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
Or
作词:佚名
作曲:韩天翼
编曲:韩天翼
演唱:婷婷姐姐
伴唱:袁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1)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5)将:送,献。
(6)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7)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8)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9)视:同“示”。恌:同“佻”。
(10)则:法则,楷模,此处作动词。
(11)旨:甘美。
(12)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13)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4)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小雅·鹿鸣》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毛诗序》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这首诗本来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演唱。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当代学者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周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小雅》的第一篇,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均以鹿鸣起兴。在辽阔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地发出呦呦的鸣叫声,此呼彼应,十分和谐。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为下文君臣欢乐宴饮作了铺垫。
这首诗从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演奏声中。诗的第一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的第二章是主人(君王)进一步的祝辞,表达了对臣下清正廉明、矫正民风的要求。诗的第三章与第一章基本相同,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歌的主题深化。说明这次宴会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婷婷姐姐说:
这既是一首描写古人宴会欢饮场景的诗歌,也是当时宴会上演唱的一首欢乐和谐的歌曲。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曹操的《短歌行》吗?其中就引用了这首诗里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渴求人才的愿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其实,婷婷姐姐觉得,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可以不用太多去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就把它当作一首优美的诗歌去朗读、去背诵、去歌唱、去欣赏,不也挺好的吗?当然,你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诗歌开头一群麋鹿在广阔的原野上自在地吃草鸣叫的场景画出来,给你的学习增加更多乐趣!
4.7
33 ratings
作词:佚名
作曲:韩天翼
编曲:韩天翼
演唱:婷婷姐姐
伴唱:袁熠
呦呦鹿鸣,食野之苹。
我有嘉宾,鼓瑟吹笙。
吹笙鼓簧,承筐是将。
人之好我,示我周行。
呦呦鹿鸣,食野之蒿。
我有嘉宾,德音孔昭。
视民不恌,君子是则是效。
我有旨酒,嘉宾式燕以敖。
呦呦鹿鸣,食野之芩。
我有嘉宾,鼓瑟鼓琴。
鼓瑟鼓琴,和乐且湛。
我有旨酒,以燕乐嘉宾之心。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艾蒿。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琴吹笙奏乐调。一吹笙管振簧片,捧筐献礼礼周到。人们待我真友善,指示大道乐遵照。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蒿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品德高尚又显耀。示人榜样不轻浮,君子贤人纷纷来仿效。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嬉娱任逍遥。
一群鹿儿呦呦叫,在那原野吃芩草。我有一批好宾客,弹瑟弹琴奏乐调。弹瑟弹琴奏乐调,快活尽兴同欢笑。我有美酒香而醇,宴请嘉宾心中乐陶陶。
(1)呦(yōu)呦:鹿的叫声。朱熹《诗集传》:“呦呦,声之和也。”
(2)苹:藾蒿。陆玑《毛诗草木鸟兽虫鱼疏》:“藾蒿,叶青色,茎似箸而轻脆,始生香,可生食。”
(3)簧:笙上的簧片。笙是用几根有簧片的竹管、一根吹气管装在斗子上做成的。
(4)承筐:指奉上礼品。毛传:“筐,篚属,所以行币帛也。”
(5)将:送,献。
(6)周行(háng):大道,引申为大道理。
(7)蒿:又叫青蒿、香蒿,菊科植物。
(8)德音:美好的品德声誉。孔:很。
(9)视:同“示”。恌:同“佻”。
(10)则:法则,楷模,此处作动词。
(11)旨:甘美。
(12)式:语助词。燕:同“宴”。敖:同“遨”,嬉游。
(13)芩(qín):草名,蒿类植物。
(14)湛(dān):深厚。《毛传》:“湛,乐之久。”
《小雅·鹿鸣》是周王宴会群臣宾客时所作的一首乐歌。《毛诗序》说:"《鹿鸣》,燕群臣嘉宾也。既饮食之,又实币帛筐篚,以将其厚意,然后忠臣嘉宾,得尽其心矣。"据朱熹《诗集传》的说法,这首诗本来是君王宴请群臣时所唱,后来逐渐推广到民间,在乡人的宴会上也可演唱。针对历史上不同的看法,当代学者邓庆红从主题和成诗时间进行考证,认为《小雅·鹿鸣》的成诗时间当在西周中后期的周宣王时代,故而应为强调"等级观念及宗族团结"的美诗。
《小雅·鹿鸣》是《诗经》的“四始”诗之一,是《小雅》的第一篇,是古人在宴会上所唱的歌。
全诗共三章,每章八句,开头均以鹿鸣起兴。在辽阔的原野上,一群麋鹿悠闲地吃着野草,不时地发出呦呦的鸣叫声,此呼彼应,十分和谐。诗以此起兴,便营造了一个热烈而又和谐的氛围,为下文君臣欢乐宴饮作了铺垫。
这首诗从始至终洋溢着欢快的气氛,它把读者从"呦呦鹿鸣"的意境带进"鼓瑟吹笙"的音乐演奏声中。诗的第一章写热烈欢快的音乐声中有人“承筐是将”,献上竹筐所盛的礼物。然后主人又向嘉宾致辞:“人之好我,示我周行。”也就是“承蒙诸位光临,示我以大道”一类的客气话。主人若是君王的话,那这两句的意思则是表示愿意听取群臣的忠告。诗的第二章是主人(君王)进一步的祝辞,表达了对臣下清正廉明、矫正民风的要求。诗的第三章与第一章基本相同,最后几句将欢乐气氛推向高潮。末句“燕乐嘉宾之心”,则是卒章见志,将诗歌的主题深化。说明这次宴会不是一般的吃吃喝喝,而是为了"安乐其心",使得参与宴会的群臣心悦诚服,自觉地为君王的统治服务。
婷婷姐姐说:
这既是一首描写古人宴会欢饮场景的诗歌,也是当时宴会上演唱的一首欢乐和谐的歌曲。还记得我们之前学过的曹操的《短歌行》吗?其中就引用了这首诗里的句子“呦呦鹿鸣,食野之苹。我有嘉宾,鼓瑟吹笙”,表达了诗人渴求人才的愿望和统一天下的雄心壮志。
其实,婷婷姐姐觉得,对于现在的你们来说,可以不用太多去了解这首诗的背景和含义,就把它当作一首优美的诗歌去朗读、去背诵、去歌唱、去欣赏,不也挺好的吗?当然,你也可以展开想象,把诗歌开头一群麋鹿在广阔的原野上自在地吃草鸣叫的场景画出来,给你的学习增加更多乐趣!
90,745 Listeners
3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4 Listeners
1 Listeners
2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1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0 Listeners
18 Listeners
0 Listeners
111,334 Listeners
0 Listeners
2 Listeners
385 Listeners
208 Listeners
12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