进入到鲁僖公十八年
1 宋襄平齐
①纳孝公
經·鲁僖公十八年·1
十有八年春王正月,宋公、曹伯、衞人、邾人伐齊。
傳·1
十八年春,宋襄公以諸侯伐齊。三月,齊人殺無虧。
經·2
夏,師救齊。
正月年初,宋襄公就会同曹、卫、邾,四国伐齐。因为齐桓和管仲曾向宋襄公托付齐孝公,而齐桓死后齐国内乱,内侍奸臣拥立了无亏,也就是武孟为齐侯,齐孝公昭奔宋。转过年,宋襄公联合诸侯出兵,纳齐孝公。鲁国也参与了纳孝行动,只是不知何故迟到了。夏天了,当时无亏已死,孝公已立,鲁国才出兵救齐。这里要说说无亏之死。公子无亏在闵二年齐桓救卫时在《左传》出现过,当时记载“齐侯使公子无亏帅车三百乘、甲士三千人以戍曹。”可见公子无亏于卫国有救命之恩,卫文公却仍然出兵。可见春秋时期,国与国之间就已经奉行“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这样的原则了。
没有永远的朋友,也没有永远的敌人,只有永远的利益。
We have no eternal allies, and we have no perpetual enemies. Our interests are eternal and perpetual, and those interests it is our duty to follow.——亨利·坦普尔,第三代巴麦尊子爵帕麦斯顿
Neither friends nor trivals are everlasting, but only profits.——丘吉尔
亨利·坦普尔,第三代巴麦尊子爵帕麦斯顿,(Henry John Temple, 3rd Viscount Palmerston,1784年10月20日 - 1865年10月18日),两次对华发动鸦片战争,在19世纪中期曾两度就任首相和三次外交大臣。在他第三次就任英国外交大臣期间,在1848年2月,反对党曾在英国议会下院发起动议,审议自1830年代以来的英国对外政策的得失,意在弹劾。同年3月1日,他在英下院发表演说进行辩护,说出了“没有永恒的朋友,也没有永恒的敌人,只有永恒的利益”,这是当年演说全文。
这句话代表了英国外交的原则,它的战略就是分化欧洲大陆,不使任何一个欧陆国家做大。时至今日,依旧如此。
②甗之战
經·3
五月戊寅,宋師及齊師戰于甗yǎn。齊師敗績。
傳·3
齊人將立孝公,不勝四公子之徒,遂與宋人戰。夏五月,宋敗齊師于甗,立孝公而還。
經·4
狄救齊。
0518-僖18-甗
宋襄公在甗地,今济南市附近,与齐国军队发生了战斗,齐国军队溃败。《左传》对甗之战进行了解释。原来是四公子,也就是昭公 潘、懿公 商人、惠公 元及公子雍耳,与孝公争夺君位,所以宋襄公不得不与之征战,巩固孝公的地位。四公子之徒为拒宋襄,召狄人入齐。可怜齐桓一生抗狄,身后竟有此等不肖子孙。
③葬齐桓
經·5
秋八月丁亥,葬齊桓公。
傳·4
秋八月,葬齊桓公。
杨注说“齐桓公墓在临淄南牛山上,晋永嘉中为人所发掘。”可是今天已经寻不见一代霸主的墓地了,只是牛山上仍有管仲的墓地。齐桓公是春秋五霸之首,在位43年,任用贤相管仲,九合诸侯,一匡天下,为保存和延续华夏文明做出了巨大贡献。齐桓霸业,直到今天仍为人所津津乐道,足见其影响力之大。《论语·宪问》中孔子对齐桓和晋文进行了比较,说“齐桓公正而不谲,晋文公谲而不正。”我们可以带着这个问题接着读下一个霸主晋文,看看这两个霸主同推“尊王攘夷”有何不同,看看夫子又何出此言。
0518-僖18-临淄牛山管仲墓
一代霸主,身后凌乱。“夜殡”,所谓“死十一日,虫出於户,乃知桓公之死”,死后67天、还是夜里才被装进棺椁。这还不算完,葬礼也是混乱之中进行的,以至于连具体日子也记错了,杜预注说“十一月而葬,乱故。八月无丁亥,日误”。“诸侯五月而葬”,齐桓公足足多了六个月才得以安葬。而且墓也不存于世,尚不及高傒、管仲,其墓至今犹存,后人犹可凭吊。而齐桓霸主恐怕只是湮没于荒野,与俗人为伍,于世间只留下了传说。正如马致远《夜行船·秋思》所云:不恁nèn么渔樵无话说。纵荒坟横断碑,不辨龙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