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吴老师又一力作!大藏经的课程,是按历史的发展,分为上下两部分,共240集。上部,讲大藏经与‘敦煌遗书’的缘起,发展,写经,和大藏经的构建原理。下部,讲自北宋《开宝藏》,辽《契丹藏》,直至《清龙藏》。遍历1000年内,中国刻本大藏经,所有的版本。《大藏经》是所有佛法的基石,有熟悉一部经的,有熟悉几部经的,但极... more
August 01, 2023187【明藏】187.藏经护敕-皇藏开本,垂示永久上一课,我们讲——在《永乐北藏》“钜”字函《华严悬谈会玄记》中,有两篇序文。僧人道安详细地讲了《永乐北藏》为什么要补四十一函经以及李太后和《永乐北藏》之间的因缘。这篇序文巨长,我们将有用的说一下儿:第一,《永乐北藏》补入的这四十一函经,是僧人道安奉李皇后的懿旨以及皇帝的圣旨选定的,但为什么选?没有说。第二,李太后在内府司礼监,设立了番、汉、释、道经厂,对吧……它这个经厂不是印一种书,它是印四种书……番、汉、释、道,就是——番经厂;汉经厂……释、道两种经厂。换句话说——在皇帝内府设置印经厂,这是李太后的主意。此后,司礼监所刻之书,即番、汉、释、道经厂出的书,在学界都称为“经厂本”。第三,李太后在全国各地兴建寺庙,颁赐《大藏经》。她在内府印《大藏经》干什么呢?是因为她要兴建寺庙!兴建完寺庙,她就颁赐《大藏经》……以颁赐北京大护国慈寿寺最为壮丽。这个北京大护国慈寿寺在哪儿呢?就是北京玉渊潭边儿上有一个慈寿寺塔,原来就在这个位置。...more11minPlay
July 31, 2023186【明藏】186.慈圣李太后-司礼监汉经场上一课,我们讲:在明洪武年间,朱元璋规定——内臣不得干预政事,违者斩。然而,不到五十年,明宣宗朱瞻基继位。宣德四年,宣宗没有依据祖训,开始让太监识字,逐渐司礼监的秉笔太监就代替皇上行使批红权。到了宣宗的儿子——明英宗,就出了大太监王振,明朝太监就登上了历史舞台,司礼监太监的地位就一跃成为了政治局常委,比内阁总理甚至还要高!这样做,最初的原因——皇上是想通过太监来牵制内阁,对吧……在宣宗的时候那个内阁“三杨”嘛,“三杨”实在太厉害了!只是不曾想到的——太监的权力越来越大!太监掌握的权力膨胀,就是从明英宗时代的大太监王振开始的。此后,江山代有“才人”出——明武宗的时候,出了刘瑾;明熹宗的时候,出了魏忠贤。司礼监作为朝中权力最大的部门,对吧!它涵盖的单位非常地多,主要干坏事!除了干坏事之外,也偶尔干件好事,比如支持一下儿文化事业什么的……最典型的,就是它下面专门设有一个庞大的刻书和出版印刷机构,就是这个——内府印经局。...more11minPlay
July 30, 2023185【明藏】185.禅宗入藏-二十四衙,内府印书上一课,我们讲——永乐皇帝写了很多关于大藏经的赞、颂和序文,这些御制序文肯定都要收入《大藏经》!但是,其他历代皇帝的,收不收?每一篇都要请旨。永乐十七年九月十二日,一如又奏——昔日太祖高皇帝……就是朱元璋啊……命如玘、宗泐等注解“心经”、“金刚经”、“楞迦经”三经颁行天下,内有太祖皇帝御制序文,是否一并写入大藏?奉圣旨——写入。换句话说——永乐皇帝,除了他写的都要入藏之外,他爹写的都要入大藏。但其他皇帝的,都要问一问。...more12minPlay
July 29, 2023184【明藏】184.庆寿旧藏-事无巨细,皇帝钦定上一课,我们最后讲:在太宗文皇帝——朱棣的亲自过问下,《永乐北藏》的雕造,从头到尾,从《大藏经》的校勘、缮写,到雕刻要用的选板、刻板,可以说事无巨细,都是奉圣旨行事的。FOR EXAMPLE,我们举个例子。在《永乐北藏》的刊版题记里记录——永乐十七年三月初三,上宣僧录司右善世道成与一如等八人于西红门候旨……降旨,将《大藏经》好生校勘明白,重要刊板,经面用湖水褐素绫。它说的“经面”,就是指这个《大藏经》的包装,每本儿经的这个封皮儿和封底儿;“经面用湖水褐素绫”——湖水褐是一种古代的颜色,就是一份儿粉色和三份儿绿色调成的,实际是绿,但是它叫“褐素”。道成等人回奏——经面可否用花绫?花绫,是指这个……它的一种花纹儿。奉圣旨——不用花绫,用八吉祥绫。就是……《大藏经》这本儿书,他要用什么布做封皮儿?什么颜色?什么花纹儿……都要降旨讨论一下儿。嗯,皇上的时间不是时间嘛……你看皇上这心,操得多碎!...more12minPlay
July 28, 2023183【明藏】183.永乐北藏-经由藏海,归于一心上一课,我们讲——《永乐南藏》刻好之后,为什么要刻《永乐北藏》呢?这跟“靖难之役”之后,明成祖从南京迁都北京有关。永乐皇帝崇尚佛教由来已久!前面在“南藏”的课里我讲过——促使永乐帝一人开刻两部《大藏经》的因缘是两个女人:一个是他的生母——碽妃;一个是他的夫人——徐皇后。《永乐南藏》留在纪念他生母的大报恩寺。迁都北京之后,发动刻《永乐北藏》最重要的因缘,就是因为朱棣的夫人徐皇后。永乐五年七月,陪伴朱棣半生的徐皇后去世了,谥号是“仁孝慈懿诚明庄献配天齐圣文皇后”。朱棣是文皇帝啊,所以他的媳妇儿是文皇后。徐皇后呢……确实也能配上一个“文”字,永乐皇帝一生的文治武功都跟徐皇后息息相关!在徐皇后的谥号中有两个词,叫“配天齐圣”——跟天一样高……“配天”,那个“天”实际是指皇帝啊!“齐圣”——跟圣人一样齐。换句话说,就是——跟皇帝比肩!“配天齐圣”放在谥号里头,这不是一般皇后可以拥有的。...more11minPlay
July 27, 2023182【明藏】182.释迦牟尼说法图-靖难迁都上一课,我们讲——从学术的角度上,《永乐南藏》区别于其它《大藏经》有四个新的特点,分别是:佛经目录、读音注释、印刷版式和佛画儿。第一个,是佛经目录。《永乐南藏》在佛经目录方面,开创了中国本土佛学的排序方式!并且,这套编目方法影响了其后的三部《大藏经》。第二个特点,是音释。早期《大藏经》用的注音方法,就是反切注音法中的反字注音。从《永乐南藏》开始不太用反字注音了,而大量用切字注音。《永乐南藏》的第三个新特点,是版式。因为它是“官版大藏经”,所以在《大藏经》里就不刻录书经人的姓名、刻工人的姓名,也没有什么施资题记呀、刊记呀、尾记呀……这些乱七八糟的。因此,《永乐南藏》的板面特别清晰,几乎没有夹注、序注……这种事很少。《永乐南藏》的版式呢,它是每一版三十行经。这样,三十行经它要折起来,折成“之”字……我们说——《崇宁藏》折六页……它三十行呢,它就折成五页,那,五六三十,就是……每一页里有六行,就是六个竖行的经,折成五页。一页六行,每行十七个字,这是《永乐南藏》印本最显著的特点!它的这种折页方式和这版式呢,体现出来“皇家敕修大藏经”的特色!在所有《大藏经》里啊,它是一眼就能看出来和别人的不同:...more11minPlay
July 26, 2023181【明藏】181.金陵修藏-南藏的四个特色上一课,我们讲——明朝管理大藏经刷印事务的,是南京礼部的祠祭清吏司。开始,他们的管理规则很简单,就一句话——责令经铺酌议各项物料裁定规则。到了明朝中期,请印《大藏经》的需求非常旺盛,就出现了权力寻租的事情!请经的寺庙和僧人在万般无奈下,就告到了礼部。已经乱成这个样子了,那,一句话的管理规则就不能再用了,需要有一个细则。在万历三十五年,礼部祠祭清吏司的主管——葛寅亮……就是礼部侍郎,他主持制定了《大藏经》的请经条例,就正正经经地制定了如何请印《大藏经》的管理细则,这就是南京礼部祠祭清吏司门口的那块碑为什么上、下刻的不一样——上面刻得很简单;下面刻的就是“议藏经规则全案”。他把请《大藏经》呢,分成了九种!就是……你可以请九种不同的《大藏经》,它的价格不一样,分为上、中、下三等。那就是……用纸啊、用墨、用料不一样——上等三种;中等三种;下等三种。这每一等的经……不是有三种嘛,它就分为三种不同的装帧形式——三个价位,每个价位有三种不同的包装可选。三等三号儿,那……三三得九,所以合称——九号儿经价。你可以出九种钱,请九号儿经价。...more11minPlay
July 25, 2023180【明藏】180.请印南藏-礼部祀祭清吏司上一课,我们讲——明初的几十年间,有多位高僧参加过雕造几部《大藏经》的工作,他们主要的参修经历都是在《永乐南藏》部分。《永乐南藏》开刻于永乐十一年,结束于永乐十八年,大概一共用了六、七年时间。“南藏”在永乐十八年刻好以后,全藏的总函数是六百三十五函,开始于“天”字函的“大般若经”,终止于“碣”字函的“佛祖统纪”。到了明朝万历初年,奉李太后的懿旨,又将《永乐北藏》中“南藏”没有的四十一函重新补刻续入“南藏”。到清·顺治十八年,报恩寺的《永乐南藏》又增加了一函十三卷。从永乐十八结束,到清·顺治十八年,就是——1420年到1661年,这二百四十年间,《永乐南藏》先后进行过三次的补刻,最后,全藏的总函数规模就达到了六百七十八函,一共收集佛经一千六百一十八部,六千三百二十五卷。在整个《永乐南藏》中,有比较特殊的一本经提一下儿……就是——梦感得经。梦感得经,就是做梦里得到的经!这种经,我在“佛教思想史”里专门讲过。做梦的经呢,到底算不算真经?这个有争议!别人的算不算?我们不知道!但是,皇后做梦得到的经,肯定是算真经。...more11minPlay
July 24, 2023179【明藏】179.长干里-安徒生的中国瓷塔上一课,我们讲:永乐大帝从南京迁都北京之后,又在南京花巨资修建了大报恩寺,纪念他的生母——碽妃。建了大报恩寺还不算,他还重修了在建初寺和长干里的阿育王塔。阿育王塔是佛塔。佛塔这种建筑形式,它最初并不是中国的!它来源于印度的速度窣堵波。窣堵波传入中国之后呢,随着中国的建筑风格发生了变化。后来,建寺和造塔就成为同等性质的佛教功德。重修的这个阿育王塔呢,高将近八十米,是当时全世界最高的塔!在明朝的时候,就被称为天下第一塔!在同一个时代的西方世界里,这个塔也是闻名遐迩的!甚至在安徒生的童话……就是《天国花园》里,专门提到过它,说——从中国回来看到的瓷塔。为什么会提到它呢?是因为当时荷兰有一个东印度公司,它有一个商团来中国,来到中国,就看到这个塔,所以,回到欧洲就把这个塔的游记,哎!发表出来了!并且,这个塔的画像出现在欧洲最早的一批明信片儿和书签儿里……都有这个大报恩寺塔的这个画像。西方人称它为中世纪世界的七大奇迹之一呀!...more11minPlay
July 23, 2023178【明藏】178.碽妃之谜-建寺造藏,以爱之名上一课,我们讲——中国古代的能工巧匠,用了十七、八年的时间,用了天大的代价,终于在秦淮河畔重修了大报恩寺。为了给永乐皇帝报父母的“罔极之恩”,征发这么多徭役,用了这么多赋税……天下的独裁者都是一样的,只想到他们有父母,可曾想到天下苍生,哪一个没有父母?!对吧……扯远了啊……中国寺庙的布局……就是这个大报恩寺,它是有标准制式的,叫作“伽蓝七堂制”——基本上都是以大雄宝殿为主体,其它建筑以大雄宝殿为中心,依次展开。中国的这个寺庙标准布局就是这样的。但是,大报恩寺不是!它没有大雄宝殿,但是它也是“伽蓝七堂制”的这种制式……但它中间那个不叫“大雄宝殿”,在它的中心位置,只设有一个“正殿”!而且,这个“正殿”没有名字,只含糊地称为“大殿”。并且,大报恩寺的大殿,自从落成之后,有明一朝——二百余年,始终处于一个封闭的状态!禁止外人进入。只有礼部负责祭祀的官员,才会定期进去祭拜。...more11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