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嗨~我們是書果汁的小黃與小紅 一個想開書店;一個想開果汁店 閱讀補充靈魂能量;果汁補充身體能量 黃與紅交織成橘,繽紛彼此的生活 \ 第一款周邊商品2026桌月曆熱銷ing~! / 訂購表單:https://forms.gle/P1SJ4VHr8X6uoDTV6 為什麼我們在Podcast分享閱讀心得? \ 推廣閱讀... more
May 25, 2025EP82.人生必讀:《生命不可承受之輕》願你我在生命的輕與重中找到屬於自己的平衡~!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發現自我,並成為自我《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本書是捷克裔法國作家米蘭昆德拉於 1984 年所寫的一本哲學式小說;更精確的說,是一本存在主義的哲學小說。這本小說以尼采「永劫回歸」概念作為開篇,書中處處夾雜的大量的議論,與其說這是一本充滿著哲學思考的小說,倒不如說是作者從哲學思考的角度出發,所產生出相對應的的小說人物與情節。 本書是昆德拉最知名也最具影響力的書,本書的背景發生在捷克的民主化運動「布拉格之春」,以及之後的蘇聯入侵捷克的事件時,書中的四位主角托馬斯、特麗莎、薩賓娜、弗蘭茨的故事。作者利用書寫這四個小人物的生活,向我們展示了生命中某些重大的哲學問題,並讓我們自己在閱讀中思考答案。 以尼采「永劫回歸」概念作為故事開端,書中說:「如果生命的每一秒鐘都得重複無數次,我們就會像耶穌基督釘在十字架上那樣,被釘在永恆之上。」,在永劫回歸的世界裡,每一個動作都負荷著讓人不能承受的重責大任,但在這片背景布幕上,我們的生命依然可以在它輝煌燦爛的輕盈之中展現出來。 可「重」真是殘酷?而「輕」真是美麗? 昆德拉為什麼會認為生命 (更精確的說,是存有 being) 的本質是「輕」呢? 這要從尼采的「永劫回歸」說起:假設我們做決策的每一個瞬間, 都會無限次的重複,那我們便可以嘗試不同的方向,把所有可能的選擇都一一試過一遍,最後找出對我們最好的那個未來。但是由於這樣的永劫回歸是不存在的,任何決策的瞬間都只會發生一次而已,所以我們永遠不知道我們行動以外的其他選項會發生什麼,有沒有更好的結果。在這樣的情況之下,選擇還有什麼意義呢? 我們的生命只能是「輕」— 正如德國諺語所說「偶然只發生一次的事,算不得數」。而這其實也是我們對於生命無意義的一種感受:永遠無法確定什麼是更好,什麼是更壞,只發生一次的事情,等於沒有發生過,而生命中所有的事情都只發生過一次,那生命還有甚麼意義呢? 與之相對,「沉重」是我們對於意義的追求,所產生的感受。畢竟對於生命來說,有意義的東西必定是重要的,必定有其重量,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生活最為充實的象徵,負擔越重,我們的生活同時也就越貼近真切與實在。可以說,意義本身所帶來的感受便是沉重。這便構成了本書的第一個主題;生命因為永劫回歸的不存在,所以是輕的,但是由於生命又需要意義,才能對抗輕所帶來的無意義感,所以又同時是沉重而難以承受的,最後生命便成為了「不能承受之輕」。 最沉重的負擔壓垮我們,讓我們屈服,把我們壓倒在地。可是在世世代代的愛情詩篇裡,女人渴望的卻是承受男性肉體的重擔。於是,最沉重的負擔同時也是最激越的生命實現的形象。負擔越沉重,我們的生命就越貼近地面,生命就越寫實也越真實。相反的,完全沒有負擔會讓人的存在變得比空氣還輕,會讓人的存在飛起,遠離地面,遠離人世的存在,變得只是似真非真,一切動作都變得自由自在,卻又無足輕重。 那麼,我們該選哪一個呢?重,還是輕? 《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以「布拉格之春」為背景,蘇聯軍隊入侵捷克後,知識分子逃往海外。昆德拉透過一男兩女交織的愛情故事,帶出了對政治、文化、人類生命的省思與嘲諷。 托馬斯和特麗莎的愛情是「重」,特麗莎不惜用盡全身全靈去愛托馬斯,她不願愛情僅限一夜,而渴望日日夜夜,但這樣的重卻反而成為托馬斯的負擔。 托馬斯和薩賓娜的關係則是「輕」,他們只願片刻歡愉,不願永世承諾。但當薩賓娜選擇離開愛情、離開祖國,一身輕盈卻也是一片空無,成為不能承受的生命之輕。 由此看來,誰還能說「重」即是殘酷,而「輕」則是美麗?我們又該如何抉擇?昆德拉藉由故事、夢境、散文、詩歌、歷史,以音樂般的旋律變化呈現出一齣糅合了甜美、憂傷與殘酷的生命鬧劇,也讓「輕」與「重」的辯證成為昆德拉小說中永恆的命題。 生命哲思指數★★★★★ | 特別推薦 | 1. 正在思考生命意義的人生階段 2.人生反覆閱讀,或許青春期?或許中年危機再看一次? | 書籍介紹 |書名:生命不可承受之輕作者: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譯者: 尉遲秀出版社:皇冠 出版日期:2018/10/15 | 別出心裁的作者 | 米蘭‧昆德拉 Milan Kundera 九二九年生於捷克的布爾諾。一九七五年流亡移居法國。作品有長篇小說:《玩笑》、《身分》、《笑忘書》、《生活在他方》(榮獲法國文壇最高榮譽之一的「麥迪西大獎」)、《賦別曲》(榮獲義大利最佳外國文學獎)、《生命中不能承受之輕》、《不朽》、《緩慢》、《無知》、《無謂的盛宴》;短篇小說集:《可笑的愛》;評論集:《小說的藝術》、《被背叛的遺囑》、《簾幕》、《相遇》;此外還有一部舞台劇劇本《雅克和他的主人》(靈感來自狄德羅小說《宿命論者雅克和他的主人》)。二○二三年七月辭世,享年九十四歲。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
May 18, 2025EP81.人生必讀:《傷心咖啡店之歌》下集.特邀Andrew談.問題沒有絕對的答案,只有不同的觀點生命的意義不在找尋答案,生命在於去體會與經歷《傷心咖啡店之歌》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深藍色燈光的傷心咖啡店,讓人暫時忘卻煩惱憂傷……六個靈魂聚集在咖啡店中吶喊自由,開展傳奇,說出都會人內在自我最真實的心聲。 故事裡六位腳色性格鮮明,有一心一意賺大錢的拜金主義者─藤條,不顧一切只想追隨海安的小葉,有點迷惘有點空虛的職業婦女─素園,以及沒有目標什麼都不想要的馬蒂。 整部故事就由馬蒂遭逢舊愛逝世、工作不順、婚姻觸礁開始,被傷心咖啡店閃爍著藍燈給吸引,以一杯咖啡來交換了一段精彩的風景,在風景裡的是浪漫忠誠的情感、孤獨與無情的拉扯、探求生命意義的掙扎。 馬蒂大學時期的英文名字「薩賓娜」特別耐人尋味 ,潛藏在書的最前面幾頁的這句話「薩賓娜,要為你自己的感覺而活」,作為主線貫穿整個故事。讓讀者在故事中充滿哲理的討論下,與馬蒂一同找尋人生目標、思考生命的意義。 耐人尋味的是,米拉昆德拉的經典《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裡也有薩賓娜,只是這個薩賓娜,有著自由、獨特、不媚俗,真真實實地為自己而活的特質,如同書中金句:「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或許作者安排這個巧合,就是預示著馬蒂所追求的,就是像薩賓娜這樣活著。(想為自己而活的讀者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追起來XD) 此外,兩個重要人物很明顯的被塑造成某些哲學派別的忠實信徒,例如高富帥天之驕子海安是「無可救藥的唯我主義者」,身為救世濟貧的記者吉兒是「理性的人本主義者」,這兩方經常有激烈而精闢的討論,印象最深刻的是談到對「自由」的見解,摘錄如下: 「那自由是什麼?」小葉問。 「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自由像風,只存在於動態之中,當你的智識、你的文化教養讓你意識到『自由』這個概念時,自由就永遠不存在了。」海安答道。 「自由來自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吉兒說。 兩位台大校友海安和吉兒的哲思辯論過於精彩,令人拍案叫絕!如果說海安追求自由是用一種逃避社會的方式,吉兒的就算是改進社會的行動,吉兒將自己投入這個社會,以奉獻的方式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故事裡第一人稱視角的馬蒂看似沒有目標,其實用來反襯乍似有目標其實也很茫然盲目的人們。海安好像什麼都有了,但他沒有愛,別人的愛他不要、不珍惜,卻去追求虛無的耶穌;吉兒只是理性上告知自己並不愛海安,情欲上未必,不然何苦守在海安身旁?小葉以為她是為海安而活,除了他沒有人能擄獲她的芳心,而且一旦失去海安,她也會跟著香消玉殞;籐條崇尚金錢的力量,專心致力於賺大錢,他以為只要有了錢,人生就會快樂無比;素園是最空虛的了,她經常上課,上一種近乎宗教的靈修課,她也想當個有錢人,擁有和普通上班族不一樣的生活,她以為這樣就是幸福。這些人好像都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好像只有馬蒂真是漫無目標的活著,但故事的結局說明白了,這些人其實也同馬蒂一樣迷惘的。 其中也有讀者認為馬蒂反而是最清醒的腳色,馬蒂很清楚她的目標,她迷惘的是「為何她想要的 ─ 也就是"什麼都不想要" ─ 必須迎合大眾的心情呢?」「為什麼她連"什麼都不想要"的自由也沒有?」所以只有馬蒂對自己是最誠實坦白的,結局裡作者對她作這樣的安排不是悲哀,而是解脫。 《傷心咖啡店之歌》描繪這群各懷傷心的青年生命,闡釋不同的生命哲學與價值,無論樂與悲,拘束或瀟灑,總環繞著一個心字。在人性與心的追求描繪之中,作者朱少麟成功的打造了一部能醞釀出令人不斷咀嚼、反思與情感投射的性靈小說 。 邀請所有年齡層的讀者共讀《傷心咖啡店之歌》思考什麼是家?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歸屬?什麼是愛?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何在? 生命哲思指數★★★★★ | 特別推薦 | 1. 正在思考生命意義的人生階段 2.或許青春期?或許待業中?或許幼稚園? (現在小孩有沒有那麼誇張早熟XD) | 書籍介紹 |書名:傷心咖啡店之歌(50萬冊紀念版)作者: 朱少麟 出版社:九歌 最新版日期:2014/10/30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51minPlay
May 11, 2025EP80.人生必讀:《傷心咖啡店之歌》上集.特邀Andrew聊聊.生命的意義不在找尋答案,在於去體會與經歷生命的意義不在找尋答案,生命在於去體會與經歷《傷心咖啡店之歌》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深藍色燈光的傷心咖啡店,讓人暫時忘卻煩惱憂傷……六個靈魂聚集在咖啡店中吶喊自由,開展傳奇,說出都會人內在自我最真實的心聲。 故事裡六位腳色性格鮮明,有一心一意賺大錢的拜金主義者─藤條,不顧一切只想追隨海安的小葉,有點迷惘有點空虛的職業婦女─素園,以及沒有目標什麼都不想要的馬蒂。 整部故事就由馬蒂遭逢舊愛逝世、工作不順、婚姻觸礁開始,被傷心咖啡店閃爍著藍燈給吸引,以一杯咖啡來交換了一段精彩的風景,在風景裡的是浪漫忠誠的情感、孤獨與無情的拉扯、探求生命意義的掙扎。 馬蒂大學時期的英文名字「薩賓娜」特別耐人尋味 ,潛藏在書的最前面幾頁的這句話「薩賓娜,要為你自己的感覺而活」,作為主線貫穿整個故事。讓讀者在故事中充滿哲理的討論下,與馬蒂一同找尋人生目標、思考生命的意義。 耐人尋味的是,米拉昆德拉的經典《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裡也有薩賓娜,只是這個薩賓娜,有著自由、獨特、不媚俗,真真實實地為自己而活的特質,如同書中金句:「生命中不能承受的,不是存在,而是不能其為自我。」或許作者安排這個巧合,就是預示著馬蒂所追求的,就是像薩賓娜這樣活著。(想為自己而活的讀者們《生命中不可承受之輕》追起來XD) 此外,兩個重要人物很明顯的被塑造成某些哲學派別的忠實信徒,例如高富帥天之驕子海安是「無可救藥的唯我主義者」,身為救世濟貧的記者吉兒是「理性的人本主義者」,這兩方經常有激烈而精闢的討論,印象最深刻的是談到對「自由」的見解,摘錄如下: 「那自由是什麼?」小葉問。 「自由並不存在。這兩個字只是人類跟自己開的一個玩笑。自由像風,只存在於動態之中,當你的智識、你的文化教養讓你意識到『自由』這個概念時,自由就永遠不存在了。」海安答道。 「自由來自愛。不只是人與人之間的情愛,還包括對一切理想的追求。當你心中燃起那種火一樣的熱情,在自己的意志驅動下,全心全意,不顧一切阻礙去追求,別人非難你,不怕;環境阻撓你,不怕;因為你已經完全忠於自己的意志,那就是自由。」吉兒說。 兩位台大校友海安和吉兒的哲思辯論過於精彩,令人拍案叫絕!如果說海安追求自由是用一種逃避社會的方式,吉兒的就算是改進社會的行動,吉兒將自己投入這個社會,以奉獻的方式找到自己生命的意義。 故事裡第一人稱視角的馬蒂看似沒有目標,其實用來反襯乍似有目標其實也很茫然盲目的人們。海安好像什麼都有了,但他沒有愛,別人的愛他不要、不珍惜,卻去追求虛無的耶穌;吉兒只是理性上告知自己並不愛海安,情欲上未必,不然何苦守在海安身旁?小葉以為她是為海安而活,除了他沒有人能擄獲她的芳心,而且一旦失去海安,她也會跟著香消玉殞;籐條崇尚金錢的力量,專心致力於賺大錢,他以為只要有了錢,人生就會快樂無比;素園是最空虛的了,她經常上課,上一種近乎宗教的靈修課,她也想當個有錢人,擁有和普通上班族不一樣的生活,她以為這樣就是幸福。這些人好像都有明確的目標,知道自己想要什麼,好像只有馬蒂真是漫無目標的活著,但故事的結局說明白了,這些人其實也同馬蒂一樣迷惘的。 其中也有讀者認為馬蒂反而是最清醒的腳色,馬蒂很清楚她的目標,她迷惘的是「為何她想要的 ─ 也就是"什麼都不想要" ─ 必須迎合大眾的心情呢?」「為什麼她連"什麼都不想要"的自由也沒有?」所以只有馬蒂對自己是最誠實坦白的,結局裡作者對她作這樣的安排不是悲哀,而是解脫。 《傷心咖啡店之歌》描繪這群各懷傷心的青年生命,闡釋不同的生命哲學與價值,無論樂與悲,拘束或瀟灑,總環繞著一個心字。在人性與心的追求描繪之中,作者朱少麟成功的打造了一部能醞釀出令人不斷咀嚼、反思與情感投射的性靈小說 。 邀請所有年齡層的讀者共讀《傷心咖啡店之歌》思考什麼是家?什麼是自由?什麼是歸屬?什麼是愛?生命的價值與意義何在? 生命哲思指數★★★★★ | 特別推薦 | 1. 正在思考生命意義的人生階段 2.或許青春期?或許待業中?或許幼稚園? (現在小孩有沒有那麼誇張早熟XD) | 書籍介紹 |書名:傷心咖啡店之歌(50萬冊紀念版)作者: 朱少麟 出版社:九歌 最新版日期:2014/10/30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h 1minPlay
May 04, 2025EP79.人生必讀:《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特邀Mindy聊聊,生命所需的一切,都存在我們自己身上了,別忘記跟自己在一起 !Stand by Yourself. 每個人都可以把自己煉得閃閃發光!生命所需的一切,都存在我們自己身上了,別忘記跟自己在一起,你就是你自己生命中最大的寶藏《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二○二二年五月,作者曾寶儀有了自己的podcast節目《曾寶儀的人生藏寶圖》。當時她會取這個名字,是覺得在主持生涯中,遇過各式各樣形形色色的人們,每個人都像寶藏一樣閃閃發光。希望透過聲音,將自己生命中遇到的寶藏一一開箱與聽眾們分享。 做了一年多後,在一個演講的場合最後問答環節時,有位觀眾舉手問寶儀:「你開箱了這麼多寶藏,對你來說最大的寶藏是什麼呢?」 她毫不猶豫理直氣壯地回答:「我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我自己!」 篤定地說出這句話時,全場的空氣有點靜止,但瞬間大家彷彿明白了什麼,所有人又都活了過來,然後跟著一起振奮起來。 「是的!我真心相信,我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我自己!」 那不只是這些年大家常掛在嘴邊的口號:「要愛自己!而是我真真切切明白,這個世界所有我需要探索追尋的,都在我自己身上。那些在我身上發生的事,我遇到的人,最終,也只是要讓我照見我自己。讓我明白:我是誰,我為什麼在這裡!」 《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不僅是一本心靈雞湯,而是作者在每一次經歷低潮以及向內心探詢的心路歷程,如果書中某句話能讓讀者感動、轉念心態就太值得推薦給書友們一讀再讀了~! 與自己同在指數★★★★★ | 特別推薦 | 1. 肯定自己的好書 | 書籍介紹 |書名:生命中最大的寶藏就是你自己Stand by Yourself作者: 曾寶儀 出版社:天下文化 出版日期:2024/10/31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21minPlay
April 27, 2025EP78.書店選書:在沙鷗書店相遇《天地一沙鷗》.秉持信念追求自我實現你有成就自我的自由,真正的自我,沒有任何事物可以阻擋你;只要忘了旁人眼光與自我設限,你,永遠可以飛得又高又遠《天地一沙鷗》 和大家分享沙鷗書屋的命名緣由,來自這本鼓勵自我追尋的重要好書《天地一沙鷗》。作者李察.巴哈透過海鷗強納森,告訴讀者,有限的生命並不能局限一個人永恆的追求。一個人只要相信自己具有能力,便沒有做不到的事。無論如何,一個人真正的障礙其實是自我設限,別人的眼光和苛責,都不能成為追求自我的阻礙,唯有經由探索自我、了解自己的限制,才能夠不斷地超越限制,不斷地成長。只要秉持信念,做自己愛做的事,不因世人的誤會或害怕孤單而氣餒,一心一意去追求所愛,絕不輕言放棄,將忠於自我的信念付諸行動,就可以不斷地超越再超越,進而影響他人。 沙鷗書屋如同《天地一沙鷗》內文的第一頁「獻給住在我們每個人心中的海鷗強納森」這裡是一個知識與經驗交換的場域。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為什麼要飛得快、飛得高?海鷗飛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填飽肚子,快速飛行是獵鷹的天分,低飛則是鵜鶘和信天翁的專長,這是再自然不過的事了。 但是,海鷗強納森卻不這麼認為,比起食物,他更熱愛飛翔,想要飛得更快、更高、更遠,了解生活的意義。憑著這股熱情,讓他即使瘦到皮包骨、被排擠、被放逐也不願放棄。 日子慢慢過去,強納森以為自己的族群會更喜歡掌握高超飛行技巧的自己,自己會擁有更多海鷗朋友,但諷刺的是事實正正相反。在其他海鷗眼中,飛行的目的就是為了填飽肚子,為的只是捕獵小銀魚、在漁民手中撿麵包碎,不斷練習飛翔並沒有意義。他們對強納森投來怪異的目光,並不願意和他相處。但是,這些挫折並沒有打敗內心強大的強納森,他對飛行的熱情蓋過了一切困難。 後來,強納森孤獨地練習飛行。有一天,兩隻熱愛飛翔的海鷗和他結交為朋友。他們互相分享技巧,飛行技巧日益長進,強納森也越來越快樂了。故事最後,一顆熾熱的種子在他心中種下了。他決定學有所成後,將會把自己的飛行技巧教給其他海鷗,讓他們體會飛行的樂趣。 自我追尋指數★★★★★ | 特別推薦 |深受群體框架束縛,解放叛逆獨特內在靈魂 | 書籍介紹 |作者: 李察.巴哈 原文作者: Richard Bach譯者: 謝瑤玲繪者: 諾拉.瑞德(Nora Reid)出版社:高寶 出版日期:2024/02/29 | 書店介紹 | 營業時間:周六周日 14:00–18:00 (營業與公休時間請以FB公告為主) 所在位置: 700台南市中西區青年路132巷11號 (以Google地圖或FB/IG最新公告為準)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7minPlay
April 20, 2025EP77.書店選書:在永勝五號相遇張曉風老師《隔花》.放大每個微小的家常幸福這世上沒有什麼不是一生一世,要做英雄、要做學者、要作詩人、要做情人,所以要付出的代價不多不少,只是一生一世,只是生死以之《隔花》 | 不期而遇一本好書| 能與《隔花》這本封面盈溢古典美感的好書相遇是來自屏東勝利新村的《永勝五號》張曉風老師精選書區。《隔花》由北京聯合出版公司出版,因此是簡體中文。 《隔花》這本書收錄了張曉風老師創作生涯中的經典散文,包括《你還沒愛過》《半局》《愁鄉石》《我交給你們一個孩子》《只因為年輕啊》等膾炙人口的名作精精選出版,全書涵蓋生活瑣事,旅行風物,追思友人,人生感悟哲思等方面,文筆細膩深邃,意境優雅,表現出對人、對家國、對自然的深切關懷。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閱讀幾個篇章後,身為讀者便能體會到張曉風老師是位心思細膩的人生觀察者,在她的筆下萬物皆有情。她以柔美文風刻劃日常細微之處的美感。例如老師描述祈雨棍,祈雨棍不過就是天乾物燥農民發慌時用來安頓心神的祭祀用具罷了,同一根祈雨棍到了曉風老師的筆下便幻化成時刻提醒自己常保「謙卑」與「感恩」的美德。老師這麼說:「親愛的上蒼,請給我順遂,請給我豐裕,但也時時容我稍稍感受枯竭的惶急和貧乏的傷痛。這樣在大雨沛然之際,我才懂得感恩。」老師將人性柔情,化為文字喚醒身而為人的珍貴情操,「萬物皆有神靈,微塵事物都是智慧的化身」。 資本主義當道,求新求變求財富的的年代裡,「擁有再多都不夠」的匱乏感,透過曉風老師的文字,重拾民間家常的內在豐足。 |每一間書店的獨特性等同於一本好書| 永勝5號位於屏東市永勝巷5號,是作家張曉風的舊居,1955年曉風老師隨家人搬到屏東後,在這裡渡過了她的少女時代,父母親更長住於此,她曾說永勝巷5號是她一直會記得的「家的名字」。 目前結合文學館的書店是由已故作家郭漢辰於2019年創辦經營,在郭老師的規劃裡,永勝5號不只是書店,還是作家的家、是微型文學館,因此書店特別保留作家的房間,陳列作家的照片及手稿,同時不定期舉辦文學講座,希望這裡成為推動文學的平台。 書店除了販售書籍,也提供簡單的茶飲、咖啡,同時鼓勵書寫,讀者只要入店消費,並坐下來寫滿一張稿紙,書店就會送一張明信片;坐在一窗綠意之前的靜靜書寫,是書店裡最特別的體驗。此外,明信片將在每個月五號寄出,書友們可以選擇自己想收到信件的月份,寫封信送給未來的自己。 迄今書店已收集了許多讀者留下的動人故事,有關於青春的、關於老屋的、關於愛情的,在時間的累積下,這裡不僅是作家的家,又像是故事交換的場所,交換著你我在文學流連的美好回憶。 | 特別推薦 |放大日常瑣事的美感與滋味在AI數位時代裡勾起人們心中真摯情感在快速變遷時代裡讓心慢下來的好書 | 書籍介紹 | 書名:隔花 作者: 張曉風 出版社: 北京聯合出版公司 出品方: 青橙文化 出版日期: 2018.9 ISBN: 9787559619884 | 書店介紹 | 開業時間:2019 營業時間:12:00-18:00 公休時間:星期一二公休 (營業與公休時間請以FB公告為主) 所在位置:屏東市永勝巷5號 (以Google地圖或FB/IG最新公告為準)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3minPlay
April 13, 2025EP76.人生必讀:《花婆婆》做一件事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吧!「做一件事讓世界變得更美麗吧!」《花婆婆》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花婆婆住在海邊一間開滿花朵的小屋裡。當她還是小女孩時,名叫艾莉絲。艾莉絲和爺爺住在一個一開門就可以看到碼頭和大船的房子裡,而爺爺在很多年前也是搭乘大船來到美國的。艾莉絲喜歡坐在爺爺的腿上,聽爺爺說著一些很遠的地方發生的事。受到爺爺的影響,她決定做三件事:長大以後,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老了之後,要像爺爺一樣住在海邊;而爺爺還要艾莉絲承諾第三件事: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艾莉斯長大後,她真的到了很遠的地方當起圖書館員,這時候,大家都叫她盧小姐。後來,盧小姐到了世界各地旅行,爬過雪山、越過沙漠…..,結交不少很遠的地方的朋友。直到有一次,她從駱駝背上摔了下來,傷到了背部,於是,她做的第二件事:在海邊買了一棟房子住了下來,並開闢一座花園,灑下很多花的種子。盧小姐時常望著大海想著:這世界已經夠美了,我該如何讓這世界變得更美麗呢? 由於盧小姐背部舊傷又發作的緣故,她得一直待在床上休息,她從臥室窗口看見花園裡各種色彩的魯冰花,就期許將來自己可以灑下更多種子,讓花園更美麗。但是,她一直躺著,無法下床。直到她的身體好多了,在一天的散步途中踏上山頂,她簡直不敢相信自己的眼睛。原來,那裡開滿了魯冰花……於是,盧小姐知道自己該如何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方法了。她很認真、很快樂地到處播灑種子。第二年的春天,原野上、山坡上、空地上,就連石牆上都開滿了魯冰花。終於,她完成了第三件事! 後來,盧小姐很老了,大家都叫她花婆婆,晚輩也想效仿花婆婆:長大以後,要到很遠的地方旅行;老了之後,要住在海邊。而花婆婆總是笑著說:「還要完成第三件事情,要做一件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事。」 這個故事很美很美吧?書中最美的風景不是滿山滿谷的魯冰花,而是花婆婆本人!花婆婆因為夢想而人生變得美麗精彩,花的種子就像她對世界的愛,而她為周圍的人們帶來一種很不一樣的幸福。這本繪本也讓我想起一本關於造林的暢銷小說《種樹的男人》,兩本書的主人翁一個造花一個造林,有異曲同工之妙,都是讓世界變得更美麗的人。 | 特別推薦 | 1. 引導孩子思考付出奉獻的意義 2.重溫孩提時代的心願加諸實現 | 書籍介紹 | 書名:花婆婆MISS RUMPHIUS 作者: 芭芭拉‧庫尼 Barbara Cooney Porter 譯者: 方素珍 繪者: 芭芭拉‧庫尼Barbara Cooney Porter 出版社:三之三 出版日期:1998/10/30 小額贊助支持本節目: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2minPlay
April 06, 2025EP75.人生必讀:《從心開始:達賴喇嘛與大貓熊的尋覓答案之旅》所有世間的快樂,都源於希望他人快樂;所有世間的苦惱,都源於追求自己快樂所有世間的快樂,都源於希望他人快樂;所有世間的苦惱,都源於追求自己快樂《從心開始:達賴喇嘛與大貓熊的尋覓答案之旅》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從心開始》源自一場麥當諾與妻子的非洲之旅。他們感動於非洲大地的壯闊奇景,也同時看見日益嚴重的生態破壞。因此麥當諾與同樣推動環境保護不遺餘力的達賴喇嘛,共同創作出大貓熊與達賴喇嘛這趟發人深省的旅程。 這本書探討的不只是環境議題,而是在溫暖可愛的圖文中,帶領我們重新檢視內心,提醒我們擺脫習慣性的過度自我關注以及負面思想,才能找到真正的平靜與喜悅。 唯有「心」的改變,才能真正讓世界產生改變,進而讓我們這個大家庭,朝著正確的方向前進。 | 書籍介紹 | 作者: 達賴喇嘛 His Holiness the Dalai Lama 繪者: 麥當諾(Patrick McDonnell) 出版社:采實文化 出版日期:2023/06/01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March 30, 2025EP74.人生必讀:《你很特別》無論世人怎麼評估我們,我們都是值得被愛、獨一無二的存在只有當你認同貼到你身上的標籤時,貼紙才會貼得住《你很特別》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你很特別》這本書來自台中夥伴宇釩的真心推薦,而且公告選書預告之後,IG私訊處陸續收到許多書友的心得留言,感受四面八方捎來的訊息:「《你很特別》是一本很值得推薦的必讀繪本。」 這本書裡的世界觀很特別,有一群叫做微美克人的小木頭人,每天做著同樣的事:為人貼上金星貼紙或是灰點貼紙。漂亮的、漆色的好的木頭人會被貼星星;有才能的也會被貼星星。可是,那些什麼都不會做的或是退了色的,就會被貼醜醜的灰點貼子,胖哥就是。 故事中木匠伊萊幫助胖哥瞭解貼紙是不具黏性的,唯有自己認同標籤才黏的住,此外木匠不斷提醒胖哥自己有多麼特別。這對孩子們來說是一個生命的信息:無論世人怎麼評估我們,我們都是值得被愛、獨一無二的存在。 珍視生命獨特性指數★★★★★ | 特別推薦 | 1. 成長過程中的孩子 2.過度在意評價與外界看法的每個人 | 書籍介紹 |作者: 黛比‧福特 原文作者: Debbie Ford譯者: 黃漢耀出版社:人本自然 出版日期:2005/08/01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11minPlay
March 23, 2025EP73.人生必讀:韓江《素食者》刻畫一個誓死不願加入人類群體的女性韓江:「我想通過《素食者》刻畫一個誓死不願加入人類群體的女性。」 素食者是小黃在2024年覺得特別值得一看的文學巨作,作者韓將以詭譎超現實的寫作風格帶領讀者進入似夢非夢的世界,試圖以夢境來談我們壓抑在深層的渴望、恐懼與童年創傷。這個寫作手法也出現在2023年7月出版的《永不告別》,但因為《素食者》更貼近日常的際遇,所以比起《永不告別》更想推薦這一本給你們。 該書描述女主角英惠在一場噩夢後拒絕吃肉和煮肉,最後甚至把自己當成一株植物,她反叛了本來的生活,試圖活出精神意志,卻反而面臨家庭和社會的各種暴力... 故事裡英惠不只突然轉型吃素,她特立獨行的怪異行徑,象徵著與主流背道而馳的作風。例如英惠不愛穿胸罩這點,除了不喜歡束縛,我們也可以從夢境裡感受到英惠的想法:「眼睛鼻子嘴巴手腳都會傷人,只有胸不會」,所以英惠特別喜歡坦露胸部。 英惠從不喜愛穿戴胸罩到後來在大庭廣眾之下展露身體,被強迫關進精神病院,由姊姊仁惠偶而探訪代為照顧。然而,看著英惠思覺失調的姐姐,如同看到活出精神意志的自己。反思自己才是壓抑真實精神,實為死去的那一個... 看這本書的過程中,很容易不斷反芻自己曾經聽聞的事件,以及回顧自身經驗和英惠的故事做對照,深刻感受這本書透過荒誕變形的手法描繪面對集體意識的文化框架下,「如何活」的每個自我。而我們相信「每一個人的意念都能改變集體意識」,請不要小看自己的心念,你的每一個小小的行動都正在影響著世界。 | 一本書影響生命的好書 | 《素食者》由三個章節構成,分別從丈夫、姊夫、姐姐的視角切入描繪不同的視角刻畫行為日趨極端的素食者英惠。在她斷絕食物的過程中,融合了關於暴力、美、欲望、罪和救贖的疑問。然而作者卻沒有給主角發聲的篇幅,刻意到無法忽略的安排手法,讓讀者深切感受到主角不受重視的辛酸。 第一個章節《素食主義者》 在開始不斷做著充滿殺戮和鮮血的噩夢之前,英惠只是個生活平凡至極的家庭主婦,無數失眠的夜晚和夢中恐怖的景象令她飽受折磨,有一天,她突然無法再吃肉、無法忍受肉的味道,成為了一名「素食者」,這個小小的舉動不但讓她的婚姻陷入危機,並且成為一連串失控之舉的開端。 第二個章節《胎記》 英惠的姐夫是個藝術攝影師,正陷入創作的低潮。他從妻子那裡聽說小姨子英惠的臀部至今還留著胎記,突然產生了久違的靈感,身上彩繪著花朵的全裸男女交合的場景,從此鐫刻在他腦海裡。他想要在英惠的裸體上作畫,並拍攝成影片。英惠成為姐夫的模特兒之後,身上的花朵彩繪竟然讓她不再受到夢魘困擾,也重新燃起她的肉體慾望…… 第三個章節《樹火》 因為小時候一同活在被性情暴躁的父親家暴的陰影下,仁惠把照顧妹妹英惠當成這輩子的責任。然而,她內心其實痛恨著住在精神病院逐漸走向瘋狂世界、把一切丟給她的妹妹。看似開朗穩重的仁惠,也曾有過對生活萌生倦怠和絕望,拋下稚子尋死的舉動。痛苦而壓抑的她,是否能帶著掙扎在噩夢邊緣的英惠,踏上自我救贖新的旅程? 素食者的結局裡沒有死掉的人,也沒有活出真我能被社會接納的人。如果自己希望活出來的姿態會被他人否定、批判,真實卻不被社會接納妳還會選擇自由伸展、妳還敢說出自己的觀點嗎? 願在彼此尊重不妨礙的前提下,每個人都能伸展自由意志,活出真實。 | 特別推薦 |不願屈服於集體意識的你 | 書籍介紹 |作者: 韓江 原文作者: 한강譯者: 胡椒筒出版社:漫遊者文化 出版日期:2023/05/08 留言告訴我你對這一集的想法: https://open.firstory.me/user/clnsf4q2y068t01yoax8p1x6m/comments Powered by Firstory Hosting...more30minPl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