佛家教人養生,這是一切眾生,可以說是不分族類、不分宗教,最關心的事情,怎樣保持健康長壽,幸福快樂,養生!要想身體好,健康長壽,最重要的就是慈悲心,這是許多人疏忽了,心地清淨慈悲就不會生病。所有一切病痛、煩惱從哪裡生的?我們要細心去觀察,從污染生的,這個道理不難明瞭。這幾天,我聽人家說,報章雜誌裡面刊載歐洲牛肉又發生問題了,又不能吃了。甚至於葡萄酒裡面還摻雜著牛肉的牛血,把葡萄酒染紅,大家都心裡頭慌了,很明顯的,污染就是疾病的根源。心地清淨,沒有污染,就不會生病。慈悲能夠化解一切不祥,不但能解毒,對自己來講你有能力解毒,慈悲心能解毒,慈悲心能化解世間不同的族群、不同的宗教之間一切誤會、歧視,所以種種不吉祥,慈悲心能夠化解。
所以我這個妄想打了好多年,希望能辦一個多元文化的學校,多元文化教什麼?就是教導至善的心、慈悲的心、利益眾生的心。多元文化研究所,多元文化學系,課程內容就是這三點,這三點在佛法裡面講就是菩薩。而慈心裡面最重要的,是不殺,你看淨業三福第一條,「孝養父母,奉事師長,慈心不殺」。對一切眾生,這個物是講一切眾生,不可以有殺害的念頭。不但不能殺,傷害都不可以,這才是真正慈心,是所有一切戒律的基礎,戒行的根本。佛菩薩教我們養生之道,特別著重慈悲心;世間人養生只懂得生理,飲食要衛生,衛是保衛,保衛生理,求得生理的健康。但是生理健康真正的因素他沒有找到,所以選擇最健康的食物,他還是會生病,他還是會老死。什麼原因?生理健康對於健康長壽不是第一個因,它是第二個因,這是治標,不是治本。由此可知,講求衛生的人是治標不治本。
本是什麼?本是心。佛經裡頭常講「依報隨著正報轉」,我們這個身是依報,心是正報,所以心理健康,我們生理就健康了一大半,飲食方面稍微注意一點,那就過得非常好。心理不健康,生理怎麼調養還是無濟於事。這種例子我們看得太多。古代這些帝王將相,對於生理上的保衛,都是找一些專家、第一流的人來照顧他,還不一樣短命。歷代帝王,諸位去查一查看,活到七十歲有幾個人?沒幾個。大多數四、五十歲生命就結束了,五、六十歲,長壽,七十歲以上的稀有!古人稱為古稀之年。什麼原因?疏忽了心理的衛生,他懂得生理的衛生,他不懂得心理衛生。所以慈悲心比什麼都重要,我們養身體,還要懂得養性情。
佛家的飲食為什麼選擇素食?釋迦牟尼佛當年在世,勸導我們素食,但是他自己沒有實行素食,那是生活環境不許可。佛是一個非常慈悲的人,慈悲的人就不願意麻煩別人,佛每天出去托缽,托缽,人家吃什麼就供養什麼,這就方便了。如果佛要提倡素食,每一家都還要準備一點素食應付托缽的人,你說這多麻煩?不願意給人添麻煩。所以這是隨緣。諸佛菩薩那些修行人行,隨緣沒有問題,因為他的心慈悲,他沒有分別、他沒有執著,他的心清淨,不受污染。我們是凡夫,我們的心不清淨,我們的心會受污染,所以不能不有選擇。中國佛教採取素食,始於梁武帝,梁武帝讀《楞伽經》,佛在經上勸勉菩薩不要吃眾生肉,他讀了之後非常受感動,他自己採取素食,勸勉出家人也採取素食,所以素食運動就這樣展開來。全世界的佛教徒都沒有吃素食,吃素食只有中國。
全世界出家的佛教徒,頭頂上沒有燃香的,燃香只有中國。頭頂燃香是什麼意思?佛在經上講的,「燃燒自己,照耀別人」,是我們發願捨己為人,懂得這個意思就行,不是真的叫你把身體燒掉,身體燒掉了你還拿什麼去幫助別人。諸佛菩薩,用現在的話來說,就是服務眾生,為眾生服務,為人民服務。你沒有一個健康的身體,你拿什麼服務?佛家講的燃身、燃指、燃臂,都是取捨己為人的意思。你要會錯了意思,真的把身體燒掉,手指燒掉,手臂燒掉,你變成個廢物,什麼事也不能做。觀世音菩薩兩隻手還不夠,要千手千眼,我們兩個手還要把它燒掉,這成什麼話?意思錯會了。祖師大德教我們在頭頂上燃香,讓你時時刻刻記住,我曾經發願捨己為人。可是頭上有很多人燒了好多個,我還曾經看到有一位出家人,頭頂上大概燒了有三、四十個香疤,燃得那麼多,自私自利,貢高我慢。為什麼?他燃得多,別人燃得少,我比你多。貢高我慢,完全不懂得燃香的意義。所以身上燃不燃沒有關係,心裡頭要記住佛的教誨,真正發心無條件的、無私的為一切眾生服務。
可是素食非常重要,素食養生、養心、養性,性用現在講是情緒,就是素食裡面也有對性情不好的,佛都把它揀擇出來。大家曉得,佛家講的五葷菜,葷是草字頭,葷不是肉食,許多人講吃葷以為是吃肉,錯了,葷不是肉,葷是蔬菜。肉在佛家講腥,葷腥。葷是五種蔬菜,這個大家都曉得,大蒜、小蒜(我們叫蕎頭)、韭菜、蔥、興渠,興渠過去中國沒有,現在很普遍,我們叫洋蔥。這些東西影響生理,沒有功夫的人,沒有定功的人,它會產生不好的效果,所以佛家把它避免,這五種叫葷菜。《楞嚴經》上講得很清楚,生吃容易動肝火,脾氣暴躁。所以佛才勸導初學的人,你要保護自己善良的一個情緒,飲食會影響情緒。素食保護慈悲心,不食眾生肉,所以素食衛生、衛性、衛心,這是最好的選擇,最好的養生之道,它養生、養性、養心,這是大學問。
從這個地方生起愛護一切眾生的心,歡喜、無條件照顧一切眾生,幫助一切眾生,菩提心就從這裡生。佛常常勸我們發菩提心,我們菩提心不知道從哪裡發?菩提心要從愛心裡面發出來,這個愛心不附帶任何條件。有條件的愛心不是菩提心,無條件的愛心才是菩提心。無條件的愛心難發,難在哪裡?難在我們不了解宇宙人生真相。如果你明白了,菩提心自然就發出來。宇宙人生真相是什麼?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這才是真相。我這個講法大家好懂,佛經上的講法大家聽了很難體會它的意思。佛經上怎麼說法?「十方三世佛,共同一法身」,這個話聽起來不好懂,我把它變一變,虛空法界一切眾生就是自己。你們想想看,你什麼時候能夠體會到,什麼時候你承認、你肯定,你的愛心自然就發出來了,那個愛心是平等的慈悲心,那是真正的菩提心。好,今天時間到了,我們就講到此地。
恭選自太上感應篇 (第三十九集) 1999/6/26 新加坡淨宗學會 檔名:19-012-003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