早上三分钟,
喝,清新的茶,
听,鲜活的佛法,
如是呈现各种给力的干货。
... more
功夫不能丢。只有长久的保持着做功课的状态,提着不迷的功夫,才能够达到没有“迷”的境界。在长久的提着相应的觉照状态,无常、无我的知见始终不丢,才能够逐步的消除习气的翻腾,破解迷执的力量,长久的保持,自然而然会触证无常无我,乃至于功夫成片。
成片了,稳定了,那个时候就没有一个做功夫的主体的力量,而又能够保持着相应的觉照的状态,持续不断从容开展,那个时候就不存在着功夫丢不丢的事。但是在那个状态到来之前,必须刹那不能含糊。
听闻正知正见,相信正知正见,不难。难在持续的以听闻相信的正知正见引领自己持续的做功课,保持功夫的状态。
习气遍布各处,所有的身心,身、口、意三业无处不是习气表演的场所。做功夫是要逆着习气来,过程中各种各样的力量随时现起、随时翻腾,刹那丢失功夫就是翻江倒海,甚至火烧功德林。还是需要踏踏实实一步一步做功课,保持功夫刹那的不丢。
什么时候就不存在这功夫丢不丢的事呢?在还需要提着功夫不丢的阶段,踏踏实实的做功夫,踏踏实实的提着,只问耕耘,不必问收获,该来的自然就会来。法尔如是。
众缘所生,是众生。众生的意思,不要停留在众多生命的层面上,还应当往更深的方向上去看。一切生命,乃至于一切现象,都是众缘和合在了别的过程中呈现。
意识的了别中呈现、现起,就被称作为“生”。生起,毕竟没有任何主体在生,而只是一个和合的显现。
众生就是缘起,诸缘和合而现起。缘起就是性空,没有任何的自体性,无我、无常。
领悟众生的含义,通达众生相,就是领悟缘起法,通达缘起相。
真通达,离不开当下一念,离不开自身心。自身心,就是众缘所生。当下一念,就是法界全体全用的因缘呈现。性起而缘起,一念,万相具足。
万相具足,而就特定的人而言,有隐有显,或隐或显,显和隐的边界也在于诸缘和合,也是众生之相。
万相都是众生,所有生命是众生,一念是众生,一切显现都是众生,都是众生相。通达众生,通达众生相,是开启智慧、舒展智慧的路径,也是开启智慧、舒展智慧的勘验。
如是见。
利他发心十分重要。利益他人,利益其他的生命,这样的发心,这样的愿望,是修行过程中重要的力量之源。
如果修行只是为了自己,只是为了小范围的亲友,而不能想着无数的其他生命,不能想着通过自身的修行展现智慧之光,展现自然而然的慈悲力量而帮助到无穷的生命,那么在修行的过程中,稍微有一点点障碍,有一点点困难,就容易停滞、容易止步不前。
为何如此?原因很多,其中之一是我执习气本身很狡猾,很容易得少而足,觉得自己已经够用了,觉得目前已经比周边的其他人强了很多,甚至只是比自己的以前的状态好一些,也都可能就满足,而不再努力地往前。
如果有广大的利他心,平时见到不同的人,想着不同的生命,就容易感受到那么多的生命,有着不同的烦恼,需要不同的力量,需要不同的方法,需要不同的帮助。
想到他们需要帮助,自己可以通过修行努力提升,而具备帮助他们的能力,就容易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也容易达到去体认其他生命的状态,多许多角度去感受各种事相。
多角度,意味着多路径,多增上缘。这样一来,一方面有源源不断的动力,另一方面有多出了好多的增上缘,修行就容易保持持续的精进。
“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坛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见性,就没有什么需要解脱,没有什么在禅定。见性了,实证空性,就没有主体,没有凝固,没有什么被什么束缚,没有什么需要定。
自内体证的见性,自身能够清晰的明了,毕竟没有什么见什么,而是境智一如直接的呈现。念上,了了然,无念,了了然,并无刻意的作为的取相——无相,没有任何的攀缘的力量,没有攀缘的动作,没有攀缘的对象,没有执持,没有揪拢,是无念。无念,无相,无住,是真见性,觉照不离。真见性,自然解脱,自然有解脱知见,自然有禅定。
不论禅定解脱,并非没有禅定解脱的功德,没有禅定解脱的妙用,而是在功夫的进展上只需要守着见性,在自度度人的过程中只需要单提着见性的方向,以见性为根本,为大前提,为最紧要的事。
禅宗禅关键在于见性,见性后不迷,是功夫的涵养。
“只论见性,不论禅定解脱”,《坛经》为什么这么说呢?因为见性,就没有什么需要解脱,没有什么在禅定。见性了,实证空性,就没有主体,没有凝固,没有什么被什么束缚,没有什么需要定。
自内体证的见性,自身能够清晰的明了,毕竟没有什么见什么,而是境智一如直接的呈现。念上,了了然,无念,了了然,并无刻意的作为的取相——无相,没有任何的攀缘的力量,没有攀缘的动作,没有攀缘的对象,没有执持,没有揪拢,是无念。无念,无相,无住,是真见性,觉照不离。真见性,自然解脱,自然有解脱知见,自然有禅定。
不论禅定解脱,并非没有禅定解脱的功德,没有禅定解脱的妙用,而是在功夫的进展上只需要守着见性,在自度度人的过程中只需要单提着见性的方向,以见性为根本,为大前提,为最紧要的事。
禅宗禅关键在于见性,见性后不迷,是功夫的涵养。
“如是”是智慧的境界,达到如是的境界,没有不如是,没有妄想,没有各种各样的扭曲、凝固,没有揪拢。
如是的境界,一切因缘和合。因为有了别,就有各种各样的事相,各种各样的事相,都是诸缘和合、幻化,没有任何的自体性。无住,不是不住,是没有任何的主体在住,这是如是,真如是。
要达到如是的境界,可以采用如是的方法。如是作为一种方法,就是不断地如其所是,如一切本然去了别、去对待、去融入,融入到万相自在的因缘洪流中去,不受任何的粘连、任何的习气、任何的妄念所遮蔽。
不如是,是因为有各种执着,有各种抓取,有各种凝固,有各种失去觉照的事相。努力如是,就是不断地觉照,觉照中消融习气,努力提着觉照,努力如是。
如是,是各种用功方法的概括,如是,也是智慧解脱境界的表达,如是,是功夫,也是境界。
始终直截了当的努力一如其是,以达到全然如是,法尔如是,就是如是禅。
最重要的力量是功夫。弘法不在于名和利方面的支持有多大,而在于功夫是否有足够的感召力、摄受力。
功夫到了比较深入的境界,自然就有不怒自威,威名远扬,能够有智慧之光在散发。自然而然能够让人产生向往的动机,能够愿意接触其相应的内容,能够有动机去寻找机会,乃至于创造机会去亲近。
如果有相应的感召力、摄受力,尤其能够直截了当的让人真实受用,那么就能够有相应的各种力量的支持,有各种各样的善法因缘的供养。
从法的理上说,弘的法如果是智慧解脱的方法,如果是通过开启智慧、舒展智慧而实现离苦得乐的方法,那么其核心的内容是智慧,而不是各种和名利供养相关的内容。
智慧是根本。弘法,弘的是智慧之法。弘法所用的是智慧,所依赖的是智慧,所作为基础的是智慧,一切都是智慧。开启空性相应的智慧,舒展相应的智慧的功夫力量是根本,其他是枝叶。
如果不是直接依着空性智慧相应的力量进行弘法,则是舍本逐末的选择。但得本,不必惦记着枝叶,法自然而然的弘,法尔如是。如是见。
丝丝缕缕无错乱。因、缘、果、报,丝丝缕缕无错乱。空中妙有,妙有,都是因缘。在“有”的天地里,如是因,如是缘,如是果,如是报,一切如是,丝丝缕缕无错乱,这就是清净,这就是圆满。
空有不二,“有”的天地里,一切事相都是因缘和合的所现。因、缘,有着无穷的维度,有着无穷的层面,有着无穷的刻度,有着无穷的相状和样态。无论是何种内涵,何种角度,何种力量,都是各自舒展,各自流淌,任持自性,轨生物解。
因缘丝丝缕缕自在地舒展,自在地流淌。本来面目并不需有清净与不清净,错乱与不错乱,对与错等等各种对待。因为了别有安立,而有了各种各样的提法,又因为有无明习气在干扰,在形成执着,在起各种各样的揪拢,形成坚固的“人我执”“法我执”,而有了各种各样的妄想、执着。有了各种判断并不是问题,问题在于过程中充满了“执着”而产生了凝固,障碍了“法尔如是”“盎然生机”的自在流淌,丝丝缕缕显得充满了结节,并且充满各种错乱。
如果确立正知正见,从理上就能明白,一切皆因缘,一切皆自在,丝丝缕缕无错乱。而如果能够进一步实修实证,真正体会到缘起性空,那么丝丝缕缕无错乱更是内在的触证境界,本来如是。如是见。
彻底的内观。内在的观照究竟到位之后,就超越了内、外对立,主体和客体对立的局限。虽然超越,同时又不障碍主体和客体,内和外相对的对待。
在观照中可以有思维存在,而思维的时候,并没有失去星移斗转的觉知。
修行内观功夫进路上,首先需要有一个收摄心念的阶段。收摄六根门头,集中心力专注到一条线上,乃至于一个点上,来到内、外,能、所,纯粹对待的临界点上。有着相应的功夫基础,以及相应的见地,在临界点上就能够脱落对待,超越对待,消融对待。由此而有超越内、外之别,能、所之分的境界现起。在这之后就能够明白“是什么在观什么”。
能观和所观,或者说主体和客体不自外于对方,同时又都没有凝固的、坚固的存在,没有中心点,没有边界。也可以说是事观事,物观物,因缘观因缘,没有中心点,没有边界,是为究竟彻底的内观。如是见。
静中参,动中修。参什么?参“缘起性空”,参各种理路、各种用功方法的奥妙,参各种方便法门的舒展的轨道,参各种义理系统中的内涵,参自己生命过程中身、语、意三业的显在的和潜藏着的因缘轨道。
要参悟,必须专注。专注对于一位修行者来说,需要有静的功夫,有止、有定的相应的方法,来静下心来,收拢心光,专注于一处,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以这样的静的力量来进行参。
修,修什么?在身、语、意三业现行当中,修去无明的习气,修去躁动,修去多出来的内容,修补缺损的内容。执着,有增益执,有减损执。把妄执给修去。
在日常生活工作的身、语、意三业现行中,用各种方便方法去觉察增益执和减损执的现象。保持着觉照,不离觉照,自然习气无明躁动自在的消融。
动中修是静中参的落实,静中参引领着动中修,同时动中修可以触发静中参所无法开启的力量,而静中参可以突破动中修一时难以突破的环节。静中参,动中修,动静结合,参修并进,是真用功、真修行的方法。如是见。
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29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