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ign up to save your podcastsEmail addressPasswordRegisterOrContinue with GoogleAlready have an account? Log in here.
August 05, 2021跨越国界的芬芳——非洲抗“疫”的“广西力量”7月15号,中国援科摩罗短期抗疫医疗队完成集中隔离医学观察,与家人团聚。3个多月的时间里,来自广西的12名队员全力投入当地的抗疫工作,分享“中国经验”,提供“中国方案”,贡献“广西力量”。...more9minPlay
July 29, 2021华龙一号:中国核电走向世界的“国家名片”核能是21世纪最重要的清洁能源之一。1954年世界上第一座核电厂建成,掀开人类和平利用核能的新篇章。中国核电事业自20世纪70年代起步,先后建成浙江秦山、广东大亚湾、江苏田湾等核电基地。2021年1月30日,完全自主知识产权的华龙一号全球首堆——中核集团福建福清核电5号机组投入商业运行,这标志着中国成为继美国、法国、俄罗斯等国之后真正掌握自主三代核电技术的国家,中国的核电技术水平和综合实力跻身世界第一方阵。福建台就带您走进位于福建省福州市的福清核电站,了解华龙一号这张中国核电“国家名片”是如何锻造而成的。...more11minPlay
July 29, 2021黄河两岸新歌声我们知道,黄河流域是中国的粮仓,也是能源流域,这是大自然对黄河儿女慷慨的赠予,但她也有着天然和历史形成的贫瘠与荒芜。曾经的全国14个集中连片特困区中,黄河流域就占据5席。但今天,黄河儿女们正把母亲河天赋的优势化为新的增长点,在过去的短板中创造出一个又一个发展机遇。...more9minPlay
July 29, 2021七里海河蟹“变身记”天津七里海河蟹远近闻名,而眼下,正是农户们投放蟹苗的时节。七里海河蟹连续三年增收,其中去年成蟹产量达到6500吨。在农民增收,乡村振兴的背后,还有着七里海湿地“退渔还湿”、守住本地蟹源、自然生态与社会经济协同发展的故事。...more11minPlay
July 29, 2021一条梦想之路京新高速,跨越北京、河北、山西、内蒙古、甘肃、新疆六省市区,历时5年建成通车,使新疆乌鲁木齐市到北京的公路里程又缩短了1300公里。它不仅拉近了里程的距离,更是拉近心与心的距离。...more10minPlay
July 29, 2021锔瓷手艺人的“修复”人生中国民间有句俗语“没有金刚钻,别揽瓷器活”,说的就是一门古老的民间手艺“锔瓷”。锔瓷手艺人们用灵巧的双手将破碎的瓷器修补还原,延续着器物的生命气息。在镇江西津渡老街德安里巷,有一位锔瓷艺人叫江伟,周围人都喜欢叫他老炮,破碎的瓷器总能在他的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more10minPlay
July 29, 2021与深蓝同行——记联合国 “地球卫士青年奖”得主王淼在渤海边长大的“85后”女孩王淼,或许是因为名字里的三个“水”字,让她注定要与水结缘。研究生毕业后,因为热爱海洋,她开始从事潜水方面的工作,看到许多常人没有机会见到的海洋深层景观,怀着对海洋保护的强烈责任感,她创立了“无境深蓝”海洋保护联盟。作为第一位获得联合国环境署“地球卫士青年奖”的得主,王淼注定会继续与海洋结缘,守护海洋生态系统,让人类与大海能以科学和友善的方式和谐互动。来听她的故事。...more9minPlay
July 29, 2021森林深处有人家从空中俯瞰黑龙江,大小兴安岭携手创造了一片森林的海洋,这7.3万平方公里的森林植被,相当于黑龙江省面积的六分之一,这片原始森林,是大自然经过亿万年塑造的天然屏障,但是长久以来,无节制的乱砍滥伐,森林火灾等让这片原始森林遭到了一定的破坏。新中国成立后,响应国家号召,这里的伐木工人逐渐变成了造林能手,从当初一心往外输送木材,到现在意识到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住在森林里人们明白了,家门口就是最美的风景。...more9minPlay
July 29, 2021守护生命之水——访地球卫士青年奖获得者任晓媛饮用水的清洁与否事关生命和健康,中国将到2030年人人都能获得清洁水和完善的卫生设施确定为一项重要的可持续发展目标。一位名叫任晓媛的北京女孩将促进中国农村社区获得清洁饮用水当作了自己的职业研究和促进方向,她也因此荣获了联合国地球卫士青年奖。这是联合国授予全球环境保护领域有突出贡献的年轻人士的最高荣誉。一个如此年轻的女孩为什么会拥有如此宏大的抱负?我们来听任晓媛的故事。...more10minPlay
July 29, 2021舌尖上的“民生大餐”从梅河口市打造的“市民食堂”,到通化市开办的“老年大食堂”,再到通榆县复兴村“孝老餐厅”正式营业......中国吉林省多地从满足老年人的“用餐”需求出发,为老年群体提供舌尖上的“大餐”服务,使长者乐享幸福晚年。...more9minPlay