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冀
从时代的角度看艺术,这里是磨时艺见。
张冀是国内影视编剧,曾凭借《中国合伙人》、《亲爱的》等作品荣获中国电影华表奖优秀原创剧作奖、香港电影评论学会最佳编剧。最近,他在一次演讲中分享了自己编剧创作的经验,表示编剧写作中真正的困难是决策困难。
张冀编剧作品:《中国合伙人》
按照张冀自己的观察,其实很多烂片的导演和剧作人员在剧本上都用了很多心血。他们的编剧工作方式往往是一群人关在一个屋子里聊,聊出大纲之后,由编剧撰写,然后再经过无数次讨论,一遍一遍地改,越是烂的片子,可能创作的稿数会越多。相反,观众评价很高的电影,剧本基本上是一稿定乾坤。
张冀编剧作品:《亲爱的》
张冀认为,之所以要经历这么多次剧本修改,是因为剧本的决策方向出了问题,而导致这个问题出现的原因一般有三种。
郭敬明电影作品:《小时代》
第一,过分取悦观众。大家都知道电影要想大卖,就要取悦观众。但是,很多编剧和新人导演在这方面犯了吃力不讨好的毛病,看到什么题材火爆,就去写什么题材,结果观众未必会喜欢。
毕志飞自编自导作品:《纯洁心灵:逐梦演艺圈》
第二,编剧和导演想取悦自己。根据张冀自己的观察,这样的人通常都是在逃避自己、不知道怎么面对自己的时候,才会去做取悦自己的事。
卓建荣电影作品《汽车人总动员》
第三,投资方急功近利。当投资方逼迫编剧去做一些事情的时候,也会出现剧情的方向问题,而且无论后期做任何补救,都很难调整。
总之,张冀认为,正是因为在剧本写作的过程中出现决策方向的问题,导致很多电影剧本虽然费劲心血,修改很多次,但是反而成为一部烂片。
以上内容由磨时艺见整理,希望对你有所启发。
磨时艺见,每晚9点,准时更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