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人看到「燒錢」、「虧損」就想到眼高手低的創業家、浪擲銀彈的愚蠢創投跟血本無歸的可憐大眾。最近台灣新創的減資案更是讓一些人諄諄教誨「創業家就應該腳踏實地,從穩定的獲利模式開始才對」。
然而報酬來自風險,燒錢也可能是策略。近年來公開上市的知名新創,包括 Tesla、Twitter、Snapchat、Netflix,以及東南亞的 SEA、M17 等,無一不在燒錢。亞馬遜則是長年盈餘幾近於零。為何資本市場容許它們上市?為何投資人仍趨之若鶩?
本期音頻討論燒錢的必要性、好與壞的燒錢策略、不需要燒錢的創業類型、資本市場對盈利的觀念轉變、以及大眾該如何走出被保護的幼童心態,學習擁抱風險。
[討論主題]:PayPal 併購 POS 新創 iZettle|紐約時報的商業模式混淆|如何正常的討論減資 (https://bit.ly/2s3t66i)
(非會員在此取得文章 https://daodu.tech/threeposts )
[延伸閱讀]
*翟神的公司減資 99.9% 股東「一秒變粉塵」 (https://bit.ly/2IH9Ems )by 聯合新聞網
*整個經濟都被 MoviePass 化了。趁現在享受吧 (https://nyti.ms/2IQdj4D ) by 紐約時報
*亞馬遜很會花錢、蘋果很會賺錢 (https://bit.ly/2s3pSQq )by 科技島讀
*蝦皮購物的補貼策略|PChome 的轉型困境 (https://bit.ly/2J1T7gh )by 科技島讀
*Tesla 用軟體思維設計工廠 (https://bit.ly/2LtaQLY )by 科技島讀
*Netflix 增長迅速 (https://bit.ly/2IJkhVG )by 科技島讀
*串流平台的 2 種虧錢方式 — 分析 Spotify 與愛奇藝上市說明書 (https://bit.ly/2s4nOXA )by 科技島讀
*實體世界的複雜 — 專訪 KumaWash 創辦人林宜儒 (https://bit.ly/2IZK53p )by 科技島讀
🔺科技島讀提供音頻聽眾優惠囉!只要在購買頁(daodu.tech/?p=55)上的優惠碼欄位填「podcast」 ,可以折抵 50 元(限首次購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