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大」即廣、博探尋知識,是為「學」問盛載、容納、累積、融匯一「堂」精選由專上院校、教育及文化組織舉辦的講座涵蓋文學、歷史、哲學、商業、工程、音樂 ......隨時隨地,邊聽邊學穿梭大學殿堂捕捉智慧光芒 #香港電台文教組#藝文一格 culture.rthk.hk... more
April 17, 2016田本相:中國與世界戲劇的衰落(一)今天的戲劇中心在哪兒?紐約百老匯定是其一。美國百老匯,即紐約曼克頓區一帶,劇院林立,其中有39間大型專業劇院有超過500個座位。不少人慕名前往欣賞音樂劇,他們也時有戲劇、歌劇、舞蹈等表演,跟倫敦的西區劇院(West End)並駕齊驅。話雖如此,中國戲劇研究專家田本相先生提到一本書,乃法國學者Federic Martel既《戲劇在美國的衰落──又如何在法國得以生存》。「衰落」二字,又從何說起呢?他更由美國出發,以「中國話劇的衰落和世界戲劇的萎縮」為題,審視戲劇在中國的現狀。主辦:華文戲劇節...more27minPlay
April 11, 2016「港產片」興衰小史:香港電影‧中國角色(三)細心留意最近的香港電影金像獎,候選名單不乏中港合拍電影,譬如徐克《智取威虎山》、《葉問3》、許誠毅主理的真人加動畫電影《捉妖記》等等,都榜上有名。不過,最多人談論的,莫過於最佳電影得主《十年》。這齣套小本製作的電影,無大規模在正場上映,但票房有六百萬。以本地製作而言,成績不俗。上集,講座主持兼資深影評人馮家明說:「內地賣座電影,香港沒人看。」何解會有這樣的現象呢?香港觀眾對合拍片為什麼有所保留呢?今時今日,「港產片」的金漆招牌可能變得面目模糊。什麼是香港電影?電影這個夢工場,未來應該何去何從......more24minPlay
April 03, 2016「港產片」興衰小史:香港電影‧中國角色(二)講起「港產片」,你有什麼聯想?古惑仔?黑道江湖?武俠?功夫?笑彈不絕?爆破連場?七十年代,國語片陷入衰退期,粵語電影冒起;令「香港製造」之電影,風行泰國、新加坡、馬來西亞、印尼、南韓等地。直到八十年代,新藝城和德寶兩間電影公司加入戰團,獲得商業成功,香港影圈更加熱鬧。著名主持人、電影導演、監製、編劇、策劃、投資人兼演員岑建勳,是其中一員。上集他提及1990年代中後期,香港電影業由盛轉衰;千禧年前後,日漸倚重內地市場。究竟轉捩點是什麼?電影,對香港普羅大眾而言,娛樂性重於一切。但中國當局卻期望......more26minPlay
March 27, 2016岑建勳:香港電影‧中國角色(一)香港地,不少人的拍拖三寶是:逛街、看戲、吃飯。看電影榜上有名,原因不外乎價錢實惠;城市人多車多,亦難得有地方歇腳。散場後,還可討論劇情,增進對大家的理解,可謂一舉數得。近年最受歡迎的首推美國荷里活商業電影:特別是超級英雄系列,甫開畫便人頭湧湧。不過,你又知不知道,香港出品的電影,每年產量曾經高達三百部,僅次於美國和印度?今集《大學堂》來到中文大學邵逸夫堂,節錄「香港電影工業與其在中國的角色」講座。著名主持人、電影導演、監製、編劇、策劃、投資人兼演員岑建勳,會由他的電影之路講起,簡述「港產片」盛衰。......more25minPlay
March 20, 2016蔡寶瓊:學術自由(三)大眾金睛火眼關注大專院校,事出有因。剛公布不久的2016/17年財政預算案中,大學教育資助委員會(簡稱教資會)獲撥款近一百八十億。香港的專上院校的主要經費來源,就由教資會把關。具體而言,每個學年的收生指標、相關既補助金建議、以及各校學術水平,都屬教資會監察範圍。2002年公布的宋達能報告書(Sutherland Report)強調成本效益以及行政效率,建議大學管理效法商業模式,對學術自由影響尤其巨大。何解?且聽中文大學教育行政及政策系副教授蔡寶瓊博士的分析。主辦:中文大學通識教育...more25minPlay
March 13, 2016蔡寶瓊:學術自由(二)大學百川匯流,最頂尖的學術研究、最前沿的知識、最熱烈的討論,都在大學出現。不過,我們的社會對這個地方似乎愛恨交纏:既擔心子女未能入讀大學,會影響前途;但又有聲音認為學院中人未有專心學術,過分參與社會事務。與此同時,大學高舉院校自主,強調獨立、開明的氣氛才對學術有益。上一集,中文大學教育行政及政策系副教授蔡寶瓊回顧了本地大學教育幾件大事,包括1999年港大民調風波。特首辦官員跟港大校長會面後,民調計劃主任鍾庭耀博士受壓,希望計劃停止發放對行政長官不利的研究結果。事件曝光後,校長鄭耀宗及副校長黃紹倫請辭......more25minPlay
March 06, 2016蔡寶瓊:學術自由(一)大學精神,可貴之處是什麼?容許人嘗試、鼓勵實驗、創新?擁抱理想主義的環境?互相切磋、辯論、求學問的空間?無論你的答案是什麼,大學基石,全賴「自由」。有人覺得,大學生是缺乏紀律既一群,過分自由放任,並非好事。但我們所說的學術自由,其實指能夠兼收並蓄,納百家之見,自由發表看法,才可求真求精進。可是,香港近年學術自由受干預的事件時有所聞;我們可能對大學編制比較陌生,又如何判斷學術自由是否面臨威脅?大學內政,和我們又有什麼關係?今集,中文大學教育行政及政策系副教授蔡寶瓊會深入分析幾件學界大事,從中窺見社會變......more25minPlay
February 28, 2016楊秀卓:藝術與自由(二)藝術,是否自由世界的專利?世途動盪、戰火漫天之時,為何還要搞藝術創作呢?上集,藝術教育工作者楊秀卓就透過電影《烏龜也會飛》,講及伊拉克同土耳其邊境既庫爾德族難民的境況。近幾年,伊斯蘭國崛起更加令叙利亞落入極權統治,大量難民爭相逃往歐美,相信大家也聽說過。不過當地藝術家不畏強權,堅持創作諷刺畫。今時今日,電腦、互聯網、社交媒體,成為藝術家發表異見聲音的渠道。在不自由的社會中,表達批評隨時要付上代價。但這樣並沒阻礙人們追求理想的心聲。可是,除了明刀明槍的戰爭,國家施加於國民的暴力可以暗地裡進行──俄羅斯......more24minPlay
February 21, 2016楊秀卓:藝術與自由(一)藝術,尤其是當代藝術,可以表達自我、可以抨擊時局;可以是一種美感經驗,或者寄寓哲學思考。藝術,亦可以是一個地方的探熱針,測試這片土地的「自由度」。不過,當人的自由被極權蠶食,連公開發表睇法既權利都被剝奪既時候,藝術,比起槍砲、革命、戰爭,又可以做啲咩呢?今集,中文大學通識教育請來藝術教育工作者楊秀卓,透過電影、詩歌、視覺藝術等等的藝術作品,思考「藝術與自由」。而他的切入點,是流離失所、飽經戰火的庫爾德難民。...more26minPlay
February 14, 2016他們在島嶼寫作 (四):白先勇、洛夫、林文月、龍應台對談文學,要經得起時間考驗,往往需要沉澱、累積。今天世界上超過一半人口居於城市,現代化的步伐愈見急促;發展的主旋律底下,拆毀和建設的循環愈來愈短,令文化保育及承傳,更形困難。在座小說家白先勇、詩人洛夫以及散文兼翻譯家林文月,又以什麼心態面對衰老呢?...more25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