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湖评论

别让“举牌”变成孩子的“人生黄牌”


Listen Later

只需要花费3元-20元不等,就可以指定一名未成年人,在身体的隐私部位写上买主定制的名字或内容,如果再继续加钱,还能获得更多“个性化服务”。

这种名为“举牌”的行为,本来是cosplay(角色扮演)、漫展等活动中,参与者给喜欢的角色打call的一种应援方式,但现在却成了短视频平台上一桩隐秘的软色情生意。

“举牌”背后是一条黑色的产业链。源代理以“年龄小、听话、可长期合作”为标准筛选未成年人,用特定话术消解他们的道德负罪感;买家通过暗语定制色情内容,在特定社交平台完成地下交易。在这场成人精心布置的游戏中,孩子们既是商品,更是祭品。

面对这一涉嫌违反《中华人民共和国未成年人保护法》的乱象,法律的天平在此刻显得格外沉重。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刑法》第三百六十三条,制作、传播淫秽物品牟利罪可处三年以上十年以下有期徒刑,但对于身体写字的“软色情”,司法实践中有时会陷入定性困境。16岁少女将“老公晚安”写在锁骨处,这究竟属于情感表达还是性暗示?当未成年人既是施害者又是受害者,惩戒的边界又该划向何处?这种法律解释的模糊地带,恰成了黑产滋生的温床。

要我说,这治理的刀刃首先要切开法律的模糊地带。对于身体写字、语音挑逗等新型网络色情形态,监管部门应进一步加大治理力度,深挖背后违法团伙,对其定罪量刑起到更强大的震慑作用。

学校和家长也不能当甩手掌柜。一方面学校要设计相关课程,让学生知道“举牌”所带来的个人信息泄露、网络诈骗等危害。家长也别整天只会问孩子“考几分”,而应该多和他们聊聊“今天发生什么有趣的事情”,当父母成为孩子成长迷途中的掌灯人,那些游走在灰色地带的“举牌”邀约,自会消解在温暖明亮的家庭共识里。

短视频平台应该构建更具穿透式的监管体系,如建立未成年人账号的全生命周期追溯链,持续优化升级监控算法模型,精准识别合规表象下的种种“挂牌”套路。

说到底,法律要当斩妖剑,技术要做防弹衣,教育要当指南针,这样治理网络乱象才更具针对性,不让“举牌”变成未成年人的“人生黄牌”。


文案|毕舸
出镜|姜雪媛
拍摄|唐德荣 彭泽祥 实习生 吴婉琳
剪辑|彭灏明实习生 吴婉琳
责编 | 景瑾瑾 潘玮倩

校对 | 谢志忠

编审 | 郑宗敏 刘曼婷(实习生)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姜湖评论By 羊城晚报


More shows like 姜湖评论

View all
36氪·快讯不联播 by 36氪音频频道

36氪·快讯不联播

6 Listeners

商业就是这样 by 商业就是这样

商业就是这样

271 Listeners

声动早咖啡 by 声动活泼

声动早咖啡

263 Listeners

广东头条第一季 by 羊城晚报

广东头条第一季

0 Listeners

今日广东·乡音(粤语) by 羊城晚报

今日广东·乡音(粤语)

0 Listeners

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by 羊城晚报

2022,羊晚带你燃情北京!

0 Listeners

亮话体坛 by 羊城晚报

亮话体坛

0 Listeners

少数派对 by 羊城晚报

少数派对

0 Listeners

羊晚·花地·文化 by 羊城晚报

羊晚·花地·文化

0 Listeners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by 羊城晚报

深见|深度报道,真知灼见

0 Listeners

新闻早报 by 羊城晚报

新闻早报

3 Listeners

今日养生方 by 羊城晚报

今日养生方

0 Listeners

德叔医古 by 羊城晚报

德叔医古

0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