各位兄弟姊妹,今天我們來到第166條,問題是:「為甚麼稱教會是至公的?」
「教會是至公的,意即普世性的,因為基督臨在於她內」。教會以基督為中心,而基督之所以蒞臨,是因為父派遣祂來,而父是眾人之父。耶穌基督向所有人彰顯天父的慈愛,接納所有人,引領眾人到天父那裡得著生命。所以祂是「道路、真理、生命」(若14:6)。
教會「宣講完整和全部的信仰」,所有來自聖父的,這信仰就是耶穌基督,祂毫無保留地向人傳達信仰的內容,並努力生活出來。
然而,我們也要了解教會有人性的一面。雖然她努力宣講完整信仰,但很多時教會也有欠缺。譬如十字軍東征時期,教會當時理解彼此相愛只限於教會內,對非信奉耶穌基督的回教徒可以殺戮。現今回頭看這明顯是信仰的不成熟。
教會的普世性還體現在「擁有及施行圓滿的得救方法」。早前也曾提及,這些方法包括聖事、來自聖言的教導、教會生活的聖傳等等。
這些方法本身是圓滿無瑕的。但當通過人去施行時,難免有缺失。舉例來說,如果神父在送聖體時態度不佳,心情不好,當我們領受時或多或少也會受他的嘴臉影響,感覺不悅。那與聖事本身無關,是人的問題,但會影響我們領受恩寵。
最後一點,至公的教會就是「被派遣向各個時代和文化的民族傳教。」教會需要進入當地文化,實踐本地化。雖然教會常被誤解為西方、歐洲教會,因為教會在那裡存在已久。很多並非福音的核心元素,在外人看來會誤以為是當中的一部分。
事實上,福音是可以降生於不同文化、民族中,並且理應如是。教會的而且確是至公的,更是向普世開放的。而且我們每一位教徒也應該有這份慷慨大方的心。因耶穌基督接納一切人,向所有人介紹主基督。
願耶穌基督助佑我們,引領我們。亞孟。
《天主教教理簡編》第166條:為甚麼稱教會是至公的?//教會是至公的,意即普世性的,因為基督臨在於她內:「那裡有耶穌基督,那裡就有公教會」(聖依納爵‧安提約基)。她宣講完整和全部的信仰;擁有及施行圓滿的得救方法;她被派遣向各個時代和文化的民族傳教。//
#夏主教理GoodMorning #夏主教教理
#天主教教理簡編 #每日默想
#沸點製作 #教區青年牧民委員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