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鲁僖公五年
6 假途灭虢
9
冬,晉人執虞公。
左传
8
晉侯復假道於虞以伐虢。宫之奇諫曰:「虢,虞之表也;虢亡,虞必從之。晉不可啓,寇不可翫。一之謂甚,其可再乎?諺所謂『輔車相依,脣亡齒寒』者,其虞、虢之謂也。」公曰:「晉,吾宗也,豈害我哉?」對曰:「大伯、虞仲,大王之昭也;大伯不從,是以不嗣。虢仲、虢叔,王季之穆也;爲文王卿士,勳在王室,藏於盟府。將虢是滅,何愛於虞?且虞能親於桓、莊乎?其愛之也,桓、莊之族何罪?而以爲戮,不唯偪乎?親以寵偪,猶尚害之,況以國乎?」公曰:「吾享祀豐絜,神必據我。」對曰:「臣聞之,鬼神非人實親,惟德是依。故周書曰:『皇天無親,惟德是輔。』又曰:『黍稷非馨,明德惟馨。』又曰:『民不易物,惟德繄物。』如是,則非德,民不和,神不享矣。神所馮依,將在德矣。若晉取虞,而明德以薦馨香,神其吐之乎?」弗聽,許晉使。宫之奇以其族行,曰:「虞不臘矣。在此行也,晉不更舉矣。」
八月甲午,晉侯圍上陽。問於卜偃曰:「吾其濟乎?」對曰:「克之。」公曰:「何時?」對曰:「童謡云:『丙之晨,龍尾伏辰;均服振振,取虢之旂。鶉之賁賁,天策焞焞,火中成軍,虢公其奔。』其九月、十月之交乎!丙子旦,日在尾,月在策,鶉火中,必是時也。」
冬十二月丙子朔,晉滅虢。虢公醜奔京師。師還,館于虞,遂襲虞,滅之。執虞公及其大夫井伯,以媵秦穆姬,而脩虞祀,且歸其職貢於王。
故書曰「晉人執虞公」,罪虞,且言易也。
①表里山河
张养浩有一首曲,《半坡养·潼关怀古》里面有“峰峦如聚,波涛如怒,山河表里潼关路”,讲的就是上图这块地方。北面的中条山山脉,与南面的秦岭山脉(崤山、熊耳山、伏牛山)交错,中间有一条“缝隙”,黄河就沿着这条“缝隙”,蜿蜒而入中原。这在古代,是关中平原与华北平原的交通要道,其间有好多雄关险隘,都是兵家必争之地。而虢国就是处于这个战略要地上的国家,这也是晋国要灭掉它的原因。晋国南下灭虢,必须要经过虞国,所以在僖二年,晋国以“屈产之乘与垂棘之璧假道於虞”,用宝马和美玉向虞国借道,成功地“伐虢,灭下阳”,把虢国在黄河以北的土地(下阳在黄河北岸)都打下来了。这次要打上阳,虢国的国都,在黄河的南岸。
②辅车相依
左传的这部分叫做《宫之奇谏假道》,讲的就是虞国的大夫宫之奇向虞国国君的建议。他说“虢,虞之表也”,两国是“辅车相依,脣亡齿寒”。辅是车旁横木。辅所以益辐,增加车轮的张力,使之能重载。
③周王世系
虞国国君贪图晋国的宝物,说晋国虞国是宗亲“豈害我哉?”宫之奇就列举了周王世系来反驳。
周家在太王时候就发生了王位的继承问题,太王喜欢小儿子王季,大儿子泰伯和二儿子仲雍(虞仲)就让位给这个小弟。泰伯封在吴,也就是后来的吴国,所以史称吴泰伯。仲雍封在虞国。王季继承了太王的王位并传位给周文王,周文王的两个兄弟虢叔和虢仲就封在成周附近的虢国,其中虢叔的虢国被郑国所灭,虢仲的虢国被晋国所灭。晋国是武王的儿子唐叔虞的封地,所以晋、虢和虞确实宗亲,虞国国君所说的“晋,吾宗也”。最后,宫之奇说曲沃桓叔、曲沃庄伯的后代,也就是被晋献公诛灭的群公子,比这些宗亲关系更近,晋献公是不讲宗亲关系的。别说是亲戚,晋献公是连自己的亲生儿子都杀的人啊,怎么会估计宗亲关系呢。
④明德惟馨
虞君攀亲戚不成,就去抱神的大腿,说我祭神的祭品很丰盛“神必據我”。宫之奇就拿出了文献典籍——《周书》,说明神灵并不看祭品的好赖,而是考察献祭人的德行。 象“皇天无亲,惟德是辅”这样的思想,说明在周代,神权已经开始向人权倾斜了。先照顾好治下的人民,然后神灵才会保佑你。最后宫之奇说就算按照虞君的逻辑,谁献祭的祭品丰盛神就会帮谁的话,那晋国灭了你再以更丰盛的祭品去祭神,那神还会把祭品吐出来吗?宫之奇有点急了,但是虞君“弗听”。宫之奇就带领族人避祸西山了。在《国语·晋语》中记录的宫之奇的一些言论,基本上是“忠信”立国的儒家思想。可见儒家思想不是凭空出现的,它是经历长久的历史实践、经历无数次试错,才逐渐确立的。儒家的仁义和忠信,是农耕文化的核心,至今仍然属于主流价值观,仍然在发挥着巨大的社会作用。
⑤青龙朱雀
借道成功,八月晋军就包围了虢国国都上阳。晋献公向卜官询问胜负吉凶,可见这场战争比较惨烈,否则晋献公不会要求卜官占卜。卜官是郭偃,他借童谣说出了局势的走向。童谣里的信息量很大,透露出了大量当时天文和历法知识。
首先说古人认为上天会借助小孩子的口,传递一些信息,尤其是“言韵而有理”的童谣,一定是上天的旨意。所以,早期的历史文献里经常有童谣预测某些事情。
其次说说天文星宿,这段涉及的是青龙和朱雀。古人把天空分成不同的区域,今人称作星座,古时称作星官。东汉张衡说过星官的命名,“在野象物,在朝象官,在人象事,于是备矣”。非常有趣不说,可以说是中国传统社会和文化在天上的反映及缩影,可谓博大精深。
传统的天文学,把全天星空划分为“三垣二十八宿”,三垣位于北极星附近的中央区域。二十八宿位于黄道、天赤道周围,分成四组,每组七宿。分别是东方苍龙、北方玄武、西方白虎和南方朱雀。左传的这段童谣涉及到了苍龙和朱雀。
苍龙简称龙,由角、亢、氐、房、心、尾、箕这七宿组成。苍龙七宿在春天自东方夜空升起,秋天向西方落下,出没周期与一年的农时相一致。比如“二月二龙抬头”,就是春季农耕始时,苍龙七宿的角宿在东方升起。“七月流火”,是指心宿里面的第二颗星——“大火”,在当时的七月(当今阳历9月)的晚上向西慢慢落下去。卜偃所说的“龙尾伏辰”,就是苍龙中的尾宿,星光晦暗甚至消失,应该是黎明日初时分,或在秋季。
“鶉之賁賁”,鹑就是指柳、星、张三宿,这三宿出现在天空之时,应该就是朱雀布满天空。就是在夜空中可以看到整个的朱雀七宿,简称为鹑。“天策焞焞”,天策是传说星,它在苍龙的尾、箕之间,也是灰暗不明。“火中成軍”,这个火是鹑火星,即柳、星、张三宿。大概意思就是夜空中可以看到完整的朱雀七宿,而苍龙七宿已经西沉,其尾在黎明前随日出而逝。这个时候就是后面所谓的“九月、十月之交”。八月围城,战斗比较激烈,但是一月有余而攻克。
⑥虢虞俱灭
晋献公于十二月回师之时,顺手把虞国灭国了。他对虞国的处置是毁其宗庙,留其社稷,继续祭祀虞国的山川神明,虞国的税收上贡给周王室,保持尊王以规避灭同姓的忌讳。
鲁国对这件事情的态度是“罪虞”,认为虞国国君因为贪婪而丧国;同时,也谴责了晋国,灭了同姓国,不称晋侯而称晋人。
晋国则占据了战略要地,进一步强大,为后来晋文公称霸打下了基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