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本節目以佛教經典為根基,從一句經文出發,帶你在日常中發現佛法的智慧與實踐的可能。這裡沒有艱澀理論,只有你我都能開始的小小練習,讓佛法慢慢化成你生命的一部分。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 more
FAQs about 佛經裡的日常練習:How many episodes does 佛經裡的日常練習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 episodes available.
May 28, 2025你早已擁有的寶珠:從<五百弟子受記>,看見佛陀的究竟慈悲🌸 節目簡介 我們常以為「證果」就是修行的終點,特別是聲聞弟子們認為阿羅漢果就是究竟。然而,在《法華經》中,佛陀卻為這些早已證得阿羅漢果的弟子一一授記未來成佛,告訴他們:「你們的修行不會止步於此,還將走向更圓滿的佛果。」 本集節目將引導你深入〈五百弟子受記品〉,理解什麼是「授記」、為何佛陀要如此安排,以及從中學到的深刻修行智慧。 🧘♀️ 現代修行應用 1. 成就不是終點,而是起點別以一時的清淨或階段成就為滿足;當我們在禪修、持戒、行善中獲得平靜與喜悅時,應繼續思考:「那之後呢?」2. 從「自我解脫」轉向「大願菩薩行」聲聞道雖重要,但不應止步於個人的解脫;法華經開示我們,成佛之路在於願意承擔利益眾生的大行。3. 看見每個人的潛能,不輕視也不自滿像佛陀一樣,我們也可以學習為他人「授記」,鼓勵與肯定他人的佛性與善根;若在教學或輔導他人時,別急著批評其「不夠」,而是指出他「還未發現的寶珠」。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May 27, 2025化城不是終點:聽懂〈化城喻品〉,你就懂了佛的用心🌸 節目簡介 你是否曾聽過「三乘歸一」這個說法?是否對於「小乘、大乘與一佛乘」的關係感到混淆? 本集節目將為你解讀《妙法蓮華經》的〈化城喻品〉,這是一段佛陀親自講述的譬喻,透過「化城」來說明他如何以方便法引導眾生走向究竟的成佛之路。這不僅是宗教經文,更是一場關於人生目標與方法的深刻思辨。 🧘♀️ 現代修行應用 1. 勇敢離開化城:不滿足於「暫時安穩」許多學佛者停在「念佛求生、持戒求平安」的階段;但若忘了進一步發大心、修菩薩道,便如留在化城;問問自己:「我只是求現世安穩,還是願意走上成佛之道?」2. 看懂佛法教育的策略性:給孩子階段目標就如佛陀不一開始就說「你會成佛」,而是一步一步引導;在教學或帶人修行中,也應有階段性的安排與耐性;適時給予「可見的成就感」,再引導邁向更高的願景。3. 體會「方便即真實」:從每一階段中學習不執著雖說化城是幻化,但它當下確實能幫助旅人止步休息;不否定當前的修行階段,而是在穩定中培養「不執著」的慧眼;真正的方便,不只是過渡工具,也是當下修行的真實道路。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May 26, 2025我們都會成佛:從〈授記品〉看見未來的光——《法華經 授記品》導讀🌸 節目簡介 你是否曾懷疑:修行要多久才會成佛?佛陀的弟子們這麼厲害,都還要經過多生多世才能證果,那我們這樣的凡夫,還有希望嗎? 在這一集,我們一起來聽聽佛陀如何對他的大弟子授記成佛,並了解這段預言背後的深意:佛陀不只是說未來,更是在肯定每一位修行者的方向與願力。 🧘♀️ 現代修行應用 1. 不求速成,但求方向正確學佛不必急著成就,而應重視是否沿著「成佛之道」穩定前行;如同弟子們歷經劫數,也仍努力不懈,我們更該有恆常心。2. 記得為自己「立願」,是現代人的「授記」佛陀授記弟子,是因他們具備大願與長遠修行的條件;若我們能清楚自己的願心、發心之路,便是「自我授記」的開始;寫下自己的「發願文」,成為內在修行的明燈。3. 看重每一世的累積,而非短期成就授記中的描述,如「供養無數佛」,代表每一世的福德與智慧累積;不可忽視每一次念佛、持戒、布施,這些都是「成佛因緣」的養分。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May 25, 2025一場平等的甘霖:〈藥草品〉中的佛法雨——《法華經 藥草品》導讀🌸 節目簡介 你是否曾懷疑:佛法真的能對每一個人都有效嗎?我們每個人根器不同,程度有別,佛陀說的法怎可能一體適用?〈藥草品〉給出了一個非常美麗的答案:佛法如雨,眾生如草,各得所需,自然成長。 這一集,我們將深入探討「一雨三草」的譬喻,如何揭示佛法的平等精神與差別引導的善巧,並引導你思考:你,是哪一種草?佛法,在你心中又灌溉出了什麼? 🧘♀️ 現代修行應用 1. 拋開比較心,安心當自己的草不需與人比較誰學得多、悟得快;就像草木有各自的節奏,有人開春即茂,有人秋末才綻放;關鍵在於你是否有穩定地吸收佛法、實踐於生活。2. 對待他人修行的態度:包容與等待有人剛學佛只想求平安、轉運,不必急著告訴他「這是低層次的」;佛陀都給他們下雨,我們就學習佛陀的寬容;只要不斷接觸佛法,自然會從小草長成大樹。3. 為自己創造「吸收法雨」的條件若我們活在焦躁、欲望與忙碌之中,就算佛法如雨,也無法深入心田;安排固定的讀經、禪修時間、參與共修或聽法,是讓我們土壤鬆軟、吸水的方式;因為佛法從未缺席,缺席的,是我們的專注與願心。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8minPlay
May 24, 2025我是佛子:從自卑到覺醒的窮子之旅——《法華經 信解品》導讀🌸 節目簡介 你曾經覺得自己修行不夠、智慧不足、不配接近佛法的究竟圓滿嗎?這正是〈信解品〉中「窮子喻」的心境。佛弟子透過自我省思,說出一個動人比喻:我們本是佛子,卻因妄自菲薄而流浪法外。本集將帶你穿越窮子喻的層層象徵,一探佛陀如何以無盡的慈悲與耐心,喚醒我們內心深藏的「佛性」。 📜 經文重點整理 一、弟子們的心境轉變:從自限小乘到信解大乘目犍連、須菩提、迦旃延、迦葉等長老弟子聽聞佛陀授記舍利弗成佛後,開始省思自己過去的修行志向。他們回憶起自己安於聲聞乘,只求涅槃,不求佛道,如同「自甘為窮子」。在佛陀長期的善巧引導下,他們終於領悟:自己並不是旁人,而是佛陀真正的法子,具足成佛的潛能。二、比喻的深層寓意佛弟子因見自己的「根器不夠」、「能力不足」,只求小果,安於解脫,不敢發大心,實為妄自菲薄。佛陀明知其為親子,卻不強逼相認,反以漸次誘導、長期陪伴,讓弟子從體會恩德中生信,最終自知自己原本就是佛子。一切方便皆為導向究竟一佛乘。 🧘♀️ 現代修行應用 1. 破除「我不配」的修行迷思很多學佛者認為自己業障深重,只能拜拜、持咒,不敢讀大乘經典或發菩薩願;窮子喻提醒我們:不是你不配,而是你還沒準備好認出自己的佛性。2. 菩薩道的養成,是從「掃廁」開始佛沒有讓窮子一來就管理財產,而是從簡單工作起步;我們亦可從最基礎的自我訓練、日常服務、耐心陪伴眾生中,慢慢長養成佛資糧。3. 弘法者的慈悲與等待佛陀未強迫窮子承認父子關係,而是等待其自然成熟;弘法亦應如此,不是講道理給人聽,而是等待他願意聽、能夠懂。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7minPlay
May 23, 2025火宅之門:走出三乘幻象,回歸一乘真道——《妙法蓮華經.譬喻品》導讀🌸 節目簡介 當佛陀說:「唯有一佛乘,無有餘乘」,為何又教導三種修行法門?〈譬喻品〉以一則家喻戶曉的譬喻——火宅喻,揭示了佛陀慈悲與智慧兼備的教化之道。本集,我們將一起探索:為何佛陀要「施三車引眾出火宅」?舍利弗得授成佛記,有何深層意涵?誰適合學習這部經?什麼人不宜宣說?在日常修行與弘法中,我們如何善用「火宅喻」? 📜 經文重點整理 一、舍利弗得授記:從小乘到成佛的信心飛躍舍利弗聽聞佛說一佛乘後,內心深感歡喜,過去對教法的疑惑完全消除,表示「如人得未曾有寶」。佛陀授記:舍利弗未來必成佛,佛號為「華光如來」,顯示連聲聞弟子也具有成佛的可能,完全否定了三乘永分的觀念。二、火宅譬喻的結構與寓意 這段是本品的核心,佛以譬喻說明自己教化眾生的智慧與慈悲。 🔥 譬喻的轉折點:父親用三種小車引誘孩子逃離火宅,等孩子都平安出來後,不給三車,而是給更大更好的「白牛車」,即代表佛最終只給眾生「成佛之道」。此舉不是欺騙,而是「方便真實一體」,是「開權顯實」的具體表現。三、受持與誹謗的果報對比若有眾生信受此經,即得無量功德,佛將常護念此人。若人毀謗、輕慢、障礙他人信受,則墮於惡道,與佛法緣絕,顯示此經「不可輕視」的地位。四、宣說的對象條件 佛陀明確指出:此經不應隨便為人宣說,應待「有智慧、見佛性、有信心、願成佛道者」才可為其說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8minPlay
May 22, 2025三乘歸一:走進〈妙法蓮華經.方便品〉的智慧核心🌸 節目簡介 在佛陀的教法中,是否真的有三種不同的修行結果?為什麼佛陀要講「聲聞、緣覺、菩薩」三種法門?《妙法蓮華經》第二品──〈方便品〉,揭示了一個極為關鍵的法義:「諸佛但以一大事因緣出現於世」,也就是為了令一切眾生皆成佛。 本集節目,將帶你一探佛陀開示的究竟智慧:「方便法門」是為誰而設?有何必要?為何佛陀說「我之法難解難入」?三乘教法的實相與一佛乘的真諦是什麼?當會眾產生疑惑時,佛陀的反應透露出什麼慈悲與智慧?📜 經文重點整理 一、佛法之深難佛說:「我之法妙難解」,因為佛所證的實相智慧超越語言與邏輯,非凡夫與二乘者(聲聞、緣覺)所能全面理解。「唯有諸佛與佛,乃能究盡諸法實相」,此語直指佛與佛之間方能相應的圓滿智慧。二、唯一佛乘的宣示佛陀明確指出:過去諸佛、現在佛、未來佛,皆以一佛乘教化眾生,無有二亦無三,除方便說。「三乘」如聲聞、緣覺、菩薩乘,其實是佛因應眾生根器而設的方便教法,其本質並無分別,皆以成佛為究竟目標。三、會眾的疑惑與佛陀的保留當佛說明自己即將說出深奧甚深的佛法時,會中大眾如舍利弗等,感到困惑、懷疑自己是否能領解。佛陀三次拒絕舍利弗請法,顯示「未到時機、不宜輕說」,這是一種保護大眾信心與智慧的方便之舉。四、方便善巧的開展佛以「方便力」、「種種因緣、譬喻言辭」教化眾生,依眾生之欲而說,實則皆令入佛智。這也是〈方便品〉命名的原因──佛陀以無數巧妙方式引導眾生,目標始終如一,即令一切皆得佛果。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May 21, 2025光明瑞相的啟示:走入〈妙法蓮華經.序品第一〉🌸 節目簡介 《妙法蓮華經》被譽為大乘佛教的王經,其內容深廣,涵攝了一乘法門的核心教義。而在這部經的第一品──**〈序品第一〉**中,佛陀尚未開口說法,便已展現出種種不可思議的瑞相與莊嚴的集會情景,為全經開啟了一個超越時空的序幕。 本集將帶您一起探索:為何佛陀默然入定,卻放光顯瑞?這樣的表現有何象徵意義?彌勒菩薩心生疑惑、文殊師利引述過去佛的說法經歷,透露出怎樣的佛法傳承觀?法華經中的「放光照東方一萬八千佛土」具體展現了什麼佛國世界觀?從瑞相中見修行、見果報、見菩薩行,佛陀究竟要讓我們「看見」什麼?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0minPlay
May 20, 2025《藥師佛的十二大願:願力轉業、光明護生的法門》🩵 節目介紹 《藥師琉璃光如來本願功德經》,是一部以「願力救度」為核心的經典,由釋迦牟尼佛在廣嚴城宣說,主要描述藥師如來在因地修行時所發下的十二大願。這些願,處處為眾生設想,從病苦、貧困到邪見愚癡,皆願拔除;從得正見、持戒修行到願求滿足,皆願成就。 在這一集,我們將帶您探索:藥師佛的願力精神與他所建立的「東方淨琉璃世界」有何異於西方極樂淨土?十二大願中有哪些與現代身心醫療、心理療癒、社會關懷息息相關?經中所提「持名、供養、讀誦、書寫」四種修持方法,如何應用在今日日常生活?如何理解經中所列的九種非時死?又該如何藉由藥師法門轉禍為福?為何說「藥師佛」是一位代表積極力量與實踐願心的佛?讓我們一起走入這部功德不可思議的經典,認識那位以琉璃光明護佑眾生、以大願大悲消災延壽的如來。 🕯️ 經文重點整理 一、十二大願簡述: 藥師佛於因地時所發之十二願,包括:願成佛時光明普照,滅眾生無明。願身如琉璃,內外明徹。願眾生具足所需資具,無匱乏。願令一切走邪道者歸入正見。願具足梵行者皆得清淨。願眾生若殘疾、病痛,皆得康復。願眾生若病,無醫可醫時聞名即癒。願令眾生遠離饑渴與毒難。願令眾生得衣得具,安穩清涼。願一切婦人若不欲女身,即轉為男。願眾生遭諸刑厄,聞名得解脫。願眾生臨終不墮惡道,往生佛土。二、淨琉璃世界特色:十方佛讚歎的世界,具足福報與智慧。藥師佛、日光菩薩與月光菩薩恆常護持。持名者即使不生彼國,也得諸天擁護,福壽康寧。三、非時死與延壽法門:九種非時死:如墜崖、溺水、火災、兵刃等非業死因。可由誦經、寫經、供養、放生等方式,轉禍為福。四、藥叉護法誓願: 十二藥叉大將及眷屬七千人,誓願守護修藥師法門者,日夜不離。 🧘♂️ 實修建議每日清晨或病苦之時,誦念:「南無藥師琉璃光如來」至少七遍,觀想琉璃光遍照身心。逢災難、病患或家人苦厄時,可設壇供燈、誦經,願力回向。定期書寫、讀誦《藥師經》,或舉辦共修法會、灑淨祈福。📎 當代應用方向藥師佛的願力可視為「慈悲×具體行動」的典範,對身心醫療工作者、社工、心理師具有象徵意義。推動病人支持團體或臨終關懷時,可導入藥師經法門為精神資糧。在現代災難頻仍背景下(如疫情、戰爭、天災),藥師法門提供一種轉危為安的信願修持力量。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8minPlay
May 19, 2025《無所住而生其心:金剛經教我的放下之道》🪷 節目介紹 《金剛般若波羅蜜經》是大乘佛教中極具代表性的般若經典,被視為智慧之母,也是直指菩薩修行根本心要的核心經文。 佛陀在這部經中,透過與須菩提尊者的問答,揭示了「空性」與「不執著」的究竟智慧:為什麼佛陀說「應無所住而生其心」是菩薩行的關鍵?「若以色見我,以音聲求我,是人行邪道,不能見如來」在說什麼?「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這種觀法,與我們日常經驗有何關聯?為什麼讀誦《金剛經》的功德,遠勝於三千大千世界的七寶布施?在這一集,我們將:解構「色即是空,空即是色」的核心哲理,並說明它不是空洞否定,而是破執顯真。探討《金剛經》如何引導我們破除「我相、人相、眾生相、壽者相」四相,進入真實的無我觀。分享如何將「無住生心」落實於日常生活中,面對關係、成就、自我認同的困境時,找到自在與慈悲的平衡點。這不僅是一場經典導讀,更是一次對生命執著的深層觀照。讓我們一起學習如何不住於色聲香味觸法,卻又不離悲智願行,於當下生起真正的菩提心。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mal1fw1m0acw01x12m8k8awd/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9minPlay
FAQs about 佛經裡的日常練習:How many episodes does 佛經裡的日常練習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