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大」即廣、博探尋知識,是為「學」問盛載、容納、累積、融匯一「堂」精選由專上院校、教育及文化組織舉辦的講座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商業、工程、音樂 ......隨時隨地,邊聽邊學穿梭大學殿堂捕捉智慧光芒 #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more
June 19, 2016諾貝爾經濟學獎得主Eric Maskin ─ 金融危機:為何發生,如何解決?(一)不知道你有沒有發現,每隔一段時間,便會發生一次金融動盪;最近2007、2008年的金融海嘯,相信大家記憶猶新。自1929年,美國華爾街股市大瀉引發大蕭條,此後還發生了數次金融危機,帶來資產貶值、大規模失業等情況。風險管控,應該到什麼地步?它對經濟發展有什麼意義?美國經濟學家埃里克·馬斯金(Eric Maskin)2007年因奠定「機制設計理論(mechanism design)」的基礎獲頒諾貝爾經濟學獎。他將會逐一擊破坊間對美國次按危機的成見,推翻「有大行違反市場規則」或「銀行家過於貪婪......more25minPlay
June 12, 2016「靜觀」減壓(二)城市生活,不缺娛樂,或者能調劑一下枯燥的生活;但面對極大困苦的時候,得到心靈平靜可能更加重要。上集,理工大學護理學院高級臨床導師葉麗琼Annie,便邀請觀眾一起嘗試體驗「靜觀」。她近來著手一項研究,看看「靜觀」是否能夠幫助減輕認知障礙症照顧者的壓力。她更會跟我們追本溯源,了解痛苦源頭。...more26minPlay
June 05, 2016「靜觀」減壓(一)大眾對「柏金遜症」、「老人痴呆症」等絕不陌生,以上兩種腦退化疾病,其實也屬於「認知障礙症」的一種。認知障礙症患者的腦細胞會急劇退化,最常見的就是阿爾茲海默氏症 (Alzheimer’s Disease),患者記憶力衰退、用較長時間完成慣常工作等,如果病情持續惡化,患者可能長期臥床,需要特別護理。可以想像,負責貼身照顧的人身體和心理承受著多大壓力。香港理工大學護理學院耆年護理中心正著手研究以「靜觀」的方式,促進照顧者的身心健康。究竟「靜觀」是什麼?今集,理工大學護理學院高級臨床導師葉麗琼,會用......more26minPlay
May 29, 2016香港少年犯紀實:等候董建華發落(三)港產片爆破連場、笑彈處處、武打特技齊飛,娛樂性滿分,早已打響國際名堂。另一邊廂,亦有外國商業、藝術兩邊走的導演情傾香港電影,例如 Kill Bill 和 Pulp Fiction (危險人物)導演昆頓塔倫天奴便是王家衛忠實擁躉,甚至親自為王家衛幾齣電影安排海外發行,還在影碟花絮部分粉墨登場,擔任電影導賞。香港影業勝在百花齊放,早已不止拳頭枕頭;今次《大學堂》延續上兩集的討論,由一套帶著社會關懷的電影《等候董建華發落》出發,或者可以令大家看到不一樣的香港電影。香港大學文學院請來導演邱禮濤、立法會議員梁......more26minPlay
May 22, 2016香港少年犯紀實:等候董建華發落(二)2015年出品的港產片五十部不到,但不少都成功引起話題:《五個小孩的校長》、《踏血尋梅》、《十年》都是好例子。 香港電影經歷低潮,窮則變變則通,近來似乎有回勇之勢。資深電影人岑建勳以及導演邱禮濤會分享拍電影的幕後花絮,讓我們一窺行業現況。拍電影,原來可以成為重塑舊時風貌的考古計劃!...more25minPlay
May 15, 2016香港少年犯紀實:等候董建華發落(一)2001年,改編自楊漪珊同名寫實小說電影《等候董建華發落》於香港上映。三年之後,當日寶馬山雙屍案的少年犯,經過「等候發落」、刑期一直未獲確定的日子,終於刑滿出獄。我們常說電影是「夢工場」,但另一邊廂,亦有電影人不忘將真實的社會事件搬上銀幕,背後有什麼故事?今集我們會到香港大學文學院;導演邱禮濤、立法會議員梁耀忠、資深電影人岑建勳以及港大比較文學系助理教授司徒薇聚首一堂,由《等候董建華發落》這部戲講起,追尋藝術與社會政治交會的心路歷程。一切,緣於梁耀忠回歸前收到的一封親筆信 ... ......more26minPlay
May 08, 2016方梓勳:高行健的戲劇與世界(二)人生比一齣戲長,但我們也可以說,戲劇是濃縮了的人生,讓觀眾在抽離與投入之間觀照世界。上一集,我們聽過香港資深翻譯家、華文戲劇專家方梓勳教授介紹「高行健的戲劇與世界」。大眾認識高行健,通常是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的華語作家;但大家未必知道的是,他同時是當今演出最多、以中文寫作的中國劇作家。他創作的劇本,例如《車站》《彼岸》《逃亡》《生死界》《八月雪》,八十年代以來於美國、法國、日本等等地方上演,廣受注目,原因為何?方教授認為,關鍵在於「普遍性」。人算什麼?高行健這位年過七十的藝術家,透過劇場作品、文字以......more22minPlay
May 01, 2016方梓勳:高行健的戲劇與世界(一)高行健,生於1940年,祖籍江蘇。這位多才多藝的藝術家,可謂「藝術多面手」,既是劇作家、小說家,亦是畫家、導演。1980年代末前往歐洲,現為法國公民。2000年憑小說《靈山》、《一個人的聖經》等著作,榮獲諾貝爾文學獎,乃首位獲得諾貝爾文學獎之華語作家。他作為劇作家的一面是怎樣的?八十年代以來,他先後發表《車站》《彼岸》《逃亡》《生死界》《八月雪》等劇場作品,於香港以致世界不同地方上演,獲國際注目。高氏戲劇呈現怎樣的世界觀?且聽香港資深翻譯家、華文戲劇專家方梓勳教授介紹「高行健的戲劇與世界」。方梓勳教......more25minPlay
April 24, 2016田本相:中國與世界戲劇的衰落(二)大家可能以為看話劇是紳士淑女活動,但如果你造訪英國倫敦泰吾士河畔的莎士比亞環球劇場(Shakespeare’s Globe Theatre),就輕易打破這個印象。多層木建築呈圓環狀,中間是舞台,沒有奢華的裝飾,忠實呈現這個十六、十七世紀重要的平民娛樂場所。當時社會風氣保守,話劇被視為傷風敗德,只有販夫走卒才會看;卻無阻貴族偷偷渡河看戲──莎士比亞雅俗共賞的劇本應記一功。此後話劇發展蓬勃,在歐美更加盛極一時,人才輩出。上一集講者,中國戲劇研究專家田本相亦提到,中國1919年五四運動的時候,學者......more26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