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两汉期间是以儒家为统治思想。但是在东汉政权瓦解后,儒家作为统治地位也随之动摇。魏晋时期文化发展及其迅速的,还有就是对于思想的研讨。魏晋门阀士族为了统治需要从而寻找新的理论体系,魏晋玄学是一种研究老庄的哲学思潮。... more
FAQs about 魏晋南北朝史:How many episodes does 魏晋南北朝史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0 episodes available.
November 20, 2023《北凉》下秃发傉檀取得姑臧城以后,遭到夏主赫连勃勃的攻击,实力大损。沮渠蒙逊又屡败秃发傉檀,几次进兵包围姑臧。最后秃发傉檀只好放弃姑臧城,退回乐都。公元411年(东晋安帝义熙七年),沮渠蒙逊终于据有姑臧城,次年迁都姑臧,改称河西王,史称北凉。公元420年,蒙逊灭西凉,取酒泉、敦煌,河西走廊完全为沮渠蒙逊所占领。北凉全盛时,拥有武威、张掖、敦煌、酒泉、西海(郡治居延,今内蒙古额济纳旗东南)、金城、西平、乐都等郡地。并且交通西域诸城邦,鄯善(都城在今新疆若羌)王比龙亲来姑减访问,其他很多城邦同北凉有友好往还。公元433年,蒙逊病死,子牧犍继位,亦称河西王。公元439年,北魏主拓跋焘亲率大军伐北凉,包围姑臧,这座有二十多万人口的城市,很快就落在北魏手中,沮渠牧犍出降,北凉亡1.北凉二主,立国凡三十九年。从此北魏王朝统一了黄河流域,结束了历时一百三十五年的十六国分裂割据局面。北凉灭亡后,河西文化就被介绍到中原地区来。河西地区从前凉张氏以来,学术研究的空气就很浓郁,西凉、北凉一直保持了这个优秀传统。这个河西文化的传统,同江左的文化传统是息息相关的,因而不论是前凉还是西凉和北凉,不仅在政治上同江南的东晋以及后来的刘宋信使往来,彼此在文化上的联系也特别密切。如宋元嘉三年(公元426年),北凉主沮渠蒙逊子沮渠兴国,遣使至宋,“请《周易》及子、集诸书......合四百七十五卷”。沮渠蒙逊自己又写信给宋司徒王弘,要求替他找一部干宝的《搜神记》,王弘就请人抄了一部送给他。宋元嘉十四年,北凉主沮渠牧犍又遣使至宋,送给江南一百五十四卷书籍,其中有敦煌赵斁所著《甲寅元历》一卷,这个历法最早提出改革闰法,对以后祖冲之编制《大明历》很有影响。还有《赵畋传》、《周髀》注一卷13,刘昺所著的《凉书》(记前凉事)十卷及《敦煌实录》十卷,阚骃的《十三州志》十卷。当时除了赵取死了不多几年之外,刘昺、阚骃都还活着,这是尤应注意的。此外北凉还送去魏、晋之间著名历法家杨伟的著作《乘丘先生书》二卷、《时务论》十二卷,魏敦煌人周生(复姓)烈的《周生子》十三卷、前凉名臣谢艾的《谢艾集》八卷。同时沮渠牧犍也向江南求抄晋、赵起居注和其他杂书数十种,宋文帝满足了他的要求,命人抄好送去。河西走廊和江南之间的文化交流的频繁,由此可见。北魏灭了北凉之后,除了把三万户吏民掠至国都平城(在今山西大同市东北)一带,作为“平凉户”,罚作隶户以外,也注意到了接纳有成就的河西学者,把他们迁移到平城去居住。其中著名的学者有敦煌刘昺、阚骃、索敞,武威阴兴、宗钦、段承根,金城赵柔,以及流寓在河西的广平程骏、程弘,河内常爽等人。这些学到达平城以后,或是著书修史,或是讲学授业,胡三省称: “代北以右武为俗”,“而魏之儒风及平凉州始振”(《资治通鉴》晋安帝隆安三年注),说明河西学者的东迁和河西学风的东传,对北魏学术界有很大的影响。...more6minPlay
November 15, 2023《北凉》上北凉主沮渠蒙逊,临松(在今甘肃张掖南)卢水胡。卢水即今黑河。沮渠是匈奴的官名,据说沮渠蒙逊的祖先做过匈奴左沮渠这个官,所以以官名为氏。沮渠氏“世居卢水为酋豪”,蒙逊的祖父沮渠祁复延,封狄地王;蒙逊的父亲法弘,被苻秦任为中田护军。“蒙逊代父领部曲,......为诸胡所推服”(《宋书·氏胡传》。这里应该指出两点:一是卢水胡虽然很早就居住在河西走廊的黑河流域,但由于他们还是过着游牧的生活,所以一直到十六国时期,还维持其部落组织,沮渠氏就是这个部落组织的酋长;二是从卢水胡的姓名看来,如晖仲归、祁复延、罗仇、麴粥、蒙逊、日蹄、颇罗、牧犍(《宋书》译作“茂虔”)这些字音,他们肯定保着自己的部落语言,可是既然长期和汉人错居,必定娴习汉语,像沮渠蒙逊不仅通晓汉文,而且“博涉群史”(《晋书·沮渠蒙逊载记》)。卢水胡沮渠部落的社会发展阶段及其经济文化生活和汉化程度,大概仅次于氏苻氏、羌姚氏(他们都居住在关东近二十年之久),而要远远高出于鲜卑乞伏氏、秃发氏。卢水胡的分布地区虽然很广,安定(今甘肃泾水北)、杏城(今陕西中部西南)都有他们的足迹,但河西走廊的张掖郡一带,是他们集中居住的地方。居住在张掖的这个部落,在十六国云扰时期,为了要保卫本部落,经过武装过程,逐渐形成为一支武装力量。割据河西走廊的吕光、段业,都想支配这支武装力量。公元397年,后凉主吕光命其子吕纂率领张掖卢水胡部帅沮渠罗仇伐西泰,光弟吕延战死。吕光委罪洱渠罗仇,杀罗仇及其弟麴粥。沮渠蒙逊是罗仇的侄儿,他那时在姑臧“自领营人配厢直”(《宋书·氐胡传》),担任宿卫工作。罗仇和麴粥被杀后归葬临松,卢水胡诸部前来送葬的有一万多人。蒙逊遂与诸部结盟起兵,攻下凉临松郡,屯据金山(在今甘肃山丹西南)。这时,沮渠蒙逊的堂兄沮渠男成也聚众数千反凉。他们共推后凉建康太守段业为凉州牧、建康公。不久,段业进据张掖,自称凉王。...more5minPlay
November 10, 2023西凉西凉与北凉西凉李暠,陇西狄道(今甘肃临洮)人。世为陇西大姓,高祖、曾祖都在西晋任郡守,祖父仕前凉为武卫将军,封亭侯。吕光末年,建康(郡治在今甘肃高台南)太守段业在张掖自称凉州牧,以李暠为效谷(今甘肃敦煌西)令,迁敦煌太守。公元400年,李暠在敦煌自称冠军大将军、沙州刺史、凉公,史称西凉。公元405年,暠又自称大将军、大都督、凉公、领秦凉二州牧,迁都酒泉。公元417年,李暠病死,子李歆继位。西凉李氏政权,只有今天甘肃的酒泉、玉门、安西、敦煌几地,“地狭民希”(《资治通鉴》宋武帝永初元年),步骑兵合计仅三万人,军事力量虚弱。李歆“又好治宫室”,“用刑过严”(《资治通鉴》晋恭帝元熙元年),丧失民心。当时西凉的近邻北凉,兵力很强,西凉远非其敌手。公元420年,李歆听说北凉主沮渠蒙逊出兵东伐西秦乞伏炽磐,便想乘虚偷袭蒙逊的根据地张掖。沮渠蒙逊却有意布置疑阵,实际上他并没有引兵东伐,而是把军队埋伏在李歆进军的路上,以便进行伏击。歆率步骑三万东出,中伏大败,不肯退兵,率众与蒙逊决战于蓼泉(今甘肃高台西),结果全军覆没,歆战死,酒泉随之失守,西凉亡。西凉二主,立国凡二十一年。*in m 李歆弟敦煌太守李恂闻酒泉失守,据敦煌自称冠军将军、凉州刺史。不到半年,北凉主沮渠蒙逊提兵二万,围攻敦煌城,“三面起堤,以水灌城”(《晋书·凉武昭王李玄盛传》,城陷,李恂自杀。...more4minPlay
November 08, 2023南凉秃发乌孤时期,部众稍盛,开始筑廉川堡(在今青海乐都东) 作为政治中心。公元397年,乌孤自称大将军、大单于、西平王,后改称武威王,徒都乐都(今青海乐都)。乌孤死,弟利鹿孤统部,徙都西平(郡治西都,今青海西宁市)。公元401年,改称河西王。次年利鹿孤死,弟傉檀统部,再从西平迁回乐都,改称凉王,史称南凉。秃发傉檀嗣位不久,因后秦强盛,且欲谋取姑臧,故向姚兴称臣。自吕隆投降姚兴后,姚兴取得了姑臧,但河西走廊一带,羌族人从来就没有定居过,姚兴要巩固姑臧这个据点,必须经常动用四五万人的兵力。况且姑臧以西,有战斗力很强的北凉泪渠蒙逊;姑臧和后秦上邽之间,还隔着西秦乞伏鲜卑的一些城池,它不过是一座四面受敌的孤城。这时姚兴为了安抚秃发傉檀,索性任命秃发傉檀为凉州刺史,镇守姑臧。秃发傉檀既然据有姑减,便与姚兴决裂,恢复凉王的称号。“其地东自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西至青海,南有河、湟,北据广武(今甘肃永登东南)"(《读史方舆纪要》)。自此南凉便卷入了争夺河西走廊领导权的无穷无尽的战争中。首先,夏主赫连勃勃出兵侵犯南凉北边,杀伤万余人,驱掠二万七千口、牛马羊数十万而还。傉檀追击,又为赫连勃勃所败,“名臣勇将死者什六七”,勃勃积南凉阵亡兵士骷髅为高台,号称“髑髅台”。赫连勃勃这一次进攻,给予南凉以致命的打击。傉檀还是好战不已,又率领五万骑兵,攻打北凉,结果大败而归,河西走廊是站不住脚了,秃发傉檀只得放弃姑臧,还都乐都。北凉主沮渠蒙逊取得姑臧之后,继续对南凉进行攻击和骚扰,并三次包围了乐都城。南凉不断遭到北凉的进攻,农业生产根本无法进行,“不种多年”,“连年不收”,“上下饥弊”,“内外俱窘”(《晋书·秃发傉檀载记》),傉檀想去掠夺青海乙弗部的畜产,来暂时解决境内的粮食危机。...more6minPlay
October 30, 2023后凉后凉主吕光,略阳(郡治临渭,今甘肃天水市东北)氏人,前秦苻坚太尉吕婆楼之子。苻坚统一中原地区之后,发兵七万、骑五千,命吕光经营西域。吕光到达西域的龟兹城(今新疆库车)后,西域三十余国,陆续归附。苻坚任命吕光为使持节、都督玉门已西诸军事、安西将军、西域校尉。苻坚从淝水败归,长安危急,吕光部将请光速归,光全师而还,用骆驼二万余头负载西域珍宝及奇伎异戏、殊禽怪兽,千有余品,还有骏马万余匹,回到玉门。前秦凉州刺史梁熙发兵五万拒光于酒泉,光大败梁熙军,遂进入凉州刺史的治所姑臧城(今甘肃武威)。苻坚为姚苌所杀,光自称使持节、侍中、中外大都督、督陇右河西诸军事、大将军、凉州牧、酒泉公。公元389年,改称三河王。公元396年,光自立为大凉天王,署置百官,史称后凉。后凉主吕光之所以能够称霸河西,主要依靠他部下七万五千军队,这支军队,以氐人为其骨干。但河西走廊原来不是氐人居住的地区,吕光要扩充他的军事力量,不能不受到限制。加上后凉经常与其周围的部落贵族进行战斗,损折兵力不少,这样,军事力量就逐渐削弱了。经过十多年时间,后凉就积弱不振了。公元399年,吕光病死,太子绍立,光庶长子吕纂杀绍自立。不久,吕光弟子吕隆又杀纂自立,统治阶级上层自相残杀,政事败坏。吕纂“游田无度,荒耽酒色”(《晋书·吕纂载记》);吕隆“多杀豪望,以立威名,内外嚣然,人不自固”。后秦姚兴、南凉秃发傉檀、北凉沮渠蒙逊相继人侵。沮渠蒙逊包围姑臧时,“姑臧谷价踊贵,斗直钱五千文......俄死者十余万口。城门昼闭,樵采路绝,百姓请出城乞为夷虏奴婢者日有数百。[吕]隆惧沮动人情,尽坑之,于是积尸盈于衢路”(《晋书·吕隆载记》)。在这种情况下,吕隆只得向后秦投降,乞求姚兴来接管姑臧城。公元403 年,后凉亡。后凉的境域,“吕光初据姑臧,前凉旧壤,宛然如昨也。乃未几而纷纭割裂,迨凉亡,姑臧而外,唯余仓松(今甘肃古浪西)、番禾(今甘肃永昌西)二郡而已"(《读史方舆纪要》).后凉四主,共历十七年。...more5minPlay
October 28, 2023《后秦、大夏与西秦》五西秦乞伏国仁,鲜卑族人。乞伏国仁的上代从民族大迁移时代开始,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在迁移的过程中,乞伏、如弗斯、出连、叱卢四个部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的部落联盟。其中乞伏部落有一个酋长,骁勇善骑射,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这个鲜卑族的四姓可汗,便称为乞伏可汗。西晋泰始(公元265-274年)初,乞伏鲜卑到达了陇西高平川(今宁夏南部的清水河)。高平川是有名的苦水,不适宜放牧,因此他们又翻越牵屯山(在今宁夏固原西),放牧于苑川水(在今甘肃榆中东北)、度坚山(在今甘肃靖远境内)、麦田山(在今甘肃靖远东北)、勇士川(在今甘肃榆中东北)一带,几乎有一个半世纪之久1。苑水一带,据《水经·河水注》“为龙马之沃土”。王莽末,马援曾在这儿屯田,“请与田户中分(二五分成)以自给”。这个地区既便于发展农业,又适宜于畜牧,乞伏鲜卑定居下来后,部落就很快发展起来了。淝水战后,苻坚败亡,乞伏鲜卑的酋长乞伏国仁也招集部落,有众十余万,成为陇山以西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公元385 年,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前秦主苻登在公元387年封国仁做苑川王。国仁死,弟乾归统部,改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也就封他做金城王。公元394年,苻登败死,乞伏乾归尽有陇西之地,自称秦王,史称西秦。公元400年,迁都苑川。乞伏乾归旋为后秦主姚兴所败,降于后秦,姚兴以乞伏乾归为河州刺史。不久姚兴又怕乞伏乾归势大难制,就在他入朝长安的时候,留他在长安做官,其子伏炽磐在苑川统率部落。乞伏乾归留居长安三年(公元406至409年),回到苑川,这时赫连勃勃的夏国强盛,威胁后秦岭北城镇,姚兴已没有余力经营陇西。公元409年七月,乞伏乾归又称起秦王来了。公元412年,乞伏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乞伏炽磐在位时期,是西秦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他乘南凉饥馑衰乱,灭南凉秃发傉檀;又屡败吐谷浑的军队;还掠夺了卖汗部落的牛羊五十余万头。西秦的疆境:“西逾浩亹(今青海乐都东),东极陇坻(陇山),北距河,南略吐谷浑。”(《读史方舆纪要》) 公元428年,乞伏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暮末“刑政配滥,内外崩离,部民多叛”(《魏书·鲜卑乞伏国仁传》)。到了公元430年,从正月到九月没有下雨,饥荒严重,人民流亡的又很多。乞伏暮末想东趋上邽,归附北魏,率户一万五千走到南安(郡治道,今甘肃陇西东南)的高田谷,遭到夏主赫连定的堵击,退保南安城。翌年,夏军进围南安,暮末饥穷出降,西秦亡西秦四主,立国凡三十七年。...more6minPlay
October 26, 2023《后秦、大夏与西秦》五西秦乞伏国仁,鲜卑族人。乞伏国仁的上代从民族大迁移时代开始,自漠北南出大阴山,迁往陇西。在迁移的过程中,乞伏、如弗斯、出连、叱卢四个部落联合在一起,成为一个小的部落联盟。其中乞伏部落有一个酋长,骁勇善骑射,四部服其雄武,推为统主。这个鲜卑族的四姓可汗,便称为乞伏可汗。西晋泰始(公元265-274年)初,乞伏鲜卑到达了陇西高平川(今宁夏南部的清水河)。高平川是有名的苦水,不适宜放牧,因此他们又翻越牵屯山(在今宁夏固原西),放牧于苑川水(在今甘肃榆中东北)、度坚山(在今甘肃靖远境内)、麦田山(在今甘肃靖远东北)、勇士川(在今甘肃榆中东北)一带,几乎有一个半世纪之久1。苑水一带,据《水经·河水注》“为龙马之沃土”。王莽末,马援曾在这儿屯田,“请与田户中分(二五分成)以自给”。这个地区既便于发展农业,又适宜于畜牧,乞伏鲜卑定居下来后,部落就很快发展起来了。淝水战后,苻坚败亡,乞伏鲜卑的酋长乞伏国仁也招集部落,有众十余万,成为陇山以西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公元385 年,国仁自称大都督、大将军、大单于、领秦河二州牧。前秦主苻登在公元387年封国仁做苑川王。国仁死,弟乾归统部,改称河南王,迁都金城(今甘肃兰州市西北)。苻登也就封他做金城王。公元394年,苻登败死,乞伏乾归尽有陇西之地,自称秦王,史称西秦。公元400年,迁都苑川。乞伏乾归旋为后秦主姚兴所败,降于后秦,姚兴以乞伏乾归为河州刺史。不久姚兴又怕乞伏乾归势大难制,就在他入朝长安的时候,留他在长安做官,其子伏炽磐在苑川统率部落。乞伏乾归留居长安三年(公元406至409年),回到苑川,这时赫连勃勃的夏国强盛,威胁后秦岭北城镇,姚兴已没有余力经营陇西。公元409年七月,乞伏乾归又称起秦王来了。公元412年,乞伏乾归死,子乞伏炽磐继位,迁都枹罕(今甘肃临夏)。乞伏炽磐在位时期,是西秦国力最强盛的时期。他乘南凉饥馑衰乱,灭南凉秃发傉檀;又屡败吐谷浑的军队;还掠夺了卖汗部落的牛羊五十余万头。西秦的疆境:“西逾浩亹(今青海乐都东),东极陇坻(陇山),北距河,南略吐谷浑。”(《读史方舆纪要》) 公元428年,乞伏炽磐死,子乞伏暮末继位。暮末“刑政配滥,内外崩离,部民多叛”(《魏书·鲜卑乞伏国仁传》)。到了公元430年,从正月到九月没有下雨,饥荒严重,人民流亡的又很多。乞伏暮末想东趋上邽,归附北魏,率户一万五千走到南安(郡治道,今甘肃陇西东南)的高田谷,遭到夏主赫连定的堵击,退保南安城。翌年,夏军进围南安,暮末饥穷出降,西秦亡西秦四主,立国凡三十七年。...more6minPlay
October 25, 2023《大秦、大夏与西秦》四东戍蒲津,西收秦、陇,北薄于河。”(《读史方舆纪要》)夏国的版图虽然不如后秦全盛时期广大,但是它的军事力量却超过后秦。赫连勃勃在公元413年征发岭北胡汉各族人民十万人筑都城统万城(在今陕西靖边县北白城子)。用蒸熟的土筑城,筑成后用铁锥刺土,如果刺进一寸,就杀掉筑城的人。统万“城高十仞基厚三十步,上广十步,宫墙五仞,其坚可以砺(磨)刀斧。台榭高大,飞阁相连,皆雕镂图画,被以绮绣,饰以丹青,穷极文采”。统万城的南门叫朝宋门,东门叫招魏门,西门叫服凉门,北门叫平朔门。赫连勃勃自以为将会“统一天下,君临万邦”,所以取了这些名字。他为人极端狂妄,也极端残忍。“所造兵器,匠呈必死。射甲不入即斩弓人,如其入也便斩铠匠,凡杀工匠数千人。常居城上,置弓箭于侧,有所嫌忿,手自杀之。群臣迕视者凿其目,笑者决其唇,谏者谓之诽谤,先截其舌而后斩之。"(《魏书·铁弗刘虎传》)他是个"视民如草芥”的暴君。赫连勃勃攻取长安后,于长安置南台,以太子赫连瓒录南台尚书事,镇长安。后来赫连勃勃想废赫连瓒而立少子赫连伦为太子,赫连瓒从长安出兵攻赫连伦于高平,伦败死。赫连勃勃第三子赫连昌又率兵袭杀赫连瓒,赫连勃勃立赫连昌为太子。公元425年,赫连勃勃病死,赫连昌继位。公元426年,北魏主拓跋焘趁赫连勃勃新死,夏国局势不稳之际,派大将奚斤等率兵五万余,袭取蒲坂,进据长安;自己亲率精骑二万,渡河袭统万城,掠得牛马十余万,徒其民一万余家而还。公元427年,夏主赫连昌遣其弟赫连定率众二万攻长安,与奚斤相持。魏主拓跋焘动用了十万大军,乘虚进攻统万,拓跋焘率轻骑三万兼程至统万城下,夏主赫连昌以步骑三万迎战失败,逃往上邽(今甘肃天水市)。魏军占领统万城,掠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数千万头。赫连定反攻长安未得手,听说统万失守...more8minPlay
October 22, 2023《大秦、大夏与西秦》三大夏赫连勃勃,匈奴族人。原是匈奴南单于的后裔。赫连勃勃的曾祖父叫刘虎,刘虎的祖父去卑是南匈奴的左贤王;刘虎的父亲诰升,为南匈奴五部帅之一的北部帅。诰升爰死,刘虎继承了北部帅的职位。北部帅统率匈奴四千余落,居住在新兴郡(郡治新兴,今山西忻州)虑虒县(今山西五台北)之北。刘聪建立匈奴王朝,刘虎以宗室的关系,被封为楼烦公、安北将军、监鲜卑诸军事、丁零中郎将,“雄据肆卢川(今山西忻州北七十里的云中河)"3,成为并州北边的一支重要军事力量。晋并州刺史刘琨曾联合拓跋鲜卑进攻刘虎,刘虎被击败,西渡黄河,退往塞外。刘虎死,子刘务桓代领部落。务桓(一名豹子)“招集种落,为诸部雄”(《魏书·铁弗刘虎传》)。石虎任命他为平北将军、左贤王、丁零单于。务桓子卫辰,是代王拓跋什翼犍的女婿。由于什翼犍屡次出兵袭击卫辰,卫辰乃改而归附苻坚。苻坚灭拓跋什翼犍后,分代国为二部,黄河以东的一部分,由刘库仁来督摄;黄河以西的一部分,由刘卫辰来督摄。苻坚并任命刘卫辰为西单于,督摄河西诸部,驻屯代来城(在今内蒙古鄂尔多斯东胜西)。淝水战后,刘卫辰势力发展,“遂有朔方之地,控弦之士三万八千"(《晋书·赫连勃勃载记》)。公元391年,北魏拓跋珪自五原金津(今内蒙古包头市西南)南渡黄河,直抵代来城,卫辰被部下所杀。拓跋珪杀卫辰子弟宗党五千余人,获马三十余万匹、牛羊四百余万头。赫连勃勃是刘卫辰的第三子,辗转逃到高平川(今宁夏南部的清水河),投奔后秦的高平公破多罗没弈千(鲜卑族),没弈千把勃勃招为女婿。勃勃不久出仕后秦王朝为骁骑将军,姚兴非常器重他,对人说:“勃勃有济世之才,吾方收其艺用,与之共平天下,有何不可!”其后姚兴任命勃勃为持节、安北将军、五原公,配以三交(在今陕西榆林西)五部鲜卑二万余落,镇朔方。公元407年,勃勃率其众三万骑,伪猎于高平川,袭杀了岳父破多罗没弈千,尽并其众。...more6minPlay
October 07, 2023《大秦、大夏与西秦》二保障。姚兴“立律学于长安”,调集郡县没有职任的令史到长安来学习,学习结束,回到原郡县“论决刑狱”。如果州郡碰到疑难案件,可以转请廷尉(最高司法官)来定谳。姚兴自己也经常到褡议堂“听断疑狱,于时号无冤滞”(《晋书·姚兴载记》)。封建社会的法律,是封建地主阶级专政的工具。但是有了成文法律,并根据它来量刑定罪,这比滥施刑法,草菅人命要好得多。姚兴还大兴儒学。当时有姜龛、淳于岐、郭高等耆宿,“经明行修,各门徒数百,教授长安,诸生自远而至者万数千人。兴每于听政之暇,引龛等于东堂,讲论道艺,错综名理。凉州胡辩,苻坚之末,东徒洛阳,讲授弟子千有余人,关中后进多赴之请业。兴敕关尉日:‘诸生溶访道艺,修己厉身,往来出入,勿拘常限。' 于是学者咸劝,儒风盛焉”(《晋书·姚兴载记》)。姚兴信奉佛教,以名僧鸠摩罗什为国师,亲率群臣及沙门听罗什讲佛经;又命罗什翻译佛教经论三百余卷,罗什持梵本,口自传译,兴执旧经,以相考校,可见他对佛经传译事业的重视。姚兴提倡儒学和佛教,固然出于巩固封建统治的需要,但在客观上是有利于汉族先进文化的保存和发展的。公元416年,姚兴病死,太子泓即位。东晋太尉刘裕乘姚兴新死,出兵讨伐后秦,军事节节胜利,不久攻下洛阳。后秦王室内部,却演出骨肉相残的丑剧。镇守蒲坂(今山西永济西蒲州镇)的太原公姚懿(姚泓弟),这时自称皇帝,起兵欲夺取长安,姚泓调动了很多军队,把他打垮。镇守安定(郡治安定,今甘肃泾川北)的齐公姚恢(姚泓从弟),又率安定镇户三万八千,南趋长安,自称大都督、建义大将军,移檄州郡,“欲除君侧之恶”。姚泓把防守潼关的军队也撤了回来,才平定姚恢的叛乱。东晋大军就在后秦“内外离叛”的局面下,长驱入关,水陆并进,于公元417年攻破长安,姚泓出降,后秦亡。后秦三主,立国凡三十...more5minPlay
FAQs about 魏晋南北朝史:How many episodes does 魏晋南北朝史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35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