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活就像一盒巧克力,你永远都不知道你将得到什么。
这句话是著名电影《阿甘正传》里的一句名言。有的小伙伴可能会说了,这么一句莫名其妙的话,怎么就能称之为名言呢?那主要是因为我们并没有细细品味这句话,以及,我们并没有理解这句美国的俚语。所谓俚语,也就是我们中文里的俗话,通常都是一些格言警句。我就按照我的理解给大家解释一下这句话吧。
在美国,特别是上世纪50-70年代,也就是电影之中阿甘所生活的年代。一种盒装巧克力很常见,里面各种形状各种口味的都有,每一次你拿出一枚巧克力之后,才能知道到底是什么形状和味道的。所以阿甘才会说出这样一句他自己悟出的生活哲理,生活就像是一盒巧克力,你永远不知道你会得到什么。其实意思也就是说,人生在世,充满了对未来的憧憬,但你却根本不知道接下来将要发生的,会是幸福还是悲苦。唯有坦然面对,才能品味人生的滋味。
这样一解释,大家是不是瞬间就明白了,这样一句最简单的话,却包含了如此的深意。甚至,按照东方的哲学观点,这句话甚至充满了禅意。一个看似智商水平低于常人的阿甘,却在不经意间,说出了人世间的大智慧。
那么,阿甘真的傻吗?其实不然,那是一种大智若愚。很多人看完电影, 都会觉得阿甘的一生就像是开了挂一样,但其实不然。阿甘也许智商真的不高,不然小时候也不会被学校拒收,但阿甘在母亲持续地鼓励下,学会了两个最普通的技能,但同时也是最神奇的技能:一个叫做坚持,一个叫做信任。
诸位若是不信,大可再次重温一下这部美国影史上最重要的作品之一,是不是阿甘的每一次经历,都是对这两个技能的终极证明。在我看来,阿甘甚至都不再是一个普通人,而是上帝在人间的代言人。他用自己对于一件事的坚持和对身边人毫无保留的信任,一次次感化着他们。虽然在有的情况下,阿甘也会受到伤害和不理解,但只要把时间跨度拉大,事实总会证明,阿甘才是那个对的人。
于是,向往自由的叛逆女友最终还是明白了阿甘才是这个世界上最好的人。一直想利用阿甘的上尉也最终被阿甘的人格魅力折服,成为了死心塌地的密友。所以,人的一生能不能成功,或者说,能不能成为一个不被自己所讨厌的人,其实就是看你自己是否能够坚持自己的信念,以及对身边人毫无保留的信任。
这其实和我们从小就学的一些观点也是非常一致的,大家还记得小学课本里大诗人李白观看铁杵磨成针有感以及秦国商鞅立木为信的故事么?这些都是教会我们要坚持和信任的故事,但可惜的是,这些我们从小就学习的最基本的技能,却在物欲横流的世俗社会之中,成为了极其稀有和宝贵的品质,实在是可悲和可叹。
《阿甘正传》上映于1994年,拿下了第67届奥斯卡奖的最佳影片、最佳男主角、最佳导演等6个小金人,全球累积票房将近7亿美元。不仅故事很励志,电影取得的成就也很励志。
但说起电影获得的巨大成功,很大程度上还得归功于编剧艾瑞克·罗斯,因为原著小说早在1986年就已经面世,却反响平平,直到电影上映之后才风靡全球。我也买来看过,但不好意思,原著和电影比起来简直不值一提,建议大家就没有必要去看了。这也是为数不多的改编剧本超越原著的典范之一。在《阿甘正传》之后,艾瑞克·罗斯就成为了好莱坞最著名的编剧之一,他似乎也特别喜欢和历史政治相关的题材,所以,又让我们看到了电影《慕尼黑惨案》和电视剧《纸牌屋》这样的精品佳作。
电影导演罗伯特·泽米吉斯也是一位好莱坞大咖,大家熟悉的《回到未来》、《极地特快》、《荒岛余生》等佳作也都是他的作品,另外,我们在之前讲过的《超时空接触》同样出自他之手,但我在讲述那部电影的时候居然忘记说了,实在抱歉!
电影的原声音乐,也和《超时空接触》的音乐作者是同一人——阿兰·席维斯特。简介就不多说了,感兴趣的朋友可以翻看《超时空接触》那一期。有意思的是,本来阿兰在业界号称“重击大佬”,因为他之前很多音乐都是帮动作片或者警匪片写的。但在《阿甘正传》和《超时空接触》里,却表现得柔和至极,似乎在告诉人们,铁汉有柔情,大佬也会爱。
下面,我们就一同来欣赏电影之中的几首配乐吧!
第一首,Forrest Gump主题,一首很优美的钢琴协奏曲。这段音乐从一开始就伴随着一根白色的羽毛随风飘落。直到飘到阿甘的身边,继而带出了我们一开始提到的那一句关于巧克力和人生的经典台词。音乐被写的非常甜美,是一种对美好生活的由衷赞美。但我们在看过电影之后,其实都明白,此刻的阿甘已经经历过了诸多的不平凡,有各种各样的悲和喜,但他却能够从容面对,这段音乐也正是印证着他的内心世界,经历过风雨飘摇甚至生死之后,此刻只觉得生活是如此美好。
也许,也只有经历过足够多的痛苦和折磨的人,才会有这些由衷的感悟吧!古人云,天降大任于斯人也,必先苦其心志,劳其筋骨,饿其体肤,空乏其身。这也正是阿甘所经历的一切,虽然最终没有天降大任,但于他而言,这些经历又何尝不是能让他保持对生活态度积极的因素呢?反观阿甘身边的所有人,自以为都比阿甘聪明,却总是没能得到阿甘所拥有的一切。
第二首,The Crusade,奔跑。这是全片仅有的一段激昂的音乐。反复出现于阿甘的奔跑画面之中。我们通观电影之后,会发现,奔跑就是阿甘思考的方式,但凡有他通过智商解决不了的问题之时,奔跑就可以代替他来思考,而且,往往都还能够获得奇效。不仅能够让他成为体育明星,甚至还因为奔跑挽救了自己和战友的生命。
但是,其实这是导演通过阿甘的奔跑在向观众传递坚持的理念。正是因为有了这种坚持,阿甘才能获得随后的各种荣誉和成就。
《阿甘正传》之所以收获到了这么大的成功,正是因为只是通过了一个普通人,或者说,甚至连普通人都还不如的这样一个人,所经历的一切伟大和非凡的成就,来告诉我们坚持和信任是多么伟大而可贵的品质。而且,电影最成功的地方就在于,他不是通过说教,而是通过潜移默化的方式让观众发自内心地进行了自我教育,并最终接受,当然,也只有感同身受之后,才会起到最好的教育效果。
所以,我们才会看到,很多国家都竟然把这部电影,带进了学校,要求成为像是必读书籍一样的必看电影,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阿甘正传》也是一部电影史上黄金年代的作品。熟悉我节目的朋友一定都知道,我特别推崇上世纪90年代的作品,那个黄金十年,无论中外,几乎占据了电影排名的一大半。似乎,那个年代人们的创造力得到了空前的解放。物质文明和30年后的现在其实差不多,但没有那么多分散每个人精力的玩意儿,手机还只是个通讯工具,互联网也才刚刚起步,主要解决了电子邮件和即时聊天的问题。电影特效,也没那么多花里胡哨的东西,没有3D,更没有IMAX,所有的注意力,就必须放在好的故事,和好的演技上。
不过,这个现象,却让我想起了公元前500年前后的那几十年,欧洲出现了苏格拉底、柏拉图、亚里士多德,印度出现了释迦牟尼,中国出现了孔子和老子。一时间,哲学思想在全世界遍地开花,历史上,把这个时代,称之为轴心时代。
那么,我相信,上世纪90年代,也是电影史上的轴心时代。不知不觉,30年过去了,不知道这种百花齐放的盛世,会不会再来一次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