父上帝。 5 In your relationships with one another, have the same mindset as Christ Jesus: 6 Who, being in very nature God, did not consider equality with God something to be used to his own advantage; 7 rather, he made himself nothing by taking the very nature of a servant, being made in human likeness. 8 And being found in appearance as a man, he humbled himself by becoming obedient to death— even death on a cross! 9 Therefore God exalted him to the highest place and gave him the name that is above every name, 10 that at the name of Jesus every knee should bow, in heaven and on earth and under the earth, 11 and every tongue acknowledge that Jesus Christ is Lord, to the glory of God the Father. *************** 保羅說到「你們當以基督耶穌的心為心」,是要腓立比信徒在處理和其他弟兄姐妹的關係時,要以這樣的原則來處理。因為我們是基督徒,也就是小基督的意思,當表現基督耶穌的性情。然而,基督耶穌有什麼性情呢? 就是主耶穌雖然與上帝是同等的,因為三一上帝中的三個位格本是同尊同榮。可是主耶穌為了完成上帝預備的救恩,情願謙卑取了人身來到這世界,受到人形體的限制,也經歷人的死。這死不是一般的死,是滿有羞辱及痛苦的死,就是死在十字架上,甚至還埋葬、落到陰間。在這其中,被上帝當成罪的對象來攻擊,承擔所有他所要拯救之人的罪,祂都默默承受! 但是,在完成祂為祭牲的工作之後,上帝卻又使祂得高舉,使祂的名被高舉到至高,超乎萬名之上的名,叫一切在天上的、地上的,和地底下的,無不口稱「耶穌基督為主」!這就是贊同是上帝使耶穌基督從死人中復活,使大家透過尊榮耶穌為主的時候,也將榮耀歸給上帝! 這段敘述和彼得所說的話相同:「你們年幼的,也要順服年長的。就是你們眾人也都要以謙卑束腰,彼此順服;因為上帝阻擋驕傲的人,賜恩給謙卑的人。所以,你們要自卑,服在上帝大能的手下,到了時候,他必叫你們升高。」(彼得前書5:5-6) 這告訴我們,主耶穌都伏在上帝的主權之下,我們更是要如此!因為降卑和得高升,都是在上帝的手中,我們要做的就是尊榮與順服上帝,不與人爭競。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December 31, 2020基督在聖靈中與我們同在在《約翰福音》十四章16-17節,耶穌與門徒分離的談話裡,耶穌講到:「我要求父,父就另外賜給你們一位保惠師,叫祂永遠與你們同在,就是真理的聖靈;乃世人不能接受的,因為不見祂,也不認識祂;你們卻認識祂,因祂常與你們同在,也要在你們裡面。」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7minPlay
December 30, 2020向罪死羅馬書 6:1 這樣,怎麼說呢?我們可以仍在罪中、叫恩典顯多嗎? 6:2 斷乎不可!我們在罪上死了的人豈可仍在罪中活著呢? 6:3 豈不知我們這受洗歸入基督耶穌的人是受洗歸入他的死嗎? 6:4 所以,我們藉著洗禮歸入死,和他一同埋葬,原是叫我們一舉一動有新生的樣式,像基督藉著父的榮耀從死裡復活一樣。 6:5 我們若在他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也要在他復活的形狀上與他聯合; 6:6 因為知道我們的舊人和他同釘十字架,使罪身滅絕,叫我們不再作罪的奴僕; 6:7 因為已死的人是脫離了罪。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December 29, 2020上帝的呼召彼得前書2:9 惟有你們是被揀選的族類,是有君尊的祭司,是聖潔的國度,是屬上帝的子民,要叫你們宣揚那召你們出黑暗入奇妙光明者的美德。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6minPlay
December 29, 2020路德與墨蘭頓的貢獻宗教改革的種子,是當路德在1513至1518年間爲講解神學詩篇、羅馬書、加拉太書與希伯來書,研究聖經時撒下並發芽生長的。使他能够開始這英勇的改教工作的,乃是這生命之道的能力,並且他使那些偉大的經院學派的神學來服從「使徒和先知的判斷」,並且拒絕了從由亞里斯多德而來的非神聖的聖經綜合法。 當改教家研讀聖經並企圖將「人所有的心意奪回,使他都順服基督」(林後十5)時,他們就産生堅實的聖經注釋,激發他們寫下信仰告白與要理問答、動人心魄的勸世文與論文,以及系統神學的作品。他們對聖經的見解,導致他們寫出系統神學的作品來,在這些著述中他們以井井有條與一貫的方式闡明了「上帝全備的旨意」(徒廿27)。 路 德雖然沒有著述系統神學的書籍,他曾說︰「這是神學的黃金時代。它已登峰造極不能再有所進展;因爲我們已經坐在審判教會諸學者的座位上,並且本著使徒和先 知的見解來試驗他們。」我們就可以看出他深知全部神學需要改革,因此要徹底加以思考,重新編著。路德本人對於神學的貢獻可以說是莫大與京,而且他所編著的 要理問答對於他的更正宗信仰提供了一貫的說明。路德的同工與繼承人墨蘭頓是第一位著述更正宗系統神學的人,路德說他的作品是在聖經之外「最完善的作品」。 墨 蘭頓經常講解羅馬書。每當他發現有人出版了學生在他課堂上所記的筆記,他就决定修改並重寫他的講義以備出版,「目的是要協助那些希望更熟悉聖經的人。」這 些作品被稱爲「羅馬書通解」,因爲墨蘭頓是以系統的方式來講解羅馬書,將全書分於下列各題目:上帝、三位一體、創造、人、恩典、信、望、愛、預定、罪等。 在以下的段落中却清楚看出他合乎聖經的目的:『因爲神學的整體辯論是關涉到基督教原則的主題,爲使青年不但瞭解聖經,並且也洞悉從亞里斯多德一脈相傳下來 的詭辯言詞作爲根據而不憑基督道理的神學。』 因此,神學研究不能僅用哲學為思考,應該以聖經為依據!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December 28, 2020基督的王權基督的王權包括兩方面,即恩典的王權和權柄的王權。前者是指基督統治教會之權,而後者則是指基督統治宇宙之權。 (1)恩典的王權 恩典的王權是屬靈性的,因為教會是一個屬靈的團體,其中的會員也是按屬靈的資格加入的(約三︰5)。 耶穌向彼拉多承認,他是王,但解釋說,他的國不似世上的國家和王權(約十八︰36~37)。 基督的國不是靠武力之征服或統治,而是用恩典和慈愛來領導(提前五︰1~2;參約六︰15)。 故此,恩典之國的特徵是以愛為原則(加五︰21下,22);耶穌的登山寶訓,詳細說明瞭這特處之運用。 論到基督與教會的關係,保羅用丈夫與妻子的關係作比喻,說︰基督是教會之首,愛她如同丈夫愛妻子一般(弗五︰22,25;參啟廿一︰2)。 基督並教導門徒,應當彼此相愛,如同他愛他們一般(約十三︰34)。 信徒如同一個身體的四肢八體,彼此護衛,和諧運行,漸漸長進,連於元首基督(弗四︰15~16;參林前十二︰26~27)。 恩典之王權雖是在耶穌復活以後更為顯著,但是在他復活之前,即已存在了(約一︰49)。他不但藉真理之宣揚,操施王權,也藉著治病等神蹟,證明他的王權(約十八︰37;可一︰42)。 如今基督在天上,坐在上帝的右邊,繼續執行王權(太十六︰19),並召集信徒,直到教會會員的人數召滿(可四︰26,32;羅十一︰26;太廿四︰31)。 (2)權柄的王權 基督不但是教會之首,他也是宇宙之主。有些解經家誤把世界的權勢,歸諸魔鬼;認為耶穌只是統治光明方面的世界,而魔鬼則統治黑暗方面的世界。原因是聖經稱魔鬼為「這世界的王」(約十四︰30),「鬼王」(可三︰22~23),「空中掌權者的首領」(弗二︰2),及「管轄這幽暗世界的惡魔」(弗六︰12;參路廿二︰53)。聖經也稱屬世的人為「魔鬼的兒女」(約壹三︰10),「悖逆之子」(弗五︰6),及「屬於默認和幽暗的」(貼前五︰5)。 要正確瞭解這些經文,我們應當注意兩件事: 第一,魔鬼的權勢是有限度的,不能超越上帝的旨意。 第二,魔鬼的權勢是暫時的,並且漸漸縮小,直到最後被全部消滅。 基督在世傳道時,他不但能治病,也能趕鬼(太九︰33;可五︰2起);並且鬼魔見他而驚懼(可一︰23,27)。耶穌也把趕鬼的權柄,賜與門徒(路九︰1;十︰17),斷言魔鬼的勢力受到約制(路十︰18)。 耶穌的受難,看似他的失敗,實是勝利。所以,在踰越節的前數天,耶穌知道他受難之日已到,卻對門徒說︰「這世界的王要被趕出去」(約十二︰31~32;十三︰1)。魔鬼暫時的勝利,卻是他失敗的前奏曲,而十字架的羞恥,則將變為榮耀(比較約十四︰20與十二︰13,32)。 基督的王權,在他復活升天以後,更為顯明。他坐在上帝的右邊,等候他的仇敵完全之屈服(詩二︰7,9;一一O︰1;徒五︰31;來十︰12~13)。他的權柄「遠超過一切執政的,掌權的,今世的,來世的」權能(弗一︰21)。最後,他要毀滅魔鬼一切的權勢,普遍建立天國;然後將國度交與天父上帝(林前十五︰24~26)。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7minPlay
December 27, 2020當竭力多作主的工《羅馬書》第十二章十一節說︰“殷勤不可懶惰……” 這是保羅三項勸勉中的首項,也是信徒保持心裡火熱的必要條件。基督徒為什麼要殷勤?因為殷勤是任何一位基督徒準備自己順服上帝命令的必然操練。 聖經對懶惰人的教訓清楚明白︰“懶惰人哪,你去察看螞蟻的動作,就可得智慧。”(箴六6) 保羅對基督徒勸勉的第一步就是當竭力作工,才能保持心裡火熱。加爾文說︰基督徒當戰戰兢兢地活在上帝的榮耀之下,指的就是基督徒作工的態度,好討上帝的喜悅。 “作工”不但指生活,也包括行善在內,讓我們就從這兩個角度來看當如何竭力作工。 一、基督徒當勤奮的生活——基督徒生活的原則 保羅說︰“常常竭力多作主工。”(林前十五58) 所以,基督徒的生活應該是勤奮的,過一個精進的人生,繼續不斷地經歷改革與更新。 當一個人重生後,他的靈更新了,理性與意志甦醒了,表現出在知、情、意三方面的改變。在“知”方面,他開始肯在知識或認知上追求,上帝的話語能幫助他更認識上帝與認識人,因為“聖經都是上帝所默示的,於教訓、督責、使人歸正、教導人學義,都是有益的;叫屬上帝的人得以完全,預備行各樣的善事。”(提後三16、17) 在“情”的方面,靈裡的更新導致他在情感上願意付出代價,參與愛上帝和愛人的行動,就如使徒彼得說的,“心裡尊主基督為聖”,有一顆願意從內委身於基督的心願(參彼前三15、16),活出討上帝喜悅的生活。 在“意”的方面,更新的靈使人的意志變得勤奮,願繼續不斷地讓上帝的靈在自己身上動工,實踐上帝的話,行出上帝的旨意,“不要效法這個世界,只要心意更新而變化,叫你們察驗何為上帝的……旨意。”(羅十二2) 基督徒生活的原則就是靠著聖靈更新的能力,在自己的理性與意志上“心意更新而變化”(羅十二2),過一個積極進取的人生。這靈裡更新的動力有如火車頭,一旦得到能源燃燒出的力量,就能突破人生道路上的各種障礙向前進,活出勤奮革新的生活。 二、基督徒當努力地行善——基督徒的責任 基督徒因為愛上帝,所以會有真敬拜的生活(參羅十二1、2),而真敬拜必定會導出“真愛”的行動。 保羅從《羅馬書》第十二章九節開始給出與《哥林多前書》第十三章類似的一章“愛篇”,他勸基督徒“愛人不可虛假……愛弟兄要彼此親熱……”基督徒當努力活出有“真愛”的善行,因這是基督徒的責任。 什麼是行善呢?行善就是基督徒以自己的生命去影響社會,積極地參與社會活動。行善的目的是帶來社會的改革︰讓教會來引導社會,作時代的先知,藉著實施主耶穌全人的醫治(參太九35-38)去善化社會。 為什麼基督徒當努力行善?我們可以從兩方面來回答。 首先,因基督徒有愛人的責任,所以當努力行善。保羅的教訓——“愛人不可虛假”是一項以真愛的態度對人的一貫原則,也就是說,基督徒不當存著兩分論的心態︰對待弟兄(善良的好人)是一種態度;對非弟兄(包括那些忘恩負義的人,甚至仇敵,參羅十二14-21) 則是另一種態度,我們對所有的人都當以同樣真實的愛相對。這也正是主耶穌的教訓(參太五38-46),他叫我們藉屬靈的影響力︰鹽與光去影響社會(參太五13-16),並叫我們愛人如己(參太二十二37-40)。 其次,基督徒不可懶惰,當努力行善。懶惰是心裡不能火熱的原因之一,基督徒若要討上帝的喜悅就當努力行善。 第十六世紀的宗教改革實際上就是一種內在信仰與奉獻心志更新的外在表現。改教家如馬丁‧路德(Martin Luther)、約翰‧加爾文(John Calvin)、慈運理(Zwingli)等都認為他們的責任不單單是改正教義,改善教會制度及禮儀,更要把福音傳出來,使福音無論傳到哪裡,都能改變整個群體,帶出新的信心、愛心與生命。 日內瓦(Geneva)就是十六世紀在加爾文領導下,被稱為“是自使徒時代以來世上最完美的基督徒群體”。它成為一個模範市︰在社會福利上救災、濟貧;在教育的提升上追求知識;在靈命的復興上促成改教思想的興旺及宣教的進展。這是基督徒竭力作工的最好例子,是榮神益人的見證。 主導當地福音及社會福利事工的加爾文說︰“我們若不是常竭力作工,殷勤而不懶惰,就不會準備自己來順服上帝的命令。” 這是這位在日內瓦作了二十五年牧師的經驗談。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December 26, 2020地方性教會的功能是什麼構成一個地方性教會?真正的教會是什麼?若一群人聚在一起聆聽基督徒領袖的錄音帶,是不是教會?又一群人每周聚集聽不同的講員,是不是教會? 一個合乎聖經的新約地方教會,有幾個重要的特徵。 <敬拜> 新約有幾個希臘字,都是指敬拜。 Proskuneo,意思是「下跪」或「俯伏」,這個字在福音書中用了不少次,但在書信,則只在哥林多前書十四章24至25節用過一次,而且是指非信徒而說。下跪的動作,反映出一種心態——對上帝的順服。 另外一個字latreuo,基本意思是︰「祭司的事奉」,因此,保羅透過傳福音的工作事奉上帝(羅一9),而不是帶著一頭死去的牲畜敬拜上帝。新約信徒將活的身體獻給上帝,分別為聖歸給上帝,就是一種敬拜的行動(羅十二1)。 Sebomai的意思是︰「敬畏上帝」(提前二10,五4;彼後一3,三11)。 真正的敬拜,必須具有屬靈本質,也應該以上帝啟示的真理作為根據(約四24)。這包含了信徒將自己完完全全的獻給上帝(羅十二1至2)。 舊約的信徒是在安息日聚集敬拜,而按使徒行傳的記載,信徒開始將敬拜改為在星期日,就是每個禮拜的頭一日舉行敬拜,紀念基督的復活(約二十1、19、26)。他們領受聖餐,也是在一個星期的頭一日(徒二十7);奉獻也是在一個星期的頭一日(林前十六2)。唱詩歌,也是初期教會集體敬拜的一部分(林前十四26;弗五19 ,西三16)。 <教導> 教導是初期教會生活的重要一環。上帝賜下聖經的目的,就是為了教導,使人漸趨成熟(提後三16至17)。教導包括,去除錯誤的教義(提前一3);令信徒生活有愛(提前一5);產生屬靈的滋養(提前四6);令人敬虔(提前四6至16);令人順服(提前五17,六2)及令人過正確的生活(提前六17)。保羅教導提摩太怎樣教導其他人,讓他們能協助他教導(提後二2;提前四14、16,六20)。 教會一開始,就遵循使徒的教導(徒二42),令整個城市都充滿了基督的教訓(徒五28)。保羅命令羅馬的教會,要持守所接受的教訓。保羅在傳道旅程中,也教導教會(徒十八11),這些教導,有時是公開的,有時是在人的家中途行的(徒二十20)。使徒行傳的結束,就是保羅教導那些在羅馬來見他的人(徒二十八31)。教導在教會功能上的重要性,是不容忽視的。 <相交> 相交或團契(希臘文koinonia)的意思是「分享」。這詞強調教會的合一性和一體性。相交可循很多途徑進行。初期教會相交聚會的形式,是擘餅及禱告(徒二42)。擘餅包括吃愛筵,接著就有聖餐。初期教會很重視祈禱的相交(徒四24至31,十二5、12 ;腓一3至4)。相交生活也包括以物質的方式,支持傳福音工作(羅十五26;林後九13 ;腓一5),也包括因著與基督的契合,分擔外來的逼迫(腓三10 )。 相交生活強調,信徒是彼此相屬的。保羅很注重這點,他常常使用「彼此」一詞。因為相交是在基督裡的,保羅教導信徒要彼此接納(羅十五7),彼此相愛(弗四2、15、16,五2),彼此不論斷(羅十四3、13),彼此建立(羅十四19),彼此合一(羅十五5),彼此勸勉(羅十五14)。這種「彼此」的關係十分重要,它可保持信心的合一,這也正是基督所禱告(約十七)、保羅所祈求的(腓二1至4)。 <事奉> 地方性教會也參與事奉。這包括向不信者傳福音(徒八4,十一19、20,十六31,十七12),及在教會生活中,向信徒作不同的服侍。這包含彼此運用屬靈的恩賜(羅十二3至8;林前十二;弗四8至13),彼此服侍(羅十二7),供給別人的需要(羅十二8),向別人施憐恤(羅十二8)及幫助別人(林前十二28)等。事奉也包括執行教會的紀律。如果教會有不潔(林前五1至13),及錯誤的教義出現(帖後三14 ;約貳10)是必須執行紀律的(林前五1至13)。加拉太書六章1至2節,提出一個教會執行紀律的重要原則。事奉也包括照顧教會內有需要的人,特別是寡婦(雅一27);提摩太前書五章1至8節提到照顧寡婦的細節。 <組織> 教會一經形成,就要指派長者及執事,監督教會的事奉(徒十四23 ;多一5)。 <禮儀> 教會施行洗禮及聖餐的禮儀(徒二41;林前十一23至24)。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8minPlay
December 26, 2020啟示錄18:2引自耶利米書51:8關於列國的豫言,最後論到的就是巴比倫。在整本聖經的歷史中,從創世記11章起,巴比倫總是敵對以色列。巴比倫總是背叛、不順服的化身。 在耶利米服事的期間,這樣的態度在國中到處存在。耶利米看到上帝要管治那些高傲的,因著這樣的態度,他要懲罰自己的民。巴比倫總是敵擋信心,總是作為上帝的仇敵。 耶利米在豫言中宣告,雖然巴比倫長久以來都是得勝的,但她命定要被滅亡。因為他們想醫治巴比倫,她卻沒有被治好。因此,這位先知透過那錯綜復雜的時間,宣告說,「巴比倫忽然傾覆毀壞。」 聖經歷史中一切的夢,都集中、並結束於啟示錄。在啟示錄19章,我們會看到神最終得勝的凱歌,藉此建立了神最後的統治,以及建立神的聖城。前面這一章約翰看到的是最終成就前的異象。這也就是很久很久以前,耶利米所看到的,巴比倫的傾覆毀壞。在啟示錄中,那位大使宣告時所用的詞句,差不多和耶利米豫言的話一樣︰「巴比倫大城傾倒了,傾倒了!」 因此,這位英雄式的先知,在猶大敗壞的日子裡,他所看到的不止是上帝的旨意在新約他的百姓裡,並通過他的百姓實現了。同時他也看到一個不可避免的結果,就是那一切敵擋上帝的事,最終 將完全被傾覆,被毀滅。這是耶利米所說的重要的話。 這一段豫言的話,通過我們主耶穌基督,對我們更加肯定。這位基督已經從父神接受了尊貴、榮耀,又有聲音宣告說︰「這是我的愛子,我所喜悅的。」 這就是耶利米在新約中出現的情形。找們所討論到的,只是片斷的,不完全的,不過這已經足以讓我們看到聖經的完整性。不但這樣,這也讓我們看到上帝計劃的一致性和繼續性。 從許多方面看,耶利米這本書充滿了可怕的暗淡色彩。這本書的歷史背景,乃是人類的失敗,因為人類不斷的自高,背叛神的寶座。可是,從另一方面,我們若站在這位上帝的先知身邊,向前看,我們就不會覺得絕望。這裡我們看到,神不斷向那些屬他自己的人「留意」,就是他一切的旨意,必朝著最終的榮耀成就前進。 新約也具有同樣的性質,我們看到上帝向前進,直到他一切慈愛的旨意最後實現為止。行走在他啟示的光中,就絕無絕望的可能。雖然必須經歷災難、禍害,我們還是可以勇往直前,口唱得勝凱歌,眼中充滿來自神聖城的光輝。 https://open.firstory.me/join/paichuan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minPlay
December 25, 2020為什麼“道成肉身”必要透過“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呢?其理由是: 一、由“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這樣基督,永生上帝的兒子,就取了另外一個本性,就是人性,但仍永遠擁有一個無暇無疵的神性,這神性是他在亙古之前已經有的。 二、我們是父母交歡所生,所以帶著原罪出生﹔耶穌是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所以耶穌是沒有原罪。耶穌在世也沒有犯罪,來四:15 “因我們的大祭司并非不能體恤我們的軟弱,他也曾凡事受過試探,與我們一樣﹔只是他沒有犯罪。” 耶穌一心一意順服父神,在他裡面沒有犯罪的欲望,雖然從外面他受到魔鬼和其他的試探。因為耶穌沒有罪,這樣他才有資格為我們的罪成為完美的祭物,并且活出救恩所需要的完美順服的生活,滿足上帝的律法和公義的要求。(林後五:21) 所以,“道”是真的成為肉身﹔“聖靈感孕,從童貞女馬利亞所生”的“道成肉身”也是必須的。如果耶穌不是完全的人,他就不能代表墮落的人類。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