随着小雪的到来,2021年也即将进入尾声。回首这一年,各位打工人一定有不少感慨,特别是从事教育行业的小伙伴,从年初电视剧《小舍得》大火,导致“鸡娃、牛蛙、教育内卷”等等焦虑刷屏互联网;夏天教育局出台新规,从而引发课外教育、线上教育行业大地震。
当我们从政策、新闻、故事中抽身,将目光投向身边,翻开成都高新区的词典查找教育二字,又会有哪些值得一看的“热搜”呢?
说到2021年的教育界,那一定是绕不过教育局官方提出的重磅政策了,这是老话题,也是新要求。对此,高新区的学校又有哪些举措呢?
就在前两天,成都高新区印发《关于进一步减轻义务教育阶段学生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的实施方案》,着力建设“创新教育、乐学高新”高质量教育体系,强化学校教育主阵地作用,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健康成长。具体措施的重点聚焦在作业管理、课后服务、教学提质、校外培训机构监管、家校社企共育等五大方面。
大体来说可分为:提升作业管理质量,减轻学生过重作业负担;提升课后服务质量,满足学生多元发展需求;提升教育教学质量,确保学生校内学足学好;深化培训机构治理,减轻学生校外培训负担;深化家校社企共育,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
这项方案的推出,就是旨在促进学校教育教学质量和服务水平进一步提升,作业布置更加科学合理,课后服务更好满足学生需要,让学生学习更好回归校园,校外培训机构培训行为全面规范。切实保证学生过重作业负担和校外培训负担、家庭教育支出和家长相应精力负担一年内有效减轻、两年内成效显著,居民们的教育满意度明显提升。
书包的重量轻了,课外兴趣和知识储备自然就得丰富起来,成都高新区选择了自己最熟悉的套路——玩转科技。
十月,首届全国青少年科学节活动暨成都高新区第七届中小学科技创新教育节在成都高新新源学校开幕。活动现场,不仅有西昌卫星发射中心副总工程师、中国“首次月球探测工程突出贡献者”、北斗导航等卫星发射指挥员李东平,更是有执行神州十三号飞行任务的女航天员王亚平,他们通过录制视频的方式,向青少年学生们普及科技知识、传播科学精神。
在当天的开幕式上,成都高新区还与四川省青少年科技中心签订了“共建科技创新教育实验区”合作协议,双方将围绕科技创新教育智库建设、课程群建设、创新教育师资培训、科创赛事活动等方面进行合作,做亮创新教育品牌。
至于现场活动,简单一句话,那就是各路学生使用各种科技各显神通!在科技互动体验区,有AR智慧课堂、MR沉浸式体验、深海探索机器人、VR桌面互动、航空航天模型互动体验、无人机互动体验、乐高GBC体验、垃圾分类体验等12个项目。
在最吸引眼球的科创比赛区,小学组的“未来太空”创意大赛围绕主题设计并制作未来太空——月神空间站;初中组的“机器人‘人机对战’挑战赛”让人领略机器人组装、编程技术;高中组的理化生创新实验比赛通过现场实验展示、专家答辩展现高新学子科创风采;创意“集盒”大赛助力学生将创意转化为设计蓝图、实景模型和产品。
值得一提的是,作为“青少年科技教育联合行动——全国青少年科学节”的系列活动,本届活动还申报了全国优秀青少年科学节系列活动。
关于学生的教育咱是说的风生水起了,那成千上万的打工人呢,有没有那种就在家门口,不用专门报班,不怎么花钱,还特别有意思的兴趣课呢?全都要的成年人要求还挺多,不过在成都高新区,这种好事还真有!
如果你对音乐感兴趣,那千万不要错过交子大道西段的石羊里Art district综合艺术街区。在这个被誉为城南“艺术后花园”、城南品牌乐器第一街、高新区美育文化第一街的地方,你能看到拥有施坦威、鲍德温、哈曼尼等国际知名钢琴品牌的名品钢琴馆;也能游览四川音乐学院管弦系艺术教育实践基地——尔闻艺术·交响乐博物馆;鉴赏致力于“弘扬传统文化,传播民族音乐”逸真国乐生态博物馆。更能享受到综合艺术街区为市民提供音乐文化公开课、乐理知识与器乐技艺学习班等艺术课堂,体验开展器乐文化周、西洋乐与民族乐演奏表演、器乐制作工艺展示与体验等活动。
在不久的将来,这里还会为艺术家、文艺爱好者、教育从业者搭建艺术展示和文化交流的平台,每年举办不低于100场文艺汇演及相关艺术展演。
“引领教育提档升级,创新育人良性生态”,这是高新区2021年在教育领域的目标和方向。初步形成“十五分钟便民学习服务圈”、“家校社企”协同共育机制和终身教育服务体系。开办中小学5所(含教学点位),新增学位8250个;开办幼儿园21所(其中回收民办园、举办公办园11所),新增学位7380个,为高新区的孩子提供家门口的便捷就学环境。
未来成都高新区也将继续推进科技创新教育,打造一流教育品牌,建设一流人才队伍,联动高校及科研院所举办教师创新能力培训,推进区域课程体系建设,
营造一流科技创新育人环境,持续为成都、四川、全国培养优秀人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