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诗经·蒹葭
【作曲/唱】婷婷姐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的芦苇多么茂盛,秋深了,露水结成白霜。我思慕的人在哪里?就在那河水的另一边。逆着流水去找他,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着流水去找他,仿佛就在那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多么茂密,清晨的露水还没有被晒干。我思慕的人在哪里?就在那河水的彼岸。 逆着流水去找他,道路险阻又难登攀。 顺着流水去找他,仿佛就在那水中滩。
河边的芦苇密密稠稠,早晨的露水还未全收。我思慕的人在哪里?就在那河水的另一头。逆着流水去找他,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着流水去找他,仿佛就在那水中洲。
1. 蒹(jiān):还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
2. 苍苍、萋萋、采采:皆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3. 为:凝结成为。
4. 霜:白霜; 晞(xī):还没有晒干; 已:停止;
5. 所谓伊人:所怀念的那个人;
6. 在水一方、湄、涘(sì):皆指在水岸边。方:那一边:湄:水草交接处;涘:水边;
7. 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8. 道阻且长、跻(jī)、右:皆指道路险阻难行。长:越走越觉得漫长;
9. 跻:越走越高;右:迂回曲折;
10. 从:追寻;
11. 宛在水中央、坻(chí)、沚(zhǐ):皆指在水的中间。坻、沚:水中沙滩;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中国诗歌的一些演变。在意境上天真烂漫,在语言上,则常常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生动而极富韵律感。
《蒹葭》这首诗歌便是如此。也因为这样含蓄的表达,曾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首男女间爱而不得的情歌。
但是,结合《国风·秦风》的整体粗旷豪迈的风格来看,这样缠绵凄婉的诗歌,却有一些“格格不入”了。
于是,人们对此有着很多的解释:这到底是在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呢?还是在惋惜无法招引隐居的贤士呢?也许,只有故事的主人公,才知道答案吧。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婷婷姐姐说:
东周时期的秦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临近边疆,常常需要面对敌国的侵犯。所以《秦风》里的诗歌,也常常是激昂的、好战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而需要常年征战的国度,却诞生了《蒹葭》这样充满朦胧、梦幻美的诗歌。
在芦苇深深中,诗人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始终追寻而始终不得。但他没有气馁、失落,也没有去埋怨人生,而是仍旧苦苦求索,循环往复。
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婷婷姐姐也希望大家能像诗人一样,始终向着“伊人”的方向前进,即使飘渺不定,也能够在过程中,体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好。
更多精彩内容,搜索《婷婷诗教》收听吧!
4.7
33 ratings
诗经·蒹葭
【作曲/唱】婷婷姐姐
蒹葭苍苍,白露为霜。
所谓伊人,在水一方。
溯洄从之,道阻且长。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央。
蒹葭萋萋,白露未晞。
所谓伊人,在水之湄。
溯洄从之,道阻且跻。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坻。
蒹葭采采,白露未已。
所谓伊人,在水之涘。
溯洄从之,道阻且右。
溯游从之,宛在水中沚。
河边的芦苇多么茂盛,秋深了,露水结成白霜。我思慕的人在哪里?就在那河水的另一边。逆着流水去找他,道路险阻又漫长。 顺着流水去找他,仿佛就在那水中央。
河边的芦苇多么茂密,清晨的露水还没有被晒干。我思慕的人在哪里?就在那河水的彼岸。 逆着流水去找他,道路险阻又难登攀。 顺着流水去找他,仿佛就在那水中滩。
河边的芦苇密密稠稠,早晨的露水还未全收。我思慕的人在哪里?就在那河水的另一头。逆着流水去找他,道路险阻又曲折。 顺着流水去找他,仿佛就在那水中洲。
1. 蒹(jiān):还没长穗的芦苇;葭(jiā):初生的芦苇;
2. 苍苍、萋萋、采采:皆形容植物茂盛的样子;
3. 为:凝结成为。
4. 霜:白霜; 晞(xī):还没有晒干; 已:停止;
5. 所谓伊人:所怀念的那个人;
6. 在水一方、湄、涘(sì):皆指在水岸边。方:那一边:湄:水草交接处;涘:水边;
7. 溯洄:在河边逆流向上游走;溯游:在河边顺流向下游走;
8. 道阻且长、跻(jī)、右:皆指道路险阻难行。长:越走越觉得漫长;
9. 跻:越走越高;右:迂回曲折;
10. 从:追寻;
11. 宛在水中央、坻(chí)、沚(zhǐ):皆指在水的中间。坻、沚:水中沙滩;
《国风·秦风·蒹葭》,是《诗经》中的一首。
作为中国古代诗歌的开端、最早的现实主义诗歌总集,《诗经》记录了西周初期至春秋中期,中国诗歌的一些演变。在意境上天真烂漫,在语言上,则常常重章叠唱,一咏三叹,生动而极富韵律感。
《蒹葭》这首诗歌便是如此。也因为这样含蓄的表达,曾被很多人认为是一首男女间爱而不得的情歌。
但是,结合《国风·秦风》的整体粗旷豪迈的风格来看,这样缠绵凄婉的诗歌,却有一些“格格不入”了。
于是,人们对此有着很多的解释:这到底是在讥刺秦襄公不能用周礼来巩固他的国家呢?还是在惋惜无法招引隐居的贤士呢?也许,只有故事的主人公,才知道答案吧。
你是怎么认为的呢?
婷婷姐姐说:
东周时期的秦地,位于我国的西北地区,因为临近边疆,常常需要面对敌国的侵犯。所以《秦风》里的诗歌,也常常是激昂的、好战的。
然而,就是在这样艰苦而需要常年征战的国度,却诞生了《蒹葭》这样充满朦胧、梦幻美的诗歌。
在芦苇深深中,诗人逆流而上,又顺流而下,始终追寻而始终不得。但他没有气馁、失落,也没有去埋怨人生,而是仍旧苦苦求索,循环往复。
在追寻梦想的过程中,婷婷姐姐也希望大家能像诗人一样,始终向着“伊人”的方向前进,即使飘渺不定,也能够在过程中,体会“蒹葭苍苍、白露为霜”的美好。
更多精彩内容,搜索《婷婷诗教》收听吧!
90,695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1,177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390 Listeners
207 Listeners
1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