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孩子们该如何学习国学?他们能听懂吗?他们会喜欢吗?让小麦同学和小麦妈妈带您和孩子一起——对话国学吧!:)《论语小问问》有熙华国学院对《论语》的专业解读,也有小麦同学两年《论语》学习经验的沉淀和生活趣事的分享,节目采用亲子对话形式,相信能给您和您的孩子带来共鸣!主播简... more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
August 10, 20171.12 礼之用,和为贵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有子曰:“礼①之用,和②为贵。先王之道③,斯④为美,小大由之。有所不行:知和而和,不以礼节⑤之,亦不可行也。”【译文】 有子说:“礼的应用,以和谐为贵。古代君主的治国方法,可贵的地方就在这里。大事小事一般都可按和谐的原则指导去做,但有的时候也行不通:(这是因为)为了和谐而和谐,不以礼来节制,也是行不通的。”【注释】 ①礼:在春秋时代,“礼”泛指社会的典章制度和道德规范。孔子的“礼”,既指“周礼”,礼节、仪式,也指人们的道德规范。 ②和:调和、和谐、协调。 ③先王之道:指尧、舜、禹、汤、文、武,周公等古代帝王的治世之道。 ④斯:这、此等意。这里指礼,也指和。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5minPlay
August 10, 20171.11 三年无改于父之道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曰:“父在,观其①志;父没,观其行②;三年③无改于父之道④,可谓孝矣。”【译文】 孔子说;“当他父亲在世的时候,要观察他的志向;在他父亲死后,要考察他的行为;若是他对他父亲的合理部分长期不加改变,这样的人可以说是尽到孝了。”【注释】 ①其:他的,指儿子,不是指父亲。 ②行:指行为举止等。 ③三年:对于古人所说的数字不必过于机械地理解,只是说要经过一个较 长 的时间而已,不一定仅指三年的时间。 ④道:有时候是一般意义上的名词,无论好坏、善恶都可以叫做道。但更多时候是积极意义的名词,表示善的、好的东西。这里表示“合理内容”的意思。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3minPlay
August 10, 20171.10 夫子温、良、恭、俭、让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禽①问于子贡②曰:“夫子③至于是邦④也,必闻其政,求之与,抑⑤与之与?”子贡曰:“夫子温、良、恭、俭、让⑥以得之。夫子之求之也,其诸⑦异乎人之求之与?”【译文】 子禽问子贡说:“老师到了一个国家,总是能预闻这个国家的政事。(这种资格)是他自己求得呢,还是人家国君主动给他的呢?”子贡说:“老师温、良、恭、俭、让,所以才得到这样的资格,(这种资格也可以说是求得的),但他求的方法,或许与别人的求法不同吧?” 【注释】 ①子禽:姓陈名亢,字子禽。郑玄所注《论语》说他是孔子的学生,但《史记.仲尼弟子列传》未载此人,故一说子禽非孔子学生。 ②子贡:姓端木名赐,字子贡,卫国人,比孔子小31岁,是孔子的学生,生于公元前520年。子贡善辩,孔子认为他可以做大国的宰相,事实上子贡后来确实做了大官。还有,据《史记》记载,子贡在卫国做了商人,家有财产千金,还成了有名的富商。 ③夫子:这是古代的一种敬称,凡是做过大夫的人都可以取得这一称谓。孔子曾担任过鲁国的司寇,所以他的学生们称他为“夫子”。后来,因此而沿袭以称呼老师。《论语》书中所说的“夫子”,都是孔子的学生对他的称呼。 ④邦:指当时割据的诸侯国。 ⑤抑:表示选择的文言连词,有“还是”的意思。 ⑥温、良、恭、俭、让:就字面理解即为:温顺、善良、恭敬、俭朴、谦让。这是孔子的弟子对他的赞誉。 ⑦其诸:语气词,有“大概”“或者”的意思。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6minPlay
August 10, 20171.9 慎终追远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曾子曰:“慎终①追远②,民德归厚矣。”【译文】 曾子说:“(若每个人都能)慎重对待自己的生和死,自觉自察,以身作则,(洁身自好)不始乱终弃,民风自然就会朴实仁厚了。【注释】 ①慎终:人死为终。狭义的理解是“慎终者丧尽其哀”。广义的讲,这里不仅指人的去世,也指生前都要慎重对待自己的人生,不要始乱终弃。②追远:狭义的理解,远指祖先,“追远者祭尽其敬。” 泛指检讨自己的过往。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3minPlay
August 09, 20171.8 君子不重则不威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曰:“君子不重①则不威;学则不固②。主忠信③,无④友不如己者⑤;过⑥则勿惮⑦改。”【译文】 孔子说:“君子不庄重自持就没有威严;否则,学多少知识都是基础不牢固的。(与人交往)以德行忠信原则为主,再看到每个人身上的优点,则没有不如自己的人;相比较于自己,有了不足,就不要忌惮改正。”【注释】 ①重:庄重、自持、自重。 ②固:坚固,与上句相连,不庄重就没有威严,所学也就不坚固,是无本之末。③主忠信:以忠信为主。④无:“不要”、“ 没有”的意思。⑤不如己:一般解释为不如自己。另一种解释说,“不如己者,不类乎己,所谓‘道不同不相为谋’也。”把“如”解释为“类似”。后一种解释更为符合孔子的原意。⑥过:过错、过失。 ⑦惮:音dàn,害怕、畏惧。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09, 20171.7 贤贤易色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夏①曰:“贤贤②易色;事父母能竭其力;事君,能致其身④;与朋友交,言而有信。虽曰未学,吾必谓之学矣。” 【译文】 子夏说:“一个人能够看重贤德而不以颜值取人;侍奉父母,能够竭尽全力;服侍君主,能够全身心投入;同朋友交往,诚实恪守信用。这样的人,尽管他自己说没有学习过,我可以肯定地说他其实已经学习过了。”【注释】 ①子夏:姓卜,名商,字子夏,孔子的学生,比孔子小44岁,生于公元前507年。孔子死后,他在魏国宣传孔子的思想主张。 ②贤贤:第一个“贤”字作动词用,尊重的意思。贤贤即尊重贤者。 ③易:有两种解释;一是改变的意思,此句即为尊重贤者而改变好色之心;二是轻视的意思,即看重贤德而轻视女色。“贤贤易色”这句说明男女关系或夫妻之间,不要只看颜值、以貌取人,更重要的是看其是否贤德。 ④致其身:致,意为“献纳”、“尽力”。这是说全身心为人服务。(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09, 20171.6 泛爱众,而亲仁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曰:“弟子①入②则孝,出③则弟,谨而信,泛爱众,而亲仁④,行有余力⑤,则以学文⑥。” 【译文】 孔子说:“弟子们在父母跟前,要孝顺父母;出门在外,要尊敬师长,言行要谨慎;要诚实可信,心胸开放地去爱众人,亲近那些有仁德的人。这样躬行实践之后,还有余力的话,就再去学习文化知识。”【注释】 ①弟子:一般有两种意义:一是年纪较小为人弟和为人子的人;二是指学生。②入:当时习俗父子分别住在不同的屋子,住在里间,学习则在外舍。《礼记.内则》:“由命士以上,父子皆异宫”。入是入父宫,指进到父亲住处,或说在家。 ③出:与“入”相对而言,指外出拜师学习、工作。出则弟,也就是前面1.2则提到的广义的在外与朋友交往的规矩。④仁:仁即仁人,有仁德之人。 ⑤行有余力:指有闲暇时间。⑥文:原指古代文献。主要有诗、书、礼、乐等文化知识。现在泛指文化。(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5minPlay
August 09, 20171.5 道千乘之国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曰:“道①千乘之国②,敬事③而信,节用而爱人④,使民以时⑤。” 【译文】 孔子说:“治理一个拥有一千辆兵车的国家,要严谨认真地办理国家大事,恪守信用,节约财政开支而又爱护官吏臣僚,役使百姓要不耽误农时”。【注释】 ①道:作动词用。dao读第三声。这里是治理的意思。 ②千乘之国:乘,音shèng,意为辆。这里指古代军队的基层单位。每乘拥有四匹马拉的兵车一辆,车上甲士3人,车下步卒72人,后勤人员25人,共计100人。千乘之国,指拥有1000辆战车、十万军队的国家,即诸侯国。春秋时代,战争频仍,所以国家的强弱都用车辆的数目来计算。 ③敬事:敬字一般用于表示个人的态度,尤其是对待所从事的事务要谨慎专一、兢兢业业。 ④爱人:古代“人”的含义有广义与狭义的区别。广义的“人”,指一切人群;狭义的“人”,仅指士大夫以上各个阶层的人。此处的“人”与“民”相对而言,可见其用法为狭义。 ⑤使民以时:时指农时。古代百姓以农业为主,这是说役使百姓要顺着农时耕作与收获时间,不耽误农时。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5minPlay
August 09, 20171.4 吾日三省吾身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曾子①曰:“吾日三省②吾身。为人谋而不忠③乎?与朋友交而不信④乎?传不习乎?” 【译文】 曾子说:“我每天多次反省自己:为别人办事是不是尽心竭力了呢?同朋友交往是不是做到诚实可信了呢?老师传授给我的学识是不是践行了呢?” 【注释】 ①曾子:曾子姓曾名参(音shēn)字子舆,生于公元前505年,鲁国人,是被鲁国灭亡了的鄫国贵族的后代。曾参是孔子的得意门生,以孝出名。据说《孝经》就是他撰写的。 ②三省:省(音xǐng),检查、察看。三省有几种解释:一是三次检查;二是从三个方面检查;三是多次检查。其实,古代在有动作性的动词前加上数字,表示动作频率多,不必认定为三次。 ③忠:尽己之谓忠。此处指对人应当尽心竭力,尽己之责。 ④信:信者,诚也。以诚实之谓信。要求人们按照礼的规定相互守信,以调整人们之间的关系。 ⑤传不习:传,“受之于师谓之传”,老师传授给自己的。习,主要指实习、践行的意思。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4minPlay
August 09, 20171.3 巧言令色,鲜矣仁 | 学而第一 | 论语小问问子曰:“巧言令色①,鲜②矣仁。” 【译文】 孔子说:“花言巧语,谗言媚态取悦他人的人,这种人很少有真正的仁德。”【注释】 ①巧言令色:朱熹注曰:“好其言,善其色,致饰于外,务以说人。”巧和令都是美好的意思。但此处应释为谗言媚态,装出和颜悦色的样子。 ②鲜:少的意思。 (本文摘自熙华国学院公益班教材)...more2minPlay
FAQs about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How many episodes does 论语小问问|小麦和麦妈对话国学 have?The podcast currently has 443 episodes availabl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