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落花水面皆文章:How many episodes does 落花水面皆文章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73 episodes available.
September 23, 2020以色列的水科技-藻類養殖藻類是生長在水裡的單細胞或多細胞有機體。之所不叫做植物,是因為藻類不像一般植物有根、葉、莖等不同的部位扮演不同的功能。但和許多植物一樣,藻類有行光合作用的功能,利用太陽光的能量,把二氧化碳和水轉變成氧氣和糖,或其他有機化合物(6CO2+6H2O→C6H12O6+6O2)。因此藻類最重要的用途就是做為生物燃料的來源。它可以提煉出生物汽油、生物柴油、生物甲烷等,能夠代替石油、煤等化石燃料。更多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21, 2020中東地區的水資源中東有三個重要的河流系統,一是尼羅河,二是在美索不達米亞平原的底格里斯河和幼發拉底河,三是和以色列關係密切的約旦河。中東地區的水資源相當缺乏,除了民生和經濟因素,加上歷史和政治面的恩怨情仇,水資源的共用和分配往往引起激烈的爭論,甚至戰爭危機。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18, 2020長江與三峽大壩橫跨長江的三峽大壩長二千三百三十五公尺,高一百八十五公尺,位於長江三峽西陵峽裡的宜昌市夷陵區三斗坪。在湍急的河流中興築如此龐大的水壩是很大的工程挑戰,經過近五十年的爭議、討論和建造,三峽大壩在二○○八年完工啟用,成為全世界最大的水利工程。三峽水壩有防洪、發電和航運的效益。對於城鎮村落、可耕農地和歷史遺跡的淹沒,自然生態的破壞與污染堆疊,中下游淤泥的沉積,以及四川地震帶對大壩的影響,都是這個超級工程必須附帶解決的問題。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15, 2020黃河的氾濫與整治黃河和長江是中國的兩條大河。黃河流經黃土高原,帶著大量的泥沙往下流,流入平原時,由於河道變寬、坡度變緩、流速變慢,大量泥沙沉積在河底,造成河床上升,築堤防洪加上泥沙的沉積,使得河床高出地面好幾公尺。正如開封附近的河床就比地面高出將近二十公尺,彷彿河流高高地懸掛在人的頭上,被稱為黃河的懸河段。而河床上升的後果,自然更加容易氾濫。加上河道的地形、流向與氣侯、緯度條件的影響,引起河水季節性的氾濫。讓黃河的整治,成為民生樂利的第一要務。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14, 2020恆河三角洲恆河和布拉馬普特拉河在孟加拉匯流注入孟加拉灣,形成了世界上最大的恆河三角洲,是全世界最肥沃的區域之一,居住的人口超過了一億,成為非常龐大的經濟體。恆河三角洲的紅樹林相當有名,孟加拉南端的孫德爾本斯國家公園就是全世界最大的紅樹林。紅樹林其實不是指單一種植物,而是指一群可以適應熱帶及亞熱帶河口岸間沉澱淤積土地,並在其上生長的植物。紅樹林植物必須能夠適應含鹽量反覆的變化,也發展出了特殊的生態來適應生長環境。更多恆河三角洲的經濟與生態,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11, 2020水的未來 - 印度半島流經印度和孟加拉的兩條大河:一為恆河,一為布拉馬普特拉河。恆河提供沿岸居民生活用水、灌溉用水、水產養殖、運輸和交通,再加上河畔的肥沃土地,使恆河流域的居民高達四億,是全世界人口密度最高的流域。兩條重要的大河,最嚴重的問題當然就是水量的控制。印度在一九八○年代建立了一座法拉卡大壩,導引恆河的河水供印度農民灌溉使用,同時也讓貫穿加爾各答的胡格利河水量增加,帶來河畔的繁榮。二○一○年中國在雅魯藏布江提出了興建水壩的計畫。即便中國保證該計畫不會影響流入印度的水量,但水壩的出現卻減低流到孟加拉的河水量,讓孟加拉可耕地的面積幾乎縮小一半。而且,當這兩條河帶來的淡水流量不足以抵消海灣潮漲帶來的海水鹽分時,許多孟加拉灣口的稻米等農作物生長就會受到影響。因此當共同的水資源必須被分享時,國家彼此之間一定得經過商議與協商,必要時透過國際組織來推動。更多詳細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09, 2020海水淨化技術海水淨化的目的是把海水裡的鹽分子抽取出來。基本技術之一是蒸餾,就是把水加熱變成蒸氣,再將蒸氣冷凝為水。為了節省蒸餾所需的熱能,淨化設備會把海水在低壓的環境中加熱,因為液體在低壓環境裡的沸騰的溫度比較低。另一個海水淨化的技術是逆滲透。用一塊半透水的薄膜把一個容器分成兩半,薄膜可以讓水分子通過卻組絕鈉離子或氯離子通過。如果在容器的一邊注入鹽分低的清水,一邊注入鹽分高的海水,自由水分子會通過薄膜,由清水往海水那一邊流動,達到平衡狀態,這就是滲透作用。如果我們在海水那邊加壓,阻擋自由水分子的通過,就能減緩、甚至停頓水分子滲透作用。同樣地,只要繼續增加海水這邊的壓力,就可以倒轉滲透作用,讓海水中的自由水分子流向清水,這就是所謂的逆滲透作用,也是用來淨化海水的基本概念。不論是蒸餾技術,或逆滲透技術,都會消耗非常多的能量,經濟成本相當高。此外,海水淨化前後的處理成本、殘餘廢水的排放,對海洋生態環境的影響,都是計算海水淨化應付出的代價。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07, 2020水的未來 - 新加坡位於赤道的新加坡雨水充足,每年平均雨量大約是二千五百毫米,和臺灣差不多,但新加坡缺乏天然的環境儲存雨水,所以缺水一直是個嚴重的問題。現今,新加坡訂定了供水四大政策:1向馬來西亞買水、2建立水庫儲存雨水、3海水淨化、4將廢水處理成清潔的可用水。香港和新加坡相似,年雨量也在二千五百毫米左右,由於沒有天然水源和足夠的蓄水設施。香港水務署自一九五○年起供應處理過的海水做為沖洗廁所之用,現今香港八○%的房子還是有兩條水管,一條輸送供飲用和洗澡清潔身體用的淡水,一條輸送沖洗廁所的鹹水。更多關於水的開源與節流,歡迎收聽。...more6minPlay
September 04, 2020溫室氣體排放的問題溫室效應原本維持著地球適合人類生活的溫度,由於溫室氣體增加,使得暖化的現象加劇。例如燃燒煤炭和汽油、製造水泥和破壞森林,都會增加大氣中的二氧化碳。近半個世紀來,大氣層裡的二氧化碳迅速地增加,造成地球嚴重暖化的現象。但相對於二氧化碳,甲烷對地球暖化的影響更大,在二十年之內,被甲烷困留在地球表面的熱量是二氧化碳的七十二倍。地球上的甲烷有好幾個重要來源。首先,地球上終年被冰凍在攝氏零度以下的陸地,多半分布在南北極,占地球陸地面積二○%,儲存了許多甲烷。在永凍層融化時,甲烷就會被釋放出來。此外低窪的溼地和水田裡,微生物也會製造甲烷。特別是反芻動物如牛、羊和鹿,在消化食物時,體內的微生物會經由發酵過程產生甲烷。估計畜牧業產生的溫室氣體約占所有溫室效應的一八%。面對這個問題有不同的思考方向,一是減少肉類的食用,同時減少肉牛、肉羊在飼養過程,甲烷排放的問題。二是改良動物的飼料,減少動物體內甲烷的產生。三是向袋鼠學習,科學家尋找袋鼠的消化系統裡的微生物,讓消化作用不產生甲烷,將這些微生物,移到畜產的牛和羊體內,期待有同樣的結果。詳細節目內容,歡迎收聽。...more5minPlay
September 02, 2020溫室效應與地球暖化首先讓我們先認識地球表面維持人類存活溫度的機制:第一部分,是來自太陽放射出來的電磁波,大部分波長屬於紫外光和可見光範圍。這些電磁波抵達地球大氣層後,一半會被大氣層吸收或反射,另外一半通過大氣層到達地球表面。而到達地球表面的電磁波,部分被地表反射,部分被地球吸收,因此地表溫度會上升到攝氏零下二十度左右。此時,由地球放射出來往上向大氣層走的電磁波,波長屬於紅外線的範圍。第二部分是,大氣層裡的溫室氣體,包括水蒸氣、二氧化碳、甲烷、一氧化氮和臭氧。會吸收紅外線電磁波的熱並發生震動,然後再把被吸收的熱重新放射出來。這些重新被放出來的電磁波,一部分往大氣層外面走,一部分衝撞到其他溫室氣體的分子,讓它們發生震動,一部分回過頭來往地球表面走,地表的溫度隨之上升。這個所謂大氣層的「溫室效應」,讓地球表面的溫度能夠保持在攝氏十四、十五度左右,成為人類的身體可以舒適存活的溫度。關心我們生活的地球,歡迎收聽。...more6minPlay
FAQs about 落花水面皆文章:How many episodes does 落花水面皆文章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7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