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厚觀法師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厚觀法師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3 episodes available.
November 17, 2022B109 波斯匿王醜女因緣這一則故事提到:波斯匿王的女兒由於前世起惡心,輕慢聖者,謾罵辟支佛,所以感得面貌醜陋的果報。還好她立刻懺悔,不然還有可能會墮三惡道。後來她在今世見了佛之後,起歡喜心、清淨心、恭敬心而相貌變得很莊嚴。我們一般說,孩兒不嫌娘醜,狗兒不嫌家貧。但是波斯匿王為了愛面子,竟然把自己的女兒偷偷地嫁給一個窮人。 一般人可能在意外在相貌的美醜,其實內在的真善美更重要。所以,善良、有愛心的人最美麗、最莊嚴,不是嗎?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9minPlay
November 16, 2022B108 二比丘聞畜生道苦而悟道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祇夜多尊者,在其他的經典說他已經證得阿羅漢。他雖然證得聖果,有大威德,聲名遠播,但他並沒有感到驕傲自大,反而放下身段做粗重的工作為僧眾服務;他不僅修智慧斷煩惱,而且還積極地累積福德。 祇夜多尊者過去五百世生為狗,經常挨餓受苦,只有兩種情況能稍微感到吃飽滿足,一種是吃醉酒人嘔吐出來的食物;一種是趁人家不在時去偷吃他人的食物,結果被發現,被主人砍斷頭而失去了寶貴的性命。 經中說:如果煩惱深重,造惡業會墮畜生道受苦。這值得我們警惕!現在我們有幸得人身,應當好好珍惜,廣修善法,累積福德、智慧資糧,今生不將此身度,更待何時度此身?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7minPlay
November 15, 2022B107 種福田應取其德,不應分別老少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佛說:「王子、蛇、火、沙彌雖小,不可輕視。」如果得罪了王子,或被小小的毒蛇咬了,都可能性命不保;星星之火,可以燎原。同樣地,也不能因為沙彌幼小就輕視他。對於僧眾,不論年老或年少,不應起分別心,應平等供養。 佛也舉菴羅果的譬喻,有的菴羅果裡面是生澀的,但外表看起來像成熟的;有的裡面是成熟的,但外表看起來像是生澀的。僧眾也是一樣,有的內在煩惱很多,但外表看起來很有威儀;有的內心清淨、功德成就,但外表看起來不是很莊嚴。因此,不要隨便批評他人,應該重視內在的德行,而不要只看外表;如果妄加批評,那只會傷害自己,過失是很大的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4minPlay
November 14, 2022B106 佛為阿那律穿針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參考。 以清淨心聽聞佛法能得大利益,不應放逸、打瞌睡。佛法是這麼的尊貴,怎麼可以不專心、不恭敬,甚至還打瞌睡呢?如印順導師的《成佛之道》說:「由聞知諸法,由聞遮眾惡,由聞斷無義,由聞得涅槃。」(聽聞佛法可以得到四種利益:第一、能夠讓我們知道什麼是善,什麼是惡;什麼是有漏法,什麼是無漏法。第二、知道善惡的分別之後,還要進一步行善法,並捨身、口之惡行,進而捨內心之惡念,讓已生的惡念速速斷除,未生的惡念不再生起。第三、聽聞善法還能遠離戒禁取見,斷除無意義的苦行。最後,聽聞正法能得解脫涅槃,進而成就佛道。) 阿那律因為聽法時睡著了,被佛訶責而感到非常慚愧,發誓不睡覺,導致肉眼失明。他衣服破了,想要縫補卻無法穿針引線。佛陀知道了,親自為弟子穿針。佛陀這樣地 念弟子,更顯出佛陀的崇高偉大!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4minPlay
November 11, 2022B105 《阿闍世王授決經》這則故事提示我們:有機緣遇到三寶,應該好好把握機會趕快種福田。 另外,說到香花供養,《長阿含經》的第2經《遊行經》提到,釋尊在娑羅林雙樹下將要入涅槃時,娑羅雙樹本來不是開花的季節卻突然開花了,天龍八部也散了很多的花及栴檀香供養佛。佛告訴阿難:「如果真要報恩供養的話,不是供養世間的花或天花,而是要供養覺悟的花,也就是清淨持戒,讀誦經典、受持正法,依法而行,這才是真供養。覺悟的花勝過世間的花及天上的花,體會無我才是最上的供養。」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3minPlay
November 10, 2022B104 世有四時,行道得福得度,可免眾苦這一則故事提醒我們要留意幾件事: 一、我們反省自己,是否還年輕力壯?體力、精神是否日漸走下坡?記憶力、學習能力是否也慢慢衰退了。想要服務人群修福德,或想要修禪定、智慧,是否都能隨心所欲? 二、阿育王曾統治全印度,當他在位時,所發出的命令沒有人敢違抗,可是晚景淒涼,做什麼事情都受到王子跟大臣們的牽制;他想拿財物供養僧眾,可是大臣們都不肯拿出來,最後阿育王只得到半顆菴摩勒果。不得已,只好把這半顆菴摩勒果研磨成粉末,投入羹湯中來供養僧眾。因此,趁著我們的財物還可以自由運用時,應好好做善事、修福德,否則一旦身不由己時,再多的財富也只能任意讓他人花費、享用了。 三、現在我們有緣得遇三寶,是否有在三寶中種福田?佛菩薩開示的教法是否都已經通達了?我自己就有很深的感觸,當印順導師圓寂之後,才發現還有很多問題都來不及請問,真是有說不出的感慨!希望大家都能夠把握機緣,親近善知識,聽聞正法並依法而行。 四、世間無常,萬般帶不去,財富、眷屬等都無法跟隨自己了,唯有善的福德、智慧資糧或惡業隨身而已。趁著體力、精神還好時,應多累積福德、智慧資糧。以不堅固的世間財富換取堅固的功德法財,以不堅固的色身換取堅固的法身,以危脆的身命來換取堅固的慧命。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November 09, 2022B103 流離王滅釋迦族,佛頭痛因緣(下)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反省。 第一、神通敵不過業力。善有善報、惡有惡報,不是不報,只是時候未到,因果歷歷不爽。 第二、即使釋尊成道了,還是感念釋迦族的庇蔭,成佛之後還去家鄉度化釋迦族人,當釋迦族將要被滅時,釋尊還特地坐在枯樹下打坐,希望藉此能教化流離王。如《大智度論》中說:「佛知作人。」意思是說,佛是最知道報恩的人。我們都是在佛的慈悲庇蔭之下才有因緣修學佛法,所以我們應該感恩圖報。如何報恩呢?就是淨治身心、利濟眾生、弘揚正法。 第三、摩呵男有好生之德,他向流離王提出一個要求,在他沉到水底、尚未浮出水面這段期間,就讓釋迦族人逃走吧。流離王答應了。結果,摩呵男沉到水底之後,把自己的頭髮牢牢綁在樹根上而溺死了。印順導師曾讚歎摩呵男說:「這種犧牲自己、成就大眾的慈悲心腸,真是太悲壯了!」 第四、釋尊的前生因為看到魚被捕上岸、掙扎而死的模樣,覺得好玩而起歡喜心;由於隨喜惡行,因而頭痛了好幾天。所以,我們除了要注意身口的清淨之外,對於自己的起心動念也要非常小心。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7minPlay
November 08, 2022B102 流離王滅釋迦族,佛頭痛因緣(上)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7minPlay
November 07, 2022B101 佛度殺人惡賊鴦掘摩羅這一則故事有幾個地方值得我們深入體會。 眾生造惡的主要原因多是由於貪、瞋、癡三毒所引起的,例如指鬘的師母起了愛染心,達不到目的就想誣陷指鬘;指鬘的老師一聽到夫人的抱怨,起了瞋恨心,沒有明瞭真相,就要陷害指鬘;而指鬘受了老師的指使,沒有明辨善惡,就殺了許多人,甚至還差一點犯了逆罪。因此,必須要斷除貪、瞋、癡等煩惱,才不會造惡業而輪迴受苦;若要滅苦,就應如理思惟「空」的道理。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7minPlay
November 04, 2022B100 幢幡顏色各異,其影平等這一則故事提到有四王(帝釋天王、人王、金翅鳥王及龍王)不約而同發心到摩竭王後花園修持一日一夜的八關齋戒,四王互相比較,誰比較難能可貴?誰得到的福德比較多? 這個譬喻提示我們:許多人重視外表,常常喜歡比較勝負、高低,結果常常是「勝者墮憍坑,負者墮憂獄」(勝利的人很歡喜,一歡喜就容易墮憍慢的險坑;而輸的人就很憂愁,就像墮入牢獄一般)。不過,有的人則認為盡心盡力就好,儘管青、黃、白、黑顏色各有不同,但各有其優點;而且從另一方面來看,影子的顏色都一樣,有什麼好比較的呢? 有智慧的人更進一步體會到,即使是善法,也是生滅無常,不應該執著,如經說:「法尚應捨,何況非法!」《金剛經》也說:「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如露亦如電,應作如是觀。」 希望大家能從這個故事中對影的譬喻有更深的瞭解,體會「四色幢幡,其影平等」,以及「一切有為法,如夢、幻、泡、影」的深意!而且經中說:「因果業報,如影隨形。」人走到哪裡,影子就跟到哪裡,因果歷歷不爽。 Leave a comment and share your thoughts: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4hyhbuy01kx01w1h778g48x/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2minPlay
FAQs about 厚觀法師說故事:How many episodes does 厚觀法師說故事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6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