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系列特别节目“小布聊民俗”暨西安发布的音频节目《听见西安的声音》正式上线,从腊月二十三起至正月十五元宵节,带给你有意思的民俗故事,与你感受春节不一样的年俗文化。我们不断尝试,只为给你更多好看、好听的资讯。让我们一起见证这座城市的发展和变化,一起听见西安的声音。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
借问酒家何处有,路人遥指杏花村。
每到清明,杜牧这首《清明》就会浮现在中国人的脑海与耳畔。那么,清明作为节气和节日分别有什么说头?清明节这一天陕西各地又有什么习俗?西安发布“寻找西安的声音”活动又收到了什么声音投稿呢?赶快点击下方音频,收听本期节目吧。
作为节气的清明:
清明是农历二十四节气中的第五个节气,表示季春时节的正式开始;太阳到达黄经15度时交清明节气。
中国传统从清明起的15天内每隔5天分出三候:“一候桐始华;二候田鼠化为鹌;三候虹始见。”意即在这个时节先是白桐花开放,接着喜阴的田鼠不见了,全回到了地下的洞中,然后是雨后的天空中可以见到彩虹了。
《月令七十二候集解》:“三月节……物至此时,皆以洁齐而清明矣。”《岁时百问》中说:“万物生长此时,皆清洁而明净,故谓之清明。”
此外,这个节气与农业生产也有着密切的关系,清明一到,气温升高,雨量增多,正是春耕春种的大好时节。故有“清明前后,种瓜点豆”、“植树造林,莫过清明”的农谚。
作为节日的清明:
清明节,又称踏青节、行清节、三月节、祭祖节,与春节、端午节、中秋节并称为中国四大传统节日。2006年5月20日,中华人民共和国文化部申报的清明节经国务院批准列入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名录。清明节期在仲春与暮春之交。清明兼具自然与人文两大内涵,既是自然节气点,也是传统节日。
清明节也拥有非常悠久的历史,清明节是传统的重大春祭节日,源自上古时代的春祭活动,祖先信仰与祭祀文化是清明祭祖礼俗形成的重要因素,是传统春季节俗的综合与升华。
扫墓祭祀、缅怀祖先,是中华民族数千年以来的优良传统,不仅有利于弘扬孝道亲情、唤醒家族共同记忆,还可促进家族成员乃至民族的凝聚力和认同感。
在我们陕西,黄帝陵就是中华文明的精神标识之一。每年的清明公祭,位于我省的黄帝陵都是海内外华人争先祭拜的地方。今年清明节,小布也推出了“清明祭初祖,文脉传华夏”专题报道,欢迎大家点击西安发布微信、微博和客户端详细了解。
清明到,三秦大地习俗多
清明节的习俗非常多。因为这个节日在历史发展中承载了太多的文化内涵,全国因各地因地域不同而又存在着习俗内容上或细节上的差异,各地节日活动虽不尽相同,但扫墓祭祖、踏青郊游是共同基本礼俗主题。
清明节期间,在水乡梧桐、乌镇、崇福、洲泉等地盛行一种叫“蚕花会”的民俗活动。其中以洲泉的马鸣庙和青石的双庙诸的蚕花会最为精彩隆重。活动期间有迎蚕神、摇快船、闹台阁、拜香凳、打拳、龙灯、翘高竿、唱戏文等十多项活动。这些活动有的在岸上进行,绝大多数在船上进行,极具水乡特色。
我们三秦大地陕西省在清明期间也有很多不一样的习俗和讲究。咸阳兴平县,清明这天姻亲间以纸钱相赠,且互相拜墓。
渭南富平县,每户人家于清明请名山之泉源水,共礼一神。准备牲礼来祭祀,以祈求丰收,称为“游水”。
渭南同州县清明祭扫后,折柳枝插门;并以纸钱贴于树干,据说如此可以防虫蚁。
陕北则有清明蒸馍的习俗,馍四周作鸟蛇之形的装饰,方言谓之“燕燕雀雀”(发音为“燕燕巧巧”)。据说春秋时期晋国名臣介子推上绵山时有鸟、蛇保护他,所以以此作为纪念。
“寻找西安的声音”之西安高校校训
节目最后,小雪小克继续邀请大家参与到西安发布“寻找西安的声音”活动中来。
在活动中,我们收到了一位毕业自西安交通大学的青年创业者“坚持”的声音投稿,他在30岁生日这一天,念了西安交大的校训发给了我们,借此激励自己在创业的道路上不停奔跑。
西安交通大学校训:
精勤求学、敦笃励志、果毅力行、忠恕任事。
这位网友告诉小布:西安高校云集,每个学校的校训都极具意义,也可以代表西安的声音。
那么,在你的心目中,哪些城市中的声音可以代表西安呢?欢迎随手录下来分享给我们。具体的参与方式:请分享此内容至微信,然后扫下图二维码参与游戏及查看活动详情
清明节本身就是一个慎终追远、不忘初心的节日,在这一天我们缅怀过去、展望未来,更多的是给予现实生活一些前行的力量。
小布在此呼吁:清明踏青祭祖时,希望您能文明出行、文明祭奠,为城市环境出一份力。祝你有一个春光灿烂的清明小长假。我们下期节目再见。
文/音频: 陈 克 屈雪娇
音频剪辑:小 半
技术统筹:邹建彬
制图:张亚岚
出品:西安发布“听见西安的声音”工作室
部分节气资料来自于《月令七十二候集解》、网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