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 (宋、楚)泓之战
随着齐桓公的离世,齐国陷入大乱,齐桓霸政也落下了帷幕。中原无伯,诸侯群龙无首。楚国一时间失去了制约,楚成王虎视眈眈,觊觎中原。诸侯新秀宋襄公,怀让国之德,有用贤之智,使得宋国大治。以至齐桓公和管仲托孤于宋襄公,而宋襄公也不负众望,在齐桓公辞世齐国大乱之际,护送齐孝公回国,力战四公子,拥立齐孝公执掌齐国。进而萌生了称霸中原的霸主梦。到了僖公十九年,让中原诸侯眼前一亮的宋襄公却干出令人震惊的事情,执滕子,因为滕子不听宋襄公的号召,没有参加平齐行动;会曹南,称霸的预备会议,因为鄫子迟到,就指令邾国国君杀了鄫子祭祀;因为曹不服,又围曹。这与齐桓霸政大相径庭,齐桓是帮助诸侯以仁义称霸。宋襄是打着仁义的旗号,杀伐异己来立威,以穷兵黩武来称霸。僖公二十一年,鹿上会盟,宋与楚、齐会谈称霸,楚国同意,先稳住了宋襄公。在最后称霸的盂之会上,楚国突然发难,擒住宋襄公,并以宋襄公为人质伐宋,妄图攻取宋国。多亏子鱼守国措施得当保住了宋国。后来,鲁僖公等中原诸侯从中斡旋,楚国才得以释放了宋襄公。宋襄公称霸不成反被禽受辱,以宋襄公的性格,岂肯善罢甘休,宋楚一战不可避免,更不可能进行反思,进而醒悟。所以转过年来,宋与楚发生了泓之战。
泓之战非常著名,无论是军事史,还是春秋史,都会讲到这场战争,以至于泓之战和宋襄公尽人皆知,大家都耳熟能详。可能都是因为这是一场奇怪的战争,在我们的理解和认知里,宋襄公以必败的方式打了一仗必败的战争。我们就从从头到尾地读一读,看看《左传》的文献里是如何记述这场战争的。
傳·僖公二十二年·2
三月,鄭伯如楚。
僖十七年,齐桓公卒。僖十八年,郑伯始朝于楚,郑文公见风使舵,可见一斑。僖二十年,郑人入滑。有了靠山,郑文公也开始欺负周边的小国,滑国投靠了卫国,遭到了郑国的攻击。今年,郑文公又去楚国访问,实际上是朝见,宋襄公以此为由挑起战争。
經·僖公二十二年·2
夏,宋公、衞侯、許男、滕子伐鄭。
卫侯参与是因为“郑人入滑”,许男和滕子应该是被宋襄公绑架不得不来。
傳·僖公二十二年·3
夏,宋公伐鄭。子魚曰:“所謂禍在此矣。”
子鱼曰的话翻译成当代的话就是“宋襄你找死”。果然,楚国为了救郑而伐宋,宋楚两国的军队隔泓水对峙。
經·僖公二十二年·4
冬十有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師敗績。
图:0522-僖22-泓水
《春秋》经记述了战争的时间、地点和结果。《左传》给出了详情:
傳·僖公二十二年·8
楚人伐宋以救鄭。宋公將戰,大司馬固諫曰:“天之棄商久矣,君將興之,弗可赦也已。”弗聽。
大司马,其名为固,其人为宋庄公之孙,是为公孙固。公孙固的谏言透露出了宋襄公的思想,那就是“兴商”。也就是宋襄公面对礼崩乐坏的局势,给出了恢复殷商这么一个解决方案。而从后世对殷商考古发现来看,也就理解了宋襄公杀人祭祀,其实是殷商的做法。那么殷商人怎么打仗,战争观念与当时又会有什么异同,则可以从《左传》对泓之战的详细记述上看出端倪。
冬十一月己巳朔,宋公及楚人戰于泓。宋人既成列,楚人未既濟。司馬曰:“彼衆我寡,及其未既濟也,請擊之。”公曰:“不可。”既濟而未成列,又以告。公曰:“未可。”既陳而後擊之,宋師敗績。公傷股。門官殲焉。
将战,宋国先到战场,“既”表示完成态,即宋军已经排好战争,准备好了开战。楚人半渡,司马请战。宋襄公说“不可”,绝对不行。楚人渡河完成,战阵未成,司马再请战,宋襄公说“未可”,还不到时候。双方战阵排好,做好了准备,开战之后宋军“败绩”。这结果并不奇怪,因为司马前面讲了“彼众我寡”,敌强我弱,又失战机,焉能不败。宋襄公伤了大腿,近卫部队损失殆尽。
國人皆咎公。公曰:“君子不重傷,不禽二毛。古之爲軍也,不以阻隘也。寡人雖亡國之餘,不鼓不成列。”子魚曰:“君未知戰,勍qíng敵之人,隘而不列,天贊我也;阻而鼓之,不亦可乎?猶有懼焉。且今之勍者,皆吾敵也。雖及胡耇gǒu,獲則取之,何有於二毛?明恥教戰,求殺敵也。傷未及死,如何勿重?若愛重傷,則如勿傷;愛其二毛,則如服焉。三軍以利用也,金鼓以聲氣也。利而用之,阻隘可也;聲盛致志,鼓儳chán可也。”
国人就是商丘城内的民众,纷纷埋怨宋襄公。宋襄公道出了大概是殷商时代的战争理念,所谓“古之为军”。要做到“不阻隘”进而“不鼓不成列”。同时又要遵守君子的仁义之道,“不重伤,不擒二毛”。
子鱼对宋襄公的战争见解,逐条进行了批评,透露出春秋当时的的军事理念。战争得利用地利、天时等一切有利因素去打击敌人,争取胜利。而不是宋襄公执著的仁义,这被毛泽东称之为蠢猪式的仁义。
文化对战争的影响很大,尤其是对战争的理念是起决定性的作用。在甲午海战的时候,中国广东水师有“广丙“舰在渤海湾参加训练,从而卷入了海战。等到刘公岛战败,“广丙”舰舰长程璧光要求日军释放“广丙”号,他给日军发了一封公函,大意为:“广丙”属于广东水师,跟北洋水师没关系;广东水师并不是主动与日军开战,被北洋裹挟才参了战;广东水师已经失去了“广甲”和“广乙”,如果再失去“广丙”就有点说不过去了。日本人当然不会理会程璧光,而是将这份可笑的文件以及俘获的“广丙”号一同带回日本展览,这真是国耻。
战争观念相差甚远,甚至连现代化国家的观念都未形成。这一战怎能不败?
傳·僖公二十二年·9
丙子晨,鄭文夫人芈氏、姜氏勞楚子於柯澤。楚子使師縉jìn示之俘馘guó。君子曰:“非禮也。婦人送迎不出門,見兄弟不踰閾yù,戎事不邇女器。”
战争的胜利方楚成王也上演了一出闹剧,己巳序号是6,丙子序号是13,泓之战是朔日初一,丙子为十一月八日,楚成王得胜返楚,路过郑国,郑文公当然要好好犒劳一番。郑文公竭力巴结楚成王,知其好内,所以派夫人前去劳军。楚成王当然要好好显示一番,竟然在君夫人面前“示之俘馘”,即战俘和被杀死的敌人的左耳。君子批判郑文公和楚子失礼,郑文不应该派妇人迎送,楚子不应该给夫人呈献俘馘。
丁丑,楚子入饗于鄭,九獻,庭實旅百,加籩豆六品。饗畢,夜出,文芈送于軍。取鄭二姬以歸。叔詹曰:“楚王其不没乎!爲禮卒於無别。無别不可謂禮。將何以没?”諸侯是以知其不遂霸也。
君子哪成想到更非礼的在后面,楚子入城,郑文公来个九献+,享毕,夫人夜送于君,取了两个姬姓的女儿回楚。楚成王大有其父亲楚文王掳息妫之风。所以书詹预言楚成王不得好死。楚成王也是离称霸就差一点点,而且最后死在这个上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