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句:
我的一个成功原则是:痛苦+反思=进步
痛苦的感受来自于我们面对、处理重要事件所发出的信号。如果能接受自己的错误并积极反思,就能收获进步与成长的快乐。
——达里奥
你好,欢迎收听简七周报。
一起看看本周发生了哪些大事,希望我的解读,能让你收获有用又易懂的理财知识,逐渐培养经济敏感度。
一、宏观动态:财政收支数据出炉
(第一条解读,来听一听1-2月份的财政收支数据)
关键词:财政收支
昨天,财政部公布了今年前两个月的全国财政收支情况。财政收支可以看成是国家的「账本」,记录资金的流向,在账本中,又有不同功能的账户:
一般公共预算记录了税收收入、医疗支出等收支的大头;
政府性基金预算主要与土地出让金收入、专项债支出挂钩。
来看看这两个账户的主要变化——
先来看看全国一般公共预算:
1-2月,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收入4.6万亿,同比增长10.5%;支出3.8万亿,同比增长7%。
(数据来源:财政部)
在税收大头中,国内增值税(6.1%)和和企业所得税(5.4%)收入增速低于税收的平均增速,说明经济仍然面临一定压力。
其中,房产业、建筑业的所得税增速为负,过得比其他行业艰难一些。
个人所得税增速亮眼,同比上涨47%。涨幅大的原因可能与税务局通过大数据,紧盯着偷漏税的主播、明星,追缴到不少税款有关。
此外,受到油价上升的影响,和成品油相挂钩的消费税同比增长了18%。
从支出来看,前两个月的第一大支出是「社会保障和就业支出」,同比上涨4.8%。
(数据来源:财政部)
社会保障就是我们父母每个月领取到的养老金。另外,在「稳就业」的目标下,政府对就业人员的技能培训、失业人员的救济帮扶也在提升。
由于前两个月疫情较为稳定,与防疫有关的卫生健康支出增速是4%,但在奥密克戎的影响下,估计3月份这项数据会大幅提升。
再来看看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
1-2月,全国政府性基金预算收入为0.9万亿,同比下降27%;支出1.4万亿,同比增长28%。
在收入项中,土地出让金是绝对的大头,占到了9成(0.8亿)。受到楼市调控、房企资金紧张拍地意愿下降的影响,土地收入同比大幅下滑30%。
支出的增长用在了地方政府专项债的发行上,专项债主要投向交通、市政等基建领域,有利于经济的稳定。
另外,科技支出增速最高,也体现了财政大力推进科技创新,提升产业发展水平。
这对我们有哪些影响呢?
两会的政府报告提到,财政今年最主要的目标就是「减税降费」。从前两月的收支数据来看,政府的「净收入」(收入-支出)接近1万亿,资金「弹药」还是比较充足的,这对接下来各项政策的落地和推进是有利的保障。
减税降费利好的是有「硬实力」的高端制造企业、中小微企业(专精特新),在近期股市下跌的环境下,可以关注下行业中的掘金机会。
二、公司动态:中国平安被低估了吗?
(第二条解读,来听一听中国平安的业绩)
关键词:中国平安
最近(17日),中国平安发布了2021年的全年业绩,去年公司实现营运利润1480亿元,同比增长6%。
这意味着什么呢?
首先,公司整体业绩保持稳健增长,给投资者吃下一颗定心丸。
盈利贡献部分主要是靠三大业务,寿险及健康险、财产险、平安银行的拉动。其中,寿险及健康险业务去年营运利润同比增长3.6%,平安银行净利润同比增长25.6%;
除此之外,平安科技贡献也不少,去年总收入达993亿元。
其次,巨额分红、大手笔回购力度不小。
跟随年报一起发布的还有公司的分红派息和回购,中国平安昨天发布了2021年度分红方案,预计派现金额占净利润的26.77%,折合下来公司的股息率约为2.28%。
这也表明了公司对自家未来发展的信心。
另外,董事姚波更是直接喊话「中国平安被低估」。
昨天的业绩发布会上,姚波直接表示:「中国平安股价确实存在低估情况,希望市场给予耐心和时间。」
这有什么影响呢?
过去一年,中国平安的股价可以说是跌跌不休,从最高的90多块一路腰斩到40多块,主要是受寿险等传统保险发展的瓶颈期,经营缺乏动力,再加上投资踩雷了华夏幸福地产。
不仅给公司带来一定的亏损,还让不少投资者对公司经营产生质疑、寒了心。
虽然2021年业绩的披露和董事的喊话,给投资者打了一针信心剂,股价上昨天也涨了5%。但接下来能否增强核心竞争力,突破发展瓶颈,才是投资者更关心的,有信心也得看到实际回报才行。
三、市场热点:港交所首家SPAC公司上市
(第三条解读,来听一听SPAC公司)
关键词:SPAC
昨天,香港交易所迎来了首家以SPAC形式上市的公司,整个上市流程用时60天,创下港股上市用时的最短记录。
先来介绍下SPAC(Special Purpose Acquisition Company),它的中文名是特殊目的收购公司,又叫「空壳公司」。
与传统「公司上市融资」的模式不同,SPAC是「先上市拿到钱,再投资公司」,举个例子——
小七是一家医疗公司的高管,他发现有隔壁的疫苗公司光顾着埋头研发,发明了很多专利,但没想着用专利在市场上挣钱,现在公司估值不高。
小七想,要是能把公司买下来,说不定有很大的投资价值。 于是,他就作为发起人成立了一家SPAC空壳公司,通过上市向投资人募集到1个亿(需要存放在指定账户)。
小七对投资人承诺,2年内会用募集到的1亿收购一家有实体经营的公司(疫苗公司):
这样被收购的公司在得到资金的同时完成了借壳上市;
SPAC公司也有了实际经营的业务,估值提高,股价快速上涨,皆大欢喜。
那如果没有收购到好的公司,或者收购的公司投资人不看好怎么办呢?
SPAC通常会规定,如果两年内没有收购到好的标的物,SPAC公司得就地解散,到时连本带利把钱退还给投资人;
如果找到标的公司,但有投资人还是不想投,也可以按原价赎回本金。
总得来说,SAPC可以加快发起人(小七)的融资效率,通常2个月就能上市,传统模式得半年到一年以上;
对投资者来说,可以获得一个「以小博大」的机会,一旦并购完成,两年时间可能得到几倍的收益。
但这种模式也存在风险,这很依赖发起人的眼光与投资能力,如果并购后公司表现不佳,股价也会下跌。
这对我们有什么影响呢?
在美国,SPAC现在已经成为美股最主流的融资方式之一,去年的融资额占到美股IPO的六成。
这次港股首家SPAC的成功上市,给后来者做了个示范,打通了这条模式的融资渠道。
但目前,港股的SPAC和我们普通投资者没什么关系,因为港交所要求SPAC在完成并购前只能由专业投资机构的投资人参与,等到完成并购后,普通投资者才能在市场上交易,这就和买股票没区别了。
所以,SPAC的作用更多地还是为中小企业「融资难」问题提供一个解决方案,发起人在拿到钱后可以投资那些规模不大但有升值潜力的项目。
三、其他值得关心的事儿
要加强对上市公司收入舞弊风险的管理:
昨天,财政部、证监会联合发布提升上市公司财务报告内部控制的通知,其中提到,要加强收入舞弊风险的评估与控制:一方面要关注为粉饰财务报表等目的虚增收入、为降低税负、转移利润等目的少计收入风险;另一方面要关注上市公司往来客户的背景调查、交易合同、资金状况的真实性。
多家基金、多位基金经理出手购买自家产品:
在股市的大幅震荡之中,又有一波公募基金和明星基金经理的「自购」消息公布:截至3月17日,已经有54家基金公司自购总金额超过了20亿元,创下历史同期最高水平。丘栋荣、冯明远、姚志鹏等多位基金经理也纷纷出手购买自家产品,表明与投资者共担风险、共享利益的决心。
会员卡免费领,互联网平台送来抗疫福利
近期各地疫情有所反复,居家期间,精神食粮必不可少,不少互联网公司都推出了抗疫礼包,赠送7-30天的会员卡,像哔哩哔哩、QQ音乐、芒果TV、喜马拉雅都在「送福利」的名单上。大家可以留意常用软件的活动通知,看看能不能薅到免费会员的羊毛(要注意领取地区限制哦)~
(部分活动汇总,统计时间:3月18日)
活动链接入口可查看:会员卡免费领
最后简单总结一下。
我们一起了解了财政收支数据;然后为你解读了中国平安的业绩,最后和你聊了聊港交所首家SPAC公司上市。
感谢观看(收听)简七周报,喜欢本期内容的话,欢迎分享给朋友免费收听~
最后推荐一篇精选的【晚上聊财经】,欢迎点击文字区链接收看。
半年下跌30%的中国平安,还能买吗?
周末愉快,周一见~
四、本周市场回顾
五、简慢投资组合表现
数据来源:且慢 2022.03.18
数据来源:东方财富choice数据 2022.3.18
六、数据汇总:新股新债一览表
七、估值投资表
待观察区:
说明:
目前估值表中,只考察成立时间在3年以上的指数情况。新增中证消费龙头和中证科技龙头指数的估值数据。
中证消费龙头——采用等权PE-TTM观察。
中证科技龙头——采用PE中位数观察。
创业板指——目前由于部分个股盈利问题导致PE异常,暂时使用PB观察。
中证消费——目前等权PE失真,采用PE中位数替代观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