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FAQs about 「基督生命堂」的罗马书 (视频):How many episodes does 「基督生命堂」的罗马书 (视频)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00 episodes available.
May 17, 2015之十二:因信被称为义、承受世界、得以坚固马丁路德说:“倘若我们认识因信称义的教义,我们就是处在最明亮的光芒,倘若不,我们就是身处于最深渊的黑暗”。纵然“因信称义”这伟大的真理已在过去500年里在基督教界公然的被声明,但至今仍然有许多信徒对“唯独信心”的教义毫不认知或存有疑点。更糟的是许多教师与牧师没有在此给予精确的教导。事实上,我们单单因着信被称为义,而这信临到我们本是神的主权性与超自然的作为,里头毫无人的因素与功德。今天,有不少信徒仍旧没在此根基定准,总觉得人的称义(重生得救)仍有人的行为或某种顺服表现的因素在里头,或就是认为有某些自然的因素能造成人对神产生信心,以此决定跟从祂(例如:亚伯拉罕能信,乃是因遇到了哥哥与父亲丧亡的事,以至对人生绝望而向神回应)。倘若如此,那便无形中削弱圣灵在人心中的作为,不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祂。事实上,信与行有联结与区分关系。信心的确会带来顺服的行为。这纵然是会越来越明显的显露,但在信的当儿,行为是未见的。信的实质本身是见不到行为的,因为信是在人的内里发生的事,是圣灵看不见的作为临到人的生命里的事。当一个人将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的当儿,那根本没有任何明显的行为或顺服的表现在其中,唯独圣灵单单赐人信心,使人以信回应神。那么,雅各书所宣称的“信心必带来行为”的真理又如何解释呢?那是在信心结出果子之后所生发出来的行为,也能说是真信后逐步显然的表现。今天,教会讲台有很多的教导是没有将信心与行为划分之下大力强调行为的必要性与需要性。许多牧者们专夸奖那些品行端正的会友(例如:会做人、为教会付出、奉献上有见证、在职场中有好见证、听从教会带领人的劝导、等)。纵然这些好行为的表现都是真信之人必会达成的结果,但行为并非神称赞的因素。神所称赞的乃是发自这些行为的信心。亚伯拉罕得神的称赞是因他的信,而他的行为(顺服)的表现只是证实他的信。在主耶稣称赞撒该的话当中也显出主看重他的信心《路19:1-10》。主并非指出他的好行为为称赞的因素,乃是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换句话:他也是如同亚伯拉罕,因信称义之人)。《希11:39》说到人因信心得神称许(改述)。所以,我们会晓得行为毫无称义的要素,唯有是证实信心存在的因素。况且,行为也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层面。有的是虚假的行为(例如:为人而不为神而做);或是某人信心还未到达某些善行的程度(例如:有的人确实是信,但因信心幼嫩而未能舍去某些地上的利益);再就是也有个人从神领受的某些托付或指示,所以在行为的表现上与众不同。但话说回来,我们也绝不能以此为体贴老我的借口。倘若人自欺,或是在信心走退后路,神总不喜悦。所以,雅各书是在此原因之下向人要求信心的明证,用意有两个:一,向那根本没得救之人说明其事实,好叫他们不继续自欺,以至真实的悔改;二,向那得救的人发出指责,讲说他们亏欠了恩典,以至能觉悟而转向神。...more1h 24minPlay
May 16, 2015之十二:因信被称为义、承受世界、得以坚固马丁路德说:“倘若我们认识因信称义的教义,我们就是处在最明亮的光芒,倘若不,我们就是身处于最深渊的黑暗”。纵然“因信称义”这伟大的真理已在过去500年里在基督教界公然的被声明,但至今仍然有许多信徒对“唯独信心”的教义毫不认知或存有疑点。更糟的是许多教师与牧师没有在此给予精确的教导。事实上,我们单单因着信被称为义,而这信临到我们本是神的主权性与超自然的作为,里头毫无人的因素与功德。今天,有不少信徒仍旧没在此根基定准,总觉得人的称义(重生得救)仍有人的行为或某种顺服表现的因素在里头,或就是认为有某些自然的因素能造成人对神产生信心,以此决定跟从祂(例如:亚伯拉罕能信,乃是因遇到了哥哥与父亲丧亡的事,以至对人生绝望而向神回应)。倘若如此,那便无形中削弱圣灵在人心中的作为,不将神当得的荣耀归给祂。事实上,信与行有联结与区分关系。信心的确会带来顺服的行为。这纵然是会越来越明显的显露,但在信的当儿,行为是未见的。信的实质本身是见不到行为的,因为信是在人的内里发生的事,是圣灵看不见的作为临到人的生命里的事。当一个人将生命的主权交给耶稣的当儿,那根本没有任何明显的行为或顺服的表现在其中,唯独圣灵单单赐人信心,使人以信回应神。那么,雅各书所宣称的“信心必带来行为”的真理又如何解释呢?那是在信心结出果子之后所生发出来的行为,也能说是真信后逐步显然的表现。今天,教会讲台有很多的教导是没有将信心与行为划分之下大力强调行为的必要性与需要性。许多牧者们专夸奖那些品行端正的会友(例如:会做人、为教会付出、奉献上有见证、在职场中有好见证、听从教会带领人的劝导、等)。纵然这些好行为的表现都是真信之人必会达成的结果,但行为并非神称赞的因素。神所称赞的乃是发自这些行为的信心。亚伯拉罕得神的称赞是因他的信,而他的行为(顺服)的表现只是证实他的信。在主耶稣称赞撒该的话当中也显出主看重他的信心《路19:1-10》。主并非指出他的好行为为称赞的因素,乃是说:“今天救恩到了这家,因为他也是亚伯拉罕的子孙”(换句话:他也是如同亚伯拉罕,因信称义之人)。《希11:39》说到人因信心得神称许(改述)。所以,我们会晓得行为毫无称义的要素,唯有是证实信心存在的因素。况且,行为也有很多模糊不清的层面。有的是虚假的行为(例如:为人而不为神而做);或是某人信心还未到达某些善行的程度(例如:有的人确实是信,但因信心幼嫩而未能舍去某些地上的利益);再就是也有个人从神领受的某些托付或指示,所以在行为的表现上与众不同。但话说回来,我们也绝不能以此为体贴老我的借口。倘若人自欺,或是在信心走退后路,神总不喜悦。所以,雅各书是在此原因之下向人要求信心的明证,用意有两个:一,向那根本没得救之人说明其事实,好叫他们不继续自欺,以至真实的悔改;二,向那得救的人发出指责,讲说他们亏欠了恩典,以至能觉悟而转向神。...more0minPlay
May 10, 2015之十一:亚伯拉罕的因信称义与我的关系倘若一个人在基督信仰的实质上是凭肉体,他就会不断的靠功德,而靠功德的想法与举动就会不断的出现在他的信仰道路中。但倘若一个人在信仰的实质上是凭信心,他就会不断的靠恩典,而靠恩典的方法与经历就会不断的显示在他的信仰生活中。今天,基督信仰中有许多教义的差距,而这差距都是来自对“信心”和“称义”的误解。为何“因信称义”这伟大的真理这么快会流失?为何这真理在神教会的讲台会失去中心强调?再就是为何这神为真理会变质为人的功德(视信心为功德)?其实,这都是因为人倾向肉体的光景而带来的结果。确实上,神称罪人为义的事要说明的就是“神主权性的恩典”,这一切来自神自己所发明的救恩,而全是祂的功德所为。那在此神引进“人的信心为领会救赎的联结点”,就是说当一个人信的时候,他蒙受了基督救赎在他身上的功效,就是神算他为义(这并非他拥有神无瑕无耻的圣洁属性,乃是被神称为义)。因此,信心是毫无人的功德在里头。信心乃是弃绝一切自己有任何义的主张,以至全然相信那称罪人为义的神,而这宣称的根基就在于基督十字架上的完工。今天,倘若我们的心灵不太明白“神算我们为义”的真理,所认为的是我们因功德成为义人,或因有信心的表现就成为义人,或是成为义人就是被灌输神的义(因此就不会在犯罪),我们信仰的起点就有误了。事实上,“神称我们为义,以我们的信心算为我们的义”,并非宣明信心为我们得救的条件,也不是说这信心代表我们在信仰道路中能完全顺服神,乃是在灵界的法律上宣称我们为义人,不算我们为有罪的,以至以此看待我们。这之后,我们还会有很多不够不足之处,甚至会有软弱过犯,但这并非更改我们“被称为义”的地位。所以,我们的信仰是在这地位上(根基)前进的。我们不能因自己的软弱而更改我们对自己称义的地位有所疑惑,或是以多做善行来多赚取“称义”的位子。这样一来,我们的“被神称为义”的信仰就失效了。相反的,因信称义告诉我们基督已经替代我们,祂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因此借着信,我今日在肉身活着不在是我,乃是与基督联合而活《加2:20》。今天,我们要精准的认识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真理,而从这里清楚认识我们在基督里蒙爱蒙福的尊贵身份。倘若我们对此身份有所疑点,我们不是要多做什么(以人的功德)来肯定自己,乃是要先认识神称我们为义的真理。事实上,唯有认识自己已经是被神称为义的才能行出义。在这点上,没有任何人的宗教能理解这等奥秘。因为宗教总是要以人的功德来自我肯定自己,但福音显出神的义,使人因信而与基督联合,以此才能真行出义。...more1h 24minPlay
May 09, 2015之十一:亚伯拉罕的因信称义与我的关系倘若一个人在基督信仰的实质上是凭肉体,他就会不断的靠功德,而靠功德的想法与举动就会不断的出现在他的信仰道路中。但倘若一个人在信仰的实质上是凭信心,他就会不断的靠恩典,而靠恩典的方法与经历就会不断的显示在他的信仰生活中。今天,基督信仰中有许多教义的差距,而这差距都是来自对“信心”和“称义”的误解。为何“因信称义”这伟大的真理这么快会流失?为何这真理在神教会的讲台会失去中心强调?再就是为何这神为真理会变质为人的功德(视信心为功德)?其实,这都是因为人倾向肉体的光景而带来的结果。确实上,神称罪人为义的事要说明的就是“神主权性的恩典”,这一切来自神自己所发明的救恩,而全是祂的功德所为。那在此神引进“人的信心为领会救赎的联结点”,就是说当一个人信的时候,他蒙受了基督救赎在他身上的功效,就是神算他为义(这并非他拥有神无瑕无耻的圣洁属性,乃是被神称为义)。因此,信心是毫无人的功德在里头。信心乃是弃绝一切自己有任何义的主张,以至全然相信那称罪人为义的神,而这宣称的根基就在于基督十字架上的完工。今天,倘若我们的心灵不太明白“神算我们为义”的真理,所认为的是我们因功德成为义人,或因有信心的表现就成为义人,或是成为义人就是被灌输神的义(因此就不会在犯罪),我们信仰的起点就有误了。事实上,“神称我们为义,以我们的信心算为我们的义”,并非宣明信心为我们得救的条件,也不是说这信心代表我们在信仰道路中能完全顺服神,乃是在灵界的法律上宣称我们为义人,不算我们为有罪的,以至以此看待我们。这之后,我们还会有很多不够不足之处,甚至会有软弱过犯,但这并非更改我们“被称为义”的地位。所以,我们的信仰是在这地位上(根基)前进的。我们不能因自己的软弱而更改我们对自己称义的地位有所疑惑,或是以多做善行来多赚取“称义”的位子。这样一来,我们的“被神称为义”的信仰就失效了。相反的,因信称义告诉我们基督已经替代我们,祂替我们成为罪,好叫我们在祂里面成为神的义《林后5:21》。因此借着信,我今日在肉身活着不在是我,乃是与基督联合而活《加2:20》。今天,我们要精准的认识亚伯拉罕因信称义的真理,而从这里清楚认识我们在基督里蒙爱蒙福的尊贵身份。倘若我们对此身份有所疑点,我们不是要多做什么(以人的功德)来肯定自己,乃是要先认识神称我们为义的真理。事实上,唯有认识自己已经是被神称为义的才能行出义。在这点上,没有任何人的宗教能理解这等奥秘。因为宗教总是要以人的功德来自我肯定自己,但福音显出神的义,使人因信而与基督联合,以此才能真行出义。...more0minPlay
April 12, 2015之十:因信称义的教义与应用在学习罗马书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保存纯正的神学,以至我们的信仰不会偏离正道,另外要非常注意的就是论证与分析的转机点。特别,当我们要从神的忿怒转移到恩典;从神的审判转到称义;从依靠律法转到唯独信心;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的心灵因这恩典得以何等的自由,我们因被称为义有何等的确据,我们享受到这信心所带来的何等变化?”我们不要单以观念来明白救赎的事,我们的心灵乃要确认而经历那超自然与继续运行在我们里头的能力,要不然我们的信仰很快就会被一种神学观念死板的辖制。《罗1:16》说到:「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试问这样的救赎恩典是只有在知识上参透,还是也必需同样在心灵中经历呢?确实上,神的圣洁与罪恶之人之间的鸿沟不是人能以感觉感触或以想象来理解的。当神不断的在罗马书前三章揭开人心灵深处的罪咎,人的生命本质的罪恶光景,显示人的彻底堕落,我们受神的道启示之人应该是被带到完全没有一线曙光、一点希望、一丝生机的现实。但就在这时候,神在祂的恩典中将祂的义显明出来!试问谁能领会这转捩点所带来的冲击与希望呢?试问这样的显明只是让我们知道一个有趣或值得感激的学问,还是将我们人生的方向与方法全然改变的情报呢?今天,信徒很少将自己现在面临的身心灵、生活、人际、经济、事奉的全盘问题与罪和肉体扯上关系。有时软弱无力时只有自哀自怜,有时生活处事不顺利时就只有埋怨人或情况,其实这都是我们心灵的方向和方法还不是悔改、否认自我、跟从神。往往,我们对福音的认识与应用并不是因罪和肉体被带到无助,以致我们对基督恩典的能力还是非常局部性的体感与经历。确实上,许多信徒对福音的认识没有没有达到要继续治死“自我”的心思、情感与意志。一般上,信徒的心灵趋向是只专注要处理情绪或现况问题,但不是因罪和肉体的存在而紧靠着基督救赎而活。我们当晓得:倘若罪使我们全人堕落,与神隔绝,以至我们的灵魂在也无法接触到神的荣耀,那我们从罪被拯救出来的事情上更是带有将我们全人归降神的恢复力。但这能力始终要来自我们对福音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次要从基督十字架所显明的神的义得此答案。...more1h 28minPlay
April 11, 2015之十:因信称义的教义与应用在学习罗马书的时候,我们除了要保存纯正的神学,以至我们的信仰不会偏离正道,另外要非常注意的就是论证与分析的转机点。特别,当我们要从神的忿怒转移到恩典;从神的审判转到称义;从依靠律法转到唯独信心;我们要问自己:“我们的心灵因这恩典得以何等的自由,我们因被称为义有何等的确据,我们享受到这信心所带来的何等变化?”我们不要单以观念来明白救赎的事,我们的心灵乃要确认而经历那超自然与继续运行在我们里头的能力,要不然我们的信仰很快就会被一种神学观念死板的辖制。《罗1:16》说到:「这福音本是神的大能,要救一切相信的」。试问这样的救赎恩典是只有在知识上参透,还是也必需同样在心灵中经历呢?确实上,神的圣洁与罪恶之人之间的鸿沟不是人能以感觉感触或以想象来理解的。当神不断的在罗马书前三章揭开人心灵深处的罪咎,人的生命本质的罪恶光景,显示人的彻底堕落,我们受神的道启示之人应该是被带到完全没有一线曙光、一点希望、一丝生机的现实。但就在这时候,神在祂的恩典中将祂的义显明出来!试问谁能领会这转捩点所带来的冲击与希望呢?试问这样的显明只是让我们知道一个有趣或值得感激的学问,还是将我们人生的方向与方法全然改变的情报呢?今天,信徒很少将自己现在面临的身心灵、生活、人际、经济、事奉的全盘问题与罪和肉体扯上关系。有时软弱无力时只有自哀自怜,有时生活处事不顺利时就只有埋怨人或情况,其实这都是我们心灵的方向和方法还不是悔改、否认自我、跟从神。往往,我们对福音的认识与应用并不是因罪和肉体被带到无助,以致我们对基督恩典的能力还是非常局部性的体感与经历。确实上,许多信徒对福音的认识没有没有达到要继续治死“自我”的心思、情感与意志。一般上,信徒的心灵趋向是只专注要处理情绪或现况问题,但不是因罪和肉体的存在而紧靠着基督救赎而活。我们当晓得:倘若罪使我们全人堕落,与神隔绝,以至我们的灵魂在也无法接触到神的荣耀,那我们从罪被拯救出来的事情上更是带有将我们全人归降神的恢复力。但这能力始终要来自我们对福音的认识。今天,我们再次要从基督十字架所显明的神的义得此答案。...more0minPlay
March 29, 2015普世人都在罪恶之下倘若我们对全人类的根本问题不清楚,我们绝对不会领会福音的普世救赎性质(所谓普世救赎性质就是全人类都需要被救赎,也足以能被拯救)。今天,有些人讲的福音似乎是只能改善一些人的道德观念,有些是给人一些高尚的学问,有的是满足人情感方面的需要,有些是给予人一些新的敬虔生活方式,或是给人暂时的解脱等,但真正的福音是能够拯救人的灵魂,将人的心思、情感、欲望,良知、意志都全然拯救。事实上,人要经历福音的荣耀转则点(被带入恩典,与神和好)绝不能单以人性的范围来体会神的爱。人必需被带到他认识福音之前的那等测底堕落的样子,纵然他很难体感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堕落,但他必需从真理认识那是怎样的光景,是何等真实的事实,之后才继续越来越发现基督救赎的伟大,而这救赎不仅是自己需要,万人也都需要。今天,我们很多信了主之人的问题就是常常遗忘我们堕落的光景,一旦信了主,就对那曾经堕落的光景失去知觉,被套在一种以恩典为自满的光景。以此,我们很快就误以为我们与过去堕落的光景脱了节。没错!圣经说:「在基督里,我们是新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但是我们不要认为这个新人和将要过的新生活是不需对自己堕落的本性有意识的。相反的,我们必需要明白罪持续所带来的影响,这旧人(肉体)常常要掌控生命主权的实在,与撒旦常常引诱欺骗我们的事实。这一切都是属灵的现实,也是我们新生的灵魂必需清楚意识的。在这点上,我们时常会看见圣经伟人的谨慎与通达之心。大卫说:“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在母胎时就有了罪”;保罗蒙恩之后,仍旧说:“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啊!”所以,我们要真实认识福音的普世救赎性质,那不是一种宗教概念的学说。那乃是当我们认识了福音真理之后,我们必需透过反复的确认来认识普世人的堕落性质,不论是男女老少,尊贵或卑贱,聪明或愚拙,好人或歹人,或者是任何的人种民族,他们里头都有罪根,以致不由自主的受到罪的影响。当圣经说:“一个义人都没有”,这是普世人都已经陷入的现实光景(原罪,罪根)。我们不能将这句话范围化,认为某些人糟透,某些人还可以;或某些人真该死,该受刑罚,某些人却对人类有贡献,不值得遭受这么严重的判决。相反的,我们要透过圣经去认识、体会、确认人不义的光景,然后将人带到他对原有堕落的认识,他才能接纳神的恩典。所以,保罗在《罗5:20》说:“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这句话并非说人的罪显多,才算多。乃是人生命的本质就有罪,但若不将它显多,人绝不会看到自己对救赎的需要。所以,圣经说:“律法使人知罪”,以此将人带到恩典面前。...more1h 22minPlay
March 28, 2015之九: 普世人都在罪恶之下倘若我们对全人类的根本问题不清楚,我们绝对不会领会福音的普世救赎性质(所谓普世救赎性质就是全人类都需要被救赎,也足以能被拯救)。今天,有些人讲的福音似乎是只能改善一些人的道德观念,有些是给人一些高尚的学问,有的是满足人情感方面的需要,有些是给予人一些新的敬虔生活方式,或是给人暂时的解脱等,但真正的福音是能够拯救人的灵魂,将人的心思、情感、欲望,良知、意志都全然拯救。事实上,人要经历福音的荣耀转则点(被带入恩典,与神和好)绝不能单以人性的范围来体会神的爱。人必需被带到他认识福音之前的那等测底堕落的样子,纵然他很难体感到那是一个怎样的堕落,但他必需从真理认识那是怎样的光景,是何等真实的事实,之后才继续越来越发现基督救赎的伟大,而这救赎不仅是自己需要,万人也都需要。今天,我们很多信了主之人的问题就是常常遗忘我们堕落的光景,一旦信了主,就对那曾经堕落的光景失去知觉,被套在一种以恩典为自满的光景。以此,我们很快就误以为我们与过去堕落的光景脱了节。没错!圣经说:「在基督里,我们是新人,旧事已过,都变成新的了」。但是我们不要认为这个新人和将要过的新生活是不需对自己堕落的本性有意识的。相反的,我们必需要明白罪持续所带来的影响,这旧人(肉体)常常要掌控生命主权的实在,与撒旦常常引诱欺骗我们的事实。这一切都是属灵的现实,也是我们新生的灵魂必需清楚意识的。在这点上,我们时常会看见圣经伟人的谨慎与通达之心。大卫说:“我的罪常在我面前...我在母胎时就有了罪”;保罗蒙恩之后,仍旧说:“立志行善由得我,行出来由不得我...我真是苦啊!”所以,我们要真实认识福音的普世救赎性质,那不是一种宗教概念的学说。那乃是当我们认识了福音真理之后,我们必需透过反复的确认来认识普世人的堕落性质,不论是男女老少,尊贵或卑贱,聪明或愚拙,好人或歹人,或者是任何的人种民族,他们里头都有罪根,以致不由自主的受到罪的影响。当圣经说:“一个义人都没有”,这是普世人都已经陷入的现实光景(原罪,罪根)。我们不能将这句话范围化,认为某些人糟透,某些人还可以;或某些人真该死,该受刑罚,某些人却对人类有贡献,不值得遭受这么严重的判决。相反的,我们要透过圣经去认识、体会、确认人不义的光景,然后将人带到他对原有堕落的认识,他才能接纳神的恩典。所以,保罗在《罗5:20》说:“罪在哪里显多,恩典就更显多了”。这句话并非说人的罪显多,才算多。乃是人生命的本质就有罪,但若不将它显多,人绝不会看到自己对救赎的需要。所以,圣经说:“律法使人知罪”,以此将人带到恩典面前。...more0minPlay
March 22, 2015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圣经说:人都是虚谎的,唯有神是真实的。试问什么是真实的呢?是我们肉眼所见的吗?是我们的现况吗?还是我们的理想呢?一般上,人都在三方面取得真实感。一,就是自己的想法。当一个人里头已经有一种的想法,他透过那自有的想法来查考与研究一切都似乎有真实感。无论是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家,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他们也自认自己的想法行得通。甚至是平凡人都对生活、钱途、人际、经济等也都有想法。在这想法里,人自己领悟他认为是真实的,但人的想法往往受到时间与时代的挑战。当新的时代与新的事件临到,人的想法往往遭受变化。二,就是自己的感受。感受就是我们心里的知觉,原来本应该受到真理影响与引导,以此结合肉身来荣耀神,但是当人堕落之后,全然受到罪和肉体的影响。从那时起,我们都对周围的环境、事物、人产生自我的感受,也以此为真实的。但是,过不久后我们又会发现这感受也因着外在情况条件的改变而跟着改变。人可能渐渐会明白不能靠感觉,但还是无法逃脱这相对的真实感,也以此而行。三,就是自己的生活。人往往会将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或常处于的环境当做真实的。所以,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现实了,也被人视为真实。例如:殷勤工作的人常以工作为一切,照顾儿女的父母常把儿女的生长与发展当做一切,一个专业球员会把训练和竞赛当做一切,这是因为他们正在进行与接触这些事情,他们的生活与集中力都环绕在这些事项事物。纵然这没错,但很多时候人没有进一步思索自己在生活处事的终极目的与长久价值,也没察觉自己现在这么专注的很快就过去。当人生不同的阶段临到,人就会发现到自己曾经这么卖力追求与集中争取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下子消散了。所以“想法、感受、生活”有真实感吗?有!但这一切绝对不能取代神的真实。相反的,我们要在神的真实里寻求祂所赐的想法,所给予的感受,和所喜悦的生活处事,好叫我们现在所想、所感受、所做的有永远的奖赏,也能实现出现在的意义(神的美意)。但是,今天很多人以自己所认为真实的推翻了神的真实(真理的源头)。这是因为他们专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旦神所说的不配合自己的想法,感受与理想的生活,他们就因此就质疑神所说的,也轻忽神的永能与神性。在今天的经文里,我们又会看见保罗与假想中的犹太人辩论。当他在《2:17-29》揭露了犹太人的内心世界,指出他们对律法和真受割礼的误区,他预想有些犹太人必定起来反驳他,与他辩证,所以他在这里再次以假想辩论法来面对这些实际论点。...more1h 31minPlay
March 21, 2015之八: 神是真实的,人都是虚谎的圣经说:人都是虚谎的,唯有神是真实的。试问什么是真实的呢?是我们肉眼所见的吗?是我们的现况吗?还是我们的理想呢?一般上,人都在三方面取得真实感。一,就是自己的想法。当一个人里头已经有一种的想法,他透过那自有的想法来查考与研究一切都似乎有真实感。无论是科学家,政治家,经济家,他们都有自己的一套思想,他们也自认自己的想法行得通。甚至是平凡人都对生活、钱途、人际、经济等也都有想法。在这想法里,人自己领悟他认为是真实的,但人的想法往往受到时间与时代的挑战。当新的时代与新的事件临到,人的想法往往遭受变化。二,就是自己的感受。感受就是我们心里的知觉,原来本应该受到真理影响与引导,以此结合肉身来荣耀神,但是当人堕落之后,全然受到罪和肉体的影响。从那时起,我们都对周围的环境、事物、人产生自我的感受,也以此为真实的。但是,过不久后我们又会发现这感受也因着外在情况条件的改变而跟着改变。人可能渐渐会明白不能靠感觉,但还是无法逃脱这相对的真实感,也以此而行。三,就是自己的生活。人往往会将自己正在进行的事情或常处于的环境当做真实的。所以,人的生活本身就是一个现实了,也被人视为真实。例如:殷勤工作的人常以工作为一切,照顾儿女的父母常把儿女的生长与发展当做一切,一个专业球员会把训练和竞赛当做一切,这是因为他们正在进行与接触这些事情,他们的生活与集中力都环绕在这些事项事物。纵然这没错,但很多时候人没有进一步思索自己在生活处事的终极目的与长久价值,也没察觉自己现在这么专注的很快就过去。当人生不同的阶段临到,人就会发现到自己曾经这么卖力追求与集中争取的只不过是过眼云烟,一下子消散了。所以“想法、感受、生活”有真实感吗?有!但这一切绝对不能取代神的真实。相反的,我们要在神的真实里寻求祂所赐的想法,所给予的感受,和所喜悦的生活处事,好叫我们现在所想、所感受、所做的有永远的奖赏,也能实现出现在的意义(神的美意)。但是,今天很多人以自己所认为真实的推翻了神的真实(真理的源头)。这是因为他们专以自己的利益出发。一旦神所说的不配合自己的想法,感受与理想的生活,他们就因此就质疑神所说的,也轻忽神的永能与神性。在今天的经文里,我们又会看见保罗与假想中的犹太人辩论。当他在《2:17-29》揭露了犹太人的内心世界,指出他们对律法和真受割礼的误区,他预想有些犹太人必定起来反驳他,与他辩证,所以他在这里再次以假想辩论法来面对这些实际论点。...more0minPlay
FAQs about 「基督生命堂」的罗马书 (视频):How many episodes does 「基督生命堂」的罗马书 (视频)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100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