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这个看似无限享乐的时代,你是否也曾感到一种难以言喻的空虚和不满足?我们拥有前所未有的选择和便利,可以轻松享受各种娱乐,实现看似无阻碍的欲望——但为何,我们却比任何时候都更加沮丧、更难获得真正的满足,甚至渴望逃避?
本期播客,我们将带你走进当代思想巨擘斯拉沃热·齐泽克的哲学世界,深入剖析他关于资本主义与人类欲望之间悖论的深刻洞察。齐泽克认为,这种“越享乐越虚无”的怪圈并非偶然,而是我们所处社会机制,尤其是资本主义,与人类欲望本质共同作用的必然结果。
齐泽克首先引入了其核心概念——“剩余享乐”(surplus-enjoyment)。这不仅仅是简单的快乐,它融合了马克思的“剩余价值”和弗洛伊德的“快感获取”,直指我们最渴望的往往是欲望本身,而非欲望所指向的实际对象。这意味着,你可能从“购物”的行为过程本身获得巨大快乐,而不是从实际购买的商品中。资本主义正是利用并加剧了这种人类欲望的本质性缺失,不断制造出虚假的渴望,将“追求空洞快乐形式的力比多原则”根植于消费主义的陷阱中。
齐泽克指出,商业社会看似提供了“数不胜数的自由选择”,但这实际上只是资本操控人类欲望、进而实现其扩大再生产的工具。我们的生活经验被商品化,甚至我们的人生本身也被诱导为可投资的商品,最终服务于资本主义的增殖机器。这种系统性的失衡定义了资本主义,它不是通过抑制矛盾来生存,而是通过不断自我颠覆和革命来蓬勃发展,甚至连像疫情这样的全球灾难,也被他视为资本主义内在矛盾的必然产物,而非外部冲击。
更令人不安的是,齐泽克认为我们正生活在一个“荒诞不经的年代”,面对流行病、全球变暖、社会紧张等灾难时,这种“从灾难到天启…… 然后轮回”的循环本身竟“自带享乐效应”。这种“病态快感”和“过度消费”使人们失去了认真应对迫切威胁的意愿,反而沉浸在对危机的病态享乐中。他甚至通过对好莱坞灾难片、甚至《使女的故事》和《鱿鱼游戏》等现象级剧集的分析,揭示出对厌女和资本主义的批判背后,可能隐含着对虐女和资本获利更隐晦的享乐。
这种享乐的强制性也令人窒息:一旦享乐被允许,它迟早会变成一种强制性命令——我们感到内疚不是因为违反禁令,而是因为我们无法享乐。当我们的幻想被“本我机器”直接物质化,甚至主体性都可能丧失。
那么,我们该如何超越这种“越享乐越虚无”的怪圈?齐泽克提供了一些激进的“生存姿态”:停止对欲望的无休止满足,保持匮乏感以刺激真实渴望;或者,把自己沉浸在那个让你甘愿被奴役的事物中,在其中获得真正的满足与自由。他甚至提出“我们必须苟活下去,直至一命归西”,这并非消极认命,而是一种“激烈而冷漠的求生精神”,是普通人在逆境中采取的坚韧立场。
加入我们,通过齐泽克的视角,重新审视我们时代的享乐、欲望与社会结构,或许你将找到突破虚无感的全新路径。这将是一场充满启发性、甚至有些“颠倒”的思维之旅,带你更敏锐地觉察意识形态的扩张性影响,并为理解当代消费社会提供崭新的批判视角。别再被表面的快乐蒙蔽,让我们一起探寻深层真实的享乐与自由!
来源:斯拉沃热·齐泽克《享乐与虚无》
笔记📒链接:
https://notebooklm.google.com/notebook/dd2482b9-77d7-4a93-86db-f052a6cc78c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