贊助:https://open.firstory.me/join/kueisc
有多久沒寫課文了?抄課文是我這一代在高中以前階段必經的訓練,那是可以要求的年代,現在當然沒有了,國文課在當年是主科中的主科,文言文至少一半以上的份量,曾幾何時,現在台灣的繁或正體中文,早已內涵不再,周與週不份,載送與運送不分,折價劵與折價卷不分,白話文標題充斥,網路環境找到的工具或針對文言文的說
Share 古文觀止寫讀
Share to email
Share to Facebook
Share to X
By 桂思強
贊助:https://open.firstory.me/join/kueisc
有多久沒寫課文了?抄課文是我這一代在高中以前階段必經的訓練,那是可以要求的年代,現在當然沒有了,國文課在當年是主科中的主科,文言文至少一半以上的份量,曾幾何時,現在台灣的繁或正體中文,早已內涵不再,周與週不份,載送與運送不分,折價劵與折價卷不分,白話文標題充斥,網路環境找到的工具或針對文言文的說
5
22 ratings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 episodes available.
古文觀止之外第35講
[email protected]
什麼是善?善該不該被考驗,或者善念的發生或作用,應該探究或質疑其本因嗎?孟子講性善,由善心善念善意到善行善舉善事,他為什麼如此相信人性?由兩千年前的孟子到現如今,性善性惡之間仍舊困擾著喜歡探究真理的人們,把善這個字翻過來倒過去,十足烤問,就是要在問號中榨出真理,雖然可能真無真理,善惡本就同一或根本無所謂善惡,哲學探索始終具備魔力,吸引愛思考的你我。
為什麼你會出生在現在家庭裡?面對父母兄弟姐妹要孝敬和陸?這就是善,由家庭到宗族到社會到國家,皆發乎於此。又為什麼同意如此為善的人佔絕大多數,社會才會進步?又為什麼人人都要真心為善呢?
非常道貌岸然,人生就只能如此嚴肅嗎?一定要有意義嗎?換個角度,其實現代世界在大政府淫威籠罩之下,人人都只能先當順民,求取一席之地,在很小的範圍內,就是大政府劃定的允許空間內為善即可,當然其中絕大部份是功利性質,經由行仁義而達到為善的目的,不可以做的非道德行為都在法律裡。或許也可以說時代不同,現如今時代需求就是必須經由功利十足的各種軌道,達到為善的目的,今天我們更應該看看孟子的善,我認為或可稱為「原善」,因為都是人心根本,都是人性自然
善就是放眼望去都是美好人與事,我們都要瞭解現代社會有形無形界線何其多,劃分你我他,人人都做好自己。
古文觀止之外第34講
[email protected]
天問在問什麼?全文大約170個問題,全是帶有問號的四字韻文,問天問地問人問鬼就是問不出神,為什麼要問神?神是西方的概念,一神教的發展不可否認在西方影響深遠,一神教是不是西方進步的關鍵不重要,重要的是有文字以來,兩千多年的中華文明,沒有發展出一神教,當然各自獨立走過千年的文明,做比較沒有太大意義,但儒家教我們要入世,子不語怪力亂神,又未知生焉知死,好像末世或超然於外的未知,都不重要了,於是中華文明有入世的聖人,但沒有出世的神。屈原在問什麼?這個世界怎麼來的?誰安排了規則?他的問題就好像在文明之初,一道黯淡不太亮的光,或是理性的第一個哈欠,打完哈欠了仍然大家一起關注人世。所有的天問問到最後,還是在問人世間為何如此又如何?所有的不公平都在我眼前?所有歷史都在上演著悲劇?會問這些就表示還未參透,所以我欣賞的天問只有那些真正的問天。
一開始就問宇宙怎麼來?有哲學的味道,想要問一切怎麼來?在開始之前還有沒有更早的開始? 被屈原問的那個「天」,幾乎就是上帝,誰安排了規則?好人為何總是落難?質疑之中有著無奈,責問之中有著憤恨。耶和華的回答不論真假,都是那個教派希望後人持續堅定信心,而天問沒有答案,就少了尼采說的強力意志,世界任何變化都是強力意志不斷施加力道的結果,為什麼好人總是落難?因為在官場職場之中退縮了,為什麼為人君者總愛聽信小人之言?因為人就愛聽好話,此皆強力意志的展現。
古文觀止第33講
[email protected]
屈原做為中文世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詩人,既是詩人,也可能是巫師,不得已下鄉走遍大地,以多變文字寫下唯美又超現實的離騷,展現豐富的想像力,有神秘、有感傷、更多的是求索不得的悲苦,偏偏世上沒有純淨無瑕的環境讓他呼吸,一丁點雜質都會讓他窒息,他想當政治家,卻無法忍受骯髒的妥協,看不慣在職場耍心機的小人,後半生都在放逐狀態,生命的完美由自己結束,才有今天的屈原。中外文學作品始終必須是悲劇主題才能穿越時空,成為經典,屈原的悲劇,在古早時代就立下標準,悲怨苦憂憤恨不滿就是屈原的畫像。
是啊,楚國已無容身之地,戰國末期正是人流物流大流通的時代,基本上只要是識字的人,都可以周遊列國找機會,商鞅、李斯都是如此,屈原怎麼走不出楚國呢?
古文觀止第32講
[email protected]
詩經是西漢才有的名字,原來叫做詩三百,因為共三百零五篇,成為詩經,儒家的六經之一,「經」這個字賦予了詩經予以嚴肅的解讀,教化的任務,其實詩經就只是西周時代北方的民歌,是老百姓之間為抒發情感而傳唱的歌詞。所以詩經的原始內容來自民間,經由政府有意採集,孔子大手一揮,成了詩三百。
詩經當然是文學的,分類上有風雅頌,表現手法有賦比興,對一般人來說,只要知道風雅頌賦比興就好,它是中文的第一部純文學作品,雖然非常小品,小到做為歌詞,反而更適合只有破碎時間的現代人閱讀、想像。雖然詩經與現代相距太久,久到很多文字早已失去或忘了原有意義,還好的是也有不少名句,詩經就是中文的第一部成語字典,包括萬壽無彊、鳯凰于飛、天作之合、遇人不淑、小心翼翼、憂心仲仲、載沈載浮、逃之夭夭,原文是桃花的桃、他山之石、碩大無朋、進退維谷、不可救藥、如臨深淵如履薄冰、夙夜匪懈等,這些成語之所以到現在仍普遍存在你我心中,需要時脫口而出,就是文化的共同記憶,因為我們都在講中文寫中文讀中文。
在初民時代,或許所有情緒都是在歌詞中唱過,這也是文字第一次被有系統地記錄下來,但詩經真的很小品,它可以輕輕撩撥你我,卻難以有大鼓般的震撼,畢竟它是劃破黑暗的第一道陽光,由黑暗到白晝,只要一絲絲光線就足以見到光明,這道光明引發後更多層次的表現,如楚辭、漢賦。
古文觀止-外-第31講
[email protected]
今天重讀大同與小康,看看骨感的現實,有一種麻痺後的無感,原來理想之所以做為理想,就該是遙不可及,成為空想,也因為可望難及,經歷過現實的嚷嚷及磨難,又更想為之一哭,哭什麼呢?哭我們永遠走不完的過程。
大同是天下為公,小康是天下為私,由夏朝開始家天下以來,都是小康時代,這個時代是可以革命的,難怪中國歷朝總是皇帝輪流做,明年到我家,革命的理由是否統治者有無依禮而行,也不重要了,革命必定有理,造反必然史不絕書。
大儒們各自闡述該如何推動時代前進,孔子講仁,孟子講盡性,荀子講性惡,漢儒在中庸及大學講明明德,程頤程顥講存天理滅人慾,朱熹講心性論,王陽明講致良知,都是唯心論,在這些大儒無盡的呼求人們,要審視內心的同時,禮變成法,於是禮法不分,「法」不一定是法律,而是如魯迅所說:「吃人的禮教」。小康之治也就無限延伸
古文觀止寫讀第30講
[email protected]
屈原是中文世界第一位有名有姓的詩人,他也是時時怒目圓睜的憤青,對於周遭的不平與不滿極其敏感,心有所思,下筆而就他的傷痕敘事,譜寫中文詩歌最早的浪漫作品。
屈原所處的時代,是秦惠文王後期、武王及昭襄王早期,後者在位56年,是秦始皇曾祖父,在他手上奠定秦國統一天下的基礎,包括外交詐術也好,資源積累也好,遠交近攻也好,都是歷代秦國國策,秦楚做為鄰居,兩國王室數代通婚,楚國無法避免必須與秦國多方折衝,屈原立場是聯合齊國,一再勸說楚懷王不要與秦來往,客觀上可能做不到。以後來歷史發展來說,一個滿腔熱血的屈原,難擋大勢,就是因為明知難為,還是要一而再,再而三地呼喚主子,以激昂文字形成感情弱勢,挑動所有後人的同情,卑微地想要又得不到,距離產生美感。
古文觀止寫讀第29講
[email protected]
王陽明講心學,人生無他,一字記之曰心,或者學苟知本,六經皆我注腳,這句話是陸九淵說的,我認為很能代表陸王心學的精神,稍後再詳說。尊經閣記可以說是濃縮版的王陽明思想,重點在於尊經二字,被尊的經當然是儒家的六經,如何尊法可說理學家各派各有所好。理學由朱熹陸九淵開創以來,大網撒下,整個明朝思想家們都沒能走出去,王陽明仍然在理學中打轉,心學不過是換了招牌,內容不變,由儒到理,由理到心,雖然無甚新意,驚艷不足,不過王陽明還是做為明朝的理學代表。
但王陽明沒想到的是他的學派,在後世被貼上不重求知的標籤。反智識就是不積極求知,王陽明派重靜坐重冥想,讀書反成次要,考試領導教學,科舉參考書來自朱熹,王陽明並不反對科舉,故書雖不可廢,於是讀書,讀朱熹之書,讀六經之書,更加功利了,功利之外,就是以靜坐為主的修養功夫。
古文觀止寫讀第28講
[email protected]
王安石的名言是:「天變不足畏,祖宗不足法,人言不足恤」,非常霸氣,可見決心之堅定,捨我又其誰呢?由遊褒禪山記又可以看出什麼呢?就是沒有共同目標及堅定意志的群體,總是行百里半九十。
一群人遊覽褒禪山時,應該是進入黑得勾引人的山洞,想要探險,卻毫無意外驚喜地空手而還,王安石寫下這篇名作,應該也算是王安石知名度最高的一篇散文遊記。
熙寧變法在王安石被罷相後,新舊黨輪流上台之際,幾乎所有新法都被廢除,商鞅雖被車裂,但他的變法在當時已經無法回頭,吳起也是,所以熙寧變法看似動靜不小,實則只改了皮,卻改得處處不對,反覆之下,天下更無所適從了。
古文觀止寫讀第27講
[email protected]
既然名為快哉亭,重點就是一個「快」字,可能登高臨下,視線無阻礙的極目的快,也可能是眼下奔放肆意的大水,走得又急又快,也可能是相較於面對的人生困局,只會羨慕大水們好幸福又痛快地無所羈絆,只有自己。
過眼所見儘是不定的變化,總有驚奇,總有意外,我只要坐在小桌旁,抬眼就可看到大自然給我的禮物。西邊是武昌群山,可見山脈蜿蜒起伏,原本只隱約看到成行成列的植物,忽兒煙消雲散,日頭高掛,原來還有漁夫砍柴人的住家,清楚地點綴著。一切隨心隨自然,才足以稱為快哉者也。
有什麼快樂的理由呢?不需要,即使以蓬草做門,瓦罐做窗亦無所謂,更何況有長江為伴,它的清流、西山的白雪、都是灌入耳目的幸福,還有連綿的山峰、壯濶的森林、參天的古木,清風拂過,任它搖曳,灑遍月光,任它金黃。
古文觀止寫讀第26講
[email protected]
東坡是在元𧙗七年1092年接受潮州知州王滌之請,為改建的韓愈廟而寫,時年55歲。這篇文章很長,也很有意思,牽扯出韓愈至東坡,中唐至北宋有關文學、儒家典範的演變與記憶,主題很嚴肅,俗一點的說法是如何比氣長,這個氣可以是浩然正氣,也可以人生的一口氣。
至少在中唐以前,所謂儒家只有孔子是聖人,孟子不是聖人,孟子一書也不是經書,而是列在子部,北宋經由尊韓再尊孟的過程,抬高孟子人及書的地位,宋神宗熙寧四年,孟子被列為科舉必考科目之一,13年後的元豐七年孟子正式配享孔廟,並以荀子,揚雄,韓愈三人從祀孔子,只不過後來韓愈被拿掉,再到南宋朱熹完成四書五經,其中四書是論語、孟子、大學及中庸,孟子位列經書,僅次於論語之下,一連串上升過程始於韓愈。
第一個韓文公祠是北宋初年被眨到潮州的陳堯佐所建,從此香火不絕,潮州當地逐漸形成與韓愈有關的景點,傳說,成為文史遺跡,而韓文公祠在歷朝歷代不斷改建,東坡的潮州韓文公廟碑應該是第一次改建時所寫。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 episodes available.
10 Listeners
125 Listeners
176 Listeners
644 Listeners
147 Listeners
43 Listeners
165 Listeners
35 Listeners
455 Listeners
201 Listeners
49 Listeners
35 Listeners
20 Listeners
39 Listeners
1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