fb新鮮事-廣播節目

龍鳳獅陣保存者、龍獅製作保存者、吳登興 專訪(雲林縣-北港鎮)


Listen Later


●YouTube影片●


https://voh.psee.ly/6m384n


●FB粉專影片 ●

https://voh.pse.is/6m3872




本集主題:龍鳳獅陣保存者、龍獅製作保存者


訪問:吳登興


正式登台「出道」,演藝生涯迄今40年的吳登興,他是北港百年武館德義堂第五代傳人,也是全球僅存的中華傳統藝術「龍鳳獅」傳人,更是台灣有史以來最年輕獲登錄為雙項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


他16歲斜槓,靠自學成為花燈藝師後,被台北龍山寺連續17年指名製作年度花燈,受馬來西亞康寧寺住持親邀,跨國為其設計祈福主燈和平安總燈;20歲成為台灣舞獅比賽裁判,並開始教學發揚龍鳳獅文化;26歲時獲得雲林縣頒發「雲林瑰寶」獎項。至今已帶領學生拿下全台各項舞獅競賽冠軍共255座,同時進軍世界,奪得國際舞獅邀請賽金獎,他所指導的學校榮獲73次「雲林之光」。泰國華僑為保存舞獅技藝,親自來台向他取經,最後乾脆每年都把他請回泰國教學。

「這群人是台灣的瑰寶,擁有傲視技藝的非物質文化遺產。」台灣知名3D電影導演曲全立的紀錄片《即將消失的百工》,以此信念留下百位傳統民間工藝國寶級工匠的影像。該片於2015年榮獲南韓釜山3D KIFF國際影展「最佳影片獎」。此合輯中有十位傳統民俗技藝大師,吳登興便是其中一個,在拍攝及展出當時,他尚未滿30歲,已經是舞獅藝陣的國家級教練,同時也是該項的國際級教練暨裁判。


苦練、苦練、再苦練

吳登興出生雲林北港的傳統藝陣家庭,父親吳炎林是著名百年武館德義堂的第四代傳人。儘管吳登興四歲就開始跟著一起登台表演,國小就受邀到中國廣州演出,然而吳炎林卻不希望兒子以後走上相同道路,「等我再長大一點,表演沒那麼可愛時,爸爸就叫我別舞了,讓我去讀書。」


但吳登興打從心裡喜歡陣頭表演,更渴望學習獅頭製作。「爸爸雖然是個很有天分的人,但會教師傅,袂曉教師仔(閩南語:會教師傅,卻不會教徒弟)。」回想拜師學藝的過程,吳登興哈哈笑了起來:「所以爸爸一口拒絕,但我就是想學,跑去拜爸爸的師兄為師。」


跟著師父學了好幾年,表演過上千場以後,對已累積紮實功底的吳登興,師父說沒什麼可教的了,讓他回頭去跟吳炎林學。「還好我對舞獅太有興趣了,不然誰也扛不住我爸爸的那種教法。」吳登興說他的父親是典型「我做,你自己看著辦」的天才師傅,因此無論是那一身舞獅的好技術,還是那一手做出完美獅頭的好工藝,吳登興全程都只能在旁邊看著學,學不會,吳炎林就怪他愚鈍,於是他抓緊每次吳炎林舞獅和製作獅頭的機會,就算熬夜也在一旁默默地看著學。


「我就是所謂的『師傅的孩子』,我爸爸這種師傅講的每一句話,都是學問;每次舞獅、做獅頭,都有技巧可以學。」如此嚴苛而貼身的學藝過程,練就了吳登興高強度的專注力與吃苦耐勞的精神力,「到後來,我爸爸不管做什麼,我大概看一遍就能學會了。」


吳登興濃眉大眼,有一副常年鍛鍊武術的魁梧身材,他笑著說:「我小時候很沒信心,因為爸爸總是說我很鈍。」可是面對自己喜愛的舞獅,不願放棄的吳登興決定就算再沒天分,靠著勤奮練習應該能做好。他記憶中的童年,就是蹲馬步、練武術、做道具、學技巧……不斷苦練、苦練再苦練。在這過程中,吳登興的技藝成長飛快,他才後知後覺發現,自己其實挺有天分的。


龍鳳獅陣,全球獨門

龍鳳獅陣是台灣特有的一種獅陣,也是北港德義堂獨傳的藝陣,由一龍一鳳搭配台灣獅聯合演出,與傳統樂器對陣演藝,極具特色,是北港朝天宮媽祖廟遶境重要藝陣之一,也是全台廟會活動的特殊獅陣之一,但因為陣法繁複,多人分工才可完整演出,加上早年缺乏系統性的傳承,導致技藝出現斷層,有段時間近乎失傳。


「舞獅是一項歷史悠久的傳統民俗,各地發展出自己獨特的獅陣,獅頭的樣貌也完全不同。」吳登興解釋,「北京有北京獅,廣東有廣東獅,福建有福建獅,而台灣則有台灣獅。龍鳳獅是建立於台灣獅上,全世界只有台灣留存下來的特殊獅陣,日治昭和四年(1929年),台灣畫家施玉山就畫過北港朝天宮前的龍鳳獅陣頭。中國大陸雖也有文獻記載,但不曾有人親眼見過。」如今,僅吳登興接受過這項技藝由道具製作到演出套路的完整訓練,他不願讓這項民俗文化消亡,因此自他接手德義堂後,成立了「中華龍鳳獅文化運動總會」,開始推廣龍鳳獅文化,包括他30多年來學過的其他種舞獅技藝,例如被許多老師傅視為不傳之秘的八卦獅。


吳登興到各校去教學,帶著學生們全台各地參加比賽,還被泰國北欖坡福建人協會邀請到泰國授課,「泰國華僑一直保留著舞獅文化,問題是,他們沒有老師。」文化傳承的凋零與師資的斷層,迫使該協會會長進行「全球海選」。


「會長看遍了全世界有關舞獅的YouTube影片,他認為我舞得最好,就親自來台灣邀請我去指導。」對吳登興來說,無論是哪一種形式,只要能將台灣獨有的龍鳳獅文化推廣出去,讓更多人看到舞獅藝陣的美麗,他都絕不藏私,傾囊相授,至今國內外學生人數已遠超過3,000人。


意料之外的斜槓人生

「做花燈這件事是個意外。」吳登興六歲時,撿了漂亮的花燈回家說要做來賺錢,就這麼說動了父母,但沒多久便因北港小型花燈停辦而中斷。「直到我16歲時,北港再度舉辦花燈比賽,衝著首獎獎金,加上小時看過爸爸做花燈的經驗,我靠自己摸索,走上做花燈這條路。」18歲時,吳登興的花燈手藝已經能競逐全國燈會,並僅以些微差距奪得季軍;當兵期間,他在北港朝天宮花燈競賽上抱走冠軍,正式開始舞獅以外的斜槓人生。


人不輕狂枉少年,2004年台北龍山寺為了一年一度的重要花燈,大張旗鼓地全台尋找花燈藝師,力邀23歲的吳登興與眾多優秀的花燈藝師比案,他的創意獲得龍山寺青睞,成為有史以來最年輕的花燈藝師,被龍山寺連續17年指定製作大型年度花燈,年年都令人驚豔,引得海內外無數遊客觀賞與媒體報導。

「第一年是為了生活負擔去做,之後都是為了文化傳承而做。」28歲就被文化部邀請去擔任元宵花燈講師的吳登興,製作的花燈都具有極高的文化意義和藝術價值,其中之一的觀音神像花燈甚至被譽為「比真的神像更美」;2017年由雲林縣舉辦台灣燈會,委任他所做的「百鳥朝鳳」花燈鋪展在整條北港大橋上,獲選「全台十大最美燈區」;北港文化中心特地典藏了兩件他的花燈為常設展品。


吳登興的花燈展現對傳統宗教與文化的敬重,打動了馬來西亞的康寧寺住持,兩次誠心邀請他遠赴東南亞為其打造過年主燈。


吳登興沒有停下他的斜槓人生,製作花燈之外,他積極投入古蹟與古文物的保存,起因來自一座清咸豐元年(1851年)開館的曲館「集雅軒」。館內保存著許多具有傳統儀式意義的百年老文物,述說著先民如何祭祀、弔唁與敬神。


「我從小就跟爸爸在集雅軒裡練習、表演,這裡是北港媽祖百多年來遶境的路線之一。」因此,聽聞集雅軒面臨危機時,吳登興開始鑽研《文化資產保存法》,自學如何撰寫古蹟與文物提報表,「那是我人生中書讀得最用功的時候,但是很值得,集雅軒現在被登錄為縣定古蹟且重新修復,150年歷史的西秦王爺泥塑神像也完整保存。現在呀,我對文資法可說是滾瓜爛熟。」他爽朗地笑說。


自稱不愛讀書愛舞獅的吳登興,咬牙讀懂各種艱澀的法規、論文和相關文獻,努力熬夜為北港古蹟與古文物反覆寫著提報表,不只讓數座北港歷史建築、數十種古文物被登錄為有形文化資產,也協助許多身懷傳統技藝的匠師,如年逾古稀的廟宇黏剪藝師許哲彥等人,被登錄為無形文化資產保存者,共同保存豐富而珍貴的台灣傳統民俗文化。


「這些文化資產,如果沒有人提出應該要保留下來,後代子孫可能連它們曾經存在過都不知道。」吳登興對傳統文化的熱愛,讓他把自己變成了一位歷史與考古學者,時常有文資系的研究生來他身邊跟著實習、做研究。


築夢和逐夢,都貴在堅持

「我身上背負著很重要的責任,就是要讓龍鳳獅這項技術和製作工藝傳承下去。」吳登興的夢想就是希望所有的華人後代子孫,不要只能從文獻或影片中才看得到舞獅。

「我是一個不懂放棄的憨人(閩南語:傻子),幸好我的太太很支持我,她懂我的夢想是什麼。」吳登興提及家人,表情變得十分溫柔,「我從不要求我兒子要做什麼,想讓他自由發展。」沒想到兩歲的兒子從小就展露對舞獅的喜愛和天分,這讓吳登興十分驚喜,「他在一旁看著我的學生練習,自己就能跟著跳,還跳得很好。」虎父無犬子,吳登興的兒子不但有著神似他的眉眼,還繼承了他的天分。


但吳登興認為天分不是一切,「我能走到今天,是因為老天不是把機會給有天分的人,而是把機會留給能堅持的人。」吳登興敬佩所有跟他一樣,為了保存傳統而努力的人們。就如同曲全立導演的紀錄片所說:「無論環境如何波動,不管時光造成什麼影響,這些人都未曾放棄初衷,要讓先人的智慧與傳統工藝、文化藝術,得以穿越時空,代代相傳,讓後世不忘根本,不失精神。」

(資料來源 台灣光華雜誌)



#李基銘#李基銘主持人#fb新鮮事#生活有意思#快樂玩童軍

#廣播之神#廣播之神李基銘#漢聲廣播電台


YouTube頻道,可以收看

https://goo.gl/IQXvzd


podcast平台,可以收聽

SoundOn https://bit.ly/3oXSlmF

Spotify https://spoti.fi/2TXxH7V

Apple https://apple.co/2I7NYVc

KKBOX https://bit.ly/2JlI3wC

Firstory https://bit.ly/3lCHDPi


請支持粉絲頁

廣播之神:

 / voh.god 

李基銘主持人粉絲頁:

 / voh.lee 

李基銘的影音頻道粉絲頁:

 / voh.video 

--
Hosting provided by SoundOn

...more
View all episodesView all episodes
Download on the App Store

fb新鮮事-廣播節目By 李基銘

  • 5
  • 5
  • 5
  • 5
  • 5

5

2 ratings


More shows like fb新鮮事-廣播節目

View all
百靈果 News by Bailingguo News

百靈果 News

661 Listeners

大人的Small Talk by 大人學

大人的Small Talk

252 Listeners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by 天下雜誌

聽天下:天下雜誌Podcast

180 Listeners

哇賽心理學 by 哇賽心理學

哇賽心理學

141 Listeners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by 珊迪兔

精算媽咪的家計簿

10 Listeners

親子天下Podcast by 親子天下

親子天下Podcast

47 Listeners

黃大米哈啦王 by 黃大米

黃大米哈啦王

61 Listeners

下一本讀什麼? by 閱讀前哨站 瓦基

下一本讀什麼?

177 Listeners

寧夏璐66號茶坊 by 黃瑽寧、夏嘉璐

寧夏璐66號茶坊

241 Listeners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by 劉軒 & 軒言文創SoundShine

劉軒的How to人生學

411 Listeners

澤爸的【親子對話】 by 魏瑋志(澤爸)

澤爸的【親子對話】

35 Listeners

姐整理的是人生 by 收納教主廖心筠

姐整理的是人生

19 Listeners

中廣流行網 by 中廣流行網

中廣流行網

12 Listeners

未來 Family Podcast by 未來 Family

未來 Family Podcast

10 Listeners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by 寶島聯播網

鄧惠文-心事有人知

17 Listener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