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聽眾大家好,歡迎收聽謙信的歷史廣場,這次是從神話傳說來說歷史,主題是亞瑟王傳說與萊斯利·阿爾科克的卡米洛特追尋。
亞瑟王,這個英國最有魅力的人物,甚至被形容為永恆之王,他與相關的傳說在英國屢屢成為文學作品的主角,甚至在二戰後更成為百業凋敝英國的精神支柱。那麼有記載可循的亞瑟王是什麼時候開始的呢?
大約是在西元800年左右,威爾斯的修士們在撰寫《布靈頓人的歷史》,書中才首次出現「亞瑟」這個名字,描述領導威爾斯人抵抗從泰晤士河中游入侵的薩克森人的情形。但是真正風行得等到十二世紀,蒙茅斯的傑弗里(Geoffery of Monmouth)的文學作品《不列顛諸王史》(Historia Regum Brittaniae)才提及身世、私生子莫桀(Mordred)叛亂,王后關妮薇出軌,死後至仙境阿瓦隆療養等情節,不過熟知的圓桌武士和蘭斯洛特等這時還沒有出現。
12世紀後半,一位法國的行遊詩人克雷蒂安·德·特羅亞(Chrétien de Troyes)凱爾特(Celtic)傳說中的幻想成分,也應該參照《不列顛諸王史》,加入流傳以久的聖杯傳說後創作,我們現在熟悉的蘭斯洛特、帕西法等圓桌武士的事蹟成為重心,本應是主角的亞瑟王成為配角。中世紀時最後一本有關亞瑟王的書籍出自英國作家馬洛禮(Marlory, Sir Thomas)筆下的《亞瑟之死》,這本以英文散文體寫成的作品,據作者說是翻譯自法文作品,時至今日已然不可考,或許是參考多本書目、文獻,也有英格蘭民間故事吧?總之這本書就成為黑暗時代最後的亞瑟傳奇。
關於亞瑟王傳奇這些謙信就不花時間多談,會提供相關書目給大家,不過亞瑟王的真實性一直飽受質疑、爭論,有些人認為他只是文學創作,或者是凱爾特族神靈的人格化象徵,不過也有人認為是羅馬前後時期、抑或是5-6世紀抵抗盎格魯撒克遜侵略者的羅馬-不列顛領袖。總之有許多不同的論點,讓亞瑟王本來就是迷霧重重的身分,更顯得難以捉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