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吴老师又一力作!大藏经的课程,是按历史的发展,分为上下两部分,共240集。上部,讲大藏经与‘敦煌遗书’的缘起,发展,写经,和大藏经的构建原理。下部,讲自北宋《开宝藏》,辽《契丹藏》,直至《清龙藏》。遍历1000年内,中国刻本大藏经,所有的版本。《大藏经》是所有佛法的基石,有熟悉一部经的,有熟悉几部经的,但极... more
August 11, 2023197【嘉兴藏】197.龙华誓言-凡我同志,恪守斯盟上一课,我们讲——从万历十二年前后,即甲申年,紫柏真可、密藏道开、幻余法本,三位《嘉兴藏》最初的发起者就开始行动,联络教内、外愿意支持这个功德事业的人士,并且相约盟誓——要共同从事《嘉兴藏》的创刻工作。在万历十四年——公元1586年,《嘉兴藏》最初的创刻团队就形成了!这个创始团队,由十位有影响力的善信组成。他们作为创业的核心,首先发愿——每年要捐出自己一定比例的资产来,作为刻这部《大藏经》的资金。他们是首倡者嘛,所以被称为“唱缘”。然后呢……这十位核心善信再分头出发,各自劝自己的三位朋友出资,协助他们。有钱人的朋友,那当然也是有钱人居多啊!不是说……都是有钱人,但有钱人的朋友,有钱人肯定多!因此,他们各自去找这三位出资人来协助他们一起干刻《大藏经》这个事,就称为“助缘”。十位有钱人是十位“唱缘”,再各自拉三位朋友,是三位“唱助缘”,一共呢……最初的这批出资者就是四十个人。最初的刻藏核心团队,就是这十位“唱缘”——十位发起者,他们一共出了多少钱呢?《嘉兴藏》里有记录——合计出资一千金。这个“一千金”的“金”呢,不是白银的单位,我特意看了一下儿当时的物价资料啊!他们出的就是黄金。这一千两黄金,就是创刻《嘉兴藏》的启动资金。...more11minPlay
August 10, 2023196【嘉兴藏】196.密藏道开-发心弘道,欣然契心上一课,我们讲——密藏道开禅师受到真可大师的推荐,成为创刻一部新版“方册大藏经”的实际主持人。他的来历不详,但是得到了东南教界的普遍尊重!由他出任这个位置,受到教界僧俗两道的普遍认可。这在《嘉兴藏》开篇的第一函第一部《刻藏缘起》中,几乎所有的人写的不同的“刻大藏经愿文”中都有体现。而且,有意思的是呢,几乎所有的发愿文,就……这些人写的发愿文,都把发起刻《嘉兴藏》的首倡之功,就是这个IDEA的功劳,也一并记在了道开禅师的账上。比如——曾乾亨写——密藏大师……刻全藏以广流通,此东土一大因缘也,青原人曾乾亨一闻即生欢喜心。这是他写的那个发愿文里。瞿汝稷写——密藏师兄欲梓方册大藏以广流通,欣然契心……啊,一下儿就合了我的心。傅光宅写——闻密藏上人流通大藏之议,欣然乐为谋之。管志道在“缘起文”里写——密藏之议方册夹,肇自密藏开上人。密藏开上人就是密藏道开。...more11minPlay
August 09, 2023195【嘉兴藏】195.紫柏真可-云谷相约,刻藏旗鼓上一课,我们讲——创客一套方册本的《大藏经》这个主意,是袁了凡和幻余法本禅师他们俩在一起修禅的时候讨论出来的主意。这个事儿呢,就和创业一样——创业,不是说你光有IDEA就行了,IDEA这个东西,它值钱也不值钱……因为好主意,每天都有人想到,有无数人想到!但是,你要落地!你要执行!一件事情,不是光有主意就可以的。袁了凡虽然提出了这个主意,但是各种条件并不具备!因为,刻一套《大藏经》这件事情啊,它实在太大了!也不是他能干的!就是……他根本不具备,只……只能有空中想法,所以这个想法提了,就未能付诸实施。这个主意一放呢,就放了十年。十年之后的一天,紫柏真可大师去大云寺拜访云谷禅师,云谷禅师的弟子和侍者呢……就是袁了凡!他就在一旁随侍。而紫柏真可大师,这个时候带的这个随侍呢……就是幻余法本,对吧!十年前,袁了凡和幻余法本商量了那个主意,现在,一个是云谷禅师的随侍,一个是紫柏大师的随侍,他俩又见面了。所以,抓住这个机会,袁了凡和幻余法本两个人,就把他们这个构思,向当时这位佛教宗教界的领袖提出来了!...more11minPlay
August 08, 2023194【嘉兴藏】194.道法凌夷-大法垂秋,浩劫不穷上一课,我们讲——紫柏真可大师高度评价了“方册大藏经”的想法!他说——把《大藏经》从庙堂流向民间,《大藏经》的效果才比以往殊胜万万倍!因此他鼓动大家都投身到这件事情里来。而他自己甘愿为这次“刻大藏经之旗鼓”。晚明这套《嘉兴藏》,正是由于两位高僧,就是——四大高僧中的两位,毫无保留的支持以及精辟入微的论述,坚定了中国佛教界创刻“方册大藏经”的信心和决心!晚明时期,东南士绅阶层崛起,这些有佛教信仰的士绅也产生了强烈的振兴中国佛教的愿望。《嘉兴藏》的实际主持者,叫——密藏道开……密藏道开禅师。他在“刻大藏经”愿文中,曾十分真切地指出,他是这么说的——胜国时,会...more11minPlay
August 07, 2023193【嘉兴藏】193.法本无住-水流风动,尽演圆音上一课,我们讲——《大藏经》是“法”在人间的实体,它的存在,要求形式与内容统一!《大藏经》做成梵夹的形式,是为了让僧人们供奉;它的内容是佛法,是供僧人们阅读——形式与内容必须同时存在!创刻一套方册的《大藏经》,把礼拜用的梵夹形式,换成日常阅读的方册形式,受到了当时保守派僧人强烈地反对!中国人反对新事物的理由,第一顶大帽子,都是——文化传统!对吧……给你扣上反传统的帽子。保守派认为——佛家传统已经流传了几个世纪!几个世纪的梵夹装都是供奉用的,现在改成当前市面上流通那些俗书的形式,对吧……印小说、印像卷、印文集的这种方册形式,像俗世书一样去发行《大藏经》,这叫什么?这叫“三俗”!用佛教的话说,这叫“类俗谛”!就是……你好像俗世那个“俗谛”一样——这本儿书本来是“真谛”,你去“类俗谛”……这种形式是对法宝《大藏经》的不尊重和不敬。...more11minPlay
August 06, 2023192【嘉兴藏】192.与时俱进-不求广,而自广上一课,我们讲:基于市面上流通《大藏经》存在的三个问题——第一,存世少,获得困难;第二,佛经收录不齐,特别是中国本土高僧的经典不齐;第三,印刷成本太贵……中国东南地区的佛教领袖就产生了创刻一套方册《大藏经》的动机。创刻一套方册本儿《大藏经》,它目标对应的,就是解决这三个问题:第一,要平民化!所谓平民化,就是要便宜!也没说要多便宜啊……但起码一个普通的寺庙、平民信众能够买得起《大藏经》。第二呢,是普及化!《大藏经》不光是要供着,它还得能读!做成方册本的书,它价格便宜,它流通就方便……流通方便它就普及!不光是普及,而且也方便阅读。第三,就是——内容要全面化!解决中国本土高僧著作收录到《大藏经》中不齐的问题,把所有能收的经都要给收了。...more11minPlay
August 05, 2023191【嘉兴藏】191.其行必普-易梵夹,从方册上一课,我们讲——明朝万历年间,传世的《大藏经》版本虽然还很多,但是种种原因,已经十分难得了!《嘉兴藏》的发起者指出——当时流通的《大藏经》存在三个问题:第一个问题,就是难以取得!密藏道开说——今宇内所行,惟南北两藏,北藏……在法宫,请施非易;南藏虽行诸郡,印造犹艰。对吧!“北藏”也不容易印,“南藏”也不容易印,那么——僻壤幽岩,何以取办远!啊……远地儿,你就甭干了!晚明时期,嘉兴地区的文坛领袖——冯梦祯,在“刻藏序文”里说:宋元间有大藏经板不啻七八幅。他说的——宋元期间有大藏经板不不啻七、八幅,指的就是浙江地区啊!就是……浙江地区的大藏经板就不止七、八幅。...more11minPlay
August 04, 2023190【嘉兴藏】190.刻藏缘起-宇内虽有,僻壤难寻上一课,我们讲——《嘉兴藏》创下了多个大藏经史上的之最——工程时间最长;跨度最大;收录佛经的规模历代第一;版式独一无二;对邻国——日本影响力最大等等……《嘉兴藏》的经板刻好,在时间上离我们年代比较近——那,晚明到清初嘛,离我们也就二、三百年时间。而且,它是“寺修大藏经”。“寺修大藏”呢,民间请印就会比较方便!因此,《嘉兴藏》它的印本流传极广!存世量很多——故宫博物院啊、北京广济寺啊、法源寺啊……云南、四川、台湾几个省的图书馆都有完整的《嘉兴藏》藏本。我们在前面的课里讲过——《大藏经》,它的第一个目的是用来供奉!就是……它的最初目的是法宝供奉。除了供奉之外,当然《大藏经》也是能读的!当年,刻“方册本大藏经”——《嘉兴藏》,它的第一个目的就不是为了供奉用的!我们说——以前的《大藏经》刻了都是为了供奉用的,而《嘉兴藏》创刻的目的,它的第一目的啊……它也供奉……它的第一目的,就不是为了供奉用的,而是为了方便大家读。...more11minPlay
August 03, 2023189【嘉兴藏】189.嘉兴之最-大正藏,黄檗铁眼上一课,我们讲——在中国晚明时期,兴起了私人捐建寺庙的热潮。有明一朝寺庙不能乱盖,必须有官方正式的批准才可以盖。那,没有批准怎么办呢?所以,晚明的士绅阶层就捐建了大量的非官方批准的寺院,就叫“庵”。在宋朝的时候儿叫“院”,到明朝的时候就叫“庵”。庵,就相当于县以下级的小庙,就……县级范围的这么一个寺庙,它就不需要很高的官方批准啦!在这个县里,他就建了。这就是“庵”和“寺”的区别。“庵”就相当于小产权;“寺”呢,不一样,它属于有行政命令,它就是属于大产权。...more11minPlay
August 02, 2023188【明藏】188.寂照化城寺-嘉兴藏,径山藏上一课,我们讲——凡是迎请《永乐北藏》的寺院,必须建一座藏经楼来珍藏《大藏经》。寺院里的藏经楼是放《大藏经》用的,并不是放佛经就叫“藏经楼”。与《永乐北藏》同时颁赐下去的,还有一份儿《藏经护敕》,名山大寺,受封的,凡是收到了御赐《永乐北藏》,就必须要立一块碑,把同时赐下去的这份儿《藏经护敕》刻上,来垂示永久。《永乐北藏》里记载的《藏经护敕》共有三篇——明英宗写过一篇;明神宗写过两篇……就是,万历写过两篇。...more12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