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科学龙卷风是面向大众,以生命科学为中心,同时涉及数学,化学,物理学的一档科普栏目。更新频率大约为每周1次。首先我们有一个主打的《科学那些事儿》节目,目前的选题是维生素那些事儿。这个节目会相对较长,估计会有20-30分钟。其次就是《生活漫谈》和《科技热评》这两档节... more
May 05, 2021探秘液晶起源,厉害了我的胡萝卜,居然是平板显示的老祖宗本期文稿是由《科学无双》作者——朱文靓授权提供。欢迎大家关注。无论是坐在沙发上看着电视节目,或者坐在电脑前办公,又或者躺在被窝里刷着手机,在我们面前的都是一种叫做“液晶”的显示器。现代人的生活,一天当中大部分的时间都是对着它。大家好,我是小夜,欢迎来到科学龙卷风。大家可能都听说过,物质可以有固态,液态和气态。那你有没思考过液态晶体这种特殊的物质状态是如何被发现的呢?这竟然是一个植物学家和胡萝卜之间的有趣故事。...more11minPlay
April 25, 2021“抗感染因子”,维生素A的这个隐藏特性您是否了解?上一集我们说到,19世纪的营养学家们,几乎已经把维生素A缺乏的临床表现与“眼部疾病”画上了等号。但是仍有小部分科学家认为,我们其实并没有彻底了解维生素A。它还存在着一个非常重要的潜在特性。大家好,我是科普作者小夜。欢迎来到本期科学龙卷风。今天,我们继续来讲述维生素A的故事,帮助大家更加深入地理解维生素A。19世纪30年代,两位来自英国谢菲尔德大学(The University of Sheffield)的科学家格林和梅兰比向世人宣布。说维生素A除了预防视紫红质不足的眼部疾病以外,还有一定的抗感染效果。这个结论可不是随随便便就得出的。在当时,格林和梅兰比也是综合分析了一系列临床实验数据,经过同行审评之后,发表在了著名的英国医学期刊(British Medical Journal)BMJ上[1]。[1] https://pubmed.ncbi.nlm.nih.gov/20774205/...more12minPlay
April 02, 2021真是防不胜防,19世纪的海员们躲过了脚气病,居然还有夜盲症1860年10月的下旬,法国战斗舰康妮莉(La Cornélie)号从土轮(Toulon)港口出发,开始了她的初次航行。康妮莉号是一艘造型优美的三桅轻型护卫舰。新刷的油漆在太阳的照射下闪闪发光,与她那二十二门大炮的钝铁相映成趣。搭乘康妮莉号的是一支经验丰富的海军部队。他们当中年纪最小的海员埃利·莫林虽然只有24岁,但也有过航行南太平洋的经历。包括指挥官雅克 · 普莱(Jacques Plée)在内的其余255名航员更是身经百战,几乎都习惯了长期的海上生活。为了对大家的身体健康负责,普莱指挥官特意雇佣了一位名叫乔森内特(Chaussonnet)的医生来监督每一位船员的健康状况。凛冽的海风鼓起了船帆,引领着康妮莉号向南驶入地中海的深处,然后向西穿过直布罗陀海峡进入大西洋。经历了四个月的时间,康妮莉号一路向西南方向航行到达了南美洲,绕过合恩角,穿过太平洋,一路到达了新喀里多尼亚、澳大利亚和新西兰。乔森内特医生一直对疑似脚气病和坏血病的症状保持着高度警惕。好在这四个月的时间里,一切都平安无事。乔森内特医生也在自己的日记中满意地写道:“船员们都很健康,船上没有一例病例。”1862年年底,康妮莉号计划再次横跨太平洋,途径智利海岸,向北航行至墨西哥。这一次,康妮莉号将在海上漂泊更长的时间。然而,在这一次航行中,乔森内特医生所记录的内容与两年前的景象完全不同。时不时地会有船员来到乔森内特这儿抱怨,说自己在晚上根本无法工作。到了晚上,连甲板上的绳索都看不清。而且诡异的是,船员们在白天就没有任何视力问题。乔森内特医生虽然对这个症状并不陌生,但是在船上大规模发病这个现象对于他来说却是第一次遇到。想不到自己一直提防着的脚气病和坏血病没有出现,却碰到了这种晚上看不见东西的怪病。...more17minPlay
March 20, 2021抗疲劳、抗衰老、治疗男性不孕不育…万金油辅酶Q10真的这么神奇吗?我们的人体就像一台超级复杂的机器。想要维持这台机器正常运作,需要各种各样有机物质互相接力,完成许多复杂的生化反应。在这些复杂的生化反应中,有一种叫做“酶”的生物大分子物质起着“催化反应”的作用。它就像相亲时候的媒婆,让原本可能不来电的两个人最后走到了一起。但是随着维生素的发现,尤其是对维生素B2的深入研究,科学家们认为,还有一类辅助因子也是必不可少的。它们在酶催化反应中承担着传递电子、原子或基团的角色。主要起到激活酶的活性的作用。这类辅助因子便被称为“辅酶”。辅酶的名字中虽然也有一个“酶”字,但辅酶其实是小分子有机物。大家好,我是科普作者小夜。前一段时间我忙着搬家,所以将近一个月没有更新节目了,还望大家多多包涵!这一期我们来聊聊很多听众都感兴趣的一个话题,那就是目前活跃在保健品市场上的“辅酶Q10”。...more17minPlay
February 20, 2021缺了不致命,多了也不中毒的核黄素,凭啥能对得起维生素的称号?上一期我们说到,格尔吉在库恩的帮助下成功地验证了“未知物质”其实是一种“促生长因子”,而并非“抗糙皮病因子”。而学有机化学出身的库恩,却并不满足于现状,他非常迫切地想知道“促生长因子”到底是什么,它又是如何起作用的呢?大家好!我是科普作者小夜。欢迎来到本期的科学龙卷风。接着上期的故事,我们继续来揭开“黄绿色荧光色素”的神秘面纱。...more17minPlay
February 06, 2021谁说色素一定是不好的?这种黄绿色荧光色素恰恰是有用的沃伯格在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这个氧化酶是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由酵母菌分泌的,呈现黄绿色。如果通过透析的方法,是可以把氧化酶的黄绿色洗掉的,但随之这个氧化酶的活性也就消失了。库恩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这个“黄绿色物质”,不正是自己研究了多年的核黄素嘛。“这绝对是一次伟大的发现!”意识到这一点的库恩立刻与沃伯格取得了联系,告诉他这一次的发现足以载入史册。并且有必要立刻召集各路专家,就沃伯格的这次发现开展一次学术会议。...more13minPlay
February 06, 2021重复性在生命科学领域不一定可靠?真正的科学家们如何通过重复性发现“促生长因子”的沃伯格在论文中描述了一种呼吸作用中的氧化酶。这个氧化酶是在啤酒酿造过程中由酵母菌分泌的,呈现黄绿色。如果通过透析的方法,是可以把氧化酶的黄绿色洗掉的,但随之这个氧化酶的活性也就消失了。库恩读到这段话的时候,突然眼前一亮。这个“黄绿色物质”,不正是自己研究了多年的核黄素嘛。“这绝对是一次伟大的发现!”意识到这一点的库恩立刻与沃伯格取得了联系,告诉他这一次的发现足以载入史册。并且有必要立刻召集各路专家,就沃伯格的这次发现开展一次学术会议。...more13minPlay
January 30, 2021【特别篇】被困日本无法回国过年的中国人,带您回顾过去一年日本的龟速抗疫大家好,我是小夜,欢迎来到科学龙卷风。我目前的工作地点在日本东京。虽然马上要过年了,但是由于疫情的影响,今年的春节想回国肯定是不可能了。在过去的一年里,我也是一路见证了日本在针对疫情上的迷之操作到现在的自暴自弃。有很多朋友也关心我在日本到底过得怎么样。这一期就算是个特别篇,我们来盘点一下,过去这一年里日本是怎么应对疫情的吧。...more17minPlay
January 23, 2021生物学界的AI(alphafold2)完全解开了蛋白质折叠问题背后的物理法则吗?人工智能正在各行各业中逐渐代替人们的工作。它的到来,毫无疑问为我们的工作与生活带来了便利,但势必也会触动一部分人的利益。无论我们接不接受它,人工智能的迅速崛起已经是正在发生的事实。然而,我认为我们不应该去神化人工智能。在报道相关新闻的时候,依然需要保持理性的科学思维。2020年12月初的时候,我的朋友圈就被各种关于Alphafold2的推送刷屏了。也有小伙伴直接私聊我,说谷歌旗下的Deepmind公司开发的一个人工智能,名字叫做Alphafold2(以下简称AF2)。它可以精准地预测蛋白质结构,问我怎么看待这件事情。...more24minPlay
January 15, 2021酒不是越陈越香吗?为什么还要添加防腐剂呢?最近,我收到了观众的提问,说他在红酒的外包装上看到了防腐剂,他觉得红酒明明含有酒精了,为什么还需要添加防腐剂呢?在讨论这个问题之前,我还是先得声明一点。酒对我们的健康是百害而无一利的。世界卫生组织已经把酒归为1类致癌物质[1],并且证据确凿,是毋庸置疑的。但是,在当今社会,对于许多人来讲,酒已经成为了社交生活的一部分。在我国,特别是在知名度较高和社会影响力较大的人群当中,酒桌文化就显得尤其重要。马上就要过年了,家人们聚在一起,喝点小酒助助兴,也在所难免。红酒中为什么含有防腐剂,其实答案非常简单。尽管葡萄酒中含有酒精,但是酒精浓度比较低,即使葡萄完全发酵了,细菌仍然有可能生长,所以防腐剂是十分有必要的。本次文稿的全部内容可在微信公众号:“科学龙卷风”中获得。[1] https://iarc.who.int/wp-content/uploads/2018/07/WCR_2014_Chapter_2-3.pdf...more17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