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們熟悉的動物園裡,有一種理所當然——獅子應該出現在哪裡、大象該住多大的空間、人們要怎麼透過欄杆或玻璃尋找動物的身影⋯⋯但這一切,真的這麼理所當然嗎?
「我前陣子剛去過人生中第 111 間動物園,或許有些人一輩子只去過三次動物園:小時候、生孩子,與孫子出生時。」
本集「乾杯臺灣人」,我們邀請到熱愛動物也熱愛動物園的動物園設計師賀律銘,以設計者的角度出發,帶大家看見動物園背後的體驗敘事、空間邏輯。從世界上第一座現代動物園談起,聊聊這種「把動物聚在一起、開放大眾觀看」的建築究竟從哪裡來,又如何隨著時代演進和科技發展一步步蛻變,反映出不同社會看待動物的不同觀點。律銘和大家分享:
🦒 動物又不是人,如何參與進空間設計中呢?
🦒 他去過最喜歡的動物園,與最令人傷心的動物園是?
🦒 臺灣現址最古老的新竹動物園,居然與數千公里外的德國哈根貝克動物園一脈相承?
你也喜歡動物園,但從未深入研究過動物園嗎?
這一集,讓我們一起來聽聽那些,不只是動物園的故事。
想和故事聯絡或想聽什麼故事嗎?☞ 歡迎來信:
[email protected]
喜歡我們的內容嗎?☞ 支持故事:https://bit.ly/BeStorian
想收到我們寄給你每週一個歷史小故事嗎?☞ 訂閱電子報:http://eepurl.com/gHT6Wv
▋收錄新竹動物園與哈根貝克動物園故事的《此地即世界:臺灣,世界史的現場》出版囉!
➪ 書籍詳情點這裡:https://reurl.cc/WOGnzx
在 Podcast 中提到,律銘曾寫過一篇〈籠子與柵欄消失之後:一位販賣動物的德國商人,點燃撼動世界的動物園革命〉>>> https://storystudio.tw/article/gushi/story-unboxing-15-hsinchu-zoo
如今,這篇文章收錄在由故事團隊企劃、有理文化出版的《此地即世界:臺灣,世界史的現場》一書中。這本書希望和你一起,再一次觀看這座島嶼的過往,也重新認識這個世界的歷史。我們精選了二十則故事,從清境農場、嘉義舊監獄、小琉球、鵝鑾鼻燈塔,到臺北的明星咖啡館、永和中興街的小吃攤、九份阿妹茶樓⋯⋯重新整編,按照時序分成四大單元。每一則案例都反映了臺灣與世界的共鳴與共振。每一個案例都告訴我們:臺灣不是世界之外,而是世界歷史發生的地方。
如果想閱讀更多從臺灣出發的世界史故事,請不要錯過這本書!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