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療癒地圖中,每每從關係中會衍生出的原型課題,特別聚焦在小孩原型。第二類:街頭小孩。
*關於與人格特質相關的心靈原型,我之前提過有情感類組、思想類組、行動類組和慾望類組,每一組都有一個共通原型,也就是每個人大家平等的會有的人格特質。其中,我們會展現出來的存活模式,就是行動類組,代表的原型就是內在小孩。以佛法心理學的存活模式來看,有五種小孩+受傷小孩。
*街頭的孩子外在展現的題目:是尋找生命站在哪裡? 因為街頭的孩子他知道,沒有人可以給我。街頭是要獨立.他的夢想是要一個溫暖的家,他要被愛/被接受,但這些都被他藏背面,眼前他看到的或者表現出來的就是,往前,往前尋找到他自己。
*乖孩子要找的是meaning,但街頭孩子)是找sense. 街頭的孩子就是要去做,去實驗,他也敢實驗,他就要用五官充分感受到。可以說,街頭孩子天不怕地不怕,就怕我自己而已。街頭孩子並不是真的天不怕地不怕地展現我自己最大的樣子,其實,他最怕的就是他自己。
*內在小孩中街頭小孩的情緒,我受。街頭孩子的我受,主要在尋找生命的真相.他喜歡挑逗別人的心,看別人有多少憤怒,他就戳進去給你看;你有多少的慾望,他就拿出來讓你看;他有能力把別人抅出來,然後就讓你看到.容易緊張,擔憂。
*街頭的孩子對生命的態度是:機會很多何必去追?現在看到哪一個機會來,就去用,他的心態,你會感覺好像不積極,其實他們積極在追蹤機會。
*其實,我們要知道自己是哪個小孩,意義在於,那就是我們執著的【我】。街頭小孩執著的,就是破壞,衝突、破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