重點提示:
張李德和〈畫菊自序〉1893年
人為萬物之靈,志有萬端之異。
學琴學詩均從所好,工書工畫各有專長。
是故咳唾珠玉,謫仙闢詩學之源;
節奏鏗鏘,蔡女撰胡笳之拍。
此皆不墮聰明,而有志竟成者也。
林幼春〈櫟社宣言〉
櫟社者,吾叔癡仙之所倡也。
叔之言曰:「吾學非世用,是為棄材;心若死灰,是為朽木。今夫櫟,不材之木也,吾以為幟焉。其有樂從吾遊者,志吾幟!」
既而,傅君鶴亭、陳君滄玉、陳君槐庭、呂君厚菴、蔡君啟運、從兄仲衡聞其風而贊之,始定社章、立題名錄,為春秋佳日之會。
郁永河〈北投硫穴記〉
左右兩山多巨石,為磺氣所觸,剝蝕如粉。
白氣五十餘道,皆從地底騰激而出,沸珠噴濺,出地尺許。
余攬衣即穴旁視之,聞怒雷震蕩地底,
而驚濤與沸鼎聲間之,地復岌岌欲動,令人心悸。
蓋周廣百畝間,實一大沸鑊,
余身乃行鑊蓋上,所賴以不陷者,熱氣鼓之耳。
右旁巨石間,一穴獨大,思巨石無陷理,乃即石上俯瞰之。
穴中毒焰撲人,目不能視,觸腦欲裂,急退百步乃止。
陳夢林〈望玉山記〉
臘月既望,館人奔告:「玉山見矣!」
時旁午,風靜無塵,四宇清澈,日與山射,晶瑩耀目,
如雪、如冰、如飛瀑、如鋪練、如截肪。
顧昔之命名者,弗取玉韞於石,生而素質,
美在其中而光輝發越於外耶?
臺北少石,獨萃茲山,山海之精,醞釀而象玉,
不欲使人狎而玩之,宜於韜光而自匿也。
連橫〈臺灣通史序〉
洪惟我祖先,渡大海, 入荒陬,以拓殖斯土,
為子孫萬年之業者,其功偉矣!
追懷先德,眷顧前途, 若涉深淵,彌自儆惕。
烏乎!念哉!凡我多士, 及我友朋,
惟仁惟孝,義勇奉公,以發揚種性; 此則不佞之幟也。
婆娑之洋, 美麗之島,我先王先民之景命, 實式憑之。
林文月《文字的魅力》
●幾百年、幾千年過去了,當初書寫那些文字的人們都已亡故不存了。
●透過文字,當初一個人的想法、感情,卻變成為千百年後、千萬人的感動和記憶了。
●文字的力量豈不神奇!
陳美桂 老師主講 古典散文的思想靈光
第1式‧古典散文的氣韻形聲
第2式‧古典散文的情感深度
第3式‧古典散文的思考力度
第4式‧古代詩人的散文書寫
第5式‧兩本重要的散文經典
第6式‧臺灣書寫的古典散文
敏隆講堂YouTube頻道, 線上收看 ➠ Young文學──國文起手式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